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55800000020

第20章 文学综论篇(19)

从通俗化研究会到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

通俗化研究会是赵树理在太行山根据地到华北新华日报社工作不久,于1941年8月上旬同王春、林火等人发起成立的,主要成员还有袁勃、李庄、江牧岳、冯诗云和苗培时等人。其时,赵树理等人编辑的《抗战生活》革新号第6期的《编后记》中称:“在‘通俗化’方面,我们不过初步来一个尝试,这是我们工作中最薄弱的一环,也是我们今后最应努力的方向之一……革新第一卷,不过刚刚奠定了一个基础,我们当然并不以此自满,今后方向,除了根据以上的目标,进一步的向前迈进以外,特别在‘通俗化’方面,我们将作最大努力。为了在这方面的进步,我们现已成立了一个‘通俗化研究会’。”这是通俗化研究会把“通俗化”作为最重要努力方向的“发刊词”。

当时赵树理已经发表大量作品,如旧体诗《打卦歌》,欧化小说《悔》和《白马的故事》。1932年发表长诗《歌生》,标志他开始转向大众化、口语化的探索。1934年发表长篇小说《盘龙峪》,仅从能见到的部分章节看,赵树理的大众化风格已基本形成。赵树理说:“我有意识地使通俗化为革命服务萌芽于1934年。”他确实已有意识的提出“夺取封建文化阵地”的口号,立下“宏誓大愿”,不做“文坛文学家”,“只想上文摊,写些小本子去赶庙会”。因此,赵树理当时在《抗战生活》编辑部力主文艺的通俗化、大众化,发起成立通俗化研究会。椐林火回忆:“关于新文艺问题,当时报社有两种意见。多数人认为新文艺应该以郭沫若、茅盾、巴金等知名作家的成功作品为标本,强调语言的科学化、文化的现代化,对明清以来的通俗章回小说重视不够,瞧不起普通的群众文艺,认为太土气。主张这种意见的是多数。另有少数同志,以老赵、王春为主力,力主文艺应该通俗化、群众化、大众化,积极拥护鲁迅关于大众化的主张,认为茅盾、巴金等人的作品不够通俗化、大众化,认为另一部分同志的主张倾向于追求‘洋’气,崇拜欧美外国文学。”

赵树理、王春等人以《抗战生活》为阵地,连续刊发《通俗化“引论”》《通俗化与“拖住”》《说八股》等文章,竭力倡导文艺通俗化、大众化的主张。直到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文艺的通俗化、大众化才逐步成为文坛的主流。正如赵树理所说《讲话》“肯定”了他的方向,“批准”了他必须走通俗化、大众化道路的主张。赵树理于1943年写出了《小二黑结婚》,彭德怀看了批示道:“像这种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故事还不多见。”该书出版后引起轰动。

正当赵树理在太行根据地独领风骚、逐渐走红的时候,丁玲等人却在延安整风批判王实味的运动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批判。在延安的知识分子中虽有王实味的强硬和高长虹愤然出走表现出知识分子在文化选择中的执拗与倔强,但丁玲、周立波、艾青、何其芳等人面对新的文化选择表现出他们对自身的反省与忏悔。丁玲形象地称之为“投降”,周立波叫做“脱胎换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与《暴风骤雨》是他们皈依工农兵文学审美形态的代表作。

随着共和国的成立,文艺界各路诸侯云集北京,通俗化、大众化的文学潮流迅速涌进京城。1949年10月15日,北京市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成立,选举赵树理、王亚平、苗培时、辛大明等十五人为执委,赵树理为主席。赵树理在成立大会上指出:“我们想组织起这样一个会来发动大家创作,利用或改造旧形式,来表达一些新内容也好,完全创作大众需要的新作品也好,把这些作品打入天桥去,就可以深入到群众中去。”“打入天桥去”是太行区通俗化、大众化文学潮流弥漫北京城的口号。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就拥有会员四百余人,分别在北京《新民报》和天津《进步日报》编辑了六个周刊,编辑出版了《说说唱唱》月刊和《大众文艺通讯》双月刊,出版多种大众文艺丛书,发表文字二百四十多万字。并进行戏曲改革工作,帮助艺人演唱新戏曲。开发了新曲艺演唱园地“大众游艺社”和“西单游艺社”。主持筹备成立中华全国曲艺改进会,甚至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开设文艺讲座。这股强劲的通俗化、大众化的文艺普及潮流从太行山流进北京城,从乡间庙会涌向京城殿堂。

在此前后,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和中国文协的一些负责人却出现了令人不愉快的摩擦。赵树理、王春是带着“太行山的门户之见”进京的。在太行根据地里,通俗化研究会的基地华北新华书店坚持凡“欧化一点的文和诗一律不予出版”。有的知识分子文人却小瞧赵树理,说他是“海派”作家。到北京后,王春对赵树理说:“好猫坏猫全看捉老鼠捉得怎么样,你最好是抓紧时机多捉老鼠,少和那些高级人物去攀谈什么,以免清谈误国。”那么谁是“高级人物”呢?赵树理也说到了,就是丁玲、艾青、沙可夫等人。王春称那几个人为“自然领导者”,说“东总布胡同那一伙人只是些说空话的”。赵树理亦有同感。对此,陈荒煤谈道,赵树理“因坚持自己的主张,所以与一般文艺界的朋友,与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界人士往来不多,关系不很融洽”。(赵树理同老舍、康濯、张恨水等人关系好)赵树理“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有些像狂热的宗教徒”(严文井语),这极易引起人们的反感与偏见。

丁玲对赵树理确实有感情隔阂和某些看法。丁玲在1948年的日记中,写她第一次见赵树理的情景:“一清早同着家里人去见赵树理,我们谈了一阵,内容凌乱得很。这个人刚看见时也许以为他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但他是一个爱说话的,爱说他的小说,爱发表自己的意见,爱说自己主张,同所有作家一样。但他这个人是一个容易褊狭的人,当他看见我打开我的点心包吃了半片饼干之后又看有面包,他惊奇地叫一声:‘面包?’伯夏就赶忙分了一点给他,他推开说:‘我没有吃面包的习惯!’我几乎笑了。”进北京后,丁玲等人担任“文协”(后来改称中国作家协会)的领导工作,办公地址在东总布胡同。《工人日报》和工人出版社的办公地址在西总布胡同,主要领导为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的主要成员,赵树理为工人出版社社长,王春担任副社长兼总编辑,苗培时任编辑部主任。实际上《工人日报》和工人出版社成为“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的总部。东西总布胡同开始出现不协调的音调。对此,严文井在《赵树理在北京胡同里》这样写道:“50年代初的老赵,在北京以至全国,早已是大名鼎鼎的人物了,想不到他在‘大酱缸’里却算不上个老几。他在‘作协’没有官职,级别不高;他又不会利用他的艺术成就为自己制造声势,更不会昂着脑袋对人摆架子。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土特产’。不讲究包装的‘土特产’可以令人受用,却不受人尊重。这是当年‘大酱缸’里的一贯‘行情’。‘官儿们’一般都是30年代在上海或北京熏陶过的可以称之为‘洋’的有来历的人物,土头土脑的老赵只不过是一个‘乡巴佬’,从没有见过大世面;任他作品在读者中如何吃香,本人在‘大酱缸’还只能算一个‘二等公民’,没有什么发言权。他绝对当不上‘作家官儿’对人发号施令。”

东西总布胡同的公开交锋是在北京市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成立一周年纪念会上。纪念会由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和大众游艺社联合主办,在长安大戏院举行。大会结束时通过了向毛主席致敬电及反对美帝侵略台湾、朝鲜专电。本次大会,赵树理为主席,苗培时为司仪。丁玲当时为中宣部文艺处处长,到会祝贺。丁玲在会上讲话,首先肯定了大众文艺研究会做了不少工作,干了很多好事,但也给人民群众带来一些不好的东西,我们不能以量胜质,我们不能再给人民吃窝窝头了,要给他们面包吃(时下里,也有流传说东总布胡同是高雅人士生产面包,西总布胡同是生产窝窝头的工厂。还有“窝头与面包”之争的说法)。丁玲在讲话中还谈到《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在苏联获奖与发奖的情况,也有涉及苗培时作品之嫌,丁玲的讲话当场激起苗培时极大不满,苗培时等丁玲讲完话后,即拍桌子讲话,认为丁玲同志的讲话是荒谬的。赵树理立即出面调解。就此事及其他原因,苗培时后来曾公开检讨并受到处分。

此前,由于申报斯大林文学奖的名单,双方意见相左,王春等提议报赵树理,最后申报的却是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另外两部作品,双方对立情绪剧烈。弄到各自组织人写文章,要在报上公开批评。在此情况下,周扬召集了东西总布胡同会议,双方各有五人参加。文协参加的有丁玲、陈企霞、严文井、王淑明(另一人失记),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即《工人日报》和工人出版社)参加会议的除赵树理外,还有王春、章容、苗培时、颜天明。周扬在会上说,今天参加会议的,都是共产党员吧。不能再这样搞门户之见了,以后你们东总布胡同不要批判赵树理,西总布胡同不要批判丁玲,谁要批评这两位同志,都得经我批准。此后,大众文艺创作研究会的发展受到很多牵制,赵树理曾写过《〈金锁〉发表前后的检讨》《对发表〈武训问题介绍〉的检讨》等文章,日子逐渐不好过了。

京华虽好不是久留之地,赵树理在京华有过潇洒,也受过窝囊气。如严文井所说:“几经周折,老赵终于离开了北京的胡同,回到山西山沟沟里去了。”

1999年10月

同类推荐
  • 对话与20世纪中国文学

    对话与20世纪中国文学

    20世纪,随着近代外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入侵,中国文学开始被迫与外来文化、文学进行对话。这种对话从本来弱者被侮时一种本能的话语反应渐渐转变为主动应对,并在主动应对中开始积极吸纳、调整与创造,然后这种调整开始了中国文学自身的对话,包括文学与政治、文学与存在,20世纪文学与古代文学的对话。本书从不同角度对这些复杂的对话关系进行了研究,一定程度地揭示出20世纪中国文学不同于中国古典文学、外国文学的现代性品格。
  • 你我依然在红楼·秋之卷

    你我依然在红楼·秋之卷

    本书按章回顺序对《红楼梦》进行解释,尽可能讲解其中魅力,包括字词句段、诗词文言、现实联系等。
  • 峭壁嶙峋石斛情

    峭壁嶙峋石斛情

    两兄弟扎根深山,种药八载,辗转多方,终于觅得伯乐,识得“仙草”,仙草才得以重见天日,为世人所知,从而造福人类。
  • 古镇风物

    古镇风物

    本书为作者的散文集,收录作者近几年在《宁波晚报》等报纸副刊发表的50余篇散文。全书立足于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按题材归为“古镇风物”“乡土美食”“我的现代生活”三部分,以对家乡的风物描写为主,热情讴歌故乡小镇的历史、风物以及父老乡亲,内含作者强烈的爱乡情结。
  • 中国十大悲剧故事

    中国十大悲剧故事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增进对优秀的文学遗产和艺术遗产的了解,我们从元明清杂剧和传奇中选取十部具有代表性和较高艺术性的悲剧名篇,分别为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冯梦龙的《精忠旗》、孔尚任的《桃花扇》、方成培的《雷峰塔》、高明的《琵琶记》、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孟称舜的《娇红记》等以飨读者。
热门推荐
  • 当伪学霸遇真大神

    当伪学霸遇真大神

    张卉丹花痴一个,整天吃不离手,可想而知这身材…初恋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自己省吃俭用省下来的钱全给了渣男,害的自己瘦了一圈,用我的钱去劈腿,呵呵,长的帅了不起啊,成绩好了不起啊,姐要逆袭,虐死你们。当她遇到他,永远败在他脚下,伪学霸的本质只在他面前暴露出来,所以“大神,这是我全部的零食,都给你,帮我补习吧”张卉丹忍痛割爱的给了他,但是高冷的夏希辰并不领情,选择无视,哼哼,张卉丹是谁啊,打不死的小强啊,终于在她的不懈努力下攻破了他,但是画风突变,说好的高冷呢,这个在我面前撒娇的人是谁啊“小卉,我生病了,我要你亲自喂药给我”,张卉丹心里抓狂:美男计,我承受不住啊,不行,要逃
  • 风云征伐

    风云征伐

    一个落魄的孤儿重生来到异界,但命运并没有兼顾他,他再次成为了孤儿,在这个风云变色,战争不断的世界他和许多孩子一样成为了战争的孤儿,拥有上世记忆的他和别的孩子走了不同的路,经过悲伤的他不想悲剧继续下去,他立志成为一个绝世强者,带领大家走出一个新的国度
  • Tales of the Fish Patrol

    Tales of the Fish Patro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武灭虚空

    武灭虚空

    万物均以灵之力进行修炼,运用各种神奇精妙的灵术创造着一各又一个的传奇,流传于有着数万年历史的苍莽大陆之上。在这片以人族为主角,妖族、鬼族、兽族、灵族为配角的苍莽时代里,一种一直在世间里流转的虚无力量,正在被姬长风这位以武之道看破灵之道达到望虚境界的少年吸收着,而后开创出另一种修炼之途,打造属于自己的逍行记……{没有熟悉的仙侠洪荒,有的只是一片新的世界……}《新书等级{由低到高}:元、阴阳、三才、四象、五行、六御、七星、八卦、九宫》-----认识寂寞的书友,多来捧场啊!
  • 夏夜筱寒

    夏夜筱寒

    他是堂堂王爷之子,受命护她周全。她是沐寒宫宫主,只为保全师父遗留秘籍。如果对不该爱的人动了心,该何去何从,她为爱背弃一切,只为换彼此一个相爱的机会。他被迫江山美人二选一。一次次的伤害,浇灭了她的爱,从此,他们永远是路人。爱过,伤过,再重逢。她变得百毒不侵,铁石心肠。而他,日思夜想,只想回到最初。“木筱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坚信你依旧爱我。若你定要我的诚意,我愿掏出心给你。”“我不再是从前的木筱然,净寒恒,我的真心只有一次。”她含泪绝决离开。留他一人原地等待。此情可待追忆时,只是当时已惘然。
  • 不可不知的圣经故事全集

    不可不知的圣经故事全集

    本书反映了犹太民族的形成发展,赞颂了犹太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这些美丽的故事,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曾给无数的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提供无穷的灵感与启迪,至今仍有极高的阅读价值。
  • 崛天记

    崛天记

    大龙皇朝西边,一个贫穷少年不甘贫困,奋力修行,追求强大富贵。境界入念,招式,运气,内吐,刚柔,暴气,化气,浑圆。而后神通境界。
  • 高校党课培训教程

    高校党课培训教程

    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有力地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指引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和团结中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胜利,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和人民作出的郑重的、正确的选择。
  • 权谋曾国藩

    权谋曾国藩

    曾国藩纵横官场靠的是厚道而精明的权谋术。厚道是他大智若愚的“阳谋”:在错综复杂的人际中,把精明挂在脸上,并不是好事。做人朴拙一点,让他游刃有余。精明是他审时度势的“阴谋”:官场如战场,只有懂得参透人心,对局势做出明确判断,才能长袖善舞。
  • 畜类养殖·如何科学饲养肉犬(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

    畜类养殖·如何科学饲养肉犬(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

    本书向广大农民朋友详细介绍了如何选择犬种、如何选择犬饲料、犬场场址选择标准是什么、肉犬如何去势、如何防治各种犬病等相关知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指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