苦难真是财富?
苦难是财富,此语近年来使用频率较高。我不完全赞同这种说法,认为应以辩证的观点去分析和思考。
对强者而言,苦难是财富。所谓“强者”,就是意志坚强之人,有踏平坎坷向前进的勇气、毅力和才智。一旦苦难来临,强者往往临难不惧,冷静分析问题,积极思考对策,突破自我,顽强拼搏,达到新的奋斗目标,成为更强之人。从领袖到平民,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伟大领袖毛主席创建新中国的历程中,遇到的不仅仅是苦难,而是经常性的生死存亡的严峻挑战,但他从不惧怕,用乐观的态度、积极的行动迎接挑战:革命火种快要被熄灭时,他高呼“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六位亲人被杀,推翻“三座大山”的雄心壮志不改……正因如此,他创造了巨大无比的财富——缔造了新中国。周文王身在囚牢,演算《周易》,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勾践卧薪尝胆,重新收拾旧山河,成为历史美谈;司马迁受宫刑,从容挥笔写《史记》,成为千古绝唱;吴运铎、王进喜、张海迪、半丁……无不是挑战苦难的成功者。《周易》早就指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志坚强的人不惧任何苦难挑战,变压力为动力,让自己获得成功,立于不败之地,所以人从小开始就应培养这种性格,将会终身受益。钢是千锤百炼锻造出来的。
对弱者来讲,苦难就是苦难。所谓“弱者”,就是老弱病残、未成年人、受困特殊环境又无法自救、遭到严重自然灾难伤害的人。对这些弱者来讲,苦难决不是财富,必须寻求、依靠外在力量来维护其最基本的生存权。为此,中国早已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从法律上强化维权,从源头上为他们提供帮抚措施。
1998年夏,我国江南、华南等地相继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特大洪水,受灾人数之众、地域之广、历时之长,世界罕见;2008年5月,四川发生大地震,房屋倒毁、人员伤亡惨重;2010年春,云南严重干旱,玉树发生强烈地震。苦难突然降临,使成千上万的人成为“弱者”。中央和地方都迅速出台救灾政策和措施,并立即付之行动,民间也自发以人力物力救助。人民遭受巨大灾难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无法估价的精神财富,还在世界上树立了中国的好形象,那就是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巨大凝聚力,中华儿女的钢铁般意志和大无畏英雄气概,让全世界震惊。但我们不喜欢这种苦难的到来和重演。
面对“苦难”,在意志坚强的人面前,我们要强调“苦难是财富”,激发其斗志,振作其精神,鼓励其突破自我,战胜困难,重新成为强者。对真正的“弱者”,我们要闭口其言,不仅要有同情心,更要伸出手去拉一把,帮助其渡过难关,维护其最基本的生存条件。
我们还应重视、关心精神上的苦难者。精神上的苦难有时远胜物质上的苦难,甚至物质相当富有,或者权势地位都不错,但精神十分苦恼,此群体人数不少。据说,国外不管是政府有关机构,还是民间组织都非常重视这一群体,帮助他人缓解愁情忧思,解除精神苦难。“苦难者”本人也不讳疾忌医,主动找心理医生排解苦恼。中国目前虽然有医院、个体诊所也在不同程度地重视和关心这项工作,但总体而言,非常薄弱。政府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医院没有主动负起责任,社会没有形成良好氛围,个人普遍存在疑虑和偏见,所以现在心里有苦难的人数目不小。此现状千万不要小看,自杀者、杀人犯、精神病、抑郁人……就是被精神苦难折磨造成的。这不仅伤身毁己害家庭,还给社会带来了不和谐、不安全,甚至造成极大伤害。2010年3月,福建郑民生在南平实验小学门口,用55秒钟残忍杀害13名小学生,就是一个惊心动魄的惨痛案例,教训深刻,让人悲愤,值得反思。
装好人生减压阀
人的一生要面临各种压力。上学时做作业、考试有压力,长大成人,找工作、上班有压力,恋爱、结婚有压力,抚养、教育孩子有压力……任何人都是如此,不同的是多少、大小有差别而已。压力让人活得不舒心,严重时甚至会压垮身心。所以要尽量给自己减压,活得轻松一点、快乐一些。
给思想减压。一是认真工作减压。有工作干,生存无忧,融入集体,体现自身价值,这是幸事。努力工作,易出成绩,赢得口碑,活得开心。抱怨和懒散工作,同事瞧不起,无作为就无地位,活得心累。二是清白做人减压。为人清正、坦荡,心里就无亏欠和负疚感,思想压力少,还会受人尊敬,增加幸福指数。三是不盲目攀比减压。十个手指有长短,人生没有绝对公平。思想上常盲目与人攀比,越比心里越感到不平衡、不开心,这是在自增压力、自寻烦恼。四是看淡人生减压。名利给人带来荣耀,也会给人带来压力。以平常的心去思考问题、处理事情,人就会活得轻松和自由。
给情感减压。人有七情,佛教分为喜、乐、哀、惧、爱、恶、欲。不管是哪种情感,都要控制好,否则就成压力,甚至伤身毁己。“喜”少则生忧伤身心;过度又容易发生“笑煞老牛皋”的悲剧。“乐”少生病;乐多也不是好事,范进中举,乐极发疯就是典型。无“哀”让人冷酷;过度影响身心健康,甚至缩短寿命,林黛玉就是代表人物。无“惧”让人失去约束,会闯大祸;过多会前怕狼后怕虎,寸步难行、无所适从。据有关资料统计,“癌症”之人若有惧怕之心,只能活半年左右;而若能坦然面对,则能活多年,甚至几十年,我们身边也不乏其人。
“爱”少冷漠,内缺亲情,外少友谊,生存压力大;爱多让人难于承受,容易使人敬而远之。还会宠坏亲人,尤其是子女,可能会带来灾难,沉痛教训比比皆是。“恶”少也不行,缩小自己的生存空间,增大做人压力。中国早有劝告:勿以恶小而为之;多者必定自毙,千古如此。无“欲”失去前进动力;“欲”多让人常感不满足,缺乏幸福感;贪“欲”之人内心沉重,一有风吹草动就担惊受怕,吃不好、睡不好,锒铛入狱的贪官都道出过此种心理压力。
给生活减压。如处理家庭卫生,洁癖者往往花费的时间多、精力多,让自己活得好累,而简单处理的人就活得轻松,省下时间可以享受生活和乐趣。再如吃饭、喝茶等应酬,看似潇洒、快乐,实际上并非如此。人多一起吃喝,往往吃得过量,增加肠胃负担,让人肚饱气胀,很不舒服,更无轻松可言。
多人在一起,海阔天空漫谈,说话过多,让人兴奋,如果是晚上就会严重影响睡眠,也不利于第二天工作和生活。应酬过多不仅不轻松,而且是个不小的负担,应想办法减少次数,解放自己。日常的家庭买、汰、烧等处理都有负可卸、有压可减,关键是看自己如何去处理和应付。
如果想活得轻松和快乐些,就要想办法为自己减压,我的愚见是着重从上面三块慢慢做起。这说起来容易,道理大家都懂,但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往往想不通,更是做不到。何因?关键是没有安装好人生减压阀,它有两个:一是以出世的心态,做入世的事;二是做人处事学习儒家孔子,管理自己心态学习道家庄子。谁能装好、用好其中一个减压阀,就能比不装的人活得开心、洒脱。但此减压阀不是哪个人想装就能随便装好的,必须要靠自己的认真修炼、人生的反复沉淀和醒悟才能得到,并能自动安装好。也许会在人生的折磨、辛酸、苦难的历练中的某一时刻突然得到。
早点安装好人生减压阀,人生就会早减压、早得益、早得乐,早潇洒。换言之,就是早点脱离人生的精神苦海。
“五有”之人幸福多
哪个人不想多一些幸福,但幸福不是想出来的,而是要靠自己去努力才能得到。
有良好身体就有幸福的本钱。健康专家洪昭光教授数年前就用最简单的数字劝告:身体代表1,财富、事业、爱情、生活等代表0。有了健康的身体,就有了1,后面的0才有可能显示其价值,为人生幸福打好基础。身体不好,开头就是0,下面跟着的都是0了。许多名人都很重视健康,现再摘录几句:毛泽东领袖:“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中国作家纪一:“健康的身体是幸福之本,成功之本。”
英国名人培根:“健康的身体是灵魂的客厅,病弱的身体是灵魂的监狱。”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健康的乞丐比有病的国王更幸福。”
我们大概都有过经历和体会,患了感冒就头痛脑胀,浑身不爽,吃饭无胃口,脸色难看,精神不振。一颗牙齿发炎就会痛苦。健康是人生第一要完成的任务,要想得到幸福,就要注意自身保健:适当运动+合理饮食+良好心态。
有乐观心态就有幸福的土壤。作家、心理医生毕淑敏说:“我认为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有了好的心态,自然就会减少身体患病的几率。”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是取得成功的希望。如把幸福比做花,那么乐观的心态就是培育幸福之花的土壤。人生许多不愉快的事情,其实都因心情烦躁而产生,所以调节心理非常重要。不要让人生充满抱怨,抱怨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增加烦恼和痛苦。一位哲人说得好:“假如上帝在你面前撂下了一座山,那么你绝不要在山脚下哭泣!翻过它就是了!”用乐观的情绪武装自己,勇敢地去翻越挡在自己面前的那一座座高峰,那么,幸福就会在前面迎接你的到来。至于个人无能为力的,那就面对现实,坦然接受,不必用抱怨来折磨自己。
有生存能力就有幸福的保障。人的生存如果要完全依靠他人,那么,自己就会减少甚至失去生活的主动权和自由权,那样的人生是悲哀和不幸的。历史和现实中有较多的事例可以证实。有些女人,贪图金钱名利、荣华富贵和权势地位,放弃自我生存,嫁入豪门做“金丝鸟”,结果活得不一定幸福,甚至是痛苦。正如毕淑敏所言:“幸福并不与财富地位声望婚姻同步。”现在有些青年人怨这怨那,不工作而安心当“啃老族”。放弃自我生存能力是危险的,越“啃老”越会脱离社会,原有的生存能力会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靠工作养活自己、解决生存才是活路,才有幸福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