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92100000002

第2章 全球化教育对学校发展的启示(1)

凝望宇宙洪荒

沧海桑田 花谢华芳

世界同凉热

思想的甘露

浸润蓬勃的希望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在《论学者的使命 人的使命》中指出:“学者的使命就在于用科学知识为社会服务,关心人类的进步事业,使人类不要停顿和倒退。学者不仅要看到当前的立脚点,同时要看到人类现在就应当向哪里前进。学者要有一种不怕任何艰险而去完成自己使命的热忱,要有一种敢想敢做、忍受痛苦、至死忠于真理的献身精神。”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或者说知识分子,同样应有这种使命感与献身精神。因为教育事业是事关人类进步的伟大的事业,是唤醒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自由、发展和解放的最崇高的事业。笔者认为,怎样对待我们的教育历史、教育现状和教育未来,决定我们具有怎样的人文底蕴和文化视野。因此我们应该对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进行系统的考察,考察的维度应包含纵向和横向两种——纵向考察使我们的认识更加深刻,横向考察使我们的认识更加广博,纵横观察会使我们变得深刻而全面。

20世纪90年代以降,世界范围内的全球化浪潮在迅速发展、蔓延,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其融入世界的步伐明显加快,现在看来我们已成为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笔者从来就不同意全球化即西方化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我们的一切都会或早或晚地被西方所同化——这是一种典型的民族虚无主义态度;当然笔者也不认为,我们国家的一切都是最好的,所谓“我再也找不出这样好的制度”了的自我膨胀意识。笔者之所以在本书的开头把全球化提出来,是因为全球化的实质是一种文化的统摄,一种绕不过去的文化融合。“全球化其实是一种文化的主要特征,即一种独特的思想、行为、居住和组织世界的方式,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现代化’。市场和技术的全球化则是它发展的一个自然结果,又反过来发挥作用,加快了‘现代化’传播的速度,并使全世界人口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是对全球化概念最实质的把握。全球化是一种潮流,是我们思考问题绕不过去的“坎”,如果我们没有对全球化这种概念的认知和感受,没有这样一个高视点,我们就不可能把握当代教育的特点,我们也就不可能真正创建所谓当代意义上的教育。叶澜教授指出:“‘全球化’最直接、简单的,也可说是起点式的理解可视为超出国界线的世界联为一体的意识。”我们把教育和全球化联系起来,就是把我们的教育的思考点和世界的发展相连接,从而使我们的教育真正能够“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下面首先对全球化和教育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全球化视野下教育的特点

(一)教育多元范式的整合

人类进入21世纪,全球已进入一个互相交流、碰撞、融合的全球化时代,全球整体意识也呈现日益增强的趋势。全球化首先是在特定条件下思考问题的一种方式,它在理论上创造着一个超越“民族—国家”的“单一世界”。以今天的发展来看全球化,它是一个统一和多样并存的动态的一体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各个不同民族的文化不断冲突、借鉴、融合的过程;它是一个观念更新和范式转变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不平衡发展的过程。

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全球化呈现出多领域与多视角、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时性与历时性、整体性与多元性等主要特征。它对世界发展产生了至少以下六大方面的促进:①全球大市场的形成;②经济的非国家化;③政策法规的通适性;④全球交往的信息化;⑤文化价值的多元性;⑥教育发展的国际化。从全球化教育发展的范式来看,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教育同样加速着它的交流、借鉴和融合,即各个国家都已经加快或正在加快本民族的教育和国际教育接轨的进程。但是国际化的教育究竟是什么,似乎又不是具体的、明确的,它只是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情势。从这一点来说,所谓教育的国际化,是以“民族-国家”为分析单位,由政府推动的国与国之间教育交流与合作不断加强的一种趋势。它作为经济全球化的衍生概念,是针对经济全球化趋势而采取的教育应对行动。它的本质特征是世界各国的教育都共同关注人类未来的发展与命运;各国教育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倾向于使学生获得理解国际复杂系统的能力,形成全球观念,学会互相依存和共同生活。教育全球化绝不意味着国家教育主权的消失;相反,全球教育一体化会使民族教育文化在世界舞台上获得前所未有的展现机会。但毋庸置疑,它必将促成每一个国家的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形式的多元文化整合。

自2001年以来实施的第八次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无疑是既具有“全球视野”又具有“本土特色”的一次尝试。这次改革充分考虑了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借鉴了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等发达国家课程改革的经验。“高中阶段的学校教育仍然是基础教育,担负着进一步扩大和加深学生知识和技能,为学生日后步入成人社会而承担起个人的生活责任做准备的重任,高中阶段的教育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才能并获取终身发展创造条件。为此,高中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积极参与和奉献于职业与公民生活的有责任感的人,要有助于学生的知识技能和道德情感的全面发展;通过接受高中教育,学生要具备灵活处理各种信息、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环境并创造性地进行工作的能力,要善于发现、探求和使用新知识,能批判性地思考,会检验事实及相互关系,清楚通过采用不同的选择途径而获得结果,善于在学习中更多地运用科学的思维和工作方法。因此,高中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责任感,还要发展学生的社会交往、交流的能力。”这是国际高中课程的教育目标,对初中教育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从中我们会明显地感到我们的培养目标和它的联系,特别是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会学习的理念、学会生活的理念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所共同遵守的理念,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教学共同的依据。所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如果没有一种全球化的国际视野,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措施往往就会是短视、无效甚至是负效的。

(二)全球化冲击封闭教育,国际化融合多元文化

不管怎么说,全球化正在以不可阻挡之势冲击着世界的各个角落,也正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迅捷、有力地改变着我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教育作为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日益处于全球化的漩涡之中。客观地分析我国的教育体制及其教育成果所达到的层次,与世界发达国家的教育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如果我们不在全球化的视野中研究教育国际化,实施新的课程改革,促进我们学校的创新发展,依然故我地闭门造车,将永远无法缩短或弥补这种差距,甚至会拉大差距。从这个意义上讲,全球化促使我们学校在信息时代实现我们的跨越式发展,促使我们实施教育文化的多元融合。全球化打破了各国教育的封闭和孤立状态,不同国家的教育理念、体制、课程、方法的互相交流与融合,使本国与国际上的各级各类学校发展趋向一致,而我们再依据我们的文化传统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就能创建具有世界教育特点又有本民族特色的教育。

当然,目前我们的教育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有一种食而不化的现象,我们在融合世界先进教育文化的过程中,盲从有余,创新不足。比如,众多专著和专家讲座过多地注重移植国外教育理论,而忽视联系本国的教育实践,往往使先进的教育理念流于形式,并没有和我们的实际相结合,更没有很好地加以有效整合。其实全球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有选择的交流、碰撞、融合,最终创造属于本民族、本地区的有国际和本土特色的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中的每一位成员,我们都有承担教育改革的使命。而要出色地完成这个使命,必须具备一种全球化的视野,必须把世界先进教育文化和我们民族优秀教育文化相融合。

二、全球化视野对教育的要求

宁波市洪塘中学所处的宁波市江北区,是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带的最先进的地区之一,对外贸易、外来投资较多,人们对外交往已具常态化、频繁化,全球化程度较高,因此把握全球化形势下对教育的要求显得更为迫切。

这些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全球化的教育价值观

全球化的教育价值观,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是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应该树立的观念。“全球意识的核心,就是对于整个人类共同利益的关心和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的地球的爱护与关心。因此全球意识是一种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是现代素质的重要方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6年的大会上界定了教育使命的基础,并明确提出了教育的最终目标为培养“世界公民”;之后又以“学会关心”为口号,要求学校教育要培养儿童的“地球村”意识,关心整个人类、整个地球。教育相对发达的美国也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大力提倡在全国实施全球教育。东邻日本也于20世纪末的教育改革中提出要培养活跃于国际化社会的日本人。在世纪之交,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不少学者提出了要培养面向世界的中国公民的建议,并且提出了不少的具体措施。有些学校提出“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视野公民”的口号,也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教育也应该将培养学生成为世界性公民,使之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作为目标。“世界公民”一般应该具有以下素养:

全球意识。全球意识有助于学生认识整个世界的相互依赖性,各个民族发展的相互依存以及世界一体化、和平发展等意识以及各个不同的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和环境保护意识等。

全球知识。学生除了了解本国的历史及文化知识以外,还应了解世界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及时事等全球性的知识,了解各国的风俗习惯、交往礼仪等。

全球技能,即学习与未来的工作相适应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具备基本的生存技能。承认并接受存在于各种文化之中的价值观,同时培养处理信息、同他人交流与合作、管理和解决矛盾、批判创新、终身学习的能力等。

全球价值观,即尊重人的生命、关心地球、具有责任感、能与他人共享资源等全球性伦理观。

全球行为。学生要能从全球化的观点出发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能从各国的不同特点出发,具有建设多元与和平世界的意识,并积极参与这种建设。

当然,在教育中,以上所说的对“世界公民”素养的培养还应该与我国传统的学习目标相结合,不放松对我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学习,又加强学生全球素养的培养。因为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是“根”,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本源,是我们的生命和精神家园。在学习本土文化的同时,帮助学生从多维的角度理解世界,形成全球化的世界观;使其认识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在坚持多元化的基础上寻求共识;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背景和整个世界的大环境,最终获得全球竞争的能力。正如学者肖川所指出的:“为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我们有必要促使个人与整个人类进行普遍的交往,以便使个人从人类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中吸取营养;让年青一代通过感知、理解和鉴赏人类价值观和利益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学会透过自己民族文化的观点关照其他民族的文化,也能从其他民族文化的观点透视本民族的文化,从而使他们真正能‘胸怀祖国,放眼世界’,能自觉地、富有鉴赏力地从世界其他民族文化中吸取有价值的东西,使我们的民族文化更具有世界意义,使中华民族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综观各国的教育全球化发展道路,虽然各有差异,但其主题是相同的,那就是以创新为价值导向、以对人的培养为最终追求——这正是“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正如法国文学家黑塞所说,“尽管存在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却只有一种统一的基础,并没有不同的人的精神,只有一种人类,一种精神。”在全球化的视野中,我国的教育也已经确立了把人的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目的的观念。我们的教育也已经开始积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强调学生的独立性、尊重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都能参与到学习中,真正使他们的个性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当然我们的传统教育在这些方面是比较欠缺的,我们能够树立这种观念,同样是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结果。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雅克·德洛尔所编写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提出了四种基本的学习目标,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可以作为我们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参照。

1.学会认知

“作为手段,它应该使每个人学会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至少是他们能够有尊严地生活,能够发展他们的专业能力和进行交往。作为目的,其基础是乐于理解、认识和发现。”这是对认知概念比较清楚的界定。因此我们教师除了使学生学习基础知识以外,还须关注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教给他们有关交往的各种知识等。

同类推荐
  • 酷短信之至理名言

    酷短信之至理名言

    这是一套最新、最酷、最炫的沟通手册。发人深省的至理名言、幽默逗闷的搞笑专家、情意绵绵的爱情攻略、温馨感人的祝福满堂,随时随地幽默搞笑,时时处处富有哲理。轻点拇指,传递无限情谊吧!
  • 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民生与社会调查:“子牛杯”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作品选

    大学生短期支教效果调查——以西部阳光行动为例、北京市“非典”后遗症患者生活现状调查报告——以非因工病患为主、5.12地震灾区过渡安置点居民生存现状调查——以四川省第一个安置板房社区都江堰“幸福家园”为、北京市汽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查报告、民工子弟小学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以朝阳区第一个流动儿童之家光明小学为例、近视手术安全吗?——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手术安全性调查、“高楼林立,何以为家”——高房价背景下北京无房户住房情况调查……
  • 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班主任对班级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没有活动便没有集体。一个班集体如果除了上课便是考试是不会让学生产生感情的。一次又一次花样翻新、妙趣横生的活动,使班级内始终充满生机并对学生保持着一种魅力。学生会油然而生自豪:“我们班真有趣!真有意思!我们的班有别班所没有的东西!”而且更重要的是,从教育艺术的角度看,在集体活动中培养集体观念,是通过淡化教育痕迹的方法来获得并非淡化的教育效果。这是教育的辩证之所在,也是教育者的明智之所在。
  • 国家力量与艺人再造——吴桥杂技学童群体研究

    国家力量与艺人再造——吴桥杂技学童群体研究

    本书在田野调查和口述史采集的基础上,利用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方法,对杂技之乡河北省吴桥县的杂技学童群体进行系统研究。当今吴桥杂技学艺、从艺行为是当地人对地方文化传统的现代性借用。历史上在生存压力下形成的杂技文化传统,在当代语境中,被国家、地方和个人加以利用,使杂技成为一种极具地方特色的职业选择模式。
  • 明代宗族研究

    明代宗族研究

    宋以后新宗族形态的重要特点是组织化,明代则是这一新宗族形态承上启下的重要历史时期。本书依据大量的明代文集、族谱、方志等万史文献,从整体上综合性地把握宗族祠庙祭祖形态和演变,深入研究宗族制度与乡约推行的关系,着力论述士大夫重建宗族的理论探讨与具体实践。作者考证了明代宗族祠庙祭祖制度及其演变,注意区分明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祠庙祭祖形态,提出宗族乡约化的概念,把宗族活动放在宋以后士大夫的化乡实践中认识,对著名宋濂、杨士奇、罗钦顺的宗族思想进行了探讨。本书是第一部研究明代宗族问题的学术专著,对于探讨明代社会文化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热门推荐
  • 推理风暴:破解世界115个经典推理谜题

    推理风暴:破解世界115个经典推理谜题

    本书为诸多个侦探推理小故事汇集而成,在每个故事中都配有答案,给出相对合理的解释。侦探们都说:“真相只有一个。”正因为如此,真相被掩盖在科学、严密的推理与证明之下。对于思维懒惰的人来说,真相从未存在过。可是过于每天都在不停地进行头脑风暴的人来说,真相不过就是被遮上了一层纸,动动脑筋,找找方法,也许就能将其大白于天下。
  •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文学名著的故事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文学名著的故事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 都市纵横之草根天王

    都市纵横之草根天王

    已毕业两年的大学生林翰,为了生存租住在省城一片即将被开发的棚户区大杂院,混迹于最底层的百姓大众之中,是一根不折不扣的屁民草根。在一次喝止小孩童们残虐动物的行为之后,偶然地救下了几只奄奄一息的小小猫儿。不料因缘际会,从此一步一步走向成神之路,且看林翰这名拳拳赤子之心的草根,如何扶摇直上傲啸都市;又如何为了正义法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叱咤于诡谲天际之间。
  • 神魔炼体之斗灵乾坤

    神魔炼体之斗灵乾坤

    世间万物皆阴阳,相生相克为五行,把妹修炼融为一体,大陆任我横行。集东西文化于一体,看异界重生闯荡记,这里是灵斗大陆,战灵凶兽是不变话题。携纯阴、纯阳双灵异世重生,得自然之体打破修炼,用《神魔炼体术》闯荡异界。是随阳修神,成就无上至尊;还是随阴修魔,打破天地平衡。灵师等级划分:幼灵师、斗灵师、圣灵师/狱灵师、神灵师/魔灵师、灵梵。凶兽等级划分:怪兽、恶兽、猛兽、妖兽。(不让天灾打败,地震也不能影响我,加油!交流群号:300890054,期待书友加入!)
  • 就要吃定你

    就要吃定你

    她的年纪大他一个手指头,从小到大就爱欺压他、捉弄他,气人的是这小子永远是一副冰山精致脸的模样,长大后的某一天,他突然向她表白了?这小子是有被虐症吗?(PS:女主人品比较次,文中多处女主耍心机非白莲(*^__^*)嘻嘻)
  • 浮生如歌

    浮生如歌

    何作数最终还是没有讲慌话说到底,谈佳妮此生再也没有遇见第二个他。江为止心里的女孩再难触摸,林知返再也没有看到过记忆中的男孩。
  •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批评

    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批评

    20世纪浙江文学批评所取得的杰出成就,既是两浙文化精神在20世纪激变动荡的社会形势下所孕育的文学成果,又与世界文学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密切相关。《世界文学与浙江文学批评》对王国维、夏丏尊、王任叔、冯雪峰、梁实秋以及王元骧这六位在20世纪浙江文学批评发展史上取得了较高理论成就的杰出文学批评家、文学理论家,本书从中外比较诗学、比较美学的角度入手,尽可能地揭示了他们的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研究是如何在两浙文化精神的制约下,接受世界文学的影响,来推动浙江地域文学批评的发展的。
  • 竹马青梅:萌妻很抢手

    竹马青梅:萌妻很抢手

    她戏弄学长,好,他忍!她戏弄服务员,好,他忍!她戏弄他,这个,真的忍不了!他说:“这是你自己招惹我的。”她闪身躲过,说:“让你一直欺负我,我要让你只能看,不能吃!”他勾唇一笑,“那我们拭目以待!”
  • 邪魅王爷恋上萌哒九尾狐妃

    邪魅王爷恋上萌哒九尾狐妃

    偶然的一次机会,救下了一只九尾萌狐,这只萌狐不仅萌萌哒,而且还稍稍有点腹黑,看宫庭王爷如何宠溺她。。。。
  • 捕猎“猎头”

    捕猎“猎头”

    猎头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个行业,凡是被猎头所看重的人,往往都是各行各业里面的精英。本书主要对猎头择人标准进行分析,让读者知道什么样的人可以被猎头盯上,什么样的人才才是猎头眼中的优秀“猎物”。这样,反过来要求自己,使自己按照猎头选择“猎物”的标准一步一步地使自己成长,并与猎头保持好良好的关系为己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