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99500000002

第2章 神奇的地球结构(1)

第一节地球内圈与人类

1.地球的内部构造

从地表形态来看,我们所生活的地球大陆地表的地形、地貌既错综复杂,又形态各异;既有高山,又有平原;既有高原,又有盆地;既有河流,又有湖泊……透过表象看本质,那么,我们所赖以生存的地球究竟有着怎样的地理结构呢?

虽然人类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两三百万年,但地球的内部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呢?有人建议向地心挖洞,把地球对直挖通,就可以到达地球的另一端了。然而,这却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因为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孔,也仅为地球半径的1/500。所以,人类对地球内部的认识,还是不可能很准确的。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从火山喷发出来的物质中了解到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同时利用地震波揭示了地球内部的许多秘密。

地球的整体形状,十分接近于一个扁率非常小的旋转椭球体(即扁球体)。它的赤道半径略长、两极半径略短,极轴相当于扁球体的旋转轴。

地球赤道半径约为6378千米,两极半径约为6357千米。

地壳是地球最外面的一层,一般厚33千米(大陆)或7千米(海洋)。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中间是康拉德面,在10千米左右。

在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是地幔,平均厚度为2900千米左右。

地幔也分为上下两层,分界面约在1000千米左右。

在上地幔,分布着一个呈部分熔融状态的软流圈,其深度在60千米~400千米左右。人们一般认为,这里是岩浆的发源地。

地壳和软流圈以上的地幔部分,统称为岩石圈。

地球的中心部分为地核,半径为3473千米左右。地核又可分为外核和内核。根据对地震波传播速度的测定,外核可能是液态物质,内核则是固体物质。

探访焦点人物

1910年,前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契意外地发现,地震波在传到地下50千米处有折射现象发生。他认为,这个发生折射的地带,就是地壳和地壳下面不同物质的分界面。1914年,德国地震学家古登堡发现,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也存在着另一个不同物质的分界面。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们,就将两个面分别命名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并根据这两个面把地球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莫霍面以上的地壳,是以硅酸盐矿物为主体组合而成的岩石构成的,上下有所不同,上部的岩石含铝较多,花岗岩最为典型;下部含镁较多,玄武岩最为典型。由于存在差异,地震波在通过时,速度也就不同,在从花岗岩层进到玄武岩层时便会在地震记录上表现出来。

1923年,奥地利地震学家康拉德发现了这个界面,他也因此留名后世。这个界面被命名为康拉德面。

2.地壳

地壳是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是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的整个地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厚度各处不一,其中大陆地壳厚度平均为33千米左右;高山、高原地区地壳更厚,欧洲阿尔卑斯山的地壳厚达65千米,亚洲青藏高原某些地方超过70千米,而北京地壳厚度约36千米;平原、盆地地壳相对较薄。

大洋地壳则远比大陆地壳薄,平均厚度只有几千米。例如,大西洋南部地壳厚度为12千米,北冰洋为10千米,有些地方的大洋地壳的厚度只有5千米左右。

地壳分为上下两层。

上层化学成分以氧、硅、铝为主,平均化学组成与花岗岩相似,称为花岗岩层(或硅铝层)。这一层在海洋底部很薄,尤其是在大洋盆地地区、太平洋中部甚至缺失,是不连续圈层。

下层富含硅和镁,平均化学组成与玄武岩相似,称为玄武岩层(或硅镁层),在大陆和海洋均有分布,是连续圈层。两层以康拉德不连续面隔开。

大洋地壳主要由硅镁层组成。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地壳最厚的地方,厚达70千米以上。而靠近赤道的大西洋中部海底山谷中地壳只有1.6千米厚。太平洋马里亚纳群岛东部深海沟的地壳更薄,是地球上地壳最薄的地方。

(1)地壳的物质组成

地壳中有90多种天然化学元素,其中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八大元素的含量,约占地壳总重量的97%,其余元素只占2%左右。而地壳的八大元素中的氧约占49%,硅约占26%。

地壳中的各种化学元素,随着地质作用的变化不断地进行变化,合成和分解,形成各种具有特征的矿物,而矿物又是形成地壳岩石与矿石的基本单位。

地壳中的矿物大约有3000种,但与形成岩石有关的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云母、方解石等。这类矿物通常称为造岩矿物。

(2)地壳中的岩石

地壳是由各种岩石组成的,岩石是由各类矿物组成的。根据形成的条件与当时形成的环境,岩石可分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又称为火成岩。是地球深处高温高压下的岩浆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

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在地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侵入岩固结成岩,需要的时间很长。地质学家们曾进行过估算,一个2000米厚的花岗岩体完全结晶,大约需要6.4万年。

岩浆喷出或者流到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称为喷出岩。喷出岩由于岩浆温度急剧降低,固结成岩的时间相对较短。1米厚的玄武岩全部结晶,需要12天;10米厚需要3年;700米厚需要9000年。

地壳中的岩石主要由岩浆岩构成,常见的、分布较广的岩浆岩有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玄武岩、安山岩等。

玄武岩常形成广阔的台地。高原玄武岩,是岩浆溢流形成的地貌景观。安山岩常喷发成边坡比较陡的大型火山,如世界着名的日本富士山、意大利维苏威火山。

我国黑龙江镜泊湖地区,也有很多奇特的玄武岩景观。

沉积岩,又称水成岩。是岩石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后,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大多是在海洋、河流、湖泊等水环境下形成,一般具有成层现象。其构成岩石的颗粒有粗细之分,层次厚薄不同。

地表分布最广的是沉积岩。由于沉积岩一般形成于常温常压环境,所以岩层里往往保留有生物遗迹——化石。

常见的并且分布广泛的沉积岩有石灰岩、砂岩、砾岩。

变质岩是由岩浆岩、沉积岩甚至包括变质岩本身,在高温、高压或动力挤压下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的岩石。

石灰岩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美丽的大理石。

这是一种名贵的建筑材料,因云南省大理附近的苍山地区出产这种岩石而得名。

砂岩经变质作用后,形成更为坚硬的石英岩。页岩经变质作用后,形成比较致密而坚实的板岩或片岩。

变质岩在我国的分布也很广。华北地块和塔里木地块主要由早前寒武纪的区域变质岩组成,并构成我国大陆的古老核心。

3.地幔

地幔在地壳与地核之间,又称中间层,厚度约2900千米,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地幔一般分上下两层:从地壳最下层到1000千米1200千米深处,除硅铝物质外,铁镁成分增加,称为上地幔;下层为柔性物质,呈非晶质状态,大约是铬的氧化物和铁镍的硫化物,称为下地幔。

在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有一个呈熔岩状态的软流层。这一层地震波吸收率较高,因此地震波传播速度减弱,并且有对流现象,深度在50千米250千米。

了解地幔结构与物质状态,有助于解释岩浆活动的能量和物质来源及地壳变动的内动力。

纵波与声波相似,其速度比横波快。

横波与抖动的绳子产生的波形相似,通过时岩石的震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横波穿越不同密度的岩石边界时,地震波也会发生反射和折射。利用这些特性,我们就可以对地球内部成像。

4.地核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半径大约是3480千米。地核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

地幔以下大约5100千米处,地震横波不能通过,称为外核。科学家推测外核物质可能是液态。由于地核不仅温度很高,而且压力很大,因此这种液态应当是高温高压下的特殊物质状态。

5100千米6371千米是地球的内核,在这里纵波可以转换为横波,物质状态具有刚性,科学家推测内核物质可能是固态。整个地核以铁镍物质为主。

5.软流层

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岩石圈下面,深度在50千米250千米,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

软流层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总的规律是大洋下面位置较浅(一般在60千米以下),大陆之下位置较深(深度在120千米以下)。软流层界面不十分确定,与岩石圈之间无明显界面,具有逐渐过渡的特点。软流层是在地震波传播速度研究中发现的。

科学家在研究地震波传播速度在地球内部的变化时发现,上地幔接近顶部的位置,有一个地震波传播速度明显减缓的层,称为“莫霍低速层”。

人们推测,这一层地震波传播速度慢的原因,是积累的热量使岩石软化并局部熔融,因此称为“软流层”。软流层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

一般认为,软流层的形成需要高温条件以及水和挥发性物质的加入等因素。软流圈熔岩产生时所需的热能、水和挥发性物质,主要由放射性元素衰变和地球圈层分化过程释放出来。地球内部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高,一般至100千米深时,温度便接近于地幔开始熔融的固相线温度,这时在水和挥发性组分的参与下,开始产生选择性熔融,逐渐形成固流体软流层。

软流层是造成上覆岩石圈严重失稳及导致大洋岩石圈板块下滑、潜没、漂移、扩张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大陆岩石圈在软流层上漂移的原因所在。

没有软流圈便不会有岩石圈,特别是大洋岩石圈;没有软流圈,大规模密度倒转现象也不会发生;没有软流圈也就没有了板块运动。

所以,板块构造是地球圈层分化到软流圈阶段之后才产生的。

第二节大气圈与人类

1.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气圈

就像盖棉被一样,地球的周围包围着一层厚厚的大气,人类就在这条棉被——这层大气——的底部生活着。这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气圈里发生着种种有趣的自然现象,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大气圈又叫大气层,主要由气体组成。当然其中也存在少量的固体、液体和离子,前两者主要出现在对流层,而最后一个主要出现在离地面较远(相对较稀薄)的大气中。

在气态物质中,氮气占去一大半(78.08%),其次是氧气(20.94%),再次是氩气(0.93%),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和水蒸气。

空气是混合物,成分虽然很复杂,但相对来说比较固定,主要是自然界各种变化相互补偿的结果。

水和各种杂质尘埃是形成云、雨、雪、雾的重要物质。

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据推算,在360公里高空的大气层中,空气密度只有海平面附近的万亿分之一。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在1000千米左右,但没有明显的界线。大气圈是由五部分组成的,由下至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或同温层)、中间层、热层(或暖层)、散逸层(或外层),再往上就进入星际空间了。

2.对流层

对流层位于大气的最底层,集中了约75%的大气质量和90%以上的水汽质量。这一层空气的运动,是以上升气流和下降气流为主。

对流层在地球上各处的厚度不一,并随着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对流层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千米~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千米~12千米,极地地区平均为8千米~9千米,并且夏季高于冬季。

对流层中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高度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大约降低0.65℃左右。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所以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受热就越少,气温就越低。

青藏高原比相同高度的其他地区,温度明显偏高,就是因为它提高了地面辐射的位置。

对流层受地表影响较大,气温、湿度等水平分布不均匀,空气运动相当强烈,再加上90%以上的水汽集中在对流层中,所以云、雾、雨、雪等众多天气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其中雨、雪、冰雹主要以大气降水的形式降到地表。

大气降水时必有云,但有云未必有大气降水。云的形成过程,是空气中的水汽经由各种原因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而发生凝结的过程。云吸收从地面散发的热量,并将其反射回地面,这有助于使地球保温。但是云同时也将太阳光直接反射回太空,这样便有降温作用。

简单地说,雾就是接近地面的云,主要是气温降低造成的。一般秋冬早晨多雾。

城市中的烟雾是由于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对流层集中了大气圈气体的90%以上,因此各种化学反应在这里是十分丰富的。

对流层是人类及生物主要活动的区域。这一层的各种天气变化,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行为,是大气层中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关系最密切的一层。

因此,加深对对流层天气的了解,准确地把握天气变化的规律,对于工农业生产、交通、航天、航海以及人们日常生活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3.平流层

平流层也叫同温层,是在对流层以上到海拔大约50千米的大气圈区域。在中纬度地区,平流层位于离地表10千米~50千米的高度。

而在极地,这层则最低离地表8千米左右。

同类推荐
  • 分子模拟力场方法与应用

    分子模拟力场方法与应用

    本书主要讲述分子模拟作为理论与计算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可以从分子微观层面上认识和解释各种物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机理和分子的物理化学性质,结合统计力学对宏观体系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性质进行模拟和预测,逐渐成为人们认识微观世界的重要手段等内容。
  • 这些发明真奇妙

    这些发明真奇妙

    本套系列丛书推出10辑,主打科技牌。少年儿童要想成为一个有科学头脑的现代人,就要对科学知识和科学热点有一个广泛的了解,这样才能激发他的兴趣和爱好。本册为第9辑,科学大讲堂。
  • 中国五千年地理之谜全集

    中国五千年地理之谜全集

    本书通过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读我们中国五千年来所沉积下来的神秘地理现象,在参考了大量地理文献、考古资料,并结合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我们中国人自有史以来至今,所最具有代表性的各种地理未解之谜进行了全面剖析,并深入开掘它掩藏于神秘表象背后的真实,以引导读者进入一个精彩玄妙的未知世界,在它娓娓的诉说间,让读者充分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进而获得更为广阔的认知空间和文化视野。
  • 灵山秀水之间

    灵山秀水之间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科学奥秘丛书——天文大事纪

    科学奥秘丛书——天文大事纪

    本书记录了从古至今各个时期天文史上的重大发现,让人在感叹科学进步的同时,又学习了天文知识。
热门推荐
  • 绽放与蔷薇上的青春

    绽放与蔷薇上的青春

    校园青春,豪门家庭,八个人四段恋情,本文纯属虚构并非真实
  • 独侠情缘

    独侠情缘

    为争夺武林的最高地位,正邪两道展开斗争,邪教不敌,败退西域,不敢窥视中原。此时天下已然统一,世间也是一片太平。数十年的休养生息,此时武学昌盛之极,世间高手数不胜数。但自古侠以武犯禁,江湖如此昌盛,已引起朝廷的忌惮。明争暗斗之下,一场江湖与朝廷的血腥风雨由此展开。一个乡村少年,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世,在茫茫江湖之中,该如何生存。。。
  • 重生之仙隐都市

    重生之仙隐都市

    一千年前,他,意外穿越修真界。一千年后,因为渡劫失败,重生在了少年时期。且看他,重新踏上巅峰,证得无上仙道。
  • 逆天丹神

    逆天丹神

    异界战国,群雄争霸,唯强是尊,丹破乾坤。杨凡,太极杨家传人,身怀逆天宝鼎,却为人所害重生到百草大陆,从此开始一段堪称妖孽的异界人生。“小王爷怎、怎么一出生就会讲话,妈呀,这、这不是妖孽吗?”稳婆看着襁褓中的杨凡就像看到鬼样,老脸上的粉底簌簌而下。“花蕊姐姐,等我长大了,我一定要娶你做我的老婆,你要等我哦……”三岁的杨凡腆着肚子作大人状,脸上是既滑稽又认真的表情。“敕令百草大陆上所有修真宗门掌教三日后来此朝拜,违令者杀无赦!”成年的杨凡一袭白衣,屹立在千仞悬崖上,飘飘欲仙,威凌天下。杨凡语录:我命由我不由天,天要灭我,我就偏要逆天而行,终有一天,我会把那些曾欺凌过我的人都踩在脚底!
  • 红装花嫁终不负

    红装花嫁终不负

    恨他入骨,本可以和喜欢的人白头偕老,可到头来,爱了不该爱的人,恨了不该恨的人。宋小宛仰起头,看着她眼前的男人,“我希望你活着!”宋小宛拥着他,这是她第一次觉得这个男人的胸膛是这么苍劲有力和温暖,一大滴泪水从她眼中滑出“奕,我还欠你一次红装花嫁”宋小宛仰起头朝着他微惊的脸庞笑了。
  • 九亭戒

    九亭戒

    求长生,与天争命。成至尊,勘破天道。且看废柴少年如何勘破天道,成就仙途。执神戒,练轮回,九转阴阳。一神界至尊为何九次转世。仙府双显,万年预言。此预言到底是什么?两位神界至尊的师傅到底是谁?
  • 贱命崛起

    贱命崛起

    一凡,一个穷途潦倒的贱命孩子。偶然间获得崛起的机会,他怎能放弃。想要搏击人生就要有实力!一部在武林中掀起风波的炼气法诀被人带到都市。恰巧被一凡所得。贱命注定要崛起。一柄枪头内有乾坤,名曰“惊蛰”的上古大能遗留之法尽在其中!至此以都市为起点,为求武道巅峰的他进入了武林世界……
  • 四大名捕战天王:纵横2

    四大名捕战天王:纵横2

    斜山莲、翻山梅、百岁鸡、半百残鸭、玻璃猫、冬不足、吃不了唱着走、鱼尾龙、碎杯痛饮、崩大碗。种种奇思诡名背后,“死字号”放毒高手温八无,葫芦里究竟卖的什么药?决堤的洪水、冲天的大火,水上有火、火中带水,烧不死人也要淹死,淹不死他们也要淹死无辜山民,让他们顾此失彼、投鼠忌器。何况,还有受伤昏迷的龙舌兰,成为伤口的龙舌兰。凶案仍在发生,抱石寺遭袭,苦耳大师嵌尸石中,耗尽心神救出来的一众山民依然被屠戮。义愤所激,铁手要击败战将詹通通、诡将余乐乐、陈贵人、李财神、马军师……如此,他才能挑战“一线叫天王”“老张飞”査叫天。
  • 黄墙内外:小和尚笔记

    黄墙内外:小和尚笔记

    一个小和尚的笔记,是一部记述作者出家前后黄墙内外的自传体小说,给人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修行体验和生活形态。在家生活,世俗情感也写得很真实、感人至深;透过佛门看世俗众生态,也多彩多姿。小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现代僧人成长和修行的人生之旅。本书以小说记述为缘起,在写作中随喜收录了作者撰写的一些禅净经教著述和佛学散文和禅诗,有利于引导众生透过文字般若通达实相妙境,净化身心,如法修持。世出世间法本无二至;郁郁黄花皆般若,青山处处是道场。书中小和尚的人生行迹,无非是学佛行人现身说法: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如此而已。《黄墙内外》读者群号372440810
  • 式微剑九

    式微剑九

    茫茫冰原,白雪皑皑。在千年冰洞中,漂浮着一道白影。仿佛亘古以来就一直这样漂浮着。她闭着眼睛,绝世的容颜在白裙中盛开着。一如雪莲花。陡然,冰洞炸开,十里冰原崩坏。白色影子从冰屑中冲出,拔地而起。天幕垂卷,白云倒泻。白影赤足,独立于几千米的冰崖绝壁上。如雪白发狂乱的飞舞,飘飘乎欲仙。她目光向东,那是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