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14900000011

第11章 毛泽东读《三国演义》(1)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着,是四大名着中唯一一本根据历史事实改编的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是史书与讲史、平话文学与民间文学交融的结晶。

纵观中国文学史,《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有影响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它不仅在华语世界拥有绝对广泛的读者群,也受到外国,特别是日本人的广泛欢迎,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在《三国演义》诞生之前,三国故事就已在中国民间源远流长。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在综合民间传说及民间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平话的基础上,结合西晋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史料,并根据自己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创作了《三国志通俗演义》,书中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人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且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人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夸张。

《三国演义》以史为据,描写战争;以儒家思想为本,强调“忠义”。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的政治与军事斗争,以及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描述了从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开始,直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吴亡、西晋统一为止的百余年历史,大致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该书叙事“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刻画了众多英雄人物,上演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成功刻画了近五百个人物形象。人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进行再发挥,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脍炙人口。

对于《三国演义》的整体叙事重心来说,刘备和曹操两大军事集团占有中心的地位,双方之间的矛盾、对立和冲突,组成了全书结构的主线,孙吴方面则处于陪衬的地位。而在刘备与曹操的对抗中,罗贯中表现出明显的“尊刘抑曹”的思想倾向。

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中称:“因为三国的事情,不像五代那样纷乱;又不像楚汉那样简单;恰是不简不繁,适于作小说。而且三国时代的英雄,智术武勇,非常动人,所以人都喜欢取来做小说底材料。”

在毛泽东喜读的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着中,《三国演义》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如此,它还是毛泽东最切近实际并加以运用的书。《三国演义》中所载政治、军事斗争及谋略故事,启迪着毛泽东的智慧,丰富了他的斗争经验。在毛泽东的一生中,他谈论三国故事纵横捭阖、如数家珍,应用三国典故也是娴熟自如、恰到好处。

第一节读《三国演义》七十年

一、少年时代把《三国演义》当历史书读

在毛泽东的童年时代,当他识的字足够看一些简单的故事书时,他便弄到一些自己大致能看明白的小说。在他住的那个小山村里,书是极少的。大家都爱看的,正好是《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两本小说。前者讲的是一百零八将聚义的壮举,后者讲的是三国打仗的故事。毛泽东对这两本书入了迷。在农忙中,一有空闲,就读这两本书。

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坚决反对他读“闲书”“杂书”,却允许他读《三国演义》。究其原因,大概是毛顺生本人对这部书印象极佳,认为这部书儿子可以读吧。父亲把毛泽东送到韶山井湾里,在毛宇居开设的私塾读书,也允许毛泽东带上这部书。毛泽东课余仍然着迷于这部书,达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甚至在课堂上偷看这部书,可谓是十足的少年“三国迷”。

有一次,毛宇居讲《增广贤文》,学童们正在摇头晃脑地朗读、背诵时,毛泽东却在静悄悄地偷看《三国演义》,毛宇居走到毛泽东身边时,他才警觉,迅速用《增广贤文》盖在《三国演义》上面,假装和其他学童一样摇头晃脑地读了起来。但还是被毛宇居发现了,他厉声喊道:“毛润之!你在干什么?”

“遵老师嘱咐,我在读《增广贤文》。”毛泽东回答。

“那你给我把书背出来!”毛宇居扬一扬手中的竹板说,“你若背不出,我这竹板可不认人呐!”

“老师请莫急。”毛泽东不慌不忙地站起来,流利背诵起来,“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1910年,毛泽东远赴湘乡东山学堂读书,行前,他把杂物卷成一捆,扎到扁担的一头;另一头系着一个篮子,里面装着《三国演义》。课上他拼命用功,课下他经常给同学们讲三国故事,同学们有问题,他也对答如流,同学们称他为“三国故事大王”。这个时候的毛泽东还没有看到《三国志》,更没有看到其他更多历史书籍,因此他认为《三国演义》是历史。据毛泽东当年同学萧瑜回忆:同学中有人说《三国演义》不是历史,毛泽东曾与之发生激烈争论,还和历史教师发生过争论,争论不下,他找到了校长。当校长也不同意他的观点时,毛泽东甚至和校长发生了冲突。

可见,少年毛泽东读《三国演义》有多么痴迷,其认真程度超过了读其他古典文学名着。他少年时代一直把《三国演义》当历史书来读,因此,他对《三国演义》绝不是泛泛而读,只作消遣,而是认真研读,三国故事已经在他的生命中扎下了根。李锐曾说,毛泽东在读《三国演义》等旧小说时,“极其用心,也像读正课一样,打上圈点等记号,或写上批语,这是他一直保持的一种优良的读书习惯”。

1912年,毛泽东考取长沙市湖南全省高等中学(后改名省立第一中学)。校长符定一看出毛泽东将来定成大器,有意栽培他,借《资治通鉴》给毛泽东读。毛泽东才发现自己原来认为的《三国演义》是纯粹的历史是错误的,但他仍然认为这部书是建立在真实历史的基础之上。这个看法一直保持到他的晚年。毛泽东在湖南第四师范(翌年并入第一师范)所写的“讲堂录”中,记载着这样的话:

天下无所谓才,有能雄时者,无对手也。以言对手,则孟德、仲谋、诸葛而已。魏司马朗复井田之议,至易代而后行。元虞集京东水利之策,至异世而见用。

可见在那个时候,毛泽东研读此书已经到了较深的程度,并且有了独立见解。

1918年,毛泽东在杨昌济所授修身课的教材《伦理学原理》上,做了多达12000余字的眉批。其中涉及三国史论,他写道:

吾知一入大同之境,亦必生出许出(多)竞争抵抗之波澜来,而不能安处于大同之境矣。是故老庄绝圣弃智、老死不相往来之社会,徒为理想之社会而已。陶渊明桃花源之境遇,徒为理想之境遇而已。即此又可证明人类理想之实在性少,而谬误性多也。是故治乱迭乘,平和与战伐相寻者,自然之例也。伊古以来,一治即有一乱,吾人恒厌乱而望治,殊不知乱亦历史生活之一过程,自亦有实际生活之价值。吾人揽(览)史时,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至若承平之代,则殊厌弃之。非好乱也,安逸宁静之境,不能长处,非人生之所堪,而变化倏急,乃人性之所喜也”。

二、读《三国演义》终生不倦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已经开始从事革命活动,他在论述和讲演里,也经常引用《三国演义》中的例子来说明问题。此时毛泽东为“驱张”,为湖南自治,走出湖南,所到之处,也注意考察三国旧迹。毛泽东在后来同美国记者斯诺的一次谈话中说:“1919年,我曾沿着洞庭湖做了徒步旅行。到保定时,我沿着城墙走了一圈。在北海的冰上散步。《三国演义》里有名的徐州府城墙和历史上也享有盛名的南京城,我都徒步环行过一次。最后,我登上了泰山绝顶,又游览了孔墓。这些事情,我在当时看来,都是可以同我在湖南的经历和徒步旅行相媲美的成就。”

1926年,毛泽东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课时,就曾经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中国历史与中国社会。据当时学员保存的笔记,毛泽东在《中国政治史与中国地主阶级》的题目下讲道:

中国的历史甚多,而小说史如《三国》《说唐》《水浒》《说岳》等,都是看过的。昔人的思想,多遍(偏)袒统治者即地主阶级。我们是革命者,这种思想,是不可要的。我们以前,虽多居乡,又为农家子弟,但对于农民的真正状况,是不大清楚。即是说我们要造一个锄头。这个锄头,马克司(思)已竟(经)造出来了,即唯物史观之表现是也。

1928年,毛泽东率部上井冈山,随身携带的书籍很少。酷爱读书的毛泽东要求红军在打土豪劣绅时,发现书籍报纸要全部带回来,还特别提到,要在土豪家里去看看是否有《三国演义》。

不久,毛泽东的书篓里多了一套他爱不释手的书。那是他的部队在攻打井冈山附近的茶陵县的高陇圩时,闯进了谭延闿的老家。谭延闿曾是清末进士,后来出任湖南省都督、湘军总司令。在谭家的藏书中,毛泽东得到了一套《三国演义》。虽说他早年多次读过《三国演义》,眼下再读,却别有新意,从中可以学习许多作战的经验。所以,毛泽东曾说:“这真是拨开云雾见青天,快乐不可言。”

在井冈山里的一个寒冷的冬夜,毛泽东写累了,他放下笔,活动着酸痛的手指,抬头一望,正好与对面贺子珍那双脉脉含情的眼睛相遇。他心头一热,起身走到贺子珍身边,温柔地抚摸着妻子的肩膀,紧贴着她坐下来。“你不困吗?先睡去吧。”“不,我看你写。”“写东西有什么好看的?”“人家想看嘛!”“你呀,你要是想陪我,就看看书嘛。你喜欢看什么书?”“我喜欢《三国演义》和《水浒》。”“怪不得说你是井冈山上的豪杰呢。我也喜欢这两本书。还有《红楼梦》,《红楼梦》也是一本好书。”

在毛泽东看来,《三国演义》也是一种文化程度的标准。他写于1930年5月的《寻邬调查》中专门对能看《三国》的人做了统计:百分之五。

长征时,为了轻装,红军战士在谭延闿的老家为毛泽东找到的《三国演义》没有随身携带,但毛泽东实在太爱看这部书了,就在行军途中让警卫员随时给自己找其他版本的《三国演义》来读。有一次,毛泽东率队到一个村子住下后,对警卫员讲:“你去给我弄部水浒和三国来。”警卫员是北方人,没有听懂毛泽东的湖南话就去执行,他借来一个水壶,回来复命说,实在找不到仨锅。毛泽东听了哈哈大笑,笑过便耐心地告诉他:“我要的不是烧水的水壶,也不是烧饭的大锅,而是中国的古代名着《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这是两部古书。”他提笔在一张纸上写清楚了这两部书名,交给了警卫员;并告诉他今后注意抓紧时间学习,干革命可不能闹笑话呀!

延安时期,毛泽东不但反复地看《三国演义》,还爱看三国戏。1944年6月,延安平剧研究院排演了一些古代题材的戏,其中毛泽东最爱看的是三国戏《古城会》《草船借箭》《捉放曹》《定军山》。每当看这些戏时,他都聚精会神,从头看到尾,边看边评论,看到会心处不断地发笑。他对《古城会》剧中的张飞,对《草船借箭》剧中的鲁肃,不是微笑,而是尽情地捧腹大笑。当台上张飞自夸“我老张是何等聪明之人”那一副得意的神情时,他的笑声尤其响亮。

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前夕,他只挑选了《三国演义》等几种带上。在重庆,毛泽东在繁忙公务之余,便捧起《三国演义》来读。

1947年前后,在转战陕北,艰苦斗争的日子里,毛泽东仍然经常利用行军打仗的间隙读《三国演义》。他还对战士们说:你们现在读理论书有困难,可以先看小说,引起读书兴趣,文化提高后再慢慢读理论书。接着,毛泽东就给战士们讲《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期间,华北京剧团到西柏坡演出。毛泽东一连两天观看了三国戏《失空斩》。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仍然对《三国演义》爱不释手,并且经常向身边工作人员和陪同者提出三国方面的问题。据四川成都武侯祠馆长谭良啸回忆,1958年,毛泽东在成都开会期间,来武侯祠参观,曾向讲解员提出这样的问题:“你知道诸葛亮一生坐过几次车,骑了几次马?”这说明毛泽东读《三国演义》很仔细,那些往往为人所忽视的细节他也注意到了。

20世纪50年代是毛泽东读《三国演义》较频繁也较广泛的时期。他那个时候几乎天天读,达到《三国演义》不离手的程度。为了更广泛了解三国时期情况和分析三国人物,他特别注意三国的研究新成果。大概是在那个时候,他读到了现代学者卢弼的《三国志集解》。卢弼是三国研究考证大家,他毕其一生所撰的《三国志集解》为国内文化人所推崇,但毛泽东却经常对这部书提出质疑甚至批评。

1952年前后,毛泽东购置了一部清朝乾隆时期武英殿版的《二十四史》大字本,对其中的《三国志》,毛泽东读了又读,对比着读《三国演义》,在两部书上画圈批注极多。他到外地去,所带一大批他爱看的或者常读的图书中,必有《三国演义》和《三国志》《汉书》《后汉书》大字线装本。

同类推荐
  • 足球范儿:我们球迷这些年

    足球范儿:我们球迷这些年

    一个球迷告诉所有球迷,转告所有非球迷的“我们球迷这些年”。在这里,读懂中国球迷!每个男人都该有一支自己钟爱一生的球队!关于中国足球的真实记忆。关于纯粹的足球,关于我们的信仰,关于那份执着的爱与忠诚。附赠北京国安16年职业联赛全记录。
  •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

    红楼梦的人生智慧

    本书具体分析《红楼梦》中的细小的智慧,其中不少智慧具有反而的意义,也即是狡猾之徒和有些人物的阴谋诡计,这亲做的目的不是宣扬、或者教唆心肠坏的人善搞阴谋诡计。社会经验告诉我们:“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知彼知己,百战百胜。”只有了解和研究别人的阴谋,我们才能具有预防防暗的智慧,并帮助善良的读者培养和提高识破、预防和反对、击败此类阴谋诡计的智慧。
  • 胡适日记:离开大陆这些年

    胡适日记:离开大陆这些年

    胡适的日记不仅是个人生活的记录,也涉及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本书收录了胡适离开中国大陆至离世前(1950—1962)十二年间的日记。选编的大部分内容,反映了胡适在文学、历史、哲学、语言文字学等学术领域的观点和研究成果,从中可以看出他的学问之广博、治学之严谨、方法之科学。这样的内容,极具研究价值,可资借鉴。
  • 英语现代主义诗选

    英语现代主义诗选

    《英语现代主义诗选》精选19、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62位英语诗人102首优秀的现代主义风格的作品。既有中国读者非常熟悉的诗人如爱伦·坡、狄金森、叶芝、庞德、艾略特、金斯堡等人的经典之作,也有弗林特、休姆等英语现代主义诗歌史上的早期健将的优秀之作,大致反映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在英美两国的发展轨迹,为读者了解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总体风貌、感受英语诗歌的独特魅力提供了一个高品位、高质量的选本。《英语现代主义诗选》由北塔选编。
  • 每天一堂非遗文化课(民间文学卷)

    每天一堂非遗文化课(民间文学卷)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种类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在世界也是少有的,这些主要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艺技能等。
热门推荐
  • 紫色的水晶鞋

    紫色的水晶鞋

    一次意外,她和家人离散、、、她受尽二叔逼迫,为了不让家人流离失所,不得已之下,做出了惊人的决定、、、幸得他的帮助,她进入了理想的学院,完成了学业、、、和家人再次相见,他们早已认不出她了、、、
  • 大明的崛起:日月恢宏紫禁城

    大明的崛起:日月恢宏紫禁城

    解读明朝的崛起,让这个原本已经远去的王朝背影更为清晰,帝王们的形象不再神秘,变得更为鲜活。大明王朝,我们看到了日月耀华夏的盛世恢宏,末代汉族统治封建王朝依旧是东方的巨龙。
  • 繁花歌尽流年

    繁花歌尽流年

    繁花歌尽流年=职场斩妖除魔+相亲奇遇记+追男日记<br/>顾小河是一个依靠写作为生的小说作者,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瓶颈,以二十六岁的高龄出山成为职场新鲜人,一个万年宅女+单细胞生物开始了她轰轰烈烈的职场生涯。<br/>顾小河不止本身是个怪人,还是个怪人吸引器,不管是在职场上还是相亲中,遇到的都是一个个极品,将顾小河雷的外焦里嫩。顾小河在一次次打击中渐渐成长坚强,终于脱离了宅居生活融入社会。<br/>冷漠疏离的钻石单身汉老板,古灵精怪总是把顾小河气得头顶冒烟的老板女儿,想爱又不敢爱的铁血毒舌刑警队长,顾小河的生活从跨出她的小窝开始变得一团混乱。<br/>从两看相厌到渐入佳境,顾小河默默倾心于唐忆磊,却发现他可能是高中女王范儿同学包养的小白脸!小小拖油瓶捉弄顾小河上瘾,竟然萌生让顾小河嫁给她钻石单身汉爸爸做她的后妈的荒谬想法,素来无人问津的顾小河一时间竟然成了抢手货!<br/>想爱的爱不到,不喜欢的来凑热闹,顾小河不禁仰天长叹,她什么时候才能将自己嫁掉!        
  • 走投无路

    走投无路

    文革手抄本《一只绣花鞋》作者张宝瑞近日推出的全新悬疑恐怖长篇小说《走投无路》,是根据他2003年亲身经历的一段真实的恐怖经历创作的。那次他被来自中原的一位精神病女患者追得走投无路,那位女子拿着《一只绣花鞋》找到他,自称和他五千年以前就有“缘分”,搅得他“焦头烂额”;最后被迫报案。主人公雨亭和他的母亲雨梨同时被“鬼影”和噩梦缠绕,生日蛋糕滚出粉红色的脚,夹道里白幡飘荡,京西山崖突然滚下巨石,镜框里掉换了照片,门口出现的呼哧呼哧的喘气声,菜刀空剁肉案等,险象环生,令人惊栗。风铃和楚韵两个精神分裂病人穿梭其间。
  • 初初梦晓

    初初梦晓

    从小被父母遗弃的梦浅紫,因为一场人为地飞机事故,穿越到轩辕王朝,在那里她成了被姨娘遗弃的八岁小女孩南宫浅紫,幸在弥留之际,遇上江湖人称毒老的鬼谷子相救且看南宫浅紫从一个异世来的女子在古代如何活的风生水起情景一:“第一世家的大选会怎么能少得了我呢?”浅紫带着南宫云初出现在众人面前“你来做什么,还有,南宫云初你这贱种怎么和她在一起”南宫红玉的尖叫声响起“你来干什么我就来干什么,还有你这庶女都在,南宫云初这嫡子当然当仁不让了”情景二:“那是谁?你看你看”武林大会上,一片喧闹“逍遥派到”“哦,原来是逍遥派的,哼,就那点三脚猫功夫也敢来”“你还是闭嘴吧,你知道什么,你看见了吗,就那中间那个,那个穿紫色衣服的女的,就是他们的掌门,那人武功很高,而且使出的武功特别漂亮,但是是致命的,他可是小毒仙”“啊,原来他就是小毒仙啊,那我们还是安静地看吧”
  • 泣血杀神

    泣血杀神

    一个天才少年,究竟有怎样的身世,为什么会有惊天神器,为什么会有独一无二的功法,他自己也不知道,只是感觉,他有自己的使命,一个需要兄弟共同完成的使命......
  • 战龙兵王

    战龙兵王

    兵王段龙因为兄弟相残回到华夏。帮妹妹打工做个保安队长也是不亦乐乎。然而龙终究是龙,凭借自己的一身本事和众位朋友的帮助,他终将龙腾万里。一起来见证巅峰传奇的诞生吧!
  • 兰州历史文化:士子名流

    兰州历史文化:士子名流

    《兰州历史文化》从不同的角度全景展示了兰州的历史与文化全貌。“历史沿革”生动介绍了兰州如何从远古蛮荒时代发展成为雄居大河之滨的“黄河之都”
  • 冥王的极品帝妃

    冥王的极品帝妃

    她被亲妹妹谋害,不慎跌落悬崖,再次睁开眼已身在异世。靠着前身留下的记忆,她知道了自己的身份,乃是凤诀国的长公主。因为体内的火龙元神苏醒,招来了那个让她爱得不能自拔的男子!他一次又一次的帮她,从逃离皇宫至斩杀妖王到魔域寻宝,他始终不离不弃!可是当他遇到危险,她却帮不上忙,眼看着他的灵元被魔神一点一点吞并,她只能伏地痛哭!魔神借着他的身体百般折磨她,最后她生下了他的孩子,可是他却被永久封印在冰棺内!许多年后,孩子问她,他的父亲是谁,她却只能沉默!(她叫青鸢,他叫陌无极)
  • 魔之章

    魔之章

    这一生我曾拥有过什么,这一生都是那逃不开的命。我无惧,哪怕是生死一瞬,哪怕是在魇魔的无尽噩梦中,哪怕是注定的命运。我怕的唯有你。青水河畔,你那决然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