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是一种美德。
在封建官场中,能够一贯坚持忠诚也能让人立于不败之地。
在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世俗里,反其道而对他人忠诚,效果会很不错。
忠诚是通往封建官场之路的开始。
秋风瑟瑟,冷雨潇潇。
两位老者,面对一盏昏黄的灯火,相视而坐。不知何时,一位玉笛横吹,只听笛声幽怒,哀思缕缕。一位依声而歌:“万山蜀道,古栈;急雨催林杪,铎铃乱敲,似怨如愁,碎聒不了……”。悲凉的歌声,和着凄楚的笛音,在寂寥的屋宇间,在雨打梧桐的院落里,回转飘荡。那吹奏《雨霖铃曲》的,便是盛唐时期的玄宗皇帝;那歌者则是几乎伴随唐玄宗一生的高力士。
在人们的印象中,宦官集团是封建统治阶级中最腐朽的一个阶层。宦官是奴性十足、媚上欺下、贪婪残忍、陷害忠良的一群丑类,但是如果我们具体地公正地看问题,便不难发现也有一些宦官是忠于职守、顺应历史发展,并非尽做坏事的人。唐代宦官高力士就是其中的一个。
立志效忠王室
高力士生于广东省。当时广东、广西一带人口贩卖盛行,高力士就是那时候被送入宫中,当他的仕途扶摇直上之后,地方节度使找到了高力士的生母,并将她送到国都,母子二人见面后都感到陌生,直到其母说道:“我儿子胸前有七个黑痣。”母子这才相认。
力士本姓冯,幼名不详,至于力士之名,有其来历。当地方节度使李千里得到力士和另一名小孩时,分别为他们取名为“金刚”和“力士”,献给朝廷,这是带有诙谐之意取名法,因为两个人的名字合起来就成为“金刚力士”(佛法的守护神),李千里之所以这样做,大概是为了奉承当时信教甚笃的女皇武则天,武后对高力士宠爱有加,留在身旁侍奉她。一天,力士犯错,被赶出宫中,后来成为宦官高延福的义子,经高延福的努力,一年后才使力士复职。
玄宗和高力士两人年纪相仿,所以意气相投,高力士全心全意侍奉这位年轻的太子,玄宗正式被立为太子后,他侍奉太子妃如同侍奉太子一样。
在玄宗登基之初,朝政由武则天之女,即玄宗姑母太平公主所把持,公主将七个宰相中的五位收为心腹,而后企图谋杀玄宗,玄宗获悉,授予高力士兵权,率先将太平公主一伙人消灭。
高力士成为玄宗心腹,掌握宫中的警卫大权,从此朝廷官员奏章都要经高力士之手,较小的案件都由他做主裁定,于是成了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后来又被加封为大将军称号。位在群臣之上,不可一世。
力士在,朕即可高枕无忧
皇帝受命于天,有责任实现和保护万民的安乐。其实这只不过是儒家所标榜的理念而已,但这理念却一直支配着中国。于是皇帝一方面集大权于一身,一方面则不断为这职责努力不懈;而身为朝臣者,孔子曾道:“陈力就列,不能则止。”这点连宰相也不例外。
因此皇帝和众臣间,愈是郑重其事,愈陷入难以喘息的紧张状态。姑且不论玄宗后半生因迷恋杨贵妃的美色而误了国政,以他前半生的成就却可和太宗媲美,均被誉为唐代英主。关于君臣关系也留下了种种传说。
韩休任宰相,为人刚正,直言不讳。每当玄宗设宴取乐或打猎时,遇有过错,就立刻向侧臣耳语:“小心!万一被韩休知道可不得了!”但还未说完,韩休就在身旁大声进谏,他的作风一向如此,于是侧臣都很同情皇帝的立场,说道:“自从韩休任宰相以来,身上瘦了许多,唯今之计,何不将其罢免。”
结果玄宗回答:“我之所以重用韩休,全为国家着想,毫无私情,就算瘦了,只要肥天下,我就心满意足了。”
基于此,皇帝一方面在举手投足间必须注意朝臣的眼色,另一方面当王室发生惨烈的内部斗争时,皇帝必须站在战争的最前端,那种辛劳和孤独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和体会的。
可见,皇上难当啊!而能够安慰、体恤皇帝的就是太监,因太监年幼被阉,没有血亲,置身于世俗名利之外,对皇帝来说,他们是唯一可以推心置腹的对象。
但太监也是人,凡是人就有欲望,因此才导致权力的斗争。而高力士却没有那种欲望,他只是全心全意地服侍和安慰玄宗。有一次,玄宗透露了他的心声:“只要力士在,联可高枕无忧。”这句话,一方面表示玄宗对他的信赖绝不逊于自己的亲人,一方面也道出了玄宗内心的孤独感。据说从此之后,力士就一直起居于宫中,从不间断,即使假期也不外出。
对力士信爱有加
玄宗对高力士十分信赖,凡遇重大事件而玄宗又不好出面时,常委任力士代劳。
唐朝历史上,唯有“开元盛世”和太宗“贞观之治”媲美。当时,玄宗最心烦的是群臣之间结党抗争。
一派是由科举出身的宰相张说率领。张说是位被誉为大手笔的名诗人,对政治也很有一套,很快查出太平公主的阴谋,并劝玄宗先发制人。当他任北方节度使时,对安抚北方的少数民族很有建树,是一位功臣。
另一方则由贵族宇文融所领导,他曾举行户口调查,在征税方面成果辉煌,被任命为财政大臣,他和张说始终对立,他笼胳检察官弹劾张说,说他收取贿赂犯了国之大忌。
由于不利的证据接连出现,张说于是遭到软禁。张说之兄张光上朝割下自己的耳朵欲洗刷弟弟的冤情,力士奉玄宗之命,前去探望张说的情况,回来上奏:
“张说似乎十分惊慌,不停地自责,每天蓬头垢面,睡在稻草上,使用囚犯烧制的食具,整天只吃糙米和野菜。”
力士见玄宗心生怜悯,又说道:
“皇上难道忘了张说对您一向忠心耿耿,功在朝廷吗?”
结果,张说被免去相职,尚留一命;而宇文融也被贬为魏州刺史。这一事件使得两败俱伤。
高力士救了张说后,身价百倍。出任将相的李林甫、杨国忠、高仙芝和安禄山等人均仰仗他的提拔才有后来的地位。据说,因高力士而获得一官半职的人不胜枚举。
他所得到的恩赏和人们所赠的财物,数目十分庞大。据说他在长安城经营的工厂,资产已远远超过诸侯。
照顾他人却不勾结党派
高力士所提拔的人当中,李林甫、杨国忠和安禄山等,后来都成为动乱的罪魁祸首,因此有人认为高力士是腐败政治的首恶,这种看法是因为他们轻视太监所致。
对高力士来说,在玄宗面前为慕名而来依赖他的人美言几句,这是顺理成章的事。即使是在今天,担任政治家的资格之一,就是取悦他人,多方照顾他人,更何况当时的中国,公然拿钱买官。太平公主就是借卖官这一特权而扩张自己的势力。
但力士始终没有结集党派,对人才的推荐他不遗余力,对权势却毫无欲望,从不拉拢和自己有关的人,操纵他们而左右朝政。
高力士还为皇上考虑太子的人选。一次玄宗对他说:“你是皇室的总管,怎么也体会不出我的烦恼呢?”
“臣想是为皇位继承的问题吧?”
“不错,你有什么看法?”
力士对玄宗的心意一清二楚,于是答道:“何必想太多,只要立年长而人品不错的人,谁都没意见。”玄宗如释重负,随即兴高采烈地立李 为太子。李林甫是个居心叵测的人,因他的阴谋而落难的人不计其数,后来他预谋陷害太子,但因高力士的多方保护才不致使太子受害。
高力士这样做,并没有讨太子欢心的意思,对他来说,玄宗才是他的一切,他把玄宗的旨意,视为崇高的使命。
王室的老管家
玄宗称力士为老管家,足见他始终侍奉得体。力士一向懂得分寸,从不干预政事,但有时会因为忍无可忍而直言进谏,遇此情况,不论是否是自己推荐之人,力士丝毫也不客气。
李林甫被喻为“口蜜腹剑”之人,可见他为人十分狡诈,他不断地排斥异己,稳坐相职十九年。在这十九年里,朝中有气节的士大夫都弃职而去,唐代渐渐衰退,年老的玄宗对政事亦感到疲乏。
玄宗即位之初,因顾及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之地粮食情况,故每年都长期滞留都城洛阳并巡幸各地。李林甫见玄宗对这些工作感到厌烦,就擅自征收长安各地的赋税,并强行收购五谷,累积粮食,再奏请皇帝前来察看,玄宗见了之后放心地对力士说道:“朕已十年没出长安,但天下完全太平,既然如此,朕想把政事委托给李林甫,我要去修长生不老之术。”
“那怎么可以,巡幸本是天子的义务,若赋税固定,则民不以为苦;反观现政,只会加深人民的困苦,抛弃农事的农民与日俱增,因此怎么可以把大权委任给朝臣?如果他确立权威之后,再也无法收回政权了。”
玄宗脸色立刻大变,露出不悦的神情,力士吓得跪倒在地,不断地磕头说:
“皇上突然问臣,臣一时慌乱而口不择言,奴才罪该万死。”
据说从此之后,力士对政事闭口不谈。
杨国忠是杨贵妃的堂兄,此人不学无术,喝酒、赌博无所不能,以致身败名裂,人人都看不起他,后来杨贵妃当朝,鸡犬升天,使这个无赖位极人臣,据说安史之乱就是由他挑拨而起。
杨国忠看出玄宗有扩张领土之意,为了取悦玄宗于是献计讨伐云南,一再派兵攻打,结果兵败,近二十万的大军几乎全军覆没,但杨国忠隐瞒真相,伪装战果辉煌,此等欺瞒的行为,也只有杨国忠这样寡廉鲜耻之人才做得出来,而玄宗还高兴地说:“朕已年老,无力从政,不如将政事委任宰相,战事则交给将军,天下即可太平!再也没有可担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