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93400000038

第38章 历史转型期鲁迅经典大众传播的困境与出路(7)

社会学研究方法是整个文艺批评体系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曾经广泛应用于20世纪50年代的文艺批评实践,对于鲁迅作品的阐释也能产生深刻的认识价值。但之所以出现目前“学生不愿学,老师不愿教”的令人担忧的现象,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未能将鲁迅经典摆放在历史、现实与未来三者的“交汇点”上。阐释学理论认为,“传统”不是我们现成继承得来的,也不是外在于我们生活的东西,而是就在我们之中,并由我们在理解传统的基础上“参与”并“生产”出来。“如果传统不只是人们知道是在的东西,并且还意识到它是自己的起源的话,传统就无法保存在一个充分的历史意识中。改变已经确立的形式像捍卫已经确立的形式一样,也是一种同传统的联系。传统只存在于不断的变更中。”所谓意识到传统存在于不断的变更中,也即对于传统的认识不能仅限于那些写在纸质文本的典章或者其他一些文件上的语言载体,传统是与我们生存紧密相连不能割舍的部分。在伽达默尔看来,传统并不是从上辈那里得到的“一宗现成之物”,我们继承传统,在理解中生成并丰富着传统。“我们始终处在传统中——这不是对象化的过程,即我们并不觉得传统所说的是别的、异己的东西。它始终是我们的一部分。”这些论述对鲁迅研究与教学不无启发。即不应把鲁迅仅仅作为一个历史人物,把作品仅仅局限于产生的时代来阐发和评价它的意义,而应将鲁迅及其作品置于历史与当下、传统与现代的关系之中,置于我们的生存境遇中,置于我们与鲁迅及其他的关系之中来理解。这样,鲁迅及其作品就不只是认识历史的工具,而是通过它,我们可以用来观照当下并预见未来。因此,在这里我们已经意识到,企求在传统与现代、鲁迅与我们之间形成有效对话,必须将对话置于一个共同的“意义世界”里,也即必须找到对话双方的共同话题。王瑶在1988年“鲁迅研究教学研讨会”上,就高校的鲁迅教学课程涉及的几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是要把学生、教师、鲁迅著作这三个方面沟通起来;二是要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并认为,“鲁迅和今天的青年隔了半个多世纪,是有距离的;但从根本上讲,当代青年没有排斥鲁迅的道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是北大学生提出来的,这和鲁迅提出的青年要创造第三样的时代有什么根本的区别?”正因为在民族振兴与人的生存合理性这一基点的共同之处上,鲁迅是经典,它可以穿透历史、现实与未来,并使之得到统一。因此,他坚信:“青年是可以接受鲁迅的。”王瑶此言虽然是针对高校教学所发,但对中学鲁迅作品教学同样具有启发。近年来,对于鲁迅作品要不要进语文教材的论争,有一种否定鲁迅作品观点的依据就是:鲁迅作品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现实,鲁迅的时代已经过去并远离了我们的生活;鲁迅战斗精神只适合于阶级革命年代,与当下创造和谐社会格格不入。此种观点同时也反映出我们在鲁迅经典大众传播中,存在着将“历史与当下”、“传统与现实”相割裂的思维方法。

此外,就作为语文课程人文性内涵的重要部分——“文化观”而言,当下也存在过度强调传统文化,排斥“五四”启蒙运动开创的现代文化传统的片面倾向。因此,如何将鲁迅的文化观作为参照系统,来观照并反思我们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痼疾,以“五四”新文化精神积极构建民族先进文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使民族传统资源融入人类现代文明之中,并使传统在我们的积极参与中获得新质,这是一个尚待研究的重大课题。如果以这样的方式来设置鲁迅经典在语文教学中的坐标,就能使从教者与学习者都感到鲁迅不是一个仅仅被用来观瞻的历史偶像,也不是外在于我们生活的知识系统,他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由此将缩短并最终消融我们与鲁迅的时空距离。当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成为最大的政治时,政治才回到了其本元,鲁迅也将由此走向永恒。

(二)文学教育规律认知盲区导致人文目标悬搁

2007年在“教科书风波”中,有论者认为:“中学语文教育的问题,并不在教科书的篇目,而在于教育的理念、目的与方法。支持‘用金庸换掉鲁迅’的人,大都认为这样的举措体现了一种‘让文章走下神坛的勇气’。此前也有‘80后’写手在接受采访时说,通过教科书读鲁迅,读得倒胃口,后来自己乱翻书才发现,鲁迅的作品其实挺有趣。为什么鲁迅的文章被搬上了语文教育的‘神坛’,为什么读教科书中的鲁迅会读得倒胃口?很显然,这才是语文教科书问题的实质。”这位论者认为所谓问题实质在于教学方法。

入选教科书的大都是范文,文质兼美,意蕴丰富,而中学语文解读文学经典的方法简单化到“段落大意与中心思想的归纳。……中学语文教育逐渐挤出了文学审美,而转变成强制的‘编码-解码’过程。于是,再优美的随笔,都会被读成杨朔体,再优美的诗,都会被读成标语口号。倘若不把这个问题弄清楚,读倒胃口的事情还会年复一年地继续下去,金庸、余华、马尔克斯,一个个早晚也会让中学生们读倒了胃口”。此论触及语文教育弊病,可谓一针见血。与西方相比,我国文学教育的发展相对落后,又加以意识形态的束缚,导致了阐释过程中经典与读者之间的疏离。反思我国文学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落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历史沉疴。西方各国将文学经典学习作为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母语教育中几乎无一例外地存在着一个比较系统的文学教育计划,并形成了相应的理论、结构、模式与评价体系,这体现了西方文学教育在技术层面发展所达到的科学性与成熟度。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从清末具有现代意义的第一个学制《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设“词章”科始,至《奏定学堂章程》(1903年)改“词章”科为“中国文学”科,语文学科虽然有一部分为文学作品的教学,但由于缺少文学课程独立意识的觉醒,没有形成严格的科学意义上的文学教育概念,更缺乏现代课程意义上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的研究,因此,语文教学的科学性不强。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共中央语文教学问题委员会在《关于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报告》中指出: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历来都把语言和文学混在一起教。这样教学的结果,不论从语言方面看,从文学方面看,都遭到了很大的失败。……这些事实都说明了语文混合教学的结果是语言教学和文学教学两败俱伤,都不能得到应有的效果。这是因为语言和文学虽有密切的联系,但毕竟是两种独立的学科,而这两种学科教学除了一定的共同任务之外,应有各自的独特的任务,把两个负担不同任务的学科混淆在一起教学,当然得不到良好的效果。

因而提出:“应当把中小学语文一门课程,分为语言和文学两种独立的学科进行教学。”但因为特殊的政治历史原因,“汉语”、“文学”分科,自1956年秋全面推开,到1958年便宣布终止。语文学科浓厚的意识形态和实用理性色彩,使我国的文学教育始终处在依附和边缘状态。不容避讳,课程理念、教学技术等方面的因素仍然阻碍着当下课改的深入。

二是学科间的疏离。新时期以来,我国文学理论大量吸收了西方近一个世纪的文学理论成果,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对正在改革中的文学教育影响不大,学科之间十分隔膜。这除了理论界本身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外,语文教育界自觉不自觉的拒斥也是原因所在,它反映出一种根深蒂固的学科封闭观念。相关理论的阙如是当前课改的瓶颈之一。因此,语文课程需要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兼收并蓄相关学科知识作为教学资源,重新构建语文教材知识体系,并普及和应用于教学实践。有关语文知识体系构建的“科学性”问题已引起学界关注,也有上海等地率先进行学科体系构建和改革示范,但目前还在初创阶段,有待普及推广。

由于上述原因,“课改”以来,“工具性”与“人文性”琴瑟不调,出现的一些问题引起越来越多同仁的忧虑和深思。如各版新教材在编排体例上倾向彰显人文主题淡化文体特征,以突出课程的人文性特征,表现了知识良知对一个时代面临人文价值普遍失落的忧患意识,也反映出对久违的课程终极目标的迫切回归。但由于“工具性”与“人文性”位置未能平衡合理地摆放,导致两者功能也未能互相渗透和有效转换,反而在某种程度上使语文学科因为失去自身特征而逐渐边缘化。此外,由于学科评价机制与传统观念惯性的牵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人文”并未真正回归于“人”,很多时候变相为一种道德说教。实施者只在教学时间与投入上权衡计较,从而形成“人文性”与“工具性”对立。提倡多元解读的本意旨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但由于缺乏对文本深度把握的科学理性,反而造成了“过度阐释”。当下语文课程状况表明,对包括鲁迅经典在内的所谓文学作品的教学而言,都尚未处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毫无疑问,鲁迅文学经典包含了丰富的人文元素。它通过再现生动具体的生活图景,给读者开拓了广阔的人生视野。由于文学特有的“参照团体”的作用,使读者在认识世界的同时,认识和观照自我,引发超越自我的理想。作品在认识自我和世界的关系,培养个体对社会的担当意识的同时,还唤醒主体的生命忧患意识、人生孤独意识和宗教悲悯意识,从而给人以完整的精神世界和自由的想象空间。鲁迅经典的艺术魅力还在于文本“有意味的形式”。它包括文学修辞学中的隐喻、象征、意象、反讽等;小说文体学中的叙事模式、叙事时间、叙事结构、复调与多声部等,有的文本还采用了意识流、表现主义等颇具现代特征的创作方法。它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它是经得起多元解读的艺术精品。

但只有首先将它回归于文学,科学把握文学艺术的内部规律,才能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对话”。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就人文性而言,认识人文元素并不意味着就能够直接地作用于教育对象。由文学特殊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所决定,在文学的认识、教育、娱乐等整个功能系统中,诸种功能只能假道审美途径才能实现。即便就道德教育而言,文学摒弃一般说教外在灌输的方式,而通过独特的情感力量作用于人的心灵,使主体提升到超越现实的整体性生存境界,享受到更高层次的道德实现的愉悦。由于文学的审美特性,它不仅能够通过感性层面达到理性教育的目的,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即康德所言“无目的”而“合目的”,而且由于文学审美必须借助语言媒介和接受者对语言的理解来实现,因此,“人文性”与“工具性”目标可以在审美实践中得到和谐统一。

此外,借助“心理距离说”理论研究文学教育的接受心理规律,对于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选择性等现代意识的构建是非常有效的。掌握审美心理规律,了解学生接受心理,则有助于主体审美心理机制的再造,促成“对话”的有效实现。因此,鲁迅经典教学需要研究如何通过语言符号作用于人的审美心理规律,并进而确定达成既定目标的有效途径。

在阐释鲁迅小说这样一种包含着复杂意味又充满了艺术智慧的文本时,运用适当的现代文学理论是必不可缺的,但恰恰也是语文学科资源所匮乏的。如借助于叙事模式理论来诠释小说文本已有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叙事学理论几乎不为我们重视,更缺乏实际应用的自觉性。语文学科往往在强调自身独特属性的同时,拒绝新成果而造成了封闭,使得包括鲁迅文本在内的文学经典,因为理论资源的缺乏而无法进行科学阐释与传授。我们在对近年来各种相关期刊中的鲁迅小说教学案例的搜集与研究中,几乎没有发现成功的案例。有些标着“叙事学”之类的教研文章,其内容与叙事学理论相去甚远。众多案例表明,我们的教学实践缺乏鲜明的文体意识。

文体边界不清导致文本误读就难以避免。由于文本解读失去了相应的理论指导,作者、文本与读者之间难以达成有效“对话”,其结果必然造成鲁迅经典教学目标的失落。

鲁迅经典富有语言魅力,只有破译文学语言张力产生的特殊规则,才能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就文学语言而言,由于文学创作活动是一个复杂流变的心理过程,因此,文学语言提供的就不是单一的词典语义信息,而是包含着丰富心理活动的审美信息。由于情感表现的需要,语言符号组合呈现出以不确定、断裂、空白、省略、颠倒等形式出现的无序性。这些符号间的组织结构特点,使文学语言具有强大的“张力效应”。

这就需要我们借助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和指导鲁迅文学经典的教学实践。我们已经习惯于以“公共话语”替代丰富的文学话语,当鲁迅的任何作品都可以用“反封建”一语以蔽之的时候,它还剩下多少动人的力量?因此,要认真研究鲁迅特有的情感表达与言说方式,研究如何在审美愉悦中实现思想、情感、语言的多重建构等问题。

同类推荐
  •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白天不懂夜的黑)

    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白天不懂夜的黑)

    “读一部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一样,读名家名作就是和大师的心灵在晤谈。通过阅读本书,可以让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阔文学视野,提高审美意识,触动写作灵感,陶冶思想情操,提升人生品位,徜徉经典,收获无限。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天边的草原

    天边的草原

    本书收录的散文风格清新,文字隽永,不仅给人带来美的感受,而且能够启迪读者联想和思考。本书的40页彩色插页收录照片近百幅,可谓图文并茂。
  • 名著之旅——新文化之旅

    名著之旅——新文化之旅

    本书主要讲了新文化类名著。世界名著指的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认可和关注的著作,其价值由于已经超越了时代本身而得以流传。需要注意的是,广义的世界名著不仅仅包含文学名著,还包括社科名著,人文名著等。
  • 柔石作品集(二)

    柔石作品集(二)

    在烟一块似的衰柳底下,有一位三十岁的男子,颓然地坐着;似醉了,痴了一般。他正在回忆,回忆他几年来为爱神所搬弄得失败了的过去。他的额上流着血,有几条一寸多长的破裂了的皮,在眉的上面,斜向的划着,这时已一半凝结着黑痕,几滴血还从眼边流到两颊。这显然是被人用器物打坏的。可是他并不怎样注意他自己的受伤,好似孩子被母亲打了一顿一样,转眼就没有这一回事了。他夜色冷酷的紧密的包围着他,使他全身发起颤抖来,好象要充军他到极荒鄙的边疆上去,这时,公文罪状上,都盖上了远配的印章。他朦胧的两眼望着湖上,湖水是没有一丝漪涟的笑波,只是套上一副黑色而可怕的假面,威吓他逼他就道。
  • 范仲淹戍边

    范仲淹戍边

    《范仲淹戍边》一书,经过两三年的努力,终于完稿出版。写这本书,与以前写的《范仲淹知庆州》一书的环境已大不相同。那时是受西安文理学院董平教授的启发而待在庆城写就的,仅靠有关资料而写,与外界没有多少交往。
热门推荐
  • 生灵战之千钰千寻

    生灵战之千钰千寻

    在现今社会里埋藏这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控灵术,养鬼术,蛊术,阴阳道术...这些通常不存于大家生活中的东西不代表不存在,比如我就是一个控灵者,我的家族就是控灵术顶尖的世家,我家世世代代死灵为我们而战,也因为有我们这样一个个世家的存在,才阻止了许多的歪门邪派不敢越界,我从小被父亲寄放在叔叔家中,为了让我能安全的修炼,我的灵兽千钰千寻如今也已经到达了一定的境界,是我该回归家族的时候了。(这本书讲的是本家丫头本洛的控灵人生和一路的战斗故事,如果有喜欢这种都市打怪题材的可以看过来了。)
  • iKON你是我的取向狙击

    iKON你是我的取向狙击

    iKON这个名字是他们拿命换来的。Longtimenosee.“韩彬啊,我从没想过会遇见这么美好的你,遗憾的是不能再陪你走这漫长人生。谢谢你曾经带给我的快乐,还有,再见。”
  • 有鬼无序

    有鬼无序

    能看见鬼的眼睛,被称为阴阳眼。人世间有两种鬼,一种是被惩罚继续留在人世间受苦受难的,记载在鬼界的司鬼簿上。另一种是有着强烈的执念而不愿离去的,被记载在御府的鬼谱上。南秩与湑,真巧,我们的名字都和水有关。
  • 花开半夏梦惊人

    花开半夏梦惊人

    乔依依是A市某所大学的学生,为了治愈情伤,在网络上随意的找了一款游戏来打发时间,本来只是用它来消磨时间,可却没想到会因为它,而与自己的白马王子相遇。“依依,你说咱两的相遇是不是命中注定”?“少臭美了你,谁要跟你命中注定”。某男一把抱住乔依依一边挠她痒痒一般无耻的问道“你刚才说什么”?乔依依被挠的喘不过气,求饶道“命~命~我们是命中注定”。某男迅速吻上乔依依的唇“依依,我爱你”。
  • 显无边佛土功德经

    显无边佛土功德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周凯的英雄联盟之路

    周凯的英雄联盟之路

    专科学校电竞专业,本想安安稳稳过日子的周凯阴差阳错却卷入了英雄联盟职业赛场的争斗中,做逃避的懦夫,还是不屈的强者?是为了女神放弃职业还是女神职业双收?一起都还未定,周凯的英雄联盟之路正在演绎
  • 噬妖古狼

    噬妖古狼

    小小少年肩负灭族大仇,决心与异界人类争雄争霸,修复世界规则,还世界一片和平。且看铁林如何化游戏道具为一件件宝物,这是一个动荡而又充满机遇的时代,这是一场玄幻与网游的巅峰对决。
  • UFO大揭秘

    UFO大揭秘

    UFO是不能在实验室进行研究,也没有任何公式可用,连确切的证据都没有。这正是它不为正统科学界承认的一个重要原因。人们已经习惯于借助电子和光学等仪器验测数据,用公式演算分析去证实一个发现。但研究UFO,却没有任何仪器可使用,也无法重演,因而难以让人信服。本书向读者介绍了UFO目击案。这是一本探索飞碟问题的内容丰富的著作。书中收有大量目击报告和调查报告,书中也谈到宇宙生命——外星人的情况。该书材料翔实,情节引人入胜,科学知识十分丰富,值得一读。
  • 极品学生逆袭

    极品学生逆袭

    何峰,一场异变导致他走上人生新的起点,萌萌哒邻居女孩会和何峰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学校甜美温柔的可爱校花又会和他碰撞出什么样的激情?
  • 娇妻迫下堂:邪王的柔情妻

    娇妻迫下堂:邪王的柔情妻

    前世,他是魔界妖王,她是芙蓉花仙。移花接木,她欺骗了他,遭到了放逐,今生他是王爷,她是她新取的妻子,新婚之夜,别人洞房花烛两影成双,而她的夫君却掐着她的脖子骂她是恶毒的女人,于是第一夜她就成了下堂妻。一段孽缘,两世情殇,她究竟该怎么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