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
杜鹃花蓬蓬勃勃,千姿百态,色彩缤纷地在田野、在河边、在山腰舒展枝叶,吐出花蕾,即使在雾气缭绕的早晨,也让人看得见她们的彩衣,闻得到她们的馨香,感受得到她们的媚眼和婆娑的舞姿带来的愉悦。
麦青青和张琳蹲在小河边洗脸。
她们的身后是刚插过秧苗的水田,再往后穿过公路朝前走,就是学校的后门。每天出完操,麦青青和很多女生都到这里洗脸,特别是在演出过后。牟老师跟女孩子们说,坚持用冷水洗脸,皮肤会变得很好。这一招似乎很灵验,再加上面友和百雀羚的功效,眼看那几个爱美的女孩脸上果然一天一个样儿的水灵粉嫩起来。
今天,两个女孩在河边的草丛里弯下腰,用一种碱性很大的长条形肥皂在脸上涂抹着,想洗出每个毛孔里的污渍,那是麦青青用家里积攒了两个月的肥皂票买来的。
河湾上有雾,嫩绿的小草尖儿亲昵地拥在她们脚边,送来一阵淡淡的河泥的土腥味儿和湿气。
远处田野里的小麦一片金黄,蚕豆叶已经焦黑,绿油油胖鼓鼓的蚕豆探出身子来,油菜也高过人头,结出了稠密的菜籽。
然而今天麦青青和张琳都无心欣赏眼前的美景。
几个月前,麦青青遇到了一件事儿。
麦青青小学时代曾经很崇拜的那个文工团的男演员、欧如叶的同事小金在街上看到了麦青青写的那首诗,汇报给了他们团长。团长老秦去看后也很激动,叫上小金到学校找到赵校长,又请牟老师找来麦青青。他们两人极力说服她到文工团去当创作员,也可兼演员。
消息不胫而走,同学们又震惊又羡慕。尤丽佳、吴艳红和几个跟麦子有对立情绪的女生听到这个消息也蒙了,被麦子带几分沉静傲气的姿态搞得不知所措。
出乎老师同学的意料,麦青青回家和妈妈一商量,决定继续读完高中,暂时不去文工团工作。
林梦霞有自己的看法。
十四五岁的女孩去适应社会,肯定会有些问题,基本教育没完成,当编剧也不可能。余继英也认为当演员是吃青春饭。老秦原来和老麦关系很好,常夸老麦的姑娘聪明气质好,又能歌善舞,想打小就培养培养小姑娘,但老麦的想法是将来一定要让女儿读大学。林梦霞还想,文艺团体那个环境都是十几岁的男孩女孩,整天在一起跳跳唱唱的,弄得不好谈起恋爱来……宁可自己困难一点,也要给女儿扛住,读完高中再说。
林梦霞的想法和女儿一拍即合。
“我还不想工作,我想读书……”麦青青谢绝了再次找她的老秦和小金。
“现在是什么形势……你不懂事……我会送你去上海学习,读艺术院校,还不行吗?”
“麦青青同学,这可是好机会!”小金抓紧说。
麦青青回家说了去上海上大学的事,林梦霞更不放心了。
“那是短期培训,还要回来工作。”
这显然不是麦青青想读的大学,麦青青还要拼一把,去上正规的大学。
“你这个小姑娘很不懂事!太不识好歹……现在工作这么难找,以后……”老秦三顾茅庐之后,从赵校长办公室一出来就对麦青青发了脾气:“以后我……再也不理你了!”
老秦像个小孩一样涨红着脸和小麦闹崩了。
从以后发生的事情看起来,麦青青不去县文工团是个错误。
几个月后,一天晚自习时,麦青青听石飒和李胜利在议论一件事,大意是《人民日报》发表了《一份发人深省的答卷》和《一个小学生的日记》等几篇文章,有个中学女生在英语卷子上写了“不会ABC,照当接班人……埋葬帝修反……”
“还有一个知青考大学交了白卷,有一个小学生还在课堂上批判老师,结果还当了反潮流的英雄……”石飒知道麦子在后面听他们说话,故意提高嗓门。
很快,学校就召开了几次大会传达了有关这几件事的精神,并号召学生向他们学习。
原来这些消息都是真的。
那就是说,所有读书教书的学生老师都错了。
他们该怎么办?出路在哪里?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明白,孩子们读书上大学是彻底地无望了,有关系、能走上后门的父母,都急着把孩子送到部队当兵,送到兵工厂或别的什么厂里去当童工。
“嗬哟,我们那儿招来好多哩新兵蛋子喔!部队宣传队招了十几个从北京、重庆、山东、河南、浙江来哩新兵……”
一班长跟大伙排练时,放下小号就爱摆龙门阵,引得很多男生女生聚拢来凑热闹:“听说有几个还是大艺术家的娃儿喔!耶……辣过(那个)小向,长得胖嘟嘟哩,妈妈是叫个啥子小百花艺术团的出身,唱越剧……硬是,这个龟儿子,新兵训练时经常遭唐排长凉拌……”
“咋个凉拌?”孟小秋张琳好奇地挤过去问。
“就是……就是辣过……”孟小秋和张琳大海喜欢看一班长涨红着脖子找不出四川话翻成本地话时的窘态,在一旁哧哧地窃笑。
不久,一班长带着那个叫小向的新兵来宣传队,把他介绍给石老师。
“他拉提琴要得,唱戏也有两哈儿……”
石老师就去找了部队的首长,把小向也借到校宣传队来。
一个月前,孟小秋的姐姐靠妈妈的关系到省军区当了卫生兵,青青也去送行。她穿着还没有领章帽徽的肥大得卷起袖口裤腿的新军装咋咋呼呼朝着她妈妈、妹妹和麦青青拼命地挥着手,在人们敲锣打鼓的欢送下乘卡车走远了,麦青青心里泛起一阵空落……
林梦霞在女儿面前仍然鼓励女儿好好学习,其实心里也不踏实了。她自己去找老秦,想告诉他自己愿意把女儿送进文工团去工作,这才知道老秦也受到了批判,说他热衷搞资产阶级文艺路线,不听文艺旗手江青的号召,调到民族师范学校搞后勤去了。
“……小琳,昨晚你为什么哭?”麦青青洗完脸坐在石阶上,双脚伸到水里,将水流搅起又绿又白的水花。太阳的光环耀眼地在水波里跳跃着,水并不凉。
“阿麦,我也要走了……”张琳的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过来。
“是为了前天的事?”
前天的事其实不复杂。
晚上,校宣传队在学校向领导和同学进行汇报演出,只等审查一通过,就要去部队机场等重要单位联欢慰问演出。这场晚会有两个热点: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序幕、第一、二场和《沂蒙颂》的第一幕。
原来,半年前牟老师到文工团找过小金总编导,向他借了两双芭蕾舞鞋,并请他派了几个演员辅导宣传队的孩子们练芭蕾。吴俊和刘塞鸿自己做木工,在校礼堂舞台上装了练芭蕾的把杆。谁知这两双芭蕾鞋没几天就被孟小秋和张琳几个刻苦用功的女孩穿坏了,牟老师不敢去和小金说,也不好责备学生,只好说:“你们已经练得快要踮起来了,再坚持一下,等正式演出时,我一定请金团长支持新的芭蕾鞋。石老师已经去州委开过会,他说再过一个月,我们就要代表州委州政府去工厂农村和部队慰问演出……”
这是个让宣传队员们激动得热血沸腾的目标。几个酷爱芭蕾的女孩私下一合计,决定创造条件也要学会踮脚尖:“小秋,把重心轻轻压在布鞋的塑料底上……就这样……”张琳一边使劲朝上收腹吸气,一边说:“……也,也可以踮起来,身子一定要轻……”
几个月的艰苦训练过去了,只有孟小秋和张琳能踮起脚尖并且还能跳舞。麦青青除了跳跳民族舞,有了空就坐在台下抱着本书看,并不认真练芭蕾,老师们也不勉强她。《红色娘子军》的主角由季东风、李胜利和孟小秋、张琳分别担任A角B角,《沂蒙颂》由张琳出演英嫂,石飒、何小钱、姚家辉一干人分别扮演战士甲、民团乙、家丁丙和南霸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