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是一位皇亲,由逃亡到江南的大贵族大地主推荐而成为皇帝。但据说他是母亲和一位小吏私通而生的,所以人们都无视他的存在,反而重视那位东晋幕后的操纵者,著名宰相王导。
虚伪的土壤
江南本是吴国的领土,虽然因战败投降东晋,但反抗的景象仍历历在目,如今来了一群原居北方中原的贵族,这些人和当地的望族产生摩擦是预料中的事。因时值乱世,人人都有称王的野心,所以争权夺利的气息到处弥漫,王导的一生就是在一面求得各望族势力的均衡,一面谋求东晋王朝的安定这个背景下,开始了他虚伪的为官之道。
东晋建立之初,司马睿全靠王导和其堂兄王敦的努力才建立其权威。
这两个人年轻时,曾经受到以奢侈淫靡著名的权贵石崇的邀请,石崇宴客的方式和别人大不相同,每次宴客就令妓女在客人旁边劝酒,若发现有人没喝醉,那么替他斟酒的妓女就会被处死。
王导的酒量根本不好,但基于这一点,妓女每次斟的酒,他都勉强喝下。而王敦却不同,他就是不喝,尽管石崇已经杀了三个妓女,他仍然拒绝喝酒。王导实在看不下去了,于是劝告王敦,但王敦却回答:“他要杀人是他的事,与我何干?”
王导这种忍辱负重、谨慎克己的个性,使他以一流的演技,平步青云;而王敦我行我素、自以为是的作风,使他成为叛乱之首,最终没有好结果。
玩弄政治手腕
王导的演技,是他被认命为司马睿的幕僚,到南方上任时才开始发挥的。当时安东将军司马睿到职已经半年,但江南豪门望族却不曾到将军府问候,令王导感到非常痛心。这时他的堂兄王敦身为扬州刺史,王导认为机不可失,于是向王敦恳求道:
“司马睿是位有德之君,但一般人都轻视他,愿堂兄能以你的声望助他一臂之力。”
于是就在曲水大宴宾客。
那天,司马睿坐着大轿,王导等北方名士都骑马随行,声势浩大;南方士族顾荣、纪瞻等见状,连忙上前行礼。王导向司马睿说道:“自古南方称王者,必须借助当地长老并向他们虚心请教。如今正逢乱世,将军要想创立大业,须以获得民心为当务之急,顾荣和贺循是南方颇具知名度的豪强,只要拉拢这两个人,将军以后就一帆风顺了。”
王导于是亲自去拜访,顺利地使二人出仕。
王导平日喜欢讲南方话,为此受到民族意识极强的北方人的蔑视,但王导毫不在意。有次他向南方望族陆玩提亲,但陆玩是位大诗人,且陆机、陆云兄弟一族名望很高,因此对王导的提亲频频谢绝。
陆玩有时会因公务而征求王导的意见,但事情又常常更改,于是王导问他原因,陆玩回答:“我和大人比起来,不论哪方面都相差很远,以至于不知道该如何和大人应对,事后都深感后悔。”
由此可见,代表江南士族的陆玩个性多么倔强;同时,也看得出王导不顾一切玩弄手腕的演技。
当王导调任扬州刺史时,曾派属下到各地视察,出身望族的顾和是他的部属。每当各郡太守向王导报告地方情况时,唯独顾和闭口不言,王导问他意见,他说:“大人身为朝廷重臣,与其派人到处探察,滋扰民众,倒不如疏松法纲,宁可漏掉吞舟之鱼,却不无故扰民,这才是为政之道。”
“说得好!”
每次王导遭到南方人士的抵抗,他的演技就越来越精湛,这使他无论在哪儿都给人一副薄薄有礼、大肚能容的礼贤下士的形象,从另一方面,也越发显出他的虚伪。
点到为止引而不发
对于北方贵族,王导也表现出精湛的演技。
北方名流在刚迁移到南方之后,经常在郊外设宴。在一次宴席上,周凯忽然叹息说:“洛阳真是个令人怀念的地方,此地风景虽有相同,但终不如故乡景色。”
周凯是一富豪,又是一个刚直率真之人,连他都这样想,在座之人无不落泪。这时,表情严肃的王导却说:“就因为怀念故土,我们才应该团结一致;复兴祖国,光靠眼泪有什么用?”
众人一听,都纷纷立志要重振晋国。
这就是王导,典型的两面人角色。其实他并没有收复故土的意思,他只想巩固自己和统治集团的权势,雄霸一方。主战派的主张他根本不予理睬,在北方一直作战的祖逖等名将,也终因得不到朝廷的援助,忧愤而死。
王导所想的是:南方新政权尚不巩固,又怎么能让北伐立功之人夺取大权呢?
甘当配角
司马睿终于在建康称帝,史称晋元帝。
力主司马睿称帝的江南望族纪瞻,早在王导说服元帝登基的同时,就看出了王导那颗隐藏极深的野心。
在就职典礼当天,百官朝圣时,元帝一再请求王导同席而坐,一起接受百官朝贺。王导很生气的样子,责备皇帝说:
“如果万物也和日月同光,那么平民百姓怎么肯瞻仰皇上的圣威呢?”
王导处心积虑,对元帝之子明帝也以同等之心视之。
当王敦的叛军攻入国都建康时,将军温峤擅自将皇帝巡幸必经的朱雀桥烧毁。明帝知道后,暴跳如雷,但温峤不急不慢地说:“宫中兵力严重不足,且援军未至,如果叛军倾巢出动,我们只有死路一条,烧毁一两座桥算什么。”
等晋明帝召集群臣时,晋明帝以为温峤会道歉赔罪,不料温峤却若无其事地大吃大喝,在座之人无不屏息。正当气氛剑拔弩张之时,王导匆忙跑来,跪在明帝之前磕头道:“皇上威严光芒四射,所以温峤胆怯地说不出话来,请皇上明察。”
温峤被王导说得无言以对,只好向皇上道歉,使皇上尊严得以保持,而内乱的危机就此消除。
赤裸裸的暴露
众人之前,王导是位不露声色的人臣,但当他独自面对皇帝时,则毫不客气地直言进谏。
元帝因为过于宠爱郑皇后,欲废司马绍(明帝)改立郑后所生的司马昱为太子。
宫中大臣无不表示反对,认为此举不合礼法,而且司马绍勇敢果断,是最适合的继承者,因此王导和周凯催促皇上写下以司马绍为太子的诏书。可是也有的大臣为了取悦元帝,策划立司马昱为太子。
元帝为制止群臣的反对,心生一计,不顾王导和周凯的反对,欲将改立太子的诏书交给其他大臣。因此召来王导、周凯等人,当两个人走到宫殿台阶的途中,皇帝侍从令他两人退至别殿候旨,周凯心怀疑虑地走下阶梯,但王导却飞快地直奔元帝,问道:“皇上忽然召见臣下,有何要事定夺?”
元帝被王导突如其来的举动吓得说不出话来,久久才从怀中拿出诏书将它撕了,改立太子的事就这样不了而了。
“我一向认为自己比王导略胜一筹,但如今我才领略到,和王导相比我是望尘莫及啊!”
王导对于明帝就表露得更为赤裸。
有一回,王导和温峤与皇帝同坐,明帝忽然问温峤:“将军能否告诉我,我司马氏祖先是如何支配天下的?把来龙去脉原原本本地讲给我听。”
温峤一时语塞,无以应对,而王导说道:“温将军还很年轻,不熟悉这段历史,让微臣代他回答吧!”
于是王导就把司马懿在创业之初如何消除异己以及末年司马昭杀曹髦的事一五一十地道出,明帝听了之后,掩饰地说:“如果真是实情,朝廷的命脉就不会长久了。”
王导虽然极力推崇司马氏,但始终明白司马氏绝不是善类,王导凭着冷酷和观察,才能够真实地隐藏自己,而把虚伪的形象展示给他人。
绝无仅有的演技
当王导任宰相时,王敦任大将军,双双占据文武官员的最高职位,有人戏称王氏、司马氏共天下。
元帝心里最清楚,自己不过徒有虚名,军政大权在王导、王敦手中,因此无时无刻不寻求削弱两人权力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