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699500000003

第3章 神奇的地球结构(2)

平流层夹在对流层与中间层之间。平流层中的气体流动十分平稳,没有对流层剧烈。这里基本上没有水汽,天气变化很少发生,适于飞机的航行。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上升,原因在于其底部吸收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而被加热。平流层的顶部气温与地面气温差不多,高温层在上面,低温层在下面,因而气流较为稳定。

在温带地区,商业客机一般会在离地表10千米的高空,即平流层的底部巡航。这是为了避开对流层因对流活动而产生的气流。而在客机巡航阶段所遇上的气流,大多是因为在对流层发生了对流超越现象。

滑翔机一般会在上升暖气流上滑翔。这股气流从对流层上升到达平流层就会停止。这样一来,变相为世界各地的滑翔机设定了高度限制。

对流层与平流层加在一起,占了99%的大气组成。因此,剩下的两层都是十分稀薄的。

4.臭氧层

在距离地球表面15千米50千米的高空,因受太阳紫外线照射的缘故,形成了包围在地球外围空间的臭氧层。臭氧层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保护伞。

臭氧层中的臭氧,可吸收90%左右的太阳紫外线,使生物免受侵害,对维持地球的生态环境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臭氧主要是大气中的氧制造出来的。此外,雷电作用也产生臭氧。

臭氧分布在地球的表面。少量的臭氧会使人感到精神振奋,但过强的氧化性也使其具有杀伤作用。

氟利昂、核爆炸和喷气式飞机都会使臭氧减少。科学分析发现,平流层中的臭氧减少1%,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强度便增加2%。

据估计,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臭氧的含量已减少了3%。到2025年有可能会减少10%。臭氧层的破坏将使紫外线等短波辐射增强,会导致皮肤癌患者增加,同时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影响。

维护臭氧层的平衡,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臭氧层就是地球的一道天然屏障,使地球上的生命免遭强烈的紫外线伤害。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地球上的臭氧层正在遭到破坏。

20世纪70年代,当时英国的科学家通过观测首先发现,在地球南极上空的大气层中,臭氧的含量开始逐渐减少,尤其在每年的910月(这时相当于南半球的春季)减少更为明显。美国的“云雨7号”卫星进一步探测表明,臭氧减少的区域位于南极上空,呈椭圆形,1985年时已和美国整个国土面积相似。这一切就好像天空塌陷了一块似的。科学家把这个现象称为南极臭氧洞。

据世界气象组织最新调查,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比以往扩大了近一倍,已达2100万平方千米。南极臭氧洞的发现,使人们深感不安,它表明包围在地球外的臭氧层已经处于危机之中。于是科学家在南极设立了研究中心,进一步研究臭氧层的破坏情况。1989年,科学家又赴北极进行考察研究,结果发现北极上空的臭氧层也已遭到严重破坏,但程度比南极要轻一些。

另外,平流层飞行器和氟利昂的增多,使赤道一些地区的上空臭氧损耗也高达20%以上。我国科学家在青藏高原也发现了臭氧损耗的低值区。

5.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中间层是自平流层向上至海拔85千米的区域。中间层几乎没有臭氧,而氮气和氧气等气体所能吸收波长更短的太阳辐射,又大部分已经被上层大气所吸收了,所以气温随高度增高而迅速下降,顶部气温降到零下83℃以下。

这一层空气很稀薄,垂直对流运动很强烈。

在中间层60千米90千米高度上,存在着电离层的一部分。电离层的存在,对反射无线电波具有重要意义。人们在远方之所以能收到无线电波的短波通信信号,就是和大气层的电离层有关。

热层又叫暖层,是中间层以上至海拔约800千米左右的区域。

这里的化学反应相对于地表要快得多,基本上物质都以其高能状态存在。热层温度结构主要受太阳活动的支配。

在中间层和热层里,经常会出现许多天文现象,例如极光、流星等。

这一层温度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增加,层内温度很高,昼夜变化很大,热层下部有少量的水分存在,因此偶尔会出现银白并微带青色的夜光云。

散逸层也叫“外层”,是800千米高度以上的大气层,是地球大气的最外层。

散逸层温度很高,空气粒子运动很快,又离地心较远,地球引力作用小,所以这一层的大气质点经常散逸至星际空间。这个高度可看做地球大气的上界。

这一层是电离气体组成的广阔而又极其稀薄的大气层,大气密度已经与星际非常接近,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升高。

散逸层是人造卫星、空间站、火箭等的运行空间。

6.电离层的形成

由于太阳和各种宇宙射线的辐射、空气分子被电离,从而形成电离层。

电离层在垂直方向上呈分层结构,一般划分为D层(距地面高度60千米80千米)、E层(100千米120千米)、F1层(200千米)、F2层(200千米900千米)。

电离层分层结构,只是电离层状态的理想描述,实际上电离层总是随纬度、经度呈现复杂的空间变化,并且具有昼夜、季节、年、太阳黑子周等变化。由于电离层各层的化学结构、热结构不同,各层的形态变化也不尽相同。

电离层扰动,常严重影响电离层中无线电波的传播环境。

电离层突然扰动,主要是由太阳活动引起的。此外,火山喷发、地震、台风和雷暴、地面核试验激发的重力波、高空核实验的各种电离辐射、大功率短波雷达加热等人工手段和空间飞行的释放物,也能引起电离层扰动。

这些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激发的电离层扰动,是外空环境监测的主要对象。

电离层对电波传播的影响,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如无线电通信、广播、无线电导航、雷达定位等。

中波和短波都能借助电离层的反射,传播到较远的距离。其中最常用的是短波通信。1901年,意大利电气工程师和发明家马可尼用电磁波进行了约2000米距离的无线电通信实验。他发射的无线电信息,成功地穿越大西洋,从英格兰传到加拿大的纽芬兰省。此后短波用作全球性的国际通信媒介,便开始发达起来了,向世界宣布了无线电的诞生。

7.大气圈的作用

大气是地球上生命物质的源泉。通过生物的光合作用(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制造有机质),大气进行着氧和二氧化碳的物质循环,并维持着生物的生命活动,所以没有大气就没有生物,没有生物也就没有今天的世界。

地球表面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水汽在大气中凝结,以降水的形式降落地表。这个水的循环过程往复不断,所以地球上始终有水存在。如果没有大气,地球上的水就会蒸发掉,变成一个像月球那样的干燥星球。如果没有水分,自然界就没有生机,也就会没有当今世界。

大气层又保护着地球的“体温”,使地表的热量不易散失;同时通过大气的流动和热量交换,使地表的温度得到调节。

大气的水热状况可以影响一个地区的气候的基本特征,进而决定该地区的水文特点、地貌类型、土壤发育和生物类型,从而对地球表面的整个自然环境的演化进程起着重要作用。

大气中含有细微的岩屑和水汽,而地壳岩石中和水体中也有空气存在,它们是互相渗透和互相影响的。大气中的氧和碳酸气,大气的湿度变化以及风雨等,都直接作用于地表的岩石,所以大气的活动对地壳岩石的形成和破坏均有影响。

另外,大气还可使人类免受宇宙星体的撞击。例如,陨石冲击地球时的速度是非常大的,如果没有厚厚的大气将其燃烧掉,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大气还能吸收各种宇宙射线,从而保护地球上的生物的安全。

8.大气污染

我们把凡是能使空气质量变坏的物质,统称为大气污染物。

目前已知大气污染物约有一百多种,包括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和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核爆炸等)两种,且以后者为主,尤其是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所造成的污染。

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对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负面作用;大气污染可造成酸雨,对农林牧业和水产养殖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同时,大气污染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减弱太阳辐射,破坏高空臭氧层,危及人类和生物的安全。

大气污染主要过程由污染源排放、大气传播、人与物受害这三个环节所构成。影响大气污染范围和强度的因素,有污染物的性质(物理的和化学的)、污染源的性质(源强、源高、源内温度、排气速率等)、气象条件(风向、风速、温度层结等)、地表性质(地形起伏、粗糙度、地面覆盖物等)。

防治大气污染的方法很多,根本途径是改革生产工艺,综合利用,将污染物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

另外,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减少居民稠密区的污染;在高污染区,限制交通流量;选择合适厂址,设计适当烟囱高度,减少地面污染。在最不利气象条件下,采取措施,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可有效防治大气污染。

第三节水圈与人类

1.生物生命的源泉——水圈

作为一颗蔚蓝色的行星,地球的最重要的特色之一,便是有水,因此地球又称“水球”。地表的广大面积被水所覆盖,主体是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此外,还有大陆上的湖泊、河流和冰川中的水,土壤和浅部岩石的孔隙也含有一定数量的“地下水”。这样就构成了一个不甚规整而基本连续的“生命摇篮”的水圈。水圈介于大气圈和岩石圈之间,水圈是地球外圈中作用最为活跃的一个圈层。它与大气圈、生物圈和地球内圈相互作用,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表层系统的演化。

水圈是地质作用的一个主要因素,是塑造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角色。

水体存在方式不同,其作用方式也有比较大的差别。按照水体存在的方式,可以将水圈划分为海洋河流、地下水、冰川、湖泊、沼泽等几种主要类型。

各种水体参加大小水循环,不断交换水量和热量。

水圈内全部水体的总储量为13.8亿立方千米,其中海洋为13.38亿立方千米,占总储量的96.5%;而分布在大陆上的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各占余下的一半左右。在全球水的总储量中,淡水仅占2.53%,其余均为咸水。

地球表面的水是十分活跃的。海洋蒸发的水汽进入大气圈,经气流输送到陆地、凝结后降落到地面,部分被生物吸收,部分下渗为地下水,部分成为地表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大部分回归海洋。

2.水圈与其他圈层

水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释放或吸收热能,调节着地球上各层圈的能量,还不断地塑造着地表的形态。

水圈中的地表水大部分在河流、湖泊和土壤中进行重新分配,除了回归海洋的那部分外,有一部分储存在内陆湖泊里或形成冰川。

这部分水量交换极其缓慢,周期要几十年甚至上千年。

从这些水体的增减变化,可以估算出海陆间水温交换的强弱。

大气圈中的水分参与水圈的循环,交换速度较快,周期仅有几天。水分循环,使地球上发生复杂的天气变化。海洋和大气的水量交换,导致热量与能量频繁交换,交换过程对各地天气变化影响极大。

生物圈中的生物,受洪涝、干旱影响很大;生物的种群分布和聚落形成,也与水的时空分布有着极密切的关系。生物群落随水的丰缺而不断交替、繁殖和死亡。

大量植物的蒸腾作用,也促进了水分的循环。

水在大气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相互置换,关系极其密切,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理环境。

3.水圈与人类

人类大规模的活动,对水圈中水的运动过程有一定的影响。

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大面积地荒山植林、大流域地调水、大面积地排干沼泽、大量抽用地下水等,都会促使水的运动和交换过程发生相应变化,从而影响地球上水分循环的过程和水量平衡的组成。

人类的经济繁荣和生产发展也都依赖于水。如水力发电、灌溉、航运、渔业、工业和城市的发展,无不与水息息相关。

4.水的来源

从太空中看地球,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一个椭圆形的、极为秀丽的蔚蓝色球体。水是地球表面数量最多的天然物质,它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表面,因此地球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水球。

那么有人会问:这么多的水是从哪儿来的?地球上本来就有水吗?

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中唯一被液态水所覆盖的星球。关于地球上水的起源,在学术上存在很大的分歧,目前有几十种不同的水的形成学说。

有人认为在地球形成初期,原始大气中的氢、氧化合成水,水蒸气逐步凝结下来并形成海洋。也有人认为,形成地球的星云物质中原先就存在水的成分。

另外有观点认为,原始地壳中硅酸盐等物质受火山影响而发生反应,析出水分。还有人认为,被地球吸引的彗星和陨石是地球上水的主要来源,甚至现在地球上的水还在不停增加。

总之,关于水的来源的说法各不相同,现在人们比较认可的说法是:地球是由太阳星云分化出来的星际物质聚合而成的,它的基本组成有氢气和氮气以及一些固体尘埃。固体尘埃形成地球的内核,外面围绕着大量气体。当时地球内部温度应该很高,岩浆活动非常剧烈。火山爆发十分频繁,地壳也不断发生变化,有些地方形成山峰,有的地方形成低地与山谷,同时喷发出大量的气体。地球体积不断缩小,引力也随之增加。后来,这些气体已无法摆脱地球的引力,从而围绕着地球,构成了“原始地球大气”。原始大气由多种成分组成,水蒸气便是其中之一。

同类推荐
  • 不可不知的万物简史

    不可不知的万物简史

    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惊奇和感叹组成了本书,历历在目的天下万物组成了本书,益于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
  • 学生气象知识丛书-气象与信息

    学生气象知识丛书-气象与信息

    气象用通俗的话来说,它是指发生在天空中的风、云、雨、雪、霜、露、虹、晕、闪电、打雷等一切大气的物理现象。本丛阐述了气象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及影响。
  • 细胞病理学工作规范及指南

    细胞病理学工作规范及指南

    病理科是医院疾病诊断的重要科室,病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医疗服务的安全,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医院的整体服务能力和水平。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病理诊断通常被认为是临床的最后诊断,它为外科手术方案的制定、内科治疗方案的确立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科学依据。一份正确的病理诊断报告常常被老百姓视为一份医学的“判决书”,由此可见病理诊断质量的重要性。在西方国家,病理医生也常被称之“医生的医生”。
  • 中华文化撷英动物探索(四)

    中华文化撷英动物探索(四)

    世界是多元的,文化也是多元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魂,是每个民族成员的精神之根;不论意识到还是没意识到,也不管自己愿意不愿意,人人都时时生活在本民族的文化环境中;即使长期生活于他国,文化之魂和根也还是要时时伴随着自己。文化就是这样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这些,是全世界各个学科学者们的共识。
  • 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说·地球伴侣

    讲给中学生的课外知识——说·地球伴侣

    地球伴侣(展示远古文明、UFO、USO、月球、宗教、未解之谜等等神秘的地球伴侣,在地球北纬30度附近,有许多神秘而诡异的自然现象。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埃及的尼罗河、伊拉克的幼发拉底河、中国的长江等,均在北纬30度入海。地球上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和最深的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
热门推荐
  • 十二重梦境

    十二重梦境

    天啊!我快被逼疯了,谁能救救我?谁能帮住我?不!我不要你们帮忙了!都离我远一点,你们想先伤害我!你们不会得逞的!对!我不会让你们得逞的!!
  • 网游之碑铭

    网游之碑铭

    一座来路不明的天外残碑,让一群特立独行的奇人走到一起。地球不断变得枯竭,这些人将要用一部游戏来改变命运,地球是否会恢复生机?英雄们何去何从?这是一个永恒之路,也是神圣的碑铭。《网游之碑铭》:又名《天外天》、《真是令人摸不清头脑》是玲珑皓月独创的都市科幻类网游小说。
  • 人龙之容

    人龙之容

    实验造就的人造龙人狄安娜结识了同被关押的异血少年,当成功出逃第一次感受到外面的世界那刻...无感情的人龙与少年产生了不可分割的羁绊,逃亡路上的心灵重塑,人龙对世界的看法慢慢改变,逐步走向人性,也逐步走向毁灭。
  • 折易生

    折易生

    他的出生大雪纷飞,离开血风腥雨。在另一座城市遇见只为一人倾心,可真相面前他只会选择背境亲离。明白之后他会清楚决绝。对他是身世明了后的大义灭亲,对她是爱已入骨后的无奈离去。他的一生折折曲曲对自己他始终敢舍敢弃。冷峻的外表桀骜和揶揄掩不住内心的热情,保护色的遮掩只因为孑然一身习惯已成独自一人。
  • 妖圣传人

    妖圣传人

    在此磐石之上,我将建起殿堂。夺天所赐,吾乃神威!
  • 死亡探险之探秘传说

    死亡探险之探秘传说

    自小喜欢探险的骆晓宾,被一个在老家颇为流传的传言故事所深深吸引,决定约上有着相同爱好的好友冯绍祺、韩胜和朱聪去一探究竟。本来只为满足一时的好奇心的骆晓宾等人,却怎么也想不到那只是古人设下的一个圈套,从而身陷其中,一发不可收拾。身体的各种异状,家人被怪异的病折磨得死去活来,但这些都只是噩梦的开始,使得他们欲罢不能····为了解开自己和家人身上的离奇的诅咒,一段惊心动魄而又充满死亡味道的探险旅程··由此展开··
  • 玩转春秋

    玩转春秋

    本文述说了一个逗比and吃货穿越至春秋战国时代的奇闻趣事。
  • 寂寞不如一笑

    寂寞不如一笑

    人生不易,我们却还都想长生。路越远,风景就会越多。或许会很美,或许是悲苦。未来是什么?我们都会坚定的走着,直到太阳落山,人生落幕。李落在山上宅了十八年,终于下山。那命运的相遇和宿命的结局,等待他的是……
  • 孤兵之三国第一特工陈到传奇

    孤兵之三国第一特工陈到传奇

    你看到的并不是真相,真相隐藏在一个你看不到的地方。历史对他的着墨寥寥,但他与他的兄弟们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从无名小卒到英雄巅峰,他经历了什么。“纵然是刀山火海,纵然是敌众我寡,大汉有我,不亡!不亡!”“孤之所至,兵威天下!”千年以来,被冷藏的他们为大汉民族立下汗马功劳。但却无一名垂青史,这就是孤兵。让我们跟着他,揭开真相,见证一个属于他的传奇——孤兵之三国第一特工陈到传奇。
  • 霸道王爷你别跑

    霸道王爷你别跑

    他一脸坏笑“小不点,不许跑。乖乖当我身下受!”“那你要用什么姿势?”“绝交怎样?”他一脸邪魅。“讨厌,才不要。本宝宝要最厉害的。”陆小青满脸娇羞道。他深深爱着她的前世,而面对着眼前的伊人却浑然不知……她穿越异世又会经历哪些苦楚与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