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720500000022

第22章 专业领域中的询问(1)

问题,抑或说提出问题,是一个系统运作的过程。就像我们精心归纳、安排的各种问题类型,都是为了在理解信息的过程中,能够拓宽和改善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用一种更为聪慧的方法去分析和解读。我们在获取信息和搜集 情报的过程中,收获的这方面才能,是植根于对客观现实本身的分析,而不是基于我们的假设和美好愿望。然而,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总会去刻意保持我们的偏见、意识形态以及思维局限。

——杰米·麦肯齐(Jamie McKenzie)

在这一章,我希望大家能够把前面讲过的种询问技巧进行重新梳理,然后思考在不同的情景下,如何更有效的进行询问。

在这里,我们要回顾“问题的结构”“问题的类型”“追踪询问”以及“发现秘密的4个‘区域’”等,我们将聚焦于“如何去做”,因为在不同的专业领域,有些询问技巧并不一定适用,所以这里有必要对相关问题进行重审和矫正。

这里涉及的专业领域的询问包括如下几方面:

教育询问(不同层次的教育,包括学术领域);

非紧急状况下的医疗询问;

急状况下的医疗询问;

应急询问

司法询问

客户服务询问和销售询问

商务谈判询问

//教育询问//

这里谈到的教育,不仅包括学校教育,同时还包括各种专业技能的教育。

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

好的问题,可以改善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可以帮助人们学到更多的实践技能。

每年的8月中旬,在各个学校开学之前,许多杂志都会开设关于“重返校园”的专题,来探讨美国当前的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比如《美国周末(USA Weekend)》和《大观(Parade)》两本杂志。

这些杂志关注教育改革,直指其中弊病,如教职员思维的僵化,移动设备在教学中大规模的使用,学校图书馆的服务策略以及其他“老生常谈”的问题。

2013年8月11日,《大观(Parade)》杂志的专题是“让孩子学会更好地面对未来的7种技巧”。在这7种技巧里,有4种技巧需要教师拥有高超的询问技巧:关注“学习”,而不是各种“测试”;

传授学生面向21世纪的新技能;

打破传统的授课模式(学生在家里进行更有效的学习,课堂只是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和讨论的平台);“更有创造性”,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一名优秀的教师,往往会提出很好的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时,他们希望教会学生真正地去认识“客观事实”。

我在这里可以列举出两种类型的教师:其中一种类型的教师没有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他的提问并不利于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也没有使教学内容显得“有吸引力的”;相比较之下,另一类型的教师做得就足够好:

教师1:专注于“干涉”学生们的思维,塑造“标准”的思维方式,因为在这种模式下可以进行准化的测试,学生只要写出“标准答案”,便可顺利毕业。

以讲述莎士比亚的名著《哈姆雷特(Hamlet)》为例,这一类型的教师通常会提出诸如“谁是波洛涅斯(Polonius)?”这样的问题,希望学生们提供标准答案。

在分析完全文后,提出的问题往往是:

是什么导致了哈姆雷特的死亡?(答案:剑尖上的毒药)

教师2:希望提出更好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且促使学生自己给自己提出问题。

不同于“教师1”的提问“是什么导致了哈姆雷特的死亡?”相反,“教师2”经常会提出引导型问题:“是谁导致了哈姆雷特的死亡?”(看似与“是什么导致了哈姆雷特的死亡?”雷同,但切入点不一样,往下的引申的效果亦不相同。)

这时,一位学生马上回答了该问题,但是没有充分地进行思考——该学生的答案是:“雷欧提斯(Laertes,《哈姆雷特》中波洛涅斯的儿子)”。

另一位学生对教师的提问进行了一定的思考,整理了自己的思路,并“模仿”了教师刚才的提问方式:“哈,如果我说是雷欧提斯,那么我敢打赌,您接下来提出的问题一定是‘还有谁呢?’”

当然,学生们可能会回答:“雷欧提斯和克劳迪亚斯。”

这样的回复,自然又从逻辑上引发了教师接下来的问题:“为什么雷欧提斯和克劳迪亚斯要害死哈姆雷特?”

此时,便需要学生们给出一个叙述性的答案了。学生们可以通过老师的引导,通过对故事情节和人物行为动机的了解,分析剧中关键人物的性格。

这是一种更加开放式的、思辨式的回答。并且,该问题还会引发学生们对接下来更深入的问题的思考,比如,哈姆雷特的“信任危机”以及是什么促成了人物心理的转化等,这些都会成为学生们继续思考的内容。

教育家丹尼尔·帕尔默·伍尔芙(Dennie Palmer Wolf)在一场演讲中提到:要给高中和大学的教育者们提供更多关于促进教学实践改革的建议,她认为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提问题能力。作为哈佛教育研究院(Harvard Graduate School of Education)资深研究员的伍尔芙,在“零点计划(Harvard Project Zero)”中提出了如下的警示:我们在课堂上缺失的,可能正是“如何提出正确的问题”;同时,我们向学生提问的方式,需要更加成熟、更加具有启发性。

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问题,很多是破坏性的,而不是建设性的,并且缺乏分享与互动。首先,我们的教师倾向于“垄断”来自于学生的问题。第二,“为了提问而提问”,这种现象一直发生在课堂上,发生在教学中,这是一种“非常难办”的状况,那些呆板的问题在学生们之间“流动”、“循环”,但没有更多角度的参与和充分的讨论……

伍尔芙的警示,与当前的教育者们对“回归关键性的教育——教授技巧,而非答案”的忽视有一定的关联。

杰米·麦肯齐博士(Dr.Jamie McKenzie),一位在“教学模式的探索”方面颇有建树的专家,他的相关研究和演讲可以在这个网址(www.fno.org)中找到。他对提问的功能进行了分类,并证明了学生是如何受益于“良好的提问”。

虽然,在麦肯齐博士的分类中,有些类别可能有“交叉”和“重复”之处,但我还是认为,他在探索“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组织更优秀的询问”方面有着巨大的贡献,并且值得我们学习。

麦肯齐博士对提问功能的分类:

1.理解(Understand)。

2.解决(Figure out)。

3.判断(Decide)。

4.构建或发明(Build or invent)。

5.说服(Persuade or convince)。

6.挑战或破坏(Challenge or destroy)。

7.认识、熟悉(Acquaint)。

8.摈斥(Dismiss)。

9.怀疑(Wonder)。

10.预测(Predict)。

理解

提出问题,可以促使人们对事实进行一步步的理解;问题可能帮助我们看清事件之间的联系和相关性。例如,针对加利福尼亚海岸线的问题,一位没有良好询问技巧的老师可能会直接抛出如下问题:“加利福尼亚海岸线总共有多长?”

“在海岸线附近,一共有多少人在那里生活?”

“沿着海岸线,这里原始的、或者说主要的产业和商业活动有哪些?”

相反,好的问题可以加深人们的理解:

“对于海岸线附近的人来讲,最大的挑战或威胁是什么?”

“按照严重性从重到轻进行排列,总共列出10个挑战或威胁。并针对每一种挑战或威胁提出建议:人们应该样面对这种挑战或威胁?”

显然,这才是比较好的提问方式。

解决询问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引发对事物更深层次的思考。

例如,当年克林顿总统被美国众议院(U.S.House of Representatives)弹劾时,如果你提出:“美国总统因为什么被弹劾?”这样的问题,可能会阻止学生们更为深层次的思考,而仅仅能够唤醒他们对“性丑闻”事件的回忆,更不会对当时的政治气候等作进一步的分析,比如,“对于一些法律规则的侵犯”会引发总统被弹劾,等等。

如果你换种询问方法:“为什么众议院认为克林顿总统‘没有过失’?”这可以使学生们更加深入地思考,去寻找调查该问题的相关路径。学生们可能对弹劾的相关背景保持更多的好奇心,且会穷根寻叶。

判断

你的提问是否可以足够清楚地阐明你的意图,取决于对表达时使用的语言和方式的选择。所以,你需要对“开头儿”的问题慎重选择。

比如,在讨论经济问题时,教师可能问道:“相比较于去年同期水平,当前失业率如何?”

然后,用答案作为下一个问题的开始,你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你认为联邦政府应该如何调整预算策略,来改善这一结果?”

构建或发明

杰米·麦肯齐提到,“这种类型的询问——构建或发明(Build or Invent),在特殊的条件下,对问题的结构和起承转合有较高的要求。”一个无说服力的提问可能是这样的:“目前,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如何?”

然而,一个好的选择,应该是根据当前面临的挑战,针对具体情境,对问题进行结构性调整:“我想说,阿尔·戈尔(AI Gore)已经选定了你的文章,作为全球气候变暖分析的最佳论文。他要求你对此做一篇演讲,来讲述如何降低温室效应引发的各种问题。在你的演讲中,你认为重点内容应该是什么?”

说服

一个好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们通过一些争论,来辨识问题的核心。所以,一个好的问题不应该是这样的:“谁是21世纪最成功的电影导演?”

相反,为引导学生更积极地参与思考、分析和辩论,一个更好的提问应该是这样的:“在21世纪,有哪几位导演可以代表这一时期?为什么是他们而不是别人?”

挑战或摧毁

提问本身就蕴涵着互相冲突的因素,不管是为了阐明一个计划,还是为了表达一个主张或声明,关键是激发学生去主动地思考。

“为什么这样?”诸如这样的问题,并不是一个引导型问题,因为我们是在传达一个客观事实,而不是引导学生们进入讨论。

麦肯齐举了一个例子:

之前:哪些事件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之后:相对于二战之前的德国和日本,法国、英国和美国这几个国家,在外交政策方面最大的弱处是什么?如果是你,你将如何改进这些国家的对外政策?

认识、熟悉

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和熟悉”,使人们可以“更有层次”地去看待一个问题,而不是“只从一个维度”去接近问题,如“谁”或者“什么”等。

例如,如果一位老师问:

“2001年9月11日,对纽约来说,最大的灾难是什么?”

一个乏味的正确答案应该是:“两架飞机撞向了世贸大楼。”

然而,作为对该事件“更熟悉”的你,以及同学们,更好的提问应该是:“2001年9月11日发生的灾难事件已众所周知,然而,我们来思考一下,那场灾难到底如何改变了美国政府,如何影响了世界各国在国家安全局势方面的应对措施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重大问题。”

摈斥

麦肯齐关于该问题有一句精彩的解释:“这里的关键是,你抛出来的问题是否值得人们去思考?”

例如,你的问题如果是:“我们在移民方面的政策是什么?”不如一个能更好地唤醒人们思考的询问方式:“为什么我们当前的移民政策无法起到更好的效果?”

怀疑,惊奇

这是一个关于“假使……会怎样(what if)?”的问题。这种询问方式可以触发人们的生理反应,刺激人们去寻求关于非常之事的可能性。

我曾在“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看到过一期节目,关于史蒂芬·霍金的《宇宙简史(the Theory of Everything)》。在这期节 目里,“好奇性问题”始终在其中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采访者在头脑中先形成了一个个不解之谜,然后带着好奇心去寻找证据,以证明“时光旅行”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问题的本身往往不会自动地引发人们的好奇心,除非问题涉及一个鲜为人知的事情,或者涉及一些“大家知晓的,且有怀疑或好奇之处”的事情,或是对一个话题进行更深入地挖掘,或是对其他领域的重新开拓。

预测

早些时候,我经常通过对一些事情的询问,来帮助学生对这些事情作出“判断”。

这便是“预测型问题”:对情况作出假设,对结果作出预估,来帮助人们作出相关的“决定”或“判断”。

例如,我提出如下问题:

“与去年同期水平相比,我们当前的失业率状况如何?”

一个平淡无奇的问题,可能不足以调动人们的判断力,自然也无法帮助人们去预测一个事实。

相反,一个更加专业的提问应该是:

“针对当前国家的经济政策,你预计明年的失业率状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种询问方式,多数是在一种专业的情境下进行询问。比如,在工作面试中,通过这种方式,你可以发现候选人是否可以通过失业率情况,对当前产业环境等相关问题作出综合判断。

同类推荐
  • 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这里弗洛依德清楚地肯定了集体力量在文明中的作用,看到了社会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同时,我们要意识到在创造性的探索和活动中,即个人成功的最有前途的领域,理性与非理性是人的两条腿。理性离不开非理性,非理性亦离不开理性。他们的相互作用,才是成功的保证,人类的活动一面是走向未来,一面是走进历史,我们在看到文明的未来的同时,也会看到我们对文明的不满。本书本着通俗易懂的原则从弗洛依德早中晚三个时期的主要作品编译而成,并参考了一些英译本。
  •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把握青少年心理规律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把握青少年心理规律

    《解读青少年心理文丛:把握青少年心理规律》针对青少年朋友当中存在的厌学、耐挫力低、不适应集体生活、处事能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供合理的解决方案,帮助青少年朋友走出困惑,身心得到良好发展。
  • 心理学的陷阱

    心理学的陷阱

    生活中的人们常常习惯于用自己的行为模式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后果,却忽视了行为模式背后的动因才是让他们走入陷阱中的主要驱动力。为了避免读者陷入抽象的理论思维束缚中,笔者通过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故事,以及历史上经典的人物、故事剧情等生动地对每一种心理效应进行了通俗易懂的阐述。由故事引出效应,分析效应的背后动因和深陷效应中的人们的行为,并提出借鉴与规避的策略,这是本书的主旨所在。
  • 突破自我缺陷

    突破自我缺陷

    具有猜疑性格缺陷的人,如果不能及时、主动地矫正自己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则会因环境变化、人际关系紧张、工作生活不顺心,加上激烈的精神刺激等因素,而诱发为精神疾病,甚至对家人和社会造成损害。
  • 科学我知道-Why心理

    科学我知道-Why心理

    本书主要讲述的是:心理是什么、条件反射是如何发现的、思维是什么、思维是如何进行的、创造思维是怎么产生的等。
热门推荐
  • tfboys之回忆中的告白

    tfboys之回忆中的告白

    这部小说说的是男主与女主的恋爱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哦
  • 黑玫瑰联盟

    黑玫瑰联盟

    一个无心之举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改变了世界的命运。
  • 女汉子的精灵之旅

    女汉子的精灵之旅

    精灵?等等!让我缓冲一下!盖兔子!电刺猬!你们他丫的能不能别追着我打了!本是同根生,相间何太极啊!“去你妹的同根生!去你妹的何太极!”“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啊!”“我忍不下去了!扁他!”
  • 道本为凡

    道本为凡

    佛说,世间万物本有佛性;我说,天地乾坤皆存道意。道至简,方而平凡;道至陋,方难发现。问道者,朝生夕死,求仙者,缥缈不见。我因有道,故而平凡,此凡,不凡!这是一个至陋至简的世界,因有道心,故而问道,因有道意,方能求仙。道若凡,回首红尘中,何处不是仙?
  • 网游之一剑永恒

    网游之一剑永恒

    人生就像一场戏剧一样,有着我们都意想不到的开始和结尾。它悄然的来临又悄然离去。张晓,一个从未玩过网络游戏的小白,一名找不到安稳工作的社会青年,当一款名叫《永恒》的游戏渐渐风靡全球时,再战江湖时,会发生什么不一样的呢?他能否把握机会,执起自己手中的剑,成功的拥有不一样的人生道路。一切的一切,尽在《一剑永恒》………自己第一次开始写书,有许多不足之处还望大家谅解,不管怎么样都是自己新开始的第一步,会努力努力再努力的,不让大家失望。谢谢!!!
  • 中国历史上的厚与黑

    中国历史上的厚与黑

    本书主要内容:没有定位,可能就会出位;给自己多留几条路;察言观色机巧灵变;建立良好的关系的妙法;委婉周全,八面玲珑等。
  • 极影邪刃

    极影邪刃

    遗憾传说,百年一遍,千年一转,万年一现。曾经遗憾传说上有一段话:“亘古夜苍,月同众星执掌夜空。浩瀚银河,日凭己力独霸昼穹。月星之力异士修之,偶有大成,美其名为:太阴星。日阳之力........太阳星。”你敢去探寻太阳星吗?
  • 踏月行

    踏月行

    危机四伏的魔兽山脉隔断了东西方大陆的交流。数百年前,‘九幽帝君’将魔兽山脉中数以亿计的魔兽灭族之后,这块大陆被命名为‘九幽大陆’。
  • 虚皇

    虚皇

    一座现世中鲜有人知的孤儿院。一个荒野中黑鸦围绕被一只大黄狗守护的婴儿。一天,一个梦幻般的身影从荒野中将婴儿抱起。多年后,一个被称作“少院”的十二岁少年走出孤儿院,他要去异界工作了!
  • 黑涩会表妹

    黑涩会表妹

    那年我高中毕业之际,家里来了两位美女,他们是来自美国混血孪生姐妹,一个金发碧眼,一个沉鱼落雁,自从和她们在一起,我的一切都随之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