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麦是县人委办公室主任,负责上传下达,通知召开或自己主持会议,各种文书的写作往来批转,请示汇报,批粮批款,送往迎来,协调各科室内外的关系。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负责管理全体领导职工的后勤生活。会议伙食该几菜一汤,农水科的干部下乡回来没吃上饭,炊事员把花生放得生了霉,没有及时拿出来犒劳职工,负责担潲水喂猪的老牛没有老婆……这些都属老麦的职权范围。
吴艳红的爸爸吴金灿是人委机关食堂的司务长,是老麦最直属的下级,与老麦工作关系密切。“三反”运动中有不少同志指出老麦的后勤管理工作有这漏洞那问题,老吴都能实事求是地配合说明问题,工作上也积极勤奋,一直与老麦家关系不错。
吴艳红的妈妈很会做饭,有时到了周末,两家人常凑在一起做米线吃。
汆肉米线和凉鸡米线是云水县城民间的名小吃。
云水县城的人早上最爱吃汆肉米线。半夜,卖米线的小店就忙活了,先炒豌豆芽熬汤,煮好猪血旺子,炒好炸酱,然后把连筋的猪里脊、腰子等切成透明的薄片,一份份铺在小碟中。吃的时候,肉片放在碗底,从滚开的锅里舀进豌豆芽汤,将肉片搅散汆熟,把烫好的米线放进去,搁上炸酱,味道出奇的好。食量大的人只吩咐声“米线多点”,管够吃饱,十分厚道。芝麻、胡椒、油辣子、煳辣子、酸辣子、绿豆芽、水酸菜、韭菜头、葱花、芫荽等作料摆在一边,顾客自己动手,爱吃什么加什么,想搁多少搁多少。
凉鸡米线最适合热天晌午吃,大致做法是把母鸡煮到刚刚熟,捞出晾凉斩成小块,把现炸的辣椒红油还有炒花生末、香芝麻、面酱、花椒油、甜酱油、水酸菜等作料与烫熟的韭菜、芹菜跟米线拌在一起,再把鸡块蘸上芫荽、糊辣子蘸水,和滑爽鲜甜酸辣的凉米线相配。这两种米线吴艳红妈妈做的味道都特别好,麦青青想起来就睡不着觉。
吴艳红的外婆家在距县城三十多公里外一个壮族、彝族和苗族杂居的山村里。过春节时,她妈妈常带麦青青和两个女儿一起回家,老麦说这是体验生活。
大年初一清晨,吴艳红的大舅母就和一群大姑娘小媳妇担着水桶奔向井台箐边舀“新水”,这是新年第一桶吉祥水。老人和青年们要放鞭炮、打铜炮枪驱逐邪恶。
麦青青的新朋友小翠妹和哥哥背来很多松针铺在堂屋里,麦青青和他们在那上面跳来滚去,饿了就吃小翠妈妈蒸的糯米粑。
白天麦青青和村里孩子们发疯地放鞭炮打秋千,看大哥哥大姐姐们玩丢包游戏,弹月琴,吹芦笙,唱山歌,看踢脚摔跤斗牛,忙得不亦乐乎。晚上,还要在打谷场上看跳妖妹。吴艳红的大舅耳朵上挂着红辣椒,甩着绸带提着花手巾踩着高跷,崴着十字步唱花灯:
红灯红灯高呀么高高照,人民公社是呀么是金桥……龙不翻身要下雨,雨不洒花花要开,涝灾旱灾永呀么永消灭,幸福生活万呀么万万年。
麦青青和小翠妹吴艳红两姐妹看着脸上擦了胭脂的大舅撒了种子忙栽秧,割完谷子忙推磨,一会儿又翘着兰花指做纳鞋底的动作,几个小伙伴笑得弯下腰去……
接下来还要唱《石榴花开叶子多》、《大采花》、《小采花》。外婆和几个老奶奶腰间还套着用彩色纸扎的马跳舞,她们驾着小纸马,一会儿让它们抬头摆尾,奔跑打架,一会儿又让它们亲嘴打滚,煞是好玩。
麦青青最喜欢看小翠妹的叔叔讨媳妇,当新郎骑着马,戴着大红花,把新娘从轿子里牵出来时,几个咪朵(苗族小伙子)在新郎家门口吹着芦笙一会儿盘着腿旋转一会儿在地上翻滚,嘴里还唱着:
芦笙响,让我苗家把山歌唱。
我唱哎,北京有个金太阳,照得苗寨亮堂堂;
我唱哎,心中升起金太阳,万朵红花齐开放;
我唱哎,感谢恩人毛主席,感谢救星共产党。
拜堂以后,晚上新郎新娘要给长者敬茶。按规矩,敬完茶,来祝贺的老人们就要回去休息了,新娘要打洗脸洗脚水端到老人面前,老人要给一个小红包。当新娘给小翠的爷爷奶奶端来洗脚水时,调皮的麦青青和几个小伙伴不停地往铜脸盆里扔松针和粽粑叶子。新娘朝他们瞪眼睛,又努努嘴,跟着又笑起来,声音很清脆很好听。爷爷奶奶也给孩子们一人一个小红包。
老人走后,就开始闹糖茶。闹糖茶是年轻伙伴们最高兴最得意的玩法,每个人都可以想出难题让新郎新娘照着做,新郎新娘出洋相了,大家就哄笑。
几个大姑娘叫小翠妹和麦青青悄悄把茶壶里的开水倒掉,再要求新郎新娘在火塘里重新烧,还偷偷扔几个辣椒在火塘里,然后把火搞熄。新娘用竹筒一吹火,结果满脸是灰,烧煳的辣椒呛得新娘直打喷嚏。
麦青青觉得真是好玩死了!
回到家里,麦青青和吴家两姊妹很晚了还兴奋得睡不着觉,她们跟着外婆学纳鞋底唱儿歌:
大月亮,小月亮,
公公出来做木匠,
婆婆出来打鞋底,
嫂嫂出来蒸糯米。
糯米香,
打锣打鼓接姑娘。
姑娘高,耍尖刀;
姑娘矮,耍螃蟹;
螃蟹过沟,遇着泥鳅;
泥鳅告状,遇着和尚;
和尚挑水,遇着小鬼;
小鬼把门……
这支似乎永远没有尽头的歌把几个女孩迷住了,她们越唱越兴奋,干脆不睡觉,聚在木炭火盆旁,边向外婆学纳鞋底,边缠着外婆讲故事。
“从前,有个财主家的小伙子娶了个漂亮的新媳妇,”外婆一开始讲故事,几个孩子就往外婆身边挤挤凑凑。
“小伙子给新娘买来很多家具,其中一张大木床最漂亮,雕在上面的蜻蜓像要飞起来一样。深夜里,客人吃完喜糖都回家去了,新郎和新媳妇准备睡觉,这时屋外起了一阵风,门前的碎石子吱吱咯咯响……”
外婆讲到这里停下来,用正在纳鞋底的长针在鬓角划一下,几个孩子都瞪大眼睛看着窗外。
“……大木床开始发出声音,像是有人小声哭着、咬着牙讲话:挤死你,夹死你!”
麦青青和那两姐妹已经把头钻到被子里去了。
“第二天,新娘生了病,回娘家去了。你们猜怎么回事?原来做大床的小木匠和新媳妇曾是相好,做床时念了咒呢。”
幸好大年初三老麦和武装部的老祁就开着军用吉普来接孩子了,麦青青看到爸爸和老祁衣服后面鼓鼓的,肯定带了枪。
在一条河谷里,麦青青使劲朝小木匠开了好几枪。
正如老麦所说,他的闺女真的很淘。
只要不上学,闺女总是很忙。今天领着一群女孩,明天又领着一伙男孩到处乱跑乱跳,院里玩游戏唱儿歌的小孩里就属她声音大:
洗衣裳,打井水。
嘣嘣哧!嘣嘣哧!
嘣嘣哧!嘣嘣哧!
洗被窝,打河水。
嘣嘣哧!嘣嘣哧!
嘣嘣哧!嘣嘣哧!
……
牛轱辘车,嘣咚哧!
……
城门城门有多高?
八十八丈高……
闺女要忙到天色擦黑才回家。小脸上的灰土被汗水冲成一条条小溪,又花又脏,头发水淋淋的东一缕西一缕,加上有时打架挠出的指甲痕和几块可疑的青肿,要不是她进家就张嘴喊肚子饿,老麦还闹不清是谁家的孩子跑进来了。
第二天早上,林梦霞迷糊着眼起来掀开女儿的帐子叫她起床上学,冷不丁被蚊帐里刺啦扇着翅膀惊慌失措飞出来的蜻蜓和金甲虫吓得大叫起来。好不容易吃完早点给姑娘背好书包要送她去上学,她却又看着翻着肚皮漂在罐头瓶口的小鱼哭闹,说爸爸晚上关了窗子,把她的鲫壳鱼闷死了!
等林梦霞把女儿送过吊桥上学再折腾到单位,已经迟到了。
老麦不赞同女儿吃零食,可她偏吃。
县贸易公司卖的那种没有包装纸的红红绿绿很粗糙的水果糖,表面还沾满白糖粒儿,这是云水县城唯一能买到的糖果,每人最多只卖给一角五分钱的。麦青青老想吃。
冬天,石飒的爸爸挑着谷篮,里面麻栎炭火烤着热气腾腾的红心沙瓤红薯,打皱的皮上冒出糖汁,还有软软的扭糍粑。麦青青看着石叔叔灵巧地先往手上粘点钵头里的黄豆面,再从铁锅里揪出一团糍粑,边扭边在钵头里裹些苏子或黄豆面、花生面,放在小盘子里,淋上糖稀,让麦青青觉得又糯又香甜!
还有一种好东西是学校门口卖零食的老奶奶泡在玻璃瓶里的腌萝卜片。麦青青只要看见那个瓶子里粉红色的酸汤,就止不住地咽口水。老奶奶的筷子往瓶子里一伸,麦青青和同学们就睁大眼睛紧紧地盯着,希望夹出一块大些的。老奶奶看着孩子们笑得脸上打皱,果真就捞起一块大的!
“多给点酱……”麦青青满心欢喜地看着老奶奶抹酱。
泡萝卜片抹上散发着花椒八角草果香味的酱,吃得很爽,酸甜麻辣脆嫩六味俱全,麦青青和很多同学下午进教室时都吃得脸上下巴上流着酱汁儿。
麦青青的同学何小钱没钱买酸萝卜,就领着几个同学边跳边唱:“老奶呢(的)东西吃不得,吃了会害猩红热;全国呢医生医不好,悠着老奶来寡吵。”
麦青青气急了,就和他们对吵:“尾巴狗,尾着老爹走,老爹吃麻花,你吃老爹呢脚丫巴!”
麦青青的同学孟小秋和几个爱吃酸萝卜的小女生也跳过来骂何小钱:“日脓包,踩高跷,踩着踩着掼一跤!”
何小钱吵不过麦青青,随手捡根树枝,从树底下挑来一条小毛虫就往麦青青身上甩,吓得麦青青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