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贺威圣烈士
贺威圣,字刚峰,号薏农,浙江象山县人,1902年腊月出生。他自幼聪明活泼,读了两年私塾后,便考入县立高小。1919年,五四运动波及象山,贺威圣与学友组织了“象山学生联合会”,并被选为会长。在他的领导下,游行示威、印发传单、张贴标语、街头演说、焚毁日货等活动搞得热火朝天。往日闭塞冷落的城镇,顿时生气勃勃。也正是五四运动的触动,贺威圣取字刚峰,立志要洗刷国耻,振兴中华。
1920年春,贺威圣踏上了“读书救国”的道路,赴上海先后就读于澄衷中学、上海公学、东吴二中,1922年夏毕业。那时正值陈炯明叛乱,孙中山由粤到沪,在沪江大学发表演说。贺威圣赶去聆听,并向孙中山阐发自己的见解,深得孙中山的赞许。这次会见给贺威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随后他参加了国民党。
1923年,贺威圣考入沪江大学,次年转入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他更加刻苦学习马列主义,密切联系实际,积极参加平民夜校、夏令讲习所等活动。这年冬天,贺威圣回家乡度假时,培养发展了家乡的革命青年王家谟、杨永清、范船僧等人为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并建立了团的外围组织——乐群学会。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贺威圣在恽代英、瞿秋白等领导下,积极投入反帝示威活动,并被聘为国民党上海市执行部宣传委员。他夜以继日地拟稿撰文,把五卅惨案真相和上海人民反帝斗争的动态迅速转告全国同胞,还亲自到南京路等闹市区散发传单、发表演说和控诉帝国主义残杀中国人民的暴行。6月8日,贺威圣受党的派遣,从上海到达宁波,协助宁波的党、团组织发动群众,掀起反帝爱国斗争。9月,被选为国民党上海市党部执行委员,担任工人、青年两部部长。次年4月,调任中共上海闸北区区委书记。
1926年7月,中共上海区委任命贺威圣为中共杭州地委书记,贺威圣化名“瑚珊”来到杭州。当时正值国民革命军大举北伐,上级党委要他迅速发展、健全党的组织,推进工农运动,掌握国民革命的领导权,做好迎接北伐军的准备工作。来杭后,他立即召集干部、党员,以同乡会的名义在三潭印月、慈云岭等处开会,布置工作。他带队到三元坊、清河坊一带闹市区发传单,作演说,揭露军阀的罪恶,号召民众起来斗争。此外,他还领导、组织印刷、丝织等行业的工人进行罢工斗争,建立各行业的工会和工人武装,从而推进了杭州地区反帝反封建群众运动的发展。在他的活动下,杭州地区的国民革命斗争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此时中共杭州地委决定利用浙江省省长夏超与孙传芳的矛盾争取夏超,贺威圣凭借与夏超有夙交的便利,同国民党左派一起,多方做夏的工作,促使夏转变态度,支持群众运动,从而形成了对革命极有利的局面。
1926年10月16日,夏超趁北伐军攻占武昌,击溃吴佩孚主力之机,率领浙江保安队8个营向上海逼近,配合上海工人第一次武装起义。在江西的孙传芳闻悉浙江有变,派遣江西前线一部分主力北上,并电令淞沪警备司令宋梅村率部入浙,夹击夏超。嘉兴一战,夏军溃败。宋部尾追夏军进入杭州,夏超被杀,大批共产党人、进步人士和许多工人、学生被捕。一时,白色恐怖笼罩杭城,军阀警犬四出嗅找共产党人。贺威圣临危不惧,不顾肺病复发,身体衰弱,仍继续领导群众开展反帝反军阀斗争。10月27日,贺威圣在仕学旅馆主持召开紧急会议,传达中共上海区委主席团关于“主席团改为军事委员会,准备组织工农群众武装起义”的指示。突然闯进一群便衣,将他们逮捕,押送到清波门外的兵营监狱。
1926年11月3日,贺威圣与他的战友一起倒在了血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