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55800000033

第33章 山西作家篇(13)

穗青真正把生活作为自己的写作源泉,《在火车站上》正是作家以自己曾经在同蒲铁路太原车站当站务员的经历为素材而写就的,在这里他同样强调的是气氛和场景:“战前车站上来车时的那种热闹、车走后的那种安静、肃穆的气氛,抗战发生遭受敌机轰炸的情景,我都十分熟悉,……”但他并不完全照搬现实,而是对场景有所筛选和添加,他写火车站,“为了使它更像人们常见到的一般火车站,同时为了丰富其景色,这才把正太铁路太原站那种风雨棚和我从湖南来时路过汉口看到的镶嵌在高高的墙壁上的自鸣钟,揉了进来。”作者自认为在写作的时候自己的理论水平很低,这反而让他能够摆脱条条框框的束缚,以一个纯粹小说写作的心态,写出鲜活的、精彩的作品——毕竟,《在火车站上》和《脱缰的马》里面,将环境的展现和人物心理的变化杂糅一处的文风,并不是仅仅靠理论就能写出来的,更重要的是作家对生活的深入体验和本身的创作才能。穗青对环境的描写还有另一层深意,即揭示抗日战争的爆发对原本平静停滞的土地的冲击,在变动之中人们生活状态的被迫改变:“这里山村农民生活原就十分艰苦,而抗日的现在,他们又出钱粮,又支差,都无任何怨言。每当我面对着破烂的窑洞,同样引起我的思索,真希望这抗日的洪流能带给他们未来一个新的天地。”虽然和赵树理的写作风格不同,但穗青和赵树理一样,是真正理解农民,真正了解农村生活的,他笔下的农村不是知识分子笔下的田园风光,也不是臆想的苦难和愚昧的场所,而是平行的、客观的乡村世界,他的记者身份让他能够冷静的观察和展示农村的美丽和卑微,同时又不吝于为新生的力量呼喊,他对抗战的宣传永远是和对下层人民的关注融合在一起的,并没有因为抗战而放弃思索底层的人们,尤其是中国农民的出路。

在抗日战争期间,除了小说创作,穗青还写了大量的文艺通讯和大量的新闻采访日记,其中有《活的行列——吕梁山麓随军散记之一》,最初发表在1938年秋出版的《民革半月刊》;1939年春写于晋西北岢岚的《晋西北行》,1939年刊于《西线》第三期;发表在《西线》的《血洗井圪塔(血窟)》等。《活的行列》记录了抗日工人武装自卫队在晋西一带的抗日游击活动,《晋西北行》记录了晋西北柳林一带的抗日部队的游击战争,民众的抗日活动以及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活动,《血洗井圪塔》记录了一次日军的暴行:吉县井圪塔村六家二十七口被日军残杀的事件。穗青的这些文艺通讯客观地记录了当时我广大军民在山西进行英勇抗战的活动,极大地鼓舞了当时全国人民的抗日信心。穗青细腻、善于描绘细节的文风同样也体现在他的文艺通讯里,有着较高的艺术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穗青保留下来的战地新闻采访日记,基本上是对当时抗战工作和生活的记录,也有对文学创作的感悟,不仅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也是研究穗青小说的珍贵资料。穗青在小说中经常出现精彩的景色描写,和他坚持常年写日记有着密切的关系。他在一篇访谈中说:“我从小喜爱文学,往往兴致来时,便把日记当成写作练笔的园地,像画家写生那样,将我看到的一些景物描绘进我的日记里。……尽管在这一时期工作很忙,但一有机会,我对它们还是要在我的日记里涂上几笔。我的写景日记是我对这些景物的记忆和文学表达能力都得了增强和锻炼。”穗青的对小说的写作态度和现实主义写作方法的坚持,也在他的日记中得以体现:“想象力是构成艺术价值不可缺少的成分,但它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没有接触到战争的任何一个场面,而要想真实地描绘战争的景色,那是很难成功的。今日中国正处在这伟大的时代,正从艰苦的斗争中向着光明的前途迈进。如何反映这一伟大历史时代,写出震撼人们心灵的小说,这正是时代赋予当前文艺工作者的一个重大课题。”由此可见,观察,不断的练习和写作的雄心,是穗青成为真正的小说家的原因。

统观穗青的在抗战时期的文学作品,应该说他以小人物的角度,写出了那个时代的风潮涌动,他写出了广大的卑微者们,在整个民族处在水深火热的时刻,同样爆发出来了伟大的战斗力量。因为这些文字,穗青无愧于他所处的时代。

(与樊晓武合写)2005年4月

宽畅与坎坷的路

——孙谦的创作道路

“是这样回到队伍里的”

说来颇有意思,著名作家孙谦的第一篇小说是《我们是这样回到队伍里的》,而他本人是怎样来到革命文艺队伍里的,也有一段曲折的经历呢。

小学毕业后的孙谦,遵照父亲之训,是打算去经商的,苦于出身低微,无人引荐,就只好窝在家里种地了。当时,全国各地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也在城乡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日运动。在这声浪的推动下,孙谦于1937年5月考入了国民教导团当学兵——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事组织,后又报名参加了青年抗日决死队,当过战士,班长,排长,副政治指导员。

一个机会来了。1938年,他所在的部队要成立宣传队,上过几年小学、爱写毛笔字的孙谦,竟被领导看中了。在宣传队,他先是刷标语,画报头,办墙报(他的短篇小说《兄弟》就是在墙报上登出后,被一家杂志的编辑看中,予以发表的)。之后,他又学演戏,曾在一些反映抗日内容的短剧中扮演“日本兵”“汉奸”等“跑龙套”的角色,同时,他还学着画布景,练习敲锣鼓,只要工作需要,他就什么都干。他学什么,会什么,而且都像个样子,显露出了他的戏剧才能,不久,被任命为导演。然而,他这个导演对于戏剧理论却懂得很少,只知道演戏是进行宣传,能起到教育群众,团结抗敌的作用就行了。1939年,组织上为了提高孙谦的艺术修养,送他到晋东南民革艺校,学习了半年音乐、美术、戏剧的基本常识。到这时,才可以说孙谦初步受到了艺术的启蒙教育,也为他终身从事这项工作打下了基础。学习结束后,他除继续担任宣传队的导演外,开始试着编写剧本。值得一提的是,这时,孙谦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确定了终生奋斗的政治道路。

当孙谦刚刚在文艺之路迈出第一步时,没想到就碰了一次壁。1940年,由于文化程度低,他考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落榜了,这不啻对他是一次不小的打击,好在他不灰心,不气馁,凭着他的才气和进取精神,在鲁艺附设的部队艺术学校当辅导员,一面工作,一面读书,随后进入该校文学实行班学习。他知道机会难得,白天工作、上课,并旁听戏剧系、文学系的课程;晚上在小油灯下拼命读书,不管中国的,还是外国的,只要能借到就读。两年的时间,确实是孙谦一生中难忘的学习机会。

文艺的大门终于向孙谦开启了。1942年夏,他被调到晋西北八路军一二〇师战斗剧社任编辑股干事。不久,晋绥边区文联成立了文化工作团,专门培养边区自己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孙谦被吸收参加了。然而,他太缺乏信心了:“我这个只读了几年小学的‘半吊子货’,真能成为有作为的文学家吗?”是边区文联主任亚马同志的一席话鼓舞了他的志气:“晋绥是个穷地方,生活苦,没文化,过路作家、艺术家不少,可谁也不愿意在这里生根开花。不能再等待了,我们要培养和造就自己的土生土长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孙谦强烈地意识到自己将从事的这一事业,既是革命的需要,又是锻炼自己的极好机会。他听从党的召唤,终于来到革命文艺的队伍里了。

为了熟悉生活,孙谦在晋绥边区的三年中,背着简单的行李包,走遍了边区的偏远农村,山庄窝铺,同农民兄弟吃一锅饭,睡一盘炕,耕田种地,拉呱家常。人们有什么心里话都愿意找他说,有什么难办的事都喜欢请他出主意。农民真正把他当做了自己人看待,而他也获得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写出了《闹对了》《闹嘴舌》《红手帕》等反映农民斗争与胜利、歌颂民主与自由的秧歌剧。由于思想内容进步,生活气息浓厚,上演后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喜爱。特别是他和卢梦、胡正、西戎等同志合写的大型秧歌剧《王德锁减祖》《大家办合作》,分别获得了晋绥边区纪念“七七”抗战七周年举办的“七七七”文艺征文头等奖和二等奖,在解放区产生了很大影响。以后,孙谦在土改反霸运动中,又写下了《村东十亩地》《胜利之夜》等优秀短篇小说。配合了党的中心工作,创作技巧也不断臻于成熟,他本人则成为革命文艺队伍里的一名称职的战士了。

“葡萄熟了的时候”

看过《葡萄熟了的时候》的人们,大概都记得电影中那唱着葡萄,吃着葡萄,说着葡萄的葡萄颂歌吧,那一串串又红又大的葡萄,不也正是孙谦创作上的丰硕果实吗?

解放前夕,孙谦奉命到东北电影制片厂工作。当时,厂里只有伊明、于敏、袁牧之等几位搞过电影,对他这个只看过三次电影的门外汉来说,实在道不出电影的子丑寅卯。什么“蒙太奇”“特技摄影”等等,连名词都从没有听说过。为了发展新中国的电影事业,领导上决定让他担任电影编剧,用他的话说,真有点“赶着鸭子上架”的味道。好在孙谦有种“初生牛犊不畏虎”的劲头,像战场上遇见敌人一样,红着眼睛和电影“格斗”在一起了。他一方面如饥似渴地读所能借到的有关电影的书籍;一方面坚持深入生活,搜集创作素材;在此基础上开始练习写剧本。一个故事梗概写完,不成功就再写一次,写了一种题材不满意,就再写一种,足有十几个这样的“胎儿”,因“营养不良”半路夭折了。有段时间,他真有点怀疑自己是否是编电影的“料”呢?好在他的生活积累雄厚,素材丰富,加上领导和同志们的鼓励、帮助,他终于坚持下来了。经过一年多的苦恼、摸索,第一个较成功的剧本《盐》终于被列入了拍摄计划。这是一部配合解放战争,反映农村土地改革斗争的剧本。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党的工作重点转移,正要开拍又停了下来。这对于刚刚成功的孙谦来说,是个不小的打击。但他没有泄气,投入了更紧张的创作中。1950年,他的《农家乐》《光荣人家》相继拍成电影公开放映,得到了各方面的赞誉和鼓励。他终于闯过了难关,进入了电影“王国”。

初步的成功,使孙谦对电影创作像是“着魔了”一样,一发不可收。按他的话说是“上瘾了”,而且“瘾头来势挺凶,好像我若不马上开始工作,便会憋出要命的病来”;“那些我曾接触和见过的人物,突然又在我的脑子里活动起来,他们吵我,闹我,像什么灵魂一样地揪住我不放。”他在这种“瘾头”发作的情绪支配下,连续写出了《陕北牧歌》《葡萄热了的时候》《丰收》《夏天的故事》《谁是凶手》等剧本,并很快地被拍成电影与观众见面了,其中《丰收》曾荣获文化部的嘉奖。

孙谦由不知电影为何物,到五部电影成功,只用了短短的三年时间,实在是他刻苦钻研精神的结晶,其中包含着他多少的甜酸苦辣啊!而他的艺术才华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初,孙谦共写出电影剧本(包括与别人合作)达十三部之多,尽管他本人自谦地说“仅仅是闯将了一阵子”,客观上他为新中国的电影事业是作出了一定贡献的,也奠定了他在新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地位,并成为一名著名作家。

孙谦在电影剧本创作取得丰收的同时,也写出了一大批有影响的短篇小说,分别结集为《伤疤的故事》和《南山的灯》出版。这些作品内容上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地反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沸腾生活;艺术上不断刻意求新,形成了自己注重矛盾冲突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刻画、语言运用的朴素等风格,并成为以赵树理为首的“山药蛋”派中的一位主要作家。

“伤疤的故事”

“十年浩劫”中,江青亲自点名说《农家乐》是第一部坏电影,使孙谦遭到了残酷的打击迫害,抄家、批斗、关牛棚……

其实,在“文革”之前,他就几次被当做文艺界“黑典型”指责过。孙谦很幽默地自称为“运动健将”,这是因为历次运动他都遭到过不公正的批判。“教条主义”“概念化”“无冲突论”有他;“干预生活”“阶级斗争调和论”有他;甚至还戴过“托尔斯泰主义”“甘地主义”等莫名其妙的帽子,在他的心灵上留下了累累“伤疤”。

孙谦是个农民的儿子,是党培养起来的农民作家,而他首先是一个革命的战士。他出生在山西省文水县南安村,父亲是个木匠,伯父是个吹鼓手,叔父扛了一辈子长工。兄弟三人中,只有他父亲在年过三十以后才娶妻成家。在他的青少年时代,就深深体会到一个贫苦农家所经受的战战兢兢地维持生活的辛酸,在苦水中浸泡的痛苦,在他的心灵上铭刻着“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的至上训诫。所以,在他的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可用两句话概括:对生活的忠实,对农民的热爱。而他本人更是同农民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时刻把农民的希望、要求挂在心上,为他们说话。1958年刮浮夸风时,他曾多次直接给党中央写信,反映农村的真实状况。因此,他在“极左”年代受批判是可想而知的,这也恰恰说明他的思想境界是高尚的。

同类推荐
  • 岁月留痕

    岁月留痕

    本书收录了《爱情的底片》、《比力气更重要的》、《今天我做了什么》、《青春无悔》、《初恋有悔》、《两个人的车站》等五十篇散文。
  • 铁屋中呐喊

    铁屋中呐喊

    这本书不是宽容的,它可能会得罪一些老前辈;这本书也不是成熟的,它通篇充满了反叛与偏执。然而让我们一起重温鲁迅先生的教诲吧——“以为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每一本书,从每一个人看来,有是处,也有错处,在现今的时候是一定难免的。”
  • 永安散文集

    永安散文集

    用文字描绘着生活,记录着生活的趣事、人情。本书分为风土人情,生活随笔,杂文三个部分。
  • 爱情是一场感冒(庄文达爱情诗选)

    爱情是一场感冒(庄文达爱情诗选)

    爱情是一场感冒,也是流感,普遍传染。得了一次,还可以再患病重犯,死去活来的也没皮没脸。不像麻疹,患了一次,就终生具有了免疫力。因此,爱情变成了文学、诗歌的永恒话题。本选集,共选出了200余首诗歌,多角度、多层面的诠释了爱情的美妙与相思,还有酸甜苦辣咸的味道。
  • 移民岁月

    移民岁月

    《移民岁月》是多项文学奖获得者、海外实力派作家曾晓文最新力作。是一部在东西方文化的双重背景下探讨人生与命运这一永恒主题,并突出友情、亲情和爱情的一部长篇小说。情节曲折,叙述流畅。
热门推荐
  • 阴阳封魔录

    阴阳封魔录

    李尚阳到底是什么身份?那两把剑为何只有他能操控?喜欢的话加群474037776
  • 冲动都市

    冲动都市

    鲜花朵朵,鲜花烂漫,身陷花丛,被花草藤绕蔓一样缠住,一串串美女较劲追逐;可他分不清萝卜白菜,搞不清自己所爱······
  • 销痕

    销痕

    那年桃树下花绘如血,你可曾记得那个誓言?桃花纷纷落肩,究竟是谁拾得了谁?共生十年只为他,学他用笔,为他舞剑,一笔落纸,剑指轩辕。红袍骏马同下,金銮大殿同登。官服鲜艳,笑容满面,他们如同化开的笔墨,愈淡却愈入骨。他受宠,不舍放权;他被囚,只因污陷。残花半月簌簌泪,只因销一瞬的魂,不抵销一世的痕。
  • 月经病中医调治200问

    月经病中医调治200问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简要介绍了月经病的基础知识,详细阐述了中医治疗调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月经前后诸症、绝经前后诸症等临床常见月经病的各种方法,认真细致地解答了广大患者在寻求治疗调养月经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 剑道终乱

    剑道终乱

    天地交感,众生启灵,因果本无,始乱之祸,延存万古。踏时间长河而来,只为寻找那一线生机,搅乱世间一切,是一切的开始还是故事的终结?自无尽虚空接引而来,积累万世果谁来偿还?岁月更迭无法阻止一切的发生,心与魔的宿命又将延续至何时?主人公林玄本来平淡的一生被突如其来的变故所改变,而一切的一切仿佛有着看不见的因果在牵引,少年性格坚韧,善良淳朴,在不断地成长中遇红颜,而对感情木讷的他,身边总是聚集着绝代佳人,最终少年的不懈努力下叱咤修道界,登临道之绝颠,掌控自己的命运!“丹道我走至巅峰,剑道吾为天下至尊!”
  • 宅男赢家

    宅男赢家

    和平年代,经济高速发展三、四十年,吃得饱穿得暖,为什么我们总感觉获益少?我错过什么了吗,你又错过什么。被裹挟着前进的你我,有没有一条自己更喜欢更愿意走的道路。“不要用你那无聊的常识和狭隘的价值观来评头论足。”“人们生活中需要完成什么事,然后推出市场上没有的产品。”简单得不得了的事情,那时的你我却难于上青天。
  • 重返十八岁

    重返十八岁

    【因为某些不得已的原因,不得不让我放弃这篇文章,我也不想,但实在没办法,只好弃坑了,望理解。】
  • 废物小姐妖孽逆袭

    废物小姐妖孽逆袭

    6岁本是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年龄,而她6岁就被抓去成为实验体,虽然获得了异能但也昏迷了十年,待她16岁时好不容易醒了,却因为不愿被操控与操控者同归于尽。待她再次醒来时发现自己穿越了,而且穿到一个废物身上。废物,谁说她是废物?神器,她有,神兽,她也有。有谁不服,来单挑呀,不过,前面那位帅哥,你干嘛色迷迷的看着我?
  • 班主任培训教程

    班主任培训教程

    现在的一些青少年对他人缺乏爱心和责任感,是因为他们对爱缺乏理解。爱心是在为别人付出时培养的,付出的爱越多,得到爱的回报越多,懂得爱的含义也就越深刻。中学生充满激情,最容易受具体情境感染。因此,我们不断地创设回报“爱心”的具体情境,以引导学生去感受爱、理解爱。
  • 重生之全球偶像

    重生之全球偶像

    前LOL职业选手穿越到平行世界。演艺界他开启了商业片的时代浪潮,获得三大电影节与奥斯卡影帝的唯一华人。音乐界他把中国风歌曲推向世界。他还在烧金如土的F1赛场上刷新各跑道记录,在破掉百米记录后拒绝参加奥运会只是想给辛苦训练的年轻人一点机会。从一位LOL小主播开始,入侵娱乐界体育界等各行各业,成为真正的全球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