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14100000018

第18章 大清国的变与不变(3)

事实上,早在1859年,就有来华英国人发现,广州姑娘的穿戴衣着欧化入时:“我在街上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的向两边伸出。我觉得广州姑娘的欧化癖是引人注目的。”

但这些人终究还是排外的,而且排得近乎疯狂,那么排的又是些什么“外”呢?原来:一闻修造铁路、电报,痛心疾首,群起阻难,至有以见洋人机器为公愤者。曾劼刚(曾纪泽——笔者注)以家讳乘坐南京小轮船至长沙,官绅起而大哗,数年不息。是甘心承人之害以使朘吾之脂膏,而挟全力自塞其利源。

蒙不知其何心也!办理洋务三十年,疆吏全无知晓,而以挟持朝廷曰公论。

呜呼,天下之民气郁塞雍遏,无能上达久矣,而用其鸱张无识之气,鼓动游民,以求以逞,官吏又从而导引之。宋之弱,明之亡,皆此嚣张无识者为之也。

所以《伦敦竹枝词》(1888年)才嘲笑他们:堪笑今人爱出洋,出洋最易变心肠。未知防海筹边策,且效高冠短褐装。

对立如此尖锐,他笔下那些人怎么能不恨他入骨?真是必欲除之而后快了。

可他们能毁郭某人的书版,却终究砍不下“二鬼子”的脑袋,原因何在?因为有李鸿章的庇护。

纵然到了垂暮之年,国事日艰,郭嵩焘还能在自己小像的背后,孤寂可又充满自信地写下:流传百代千年后,定识人间有此人。

历史讲到这里,郭嵩焘与李鸿章两人的异同,也就跃然纸上了。

论见识,李鸿章逊郭嵩焘一筹。所以他要反复研读郭嵩焘的信函、奏稿、文章。可若论在大清国里办事的能力,郭嵩焘又何尝不逊李合肥一筹?所以,郭嵩焘的很多构想,最终又注定要由李鸿章来实现。

两个人都知道“一个好汉三个帮”的道理,也都尝过“一虎难敌群狼”的尴尬。但最终两人却分别走向了两个完全不同的战场。

作为一个觉醒了的士大夫,郭嵩焘何尝不想“学而时习之”,既“立言”、“立德”又“立功”。可他的思维实在走得太远,以致同侪豪杰也被他远远甩在了后面,一般人就更不必说了。面对十字街头的滚滚浊流,他又总忍不住发出超越时代的狮子吼。这就注定了他最终要以一个“孤独的启蒙者”的身份载入史册。

李鸿章不同。他也会发惊人之言,可总不忘了限定在一个尚能让同侪保持基本冷静的范畴内。最明显的一点,他最喜欢讲“变法”,尤其爱谈教育改革、经济转型与军事现代化,但却绝不会像后来的郭嵩焘那样,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大清国,就倡议实行“君主立宪”政体。他总是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形势的变化,权利的转移。施展手段,将怀有各种不同动机的人皆为己所用,调动尽可能多的资源,去办成一件又一件具体的实事。

明白了这一点,就应该知道,二人都是英雄,纵然有时也互相点一下对方的失策与短处,那也不失英雄之间的交流。到头来,相互之间终究还是相惜的。所以郭才说李“于西学求之至勒,行之至力,诚有见于立国之深谋至计,而其处置洋务亦即能深中窃要。”反之,李也说郭“当世所识英豪,与洋务相近而知政体者,以筠仙(郭嵩焘的号)为最。”

伊犁危机

在左宗棠的领导下,清军经三年血战,终于在光绪四年初平定了新疆叛军。

最后的麻烦在于伊犁地区。该地农业发达,矿藏丰富,控制着进入南疆与中亚的要津,可谓兵家必争之地,不幸却仍为俄军盘踞。

欲战,西征军已成强弩之末,军饷也无从筹措。欲和,偏偏派去圣彼得堡谈判的外交特使崇厚不甚了解现代外交,甚至连伊犁的地图都没看,就急于签约。

结果在谈判中损失惨重。

群情激愤中,崇厚被抓进了监狱,清流党齐声主战。左宗棠为自己打了口棺材,表示不成功就成仁。清廷则紧急召见朝野重臣、宿将入京,齐议和战大计。

对于中方的举措,俄国人自然不会保持缄默。光绪五年冬,两艘俄国铁甲舰肆无忌惮的冲到了中国沿海,做武装示威,更扬言要大举海陆军,攻入渤海湾。

结果引发大清国从北洋到南洋相继戒严告警。

当然,危机中也有镇静的人,也有不怕铁甲舰的人,那就是清廷倚为重臣的湘军老将彭玉麟。此公长江水师出身,在平定太平天国的战争中屡立奇功,可谓大清国的传奇将军。可事实证明,彭大将军虽然很懂长江水师,但却完全不懂现代海军。他竟然提议:火攻铁甲舰。

结果,不等李鸿章反对,和老彭同属湘系的刘坤一先开了口:时非三国,帅非孔明,地非赤壁。火攻之策,怕是难行吧?

话又说回来了,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当时英国的军舰可是地道的木质风帆战舰,当时清军的火攻都从未有一次奏效,何况现在对方已经升级到铁甲舰的级别?

这倒应了一句话:无知者无畏。可是日本人同样无畏但却有知,于是大清国麻烦。至于现实中的危机则仍要李鸿章来化解。

李鸿章深知,有些话,外国人说一句,胜中国人自己说一万句。为什么呢?

这倒不是说在当年就已经出现了普遍的崇洋媚外情绪,而是因为在当年的大清国,政治忌禁多,很多话,中国人自己根本就没法子说,而外国人不仅能说,而且说了还更有震撼力。

光绪六年(1880年)夏,伊犁危机渐至高潮。在李鸿章的建议下,当年的常胜军指挥,李鸿章的老朋友,英国军官戈登应邀来华参赞军机。在与李鸿章老友重逢的快叙后,戈登进京。他坦言:中国不应为所谓的“体面”而以国运作赌注,陷入与俄国的无望战争中。他指出,中国欲取胜,必须做到以下三点:一、迁都西安;二、准备长期抗战至少十年;三、放弃满人的统治权。

总之,中国的首都应远离海岸线;陆军的发展应优于海军;中国应大力发展游击战,以规避西方人擅长的阵地战、闪击战、扫荡战与战略包围。“今天中国人出现在它前面,明天出现在后面,后天在左面……直至敌人疲于奔命,直至敌方战士与长官发生矛盾,直至三军为疾病所累。”

最后,他还没忘记表示:如果中俄不幸真发生战争,面对俄国的攻击,他将毫不犹豫地为大清而战。为了减少母国外交上的麻烦,他甚至已作好辞去英国国籍的准备。

如果以上的言论已够刺耳,下面发生的事情就多少有些“危言耸听”了,在一次与李鸿章的私下会谈中,戈登竟劝李“取(清廷)而代之。”对此,李只有一笑置之。

但至少李鸿章的目的已经达到。

清廷虽然没有对戈登的意见作出书面反应,但行动胜于一切。就在这个躁热的夏天,中俄和谈重新启动。谈判地点还是圣彼得堡,只不过中方代表换成了曾纪泽。

英国人说:曾袭候此行实无异于虎口抢食。

但曾袭侯创造了外交奇迹。谈判从光绪六年的夏天一直谈到光绪七年的夏天。最终中方以和平手段收回了伊犁以南特克斯(Tekes)河一带之地。当然,也付出了代价:900万卢布(约500万两)的补偿款再加准许愿入俄籍的伊犁人迁入俄境。

在理想主义者眼中,如此“收复”可谓丢人。但从现实主义的视角,考之当日中俄实力对比,再想一想俄国的扩张传统,想一想当时“中、日琉球一案未了,中、法越南之争已起。美国又有排斥华工之事,清廷苦于招架”,则又无异一大外交胜利。

吞并琉球:日本的第三次落井下石

西洋列强忙,东洋的准列强也没闲着。趁前述机会,日本乘机彻底“解决”

了琉球“悬案”。

明治八年(1875年)7月,日本政府强迫琉球正式断绝与清政府的传统关系,内容包括:

一、停止对清国的朝贡;

二、禁止接受清国册封;

三、撤销福州的琉球馆;

四、移琉球国王入东京;

五、琉球从是年起用明治年号,施行日本刑法,向日本派遣留学生。

明治十年(1877年),日本公然阻止琉球入贡中国。

明治十二年(1879年),天皇废琉球王室,改琉球国为冲绳县。

李鸿章本希望他能利用西洋世界的内部张力,互相制衡,为大清国的“自强运动”争得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现在看来、西洋世界确实未让他失望。但东洋的挑战却着实令他大感头痛。

李鸿章请周游世界的美国前总统格兰特来调停琉球争端,结果却是引出日本人空前苛刻的条约。他们坚持由日本永久占据琉球中北部的73个岛屿,而将南部的两个荒岛割给中国。为此中国应:一、给予日本贸易特权与特许权,尤其是最惠国条款;二、永不再提琉球宗室的复国问题。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条约,总署却准备接受!不仅总署准备答应,左宗棠与张之洞也准备答应。前者主张将日本归还的两岛还给琉球,使之复国,既实现了中方兴灭国继绝世的理想,又为台湾找到了屏障,可谓一举两得。后者则强调了伊犁危机,主张“和日制俄”,故力主与日妥协。

消息传出,舆论哗然。

在清流健将陈宝琛看来,以“最惠国”待遇换来两个孤岛,简直就是不可理喻的折本买卖。同时,从天朝的视角讲,为两个小岛而放弃对“琉球宗室立国”的承诺,无异于自毁国际形象。

对此李鸿章表示支持。

事实上,直到最后一刻,李鸿章从不把琉球75岛当回事。因为他不会料到30多年后一个新兵种——空军的产生将从根本上改变该岛链的战略价值。他更不会料到70年后会出现联合国,以及更后来的“专有海洋经济区”,还有石油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主动力,这些都是任何战略家所难以预先知道的。所以他才说:“争小国区区之贡,务虚名而勤远略,非惟不暇,且亦无谓。”但他还是不惜冒中日关系破裂的危险坚决反对这个条约,原因无他。只因他已从日本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落井下石,与得势不让人的霸道中,看到了一个中国的严重外患源。如果说在过往,李中堂还只是泛泛地谈日本的近与西洋的远,那么现在李鸿章已可以负责任地说,日本就是中国后300年内的头号地缘战略大敌!李鸿章说,“琉球既为所废,朝鲜有厝火积薪之势,西洋各国又将环视而起,自不能不借箸代筹。”

所以他反对分割琉球的提案。可总署的疑问也随之产生:既不同意又无力干预,难道中国就这样一无所得地失去琉球吗?

对此,李鸿章的策略是:既不签约也不承认。即采取“搁置”方案。一直“搁置”到中国在软权力与硬权力均再次强盛之日,再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在李鸿章与清流派的一致反对下,总署也改变了态度,坚决反对该分岛条约,转而采取搁置立场。

当年的李鸿章已率先认清了一个事实:“泰西虽强,尚在七万里以外,日本则近在户闼,伺我虚实,诚为中国永远大患。”

可惜大清国始终未能制订出一套缜密的国家战略,更不要说有步骤地加以推行、落实了。而日本相反。大清国的达官贵胄们也只有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糊里糊涂中手忙脚乱地去草草应付日本人的连环套。

同类推荐
  • 殷地安联邦共和国

    殷地安联邦共和国

    一个历史学专业,以殷商文化为研究方向的博士生,因一场意外事故,灵魂附身到十八世纪末,北美一个印地安部落,一个即将死去的酋长的儿子身上,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改变印(殷)第(地)安人命运的故事。印第安成了殷地安太阳神成为美洲殷(印)地(第)安人唯一的神。美国再也成不了横跨两大洋的超极大国。美国成为在北美靠大西洋的唯一白人小国加拿大不再是英联邦。墨西哥变成了玛雅共和国。印加帝国不再是历史的名词。美洲是殷地安人的美洲。美洲建立了殷地安邦联。美洲开始叫殷地安洲。
  • 万里长征

    万里长征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上阵夫妻挡

    上阵夫妻挡

    现代内家功高手李辰在雷雨天下突破修为,不幸被闪电击中,穿越到另一个时空的新婚“官二代”身上。当晚被自己的夫人一脚踹下床。“别以为用娃娃亲和我成婚就能和我同床,什么时候打赢我,什么时候才准上来。”在郁闷的心情下李辰和这个霸道的妻子“合租”了两个月,在李辰的关照和不懈努力的恢复实力的情况下,终于拥获美人。“夫君,来蹂躏我吧,来吧。”听见这声音李辰从房间里狼狈的跑了出来。靠!这女人有受虐症吧!
  • 楚汉之风云突变

    楚汉之风云突变

    昔年大江东去滚滚流,霸王自刎乌江恨!如今我为霸王,楚汉之局,由我而定!看我如何斗大汉,战天下,平天下!这一世,天下是我西楚霸王的……
  • 吕布定三国

    吕布定三国

    三国乱世之所以延绵近百年是因为出现了三位雄主,一位雄主是百姓的福音,三个却是灾难,一个喜爱兵法的少年因为冲动杀人后忐忑的触电而亡,却附身在即将面对刘备三基友的吕布身上,谁敢说我有勇无谋?马超,输了投降赢了放你离开好吗?诸葛亮七擒孟获,我只要百万军中将其生擒,不信你不怕,曹操,你喜欢劫粮草我就大军押送,打仗不是靠人多的。
热门推荐
  • 抱不住太阳的深海

    抱不住太阳的深海

    他努力他上进,却也还是被生母嫌弃!她嚣张她跋扈,不过只是想保护自己。“还不滚?现在的你,只值这个价!”他的声音清冷带刺,眼神冰冷而又不屑。她弯下身将地上撕碎的衣裳一件一件的捡起来,手指紧紧攥着那一张百元大钞,关节泛白。爱她的,被她亲手送进监狱。她爱的,恨她入骨!?她是引人注目的太阳,他是暗潮汹涌的深海,本就殊途,如何同归?
  • 凤凰倾帝天下

    凤凰倾帝天下

    她是一缕魂魄,生前被当做棋子,用完后残酷被杀,阴阳差错附到一个天生无材的安府三小姐身上。他是一府大少,却有着不可告人的身份。她用自己的能力告诉天下人,弱者不会永远弱,所有人都会有大方光彩的时候。他是人人羡慕人人爱慕的大少,倾国倾城,俊美无比,本一颗利用的心,却不知不觉爱上了那颗心……她狂傲又霸气,他绝色又强大。他浅笑,用一生一世换她的幸福,可终究还是负了她……
  • 星星飘渺大陆幽

    星星飘渺大陆幽

    为爱殉情,穿越异地,有无数历练在等待着他们。
  • 重生之江颜

    重生之江颜

    江颜躺在床上,冥思苦想,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试图搞清楚现在到底是现实还是梦幻?从来没有想过这离奇的事情竟然会真的发生,还发生在自己的身上!实在是有些受不了。没错,就像是许多小说中写的那样,她重生了!
  • 三小只的青春

    三小只的青春

    如果你是团魂非常欢迎你看但如果你是唯毒请考虑好看小说纯属虚构不希望有人因为小说内容争吵作者本人有喜欢的人不要误解我喜欢他们
  • 乡射礼

    乡射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王爷很坏很无赖

    王爷很坏很无赖

    初夜:即将攻破最后一道防线,一声高呼“停”让他全身僵化。身下的女人一脚踹翻了他,冲下了床猛灌烈酒。“爱妃,你太暴力了!”“跟你学的!”他很委屈。“爱妃,我快忍不住了。”“你活该!”他很憋屈。“爱妃,你好无赖!”“被你传染的!”他太冤了……二世:忧郁富商与纯情歌女的邂逅;三世:现代的他一国傍身,上演与古代女的相恋。强大的三生三世,不灭的缘分,不老的容颜,不忘前世情,来偿还欠他的债:三生三世是否终能圆满?
  • 重生之我意修仙

    重生之我意修仙

    你走你的路,我过我的桥修仙路漫漫大家井水不犯河水就不要互相伤害啦~宿命?我从不信命!我只信手里的刀!
  • 诸神的旋律

    诸神的旋律

    在月光下孤独的神明,轻弹着那来自诸神的赞曲。她的一颦一笑,到散发着神祗独有的灵性;她的低眉婉转,都吐露着神明的思绪。她谱好了每一段、属于每一个神明的乐曲,点一盏清茶,等清风雪雨。
  • 大同

    大同

    一个平凡的小人物在南宋末年的奋斗历程,他希望用古儒的大同之道来构建一个理想的国度,尊重史实,适度YY。大同之道并非现代的民主思想,它是古代儒家思想对理想社会的一种梦想和向往,这样的社会到底能否在主人公的努力下慢慢达成呢,请我们一起拭目以待。观天镜、青红砖、祝融火…………改变历史的,到底是现代的科技还是古代的思想?论万世不论一生,喜欢看架空历史的,进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