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14100000016

第16章 大清国的变与不变(1)

李中堂呼吁教改

同治十三年的台海危机给大清国敲响了警钟。

日本,一个同样是东亚国家的蕞尔岛邦,仅仅只是进行了十年不到的维新,现在居然就敢于挑衅大清王朝,甚至图谋占领台湾。这件事情对清廷刺激很大。

其直接结果就是促生了海防大筹议的展开。

根据最直观的理解,这次危机被定义为一次“海防”危机。所以相关讨论也是在“海防”的题目下发起的。

虽然已有上谕决定在高层内部来一次海防大讨论。但在李鸿章看来,“窃料奏议即多,仍是空话。农部及外省一毛不拔,必亦一事无成也。”但该说的话还是要说,正如李鸿章写给其兄李瀚章的信中所言,“若弟不畅所欲言,各督抚未必尽知,未必敢说。”于是也才有了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初二的《筹议海防折》。

在这份奏折里,李鸿章不仅说出了“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观点,更本着“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要用数千年未有之大转变应对的态度,提出了深度改革的建议。

李鸿章指出,洋枪洋炮的引进,铁甲舰的购买,新式海防要塞的构筑,都只是应急之举,而非根本之图。关键的桎梏还是在于:“人才之难得(教育有问题——笔者注),经费之难筹(经济有问题——笔者注),畛域之难化(政治体系有问题——笔者注),故习之难除(文化导向有问题——笔者注)。循是不改,虽日事设防犹画饼也。”所以“今日所急,惟在力破成见,以求实际而已”。其中,人才养成又是关键中的关键所在。

在这份奏折的“附单”中,李鸿章郑重提出:“臣更有陈者,用人最是急务,储才尤为远图。”回顾历史,“洋人入中国已三十余年,驻京已十余年,以兵胁我,殆无虚岁”。可是国家依然严重缺乏“练达兵略,精通洋法”的人才,原因就在于普遍性的“不学”,而“下不学”又起源于“上不教”。核心障碍就是科举考试的内容与形式都已经高度不合时宜。关于这一点,早在同治三年(1864年)的春天,在和恭亲王的通信中,李鸿章就感慨大清国里文则时文小楷,武则弓马刀箭,前者“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后者“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长期以往,“人才何由而出”?如此下去,“天下危局终不可支,日后乏才,且有甚于今日者。以中国之大而无自强自立之时,非惟可忧,抑亦可耻!”

故而要进行教育改革,科举的形式不必断然废除,但考试内容与考试方法,以及隐藏在内应与方法背后的对“人才”的界定,一定要改。改的方法就是在科举中增设洋务专科,再与遣派留学生,地方上设立西学机构相结合,“凡格致(物理)、测算(数学、几何学)、舆图(地理)、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气学”等“有切于民生日用、军器制作之原”的学科,都应列入。如此积以时日,20年后当可打开一个崭新的局面。

似乎是为了加强说服力度,激起同僚们的奋发之心,在同一天上呈的《筹议铁甲兼请遣使片》中,李鸿章又以日本为参照系,指出该国:“改习西洋兵法,仿造铁路、火车,添置电报、煤铁矿,自铸洋钱,于国计民生,不无利益。并多派学生赴西国,学习器艺,多借洋债,与英人暗结党援,其势日张,其志不小。

故敢称雄东土,藐视中国,有窥犯台湾之举。”更堪忧虑的是:“泰西虽强,尚在七万里以外。日本则近在户闼,伺我虚实,诚为中国永远大患。今虽勉强就范,而其深心积虑,觊觎我物产人民之丰盛,冀幸我兵船利器之未齐,将来稍予闲隙,恐仍狡焉思逞。”

李鸿章的发言在大清国官僚体系内迅速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只不过争论的焦点既不在海防也不在教改,而在于李鸿章是不是汉奸。

在那些夜郎自大又甘做井底之蛙的官员们看来,李鸿章主张在科举考试中增加西洋内容,这就是要“以夷变夏”,是比物质层面的卖国贼更可怕的文化汉奸。

结果就是群起而攻之。虽然这种围攻不能影响李鸿章个人的地位,但却已经足以打消掉中央政权进行教育改革的勇气与底气。

教育改革走不动,李鸿章只好退而求其次。

1874年的台海危机不仅在地缘战略上揭示了日本的威胁,还在技术层面暴露了大清国的反应迟钝,既然如此,从技术革新入手,也是一条改革之路。正如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的附单中指出的那样,“有事之际,军情瞬息变更”。如果能像西洋列强那样,“有电线通报,经达各处海边,可以一刻千里。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援,可以一日千数百里。则统帅尚不至于无事”。可是,大清国全部没有,以这次台海危机而言,“臣与沈葆桢协商调兵,月余而始定。

及调轮船分起装运,又三月而始竣。而倭事业经定议矣。”假设日后再有类似事件发生,恐怕大清国的反应还是“缓不及事”。

故而,仅从国防安全的寻求,就有大建电报、铁路的必要。而电报、铁路不仅有军事价值,还有益于经济发展。铁路的一个直接功效就在于可以更便捷地将山西的煤炭资源外运。而当时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风潮大起,煤铁复合体型经济大力发展的时候,故而煤炭资源的开发非常重要。同时,火车的动力来自于煤,建铁路本身需要钢铁业的大力支持,而钢铁业又对军事力量影响深远。故而修建电报、铁路线,开采煤铁矿,刺激经济发展,加强海防,改善国防环境就联系在了一起,从而形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局面,一点突破,全盘皆活。

就这样,李鸿章又与大清国的电报与铁路建设结下了不解之缘。

最初的转机发生在同治十三年的十二月。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二(1875年1月9日),53岁的李鸿章被任命为文华殿大学士,也即首席大学士。在明清两朝,大学士在政治权力架构中的法理地位并不高。说白了,就是皇上的一群高等秘书。但放在明清两朝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框架下,皇帝的鸡毛尚能当令箭,何况秘书与秘书长?所以大学士在现实政治中的地位又是绝对的位尊权重,往往在军国大计上发挥重要的影响。李鸿章出任首席大学士,无疑向人们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从此之后,李中堂不仅仍将是地方督抚的龙头,同时他将更接近大清国的权力运作核心。

就在李鸿章官运亨通的三天之后,刚刚亲政不到两年的同治皇帝暴崩于养心殿,年仅十九岁。

葬礼期间,李鸿章三次陛见皇太后,大谈他的煤矿、铁厂、电报、铁路、海防筹备、教育改革来。

今天的读者一定会觉得,李鸿章选择的是一个再糟糕不过的机会。西太后刚死了儿子,哪有心思听他唠叨这些事情。

可是,不要忘了,西太后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相对于母亲这个角色,她首先是一个女政治家,一个权利欲极强的女政治家。

不错,同治是他的亲儿子。但却是一个非常不听话,个性极强的亲儿子。

当这个儿子已经长大,并且亲政时,太后再想垂帘听政,那就不可能了。可现在不同了。同治的死,等于给了慈禧一个权力复活的机会。在她的努力坚持下,她妹子与醇亲王仅四岁的幼子载湉,被立为新帝(即光绪帝),两宫太后再次垂帘听政。

在这权力交替的重大关头,朝中重臣与地方实力派的支持至关重要。李鸿章坐镇直隶,身兼北洋通商大臣、协办大学士,无疑是西太后笼络的重点对象。李鸿章此时与之商讨新政推行,正是一个大好时机。

果然,在向李鸿章展示了作为一个母亲的悲伤后,慈禧同时又向李鸿章展现了一个女政治家出色的判断。她决定,大力支持李鸿章的自强大业。

小皇帝死了。李鸿章的事业与官运反而都有了转机,历史就是这样奇妙。

马嘉理事件

晚清历史不仅奇妙,更充满着凶险。事实证明,李鸿章的官运确实有了转机。但他的事业却遭遇了暗礁。

就在光绪元年(1875年)的正月十六,英国驻华公使馆翻译官马嘉理(时年29岁)及4名中国随从在云南腾越厅境内“探险”被杀。仅比光绪帝登基早三四天。

杀人者一说是当地土匪,一说是山区野人,一说是当地仇外官员雇佣的杀手,至今未有定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案发后地方官先是隐瞒不报,继而又坚称杀人者是当地野人,未及时进行调查取证工作。这就使大清国在外交上处于一个极被动的状态。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借机大肆恐吓,扬言若中方不能作出令英方满意的答复,英方就将采取“自由行动”。

到此地步,清廷也只有门牙打掉往肚里咽,一口咬定系野人所为,地方官主要负失职的责任。并希望以赔款和增开温州、北海两处通商口岸为代价,息事宁人。英方却不甘心就此了局,坚绝驳回中方的开价,并直斥中方审案“如儿戏”。

威妥玛道:“总署诸人如同小孩子,说来说去,总是空谈,一味说从容商办,定是一件不办。一到总署,必定吃饭,总署大臣陪坐,好象饮食就是外交上的头等大事。大臣一个看一个,新大臣看老大臣,老大臣看恭亲王,恭亲王一发言,大臣便轰然响应。”

可问题无法解决。如此你来我往,争论一拖就是一年有半。其间英国公使甚至一度扬言要下旗离京,让兵舰来解决问题。直到光绪二年(1876年)的六月八日,才又有了转机。

这一天,清廷下谕旨,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往烟台与英使会商。薛福成写就《论与英使议约事宜书》上呈李鸿章,提出“以拒为迎”的谈判方针,主张对英国的无理要求不应迁就,应一面备战,一面将滇案本末遍告各国使臣,力争外交解决。

本着这个方针,李鸿章在烟台将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匈)八国公使召集到一起开会,巧妙地利用列强间的矛盾制衡英国,在让英国产生受挫的同时,再作出适当的让步,终于让英国知难而退,转而寻求与中方协商解决问题。

七月二十六日,李鸿章代表大清国与英国签署了《中英烟台条约》,清廷除向滇案中死难的英国人付抚恤金20万两,增开三个通商口岸外,还要另派道歉使臣于十月十八日由上海启行往英国正式致歉。

对大清国而言,这是又一个惨痛的教训。正如曾纪泽对西太后所说的那样:“中国臣民当恨洋人,不消说了。但须徐图自强,乃能有济;断非毁一教堂,杀一洋人,便算报仇雪耻。现在中国人多不明此理,所以有云南马嘉理一事。”

难题在于由谁作代表去英国道歉。

在当时的大清国有一个顽固的群体,他们通过科举进入官僚系统,死抱着老一套不放,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外不参与洋务,内不参与新政,反而专门攻击搞洋务、办新政的人与事,他们自命为清流,而将洋务-新政派称为“浊流”。他们高唱“尊王攘夷”的高调,“反稍谈外交、识敌情者,咸斥之为汉奸大佞,痛诋之不遗余力。”

正是这个激进而又幼稚的清流派,在晚清重大外交决策上起到了严重的干扰作用。

在这个主流风潮下,大多数人是避“洋务”尤恐不及,何况这次是去给洋鬼子道歉?更让他们感到不安的是,这次的“道歉特使”道完歉后并不完事,而是就此做大清国的第一位常驻外国使节。后人说:这是中国近代外交史上的里程碑。当时人却不这么看。在他们眼里,住在可怕的蛮夷之国,那就是去父母之邦,就是“二鬼子”。

但必须有人去。

谁去?郭嵩焘去。

郭嵩焘,字筠仙。湖南湘阴人。曾国藩的金兰之交,晚清着名的启蒙思想家。

可是,他要去,他的湖南老乡们却不让他去。在后者看来,郭嵩焘不顾舆论的反对,“坚持”去当道歉特使,只能用一句话解释:想当官想疯了。一夜之间,郭嵩焘成了“官迷”与“二鬼子”的代名词。而骂他最狠的,正是他的老家——湖南。

认识他的人,争相与之划清界限。不认识他的人。更是不遗地余力攻击。以至出现了湖南人“耻与为伍”的局面。一副很有名的对联也就诞生在这时。上联曰: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下联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

这里的“鬼”,特指洋鬼子。

当年在湖南省会长沙参加乡试的考生们,也是爱国不甘人后。自发组织了声讨大会。群情激奋中,忽然传来一个消息,说在郭嵩焘出资重修的唐代古刹上林禅寺中,藏有洋人!

这还了得!

于是乎,众愤青振臂直前,浩浩荡荡,直杀上林禅寺。一番大搜之后,自然不可能找到什么洋人。找不到的结果就是一把大火,千年古刹,化为墟丘。

但他们还是觉得不过瘾,于是又有人提出建议:开除郭嵩焘的湖南省籍!而且要继续火烧郭家楼。

如果不是当地官府奉命对郭家楼进行了紧急戒严,郭家楼也难逃付诸一炬的结果。

无畏的无知者们造成的风狂雨横中,西太后发话了:“国家艰难,须是一力任之,我原知汝平昔公忠体国,此事亦无人任得,汝须为国家任此艰苦。”“汝心事,朝廷自能体谅。不可轻听外人言语,他们原不知什么。”

李鸿章等洋务精英同样想方设法地替郭嵩焘排除障碍。于是也才有了后面一段“七万里之行,似尚慷慨”的往事。

同类推荐
  • 明末极品无赖

    明末极品无赖

    乞儿出身的童牛儿作为明朝末年的极品无赖,只为和水火天下、祸害苍生的明朝宦官魏忠贤作对,拼尽心力救下被卖入青楼为娼的户部尚书林水清之女林凤凰的清白,用尽手段和一班宵小周旋,把极品无赖的品性演绎到极致,成为野史上的一段传奇。
  • 维尼亚斯史诗

    维尼亚斯史诗

    维尼亚斯人民的国家史诗,一个虚构的国家,一个虚构的史实,两千年的长卷故作。只为展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因为是学生,主要是为了学习,所以更新时间决定,每周一或两集。
  • 十三的幸福生活

    十三的幸福生活

    庄世三被雷神劈到一个改变的唐朝,世民兄挂在一剑封喉之下,建成兄坐上皇帝的宝座,还有一个丑到不可思议的元吉弟,什么公主,宰相的千金小姐,看到我庄世三都是不要不要的。看不一样的历史,品一杯我十三亲手泡上一杯牛到姥姥家的十三茶。听听我的十三幸福生活。其实这本书有另一个名字《混在唐朝》,其实混也是一种态度。
  • 帝王花开

    帝王花开

    混沌世界,阴司冤魂们的怨气冲撞天宫。银河龙太子受命下界为人君,改良社会,拯救众生。文曲星奉旨下界作见证,不畏逆流,铸就旷世名篇。本故事不是虚拟的时空,而是一段被误读了500年的历史。
  • 北宋总经理

    北宋总经理

    嘿嘿,高俅、童贯、蔡京咱们是一伙的吧?哼哼,王黼、梁师成,李彦你们要当我敌人吗?唉,林朝英确实凶悍,你敢要?喂,潘金莲“名垂千古”,你能碰?嘘,幸好这个李师师不是那个李师师,当然得娶。什么?辽国的小皇帝是俺儿子?我要搞统一,这怎么弄?哟嗬,又碰上一个梁山好汉,好汉当然要到俺碗里。坏的,去死吧!官家,您不用猜忌!主席还是您,我就做参谋长……算了算了,您还是做董事长,我做总经理,咱们实行一国两制,试试行吗?这是现代青年医生张硕糊里糊涂穿越到了北宋之后碰到的一箩筐问题,能不能妥善解决,还请自己去书中寻找答案。
热门推荐
  • 天下之三国一统

    天下之三国一统

    特种实习教官灵魂附身,习武练体,出世之后,与三国洪流人物相争,保家国,安天下,构筑中华璀璨文明。
  • 召唤联盟系统

    召唤联盟系统

    在奇异的世界求生,你连个外挂都没有怎么行呢?拥有英雄联盟系统的李伟不仅可以召唤小兵和英雄,甚至还可以召唤商城里面的物品,你有神器法杖?老子有灭世者的死亡之帽!削铁如泥的神剑?是时候秀秀老子的破败王者之刃了!什么?龙骑士?上吧!希瓦娜!
  • 跞花年

    跞花年

    花开花落不过是一年的更替,但一年里的风雨考验是躲不掉的,却终究无法圆满通过。爱情也是如此吧!
  • 蔑视轮回

    蔑视轮回

    一位少年,树林偶遇!可否改变命运?揭开身世?十万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种种事都发生在他身上?一位十万年女子,神秘男子的出现会给他带来怎样的机遇?请看蛤蟆作品《蔑视轮回》
  • 婚姻逆袭:爱情中转站

    婚姻逆袭:爱情中转站

    他和她,注定要有一场故事。这场故事就从春天开始。当柳树刚开始泛绿,当桃花刚开始娇艳。一切的一切都有一个开始,而爱情,总是开始的让人如此动情。他和她,就这样毫无预兆的相遇了。相遇的时候呢?忘记了是什么季节,但那感觉,就直接就如海棠灿烂的时节,连空气中都弥漫着感动。
  • 上古世纪之毁灭与重生

    上古世纪之毁灭与重生

    SZTY不仅是一款游戏,还代表着一种精神!沐风,不仅是SZTY淘汰的战神,还是整个逆袭之路的策划者!他并没有因为兄弟的背叛,家人的不理解,战队解散,比赛失利,对手的战书!就一蹶不振!相反,在SZTY的影响下,越挫越勇!三个月的备战时间,沐风是否能将面和心不一的重生战队历练打造成一支坚不可摧的神之战队?能否在三个月后的战场上一雪前耻?究竟是什么样的精神在背后支持着他?SZTY里,究竟发生了什么?
  • 柯南之世纪末的魔法师

    柯南之世纪末的魔法师

    当现世的法神在封神之战中被袭身亡,强大的灵魂则坠入时空缝隙之中,而醒来却发现自己身处在一个陌生的世界,并且自己这变成一个5岁的小孩,当自己竟然穿越到死亡率极高的柯南世界后会发生什么那?本文有轻松又有点搞笑还有点刺激(新人作家,处女作,别嘲讽太狠)
  • 幻师颰陀神咒经

    幻师颰陀神咒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误惹二婚老婆

    误惹二婚老婆

    新婚初夜,她没有落红,老公不再碰她。失婚五年后,她妖娆回归,大胆对五年前的伴郎下令:市长,从了我吧!可她这妖孽太不厚道,睡完之后一脸流氓,给了钱就想把他给甩了?他发誓,此生非把这妖孽收了不可,替天行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诸德福田经

    诸德福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