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52600000001

第1章 前言

这本小书是笔者多年来业余读《红楼梦》,对一些问题经过思索、探究后的心得。选了十一篇,又附录一篇希望与读者们分享,也希望获得指正。由于笔者自1956年进入大学后即以化学为专业逾半世纪,向缺文史之相关基础,亦乏文学的欣赏智慧,而自觉发现和解答问题的思路可能有异于众。因此,拟先做一简单说明,姑且当作本书的“导读”吧。

首先要说明笔者对于“作者”和“版本”的基本看法是:

一、无论是否另有“原作者”,《红楼梦》(或称《石头记》)一书应如其第一回所说,乃经曹雪芹“增删五次”后的成品,但非他最后的定稿。

二、传世的各种抄本《红楼梦》(或称《石头记》)都是不止一次的重抄本。有关各种版本的名称及抄成年代,将简述于此篇之末。

三、文本之中,故事内容的叙述方式最重要,其次才是个别文字的用法。

再者,管见以为考虑问题应凭“证据”,推理应循“逻辑”,下结论必不夸大,以符合一向用于研究科学之方法。《红楼梦》是一写人情社会的小说,其中必包括作者亲历或亲闻的经验,以及他的思想。故应以作者的时代为基础来思考。

为使读者对于笔者考虑问题的方式有所了解,故列《化学人读红楼》为第一篇作为例示。先依史料证明曹颙并未留下遗腹子,曹雪芹生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的说法没有依据。再举例说明了两点:曹雪芹并非精通各种艺文的旷世奇才;旧抄本(如“庚辰本”)里实有后人添加的文字。最后简述笔者研读《红楼梦》及相关问题的态度。

第二、三篇《红楼美婢》(上)(下)乃以晴雯的故事为主题,系就原在《名作欣赏》发表时因字数太多而重组成各自独立的两篇,再予重订。与一般写“红楼人物”者不同,笔者从故事情节探讨其在成书及版本问题上的意义,并指出《红楼梦》的前八十回及即有前后故事不一致之处。

惜春在小说中的故事不多,但述及她的部分问题却不少。例如本书第四篇谈惜春“作画”时指出她在大观园里的居处之不确定,第五篇则从惜春的“身份”引出《红楼梦》的一些问题。因而知此小说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值得仔细读和用心想,然后必有所得。

第六篇是一旧作的增订,由贾琏的称呼从“琏爷”变成“琏二爷”探讨《红楼梦》的写作年代,推测此小说反映的是乾隆前期及稍早的社会。并自书中不避“琏”字讳,可证“程高本”非和珅奉乾隆之命所印。接续的第七篇《从红楼梦作者不避讳谈起》,探讨曹雪芹不避讳的原因和观点,及说明他能不同俗众,不被传统或潮流牵着走之难能可贵。又可知所谓“脂本”之有些批者,对曹雪芹的思想及笔法,了解实不深。

《红楼梦》的旧抄本中,“庚辰本”之错抄处极多,尤以第七十一至八十回为甚。第八篇是笔者分析其致误的原因,而知第七十六回黛玉所吟诗的末句并非“冷月葬花魂”,“冷月葬诗魂”才是曹雪芹的原作。这是笔者在“正本清源”方面做的工作之一,显示旧抄本中文字之歧义,是传抄时所造成。研究《红楼梦》必不可忽略这一点。

第九篇专谈第六十七回的问题,第十篇说明“程高本”的价值。因原依论文格式撰写,讨论较仔细,注释亦多,故二文之篇幅皆逾万字,希读者见谅。第九篇与第五篇有相关处,第二至第四篇之所述则可支持第十篇的部分论点,并请读者注意。

近年来台湾出版过一些与《红楼梦》有关的书籍,笔者也写过几篇评介文字。唯除《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书外不悉其他是否海峡两岸均有出版,故只选此篇书评为第十一篇,表达对于无文本或无史料依据、但凭臆测的“虚拟红学”之管见,请读者参考、指教。

本书除上述十一篇读红心得外,另以“追记孟列夫先生关于《石头记》的演讲”为附录,此文乃记述孟列夫和李福清两位俄罗斯籍汉学家关于圣彼得堡藏本《红楼梦》(《石头记》)的一些看法,拙见以为两位所提供之第一手资讯极富参考价值,乃选录以与读者共享。

最后,拟对《红楼梦》的版本作一简介。盖因以上各篇多曾提到不同版本《红楼梦》的名称,为免有些读者可能不熟悉笔者的用法,乃于此文之末依《红楼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中拙作《红楼梦的版本和续书》所述,摘要并补充说明于后。

《红楼梦》版本种类很多,大体可分两类:一是乾隆末期(1791或1792)萃文书屋以木活字排印的“摆字本”及其后重排或据之另行印制的“刻本”“印本”等;另一是含有评语的早期“旧抄本”及其中有迹象显示为已删去“评语”之“旧抄本”。这些旧抄本一般称为“脂本”,现传世的共十二种,都是传抄本,且均已影印发行,包括:

1.“甲戌本”:存一至八、十三至十六、二十五至二十八各回,有批语。胡适认为其底本是曹雪芹最早的传世稿本。原本现藏上海博物馆。

2.“己卯本”:存二至二十、三十一至四十、五十六至五十八、六十一至七十各回及一、五十五、五十九三个半回,有批语。其中六十四和六十七回为后人补抄。原本现分藏北京国家图书馆及历史博物馆。

3.“庚辰本”:存一至六十三、六十五、六十六及六十八至八十各回,有批语。原本现藏北京大学,乃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出版“校注本”之所据。

4.“圣本”或“俄藏本”(旧名“列藏本”)存一至四,七至八十各回,有批语数十条。约在1832年为俄人携至俄国,原本现藏于圣彼得堡。

5.“戚(序)本”或“戚沪本”:存一至八十回,有批语,因有乾隆三十四年(1769)同进士戚蓼生序而得名。原有八十回,民国初年(1912)由上海有正书局石印发行,但略有贴改,故此石印本宜称“有正本”。原本现仅有一至四十回存于上海图书馆。

6. “戚宁本”为上述“戚(序)本”之复抄本,原本现藏于南京图书馆。

7.“蒙府本”:存一至一百二十回,有批语,但五十七至六十二及八十一至一百二十回系补抄。曾为末代蒙古札萨克和硕亲王塔王与达王所收藏,原本现藏北京国家图书馆。

8.“杨藏本”:存一至一百二十回,有十数条批语。曾为清人杨继振(1832—1890)所收藏,此本乃一“百衲本”,其中多处为杨继振入藏后所补抄,原本现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9.“舒序本”:存一至四十回,仅第六回有一旁批。因有舒元炜乾隆五十四年(1789)序而得名,原本现藏北京国家图书馆。

10.“郑藏本”:仅存二十三、二十四两回,无批语。近人郑振铎原藏,现归北京国家图书馆。

11.“甲辰本”:存一至八十回,有批语。有梦觉主人甲辰年序,原本现藏北京国家图书馆。

12.“卞藏本”:2006年6月在上海出现,现归卞亦文,仅有一至十回,无批注。以上十二种抄本中,从避讳的情形来看,抄成于乾隆年间或乾嘉时期的只有“戚(序)本”可以确定,“舒序本”亦有可能。其余除“郑藏本”不能判断外,其他都可能是在道光初年(1821)至咸丰四年(1854)间抄成。

“木活字本”有一百二十回,乾隆辛亥年冬到壬子年(1792)由北京萃文书屋发行两次,均无批语,分称为“程甲本”和“程乙本”。二者相异处近两万字,可统称“程高本”,但此后仍稍有订误。

“刻本”是依“程甲本”修订后雕版付印。最先是约在乾隆末年(1795)或嘉庆初年(1796)的“东观阁本”,后有“抱青阁本”“本衙藏版本”等多家书局的刻本,均为一百二十回。嘉庆年间也开始有批注本,如嘉庆辛未(1811)重镌的“东观阁评本”等。道光壬辰年(1832)双清仙馆出版王希廉(雪香,即护花主人)评本《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咸丰元年(1851)张新之(太平闲人)写成《妙复轩评石头记》等,其中都有大量不同的评点文字。

“石印本”出现于光绪十年(1884),据杜春耕估计直到民国二十年(1931)左右至少有六十种本子问世。因“书禁”的关系,多改用《大观琐录》,《金玉缘》等名。其中流传最广的是用王希廉、张新之和姚燮三家合评的《增评补像全图金玉缘》,民国十六年(1927)上海亚东图书馆据“程乙本”排版印刷发行前,坊间各排印本皆用“金玉缘”本。以后超过半个世纪,普及的铅字印本则改依“程乙本”。

同类推荐
  • 爸爸爱喜禾:十万个是什么

    爸爸爱喜禾:十万个是什么

    当蔡春猪把《给儿子的一封信》贴到博客里的时候,谁也没有想到这封信会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这封信被浏览十万余次,被感动转发及评论数万条。而老蔡(朋友们以前习惯叫他小蔡,现在都叫他老蔡)以“爸爸爱喜禾”为名的微博粉丝也在短期内狂增十倍以上。在儿子喜禾被确诊为“自闭症”之后,老蔡在微博中以自强不残、爱开玩笑的喜禾爸爸形象,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戏剧性的细节场景,小心翼翼地绕开了悲剧的漩涡,展现出来的是笑中带泪的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
  • 白话文学史

    白话文学史

    本书以西方“文学进化论”思想为指导,梳理了中国文学千余年的发展历史。全书分唐以前和唐朝(上)两编,阐述中国白话文学产生的背景。
  • 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细微的声音

    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细微的声音

    从一定程度上说,写作其实就是一种回忆,只要有意境、氛围,回忆会像羽毛丰满的鸟儿一样,四处飞翔。这个时刻是美妙的,而这个美妙时刻的到来却是那样的曲折而不可预见啊。最后,回忆便变成了另外一种样子,就像经过树隙过滤的阳光一样,似乎唯有斑斑点点,它才可显示出自己的沁人心脾与摇曳多姿。
  •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导读版)上部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导读版)上部

    本套书详细记录了1901年到2013年间的106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及作品。本书作者悉心研读每部作品后,采用经典原文结合解析、鉴赏的手法将原著内容在短篇幅内完美呈现,并且每篇获奖作品中还记述了获奖原因、名家点评、作者生平事迹等,使读者观后可获得对获奖作者及作品的全面详尽的了解。本套书制作精美、内容品质上乘,也是收藏馈赠的佳品。
  • 吃酒!吃酒!

    吃酒!吃酒!

    本书精选70位中国现当代作家、学人谈论饮食文化的散文、随笔一百多篇。在这本书里,我们跟随着梁实秋、周作人、丰子恺、叶圣陶、汪曾祺的笔触,享受一场美食的盛宴,领略中华饮食文化的源远流长。书中众多名家笔下的吃喝“名品”,让人垂涎欲滴;品味出的意境和情趣,让人思绪万千。这种把名贵菜肴和家常便饭的做法与食法融为一体的文笔,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使广大读者不仅可以在阅读中品味文化,也领略到了食客在吃喝中的才艺和风采。
热门推荐
  • 时光之后

    时光之后

    流年碎梦,散落成满天星光,时光刻下一轮又一轮的烙印,再如何掩饰,如何埋藏,也无可改变。回忆不会变,曾经不会变,但从没想过,岁月消逝后,还会不会,如那时一般,守着青葱岁月。时光之后,会怎样?既然上天注定了命运,那就改变它好了!不曾被束缚,不曾被书写,也不曾预言,我就是我,不曾改变……这只是他们的懵懂青春,也是,他们的年少轻狂。《时光之后》是轻松的校园笔记,可以当它是下午茶时间的一餐甜点,不存在如何精美的外观,不存在如何浓重的色彩,也不存在如何复杂的工艺,请品尝。——以上
  • 永结秦靳

    永结秦靳

    作者实在不会取名字,曾经差点给这本书取名为《秦久历险记》【微笑】至于简介......原谅我吧,我同时还是个简介废。我截取了一些对话你们随意感受一下:“祖父作为护国上将军,背负了所有这些人的抱负,是不是更难?”“为臣,为君;为将,为民;为一家之主,为子孙后代。老夫倒不觉得难。”“沁姐儿是秦家小姐,秦家的姑娘都有不输男子的坚毅。阿久,这一点你会比谁都做得好。”秦久满腔的愤怒在看到他后都变成了委屈,眼泪不自觉地流淌下来,而他此刻的心柔软得不能触碰,又酸涩难忍,他只能用力抱住她,给她全部的依托......
  • 好好相爱

    好好相爱

    赵晓平遇到任雪,是一场救赎。而这场救赎却演变成赵晓平的灾难。张明睿遇到赵晓平,是一场爱恋。而这场爱恋却最终也变成赵晓平的灾难。一个聪明,狠绝的女子,十几年是非难断的恩怨纠缠。灰姑娘与恶毒姐妹轮番上演,谁是天使,谁是魔鬼?守候十几年的暗恋,却又为何拱手相让?爱或不爱,只有时间知道。记不记得早已不再重要。
  • 洛蓝

    洛蓝

    本来以为进了宫心便可安定下来,即使在宫中红颜逝去也无谓,可是,命中注定,她却无可救药的把自己陷如此的困境,爱与不爱,还是在慢慢沉沦,命运扭转,并非我愿,如果有来生,但愿,我们只是平凡的我们,再也不要在这帝王之家。
  • 灵魂摆渡

    灵魂摆渡

    喝过孟婆汤,走过奈何桥,忘却前生,芸芸众生走过的一遭。但凡万事都免不了特殊一词,奈何执念太深的鬼魂只能漫无目的的游荡着,无法投胎。
  • 金生,钟爱你,这个仁

    金生,钟爱你,这个仁

    男主角是exo里的金钟仁,主要讲了一个中国女孩,嘉欣(随便乱想的)与从小一起长大,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妹妹,一起赴韩留学,毕业后,开始了新的生活。
  • 步剑庭

    步剑庭

    这是个传说老去的时代:北面的老龙王翻个身子大地就是一个哆嗦,西边的孔雀儿依红偎翠懒得挪窝,俩耍剑的老头无冤无仇却要拼个你死我活,而苦穷脸的书生扔开卷册,突得抽刀剁碎了半壁山河。这是个传说新生的时代:倾国倾城的妮子还不会梳妆,席卷天下的将军还在偷羊,更别提那还没长开的妖儒邪道怪和尚,乳臭未干的小子捡件紫裳就要称帝封皇,却被更小的毛孩子一剑扎个透心凉。那毛孩说:舞台已经搭好,生旦净末丑轮流登场,好一副光怪陆离众生群像,但我才是这戏的主角,天命飞扬,没办法,谁让咱用剑的今生就是要比别人强!
  • EXO之陪伴永远

    EXO之陪伴永远

    明明知道前方的路不好走,却勇往直前,只是因为有他们的陪伴。
  • 邪妃一拽倾天下

    邪妃一拽倾天下

    凤青玄一朝穿越,成了云荒大陆中凤氏家族的废物小姐,醒来第一天就被夫家许氏退婚,第二天家族被慕容氏吞并。为了保护自己的家人,凤青玄走上了修仙之路,势要将仇人狠狠踩在脚下!修真大陆神器倍出,她前世的记忆越来越清晰,那段黄帝、蚩尤与九天玄女的爱恨纠葛,再次浮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宇宙神佛演义

    宇宙神佛演义

    在浩瀚的宇宙中,上帝在天堂里养尊处优。一天上帝突然被绑架了,绑架者有着恶毒的阴谋,并威胁了地球的安全。为了保护地球和人类的安全和生存,中国的各路神仙包括佛祖、玉皇大帝、孙悟空等都参加了营救。营救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宇宙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