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61400000007

第7章 走向成熟(4)

信刚发走,茨维塔耶娃的妹妹阿纳斯塔西娅和她的男友考古学家和诗人祖巴金从国外回来了。他们一起到家中看望帕斯捷尔纳克。阿纳斯塔西娅和祖巴金于1927年8月曾在意大利南部濒临第勒尼安海那不勒斯湾的索伦托拜访过高尔基,还在高尔基的别墅住了半个多月。这次见到帕斯捷尔纳克时,她把高尔基一些谈话转告了帕斯捷尔纳克。她也提到高尔基对《1905年》的意见。

那些意见可能是高尔基随随便便讲出来的最初印象。可是敏感的帕斯捷尔纳克听后,认为她的话进一步肯定了他的猜疑——高尔基不喜欢这部长诗。他接着又给高尔基写了一封信,与前一封信只相隔3天。

“阿纳斯塔西娅伊万诺夫娜顺便把您对《1905年》的印象转告了我。我的预料得到了证实,如果我昨天知道了这一点,我就不会把它当作猜疑对您讲了。我知道,有时对一个人说他的劳动不合格,或者说不喜欢它,是颇不愉快的事。不管我是多么想再收到您的一封信,但我更想告诉您:我对昨天已经讲过的话深信不疑。为了他人的利益您不惜牺牲自己的时间与精力,有时也能遇到有价值的、严肃的作品。可是我的作品不在此类之内。我不期待您的回信。一旦有急需,我会亲自给您写信。”

高尔基先收到帕斯捷尔纳克10月10日的信,又仔仔细细地把《1905年》读了一遍又一遍。他不是第一次接触帕斯捷尔纳克的诗。在这之前,他也读过帕斯捷尔纳克的诗,觉得诗中比喻过多,有些形象难以理解,诗句有些过分的复杂。这次重读《1906年》,他的看法有所改变。他认为有必要马上给帕斯捷尔纳克回封信,说明自己的看法,予以表扬,顺便解释一下为什么前一封信没有提出对这部长诗的看法。信中写道:

“对于您的诗,我只字未提,因为我认为我不是评诗的行家,再有,我相信您已经听腻了各种吹捧。既然您以为我是因为不愿意说出该书似乎不成功而缄默不语,那么我现在告诉您:事实并非如此。您错了。该书——极好:该书属于不是那种读一遍即可作出评价其成就的作品,但它注定要长久存在下去。”

高尔基又告诉帕斯捷尔纳克:诗中的形象“不是什么时候都很明了:我的想象难以接受造作的复杂性,常常对您的创作的形象估计不足。您自己也知道,您是一位善于创作形象极其别致的能手,您大概也知道,形象的丰富常常使您讲得和画得十分概括。您在《1905年》中就写得更扼要更通俗了,您在这本书中更富经典性,充满激情,所以使我这个读者很迅速、很容易和很强烈地受到了感染。不,这无疑是一部出色的书,这是真正诗人的声音,是一位社会意义的诗人的声音,这里指的社会意义是就其最好和最深的意义而言。我不用指出某些个别的章节,如鲍曼葬礼、《十二月的莫斯科》,不用指出许许多多的诗文和用语,他们像滚烫的针一般刺入读者的心”。高尔基写这封信的时间是1927年10月18日。信发出去后,他又接到帕斯捷尔纳克写于10月13日的信。高尔基看后,对阿纳斯塔西娅的传话极其反感。过去,高尔基对祖巴金的印象很好,这时态度变了。10月18日他提笔又给帕斯捷尔纳克写了一封信,言辞异常激烈。

帕斯捷尔纳克为高尔基10月18日的信高兴不已,马上写信告诉高尔基:“我在严峻的孤寂中以您的来信而自豪,我将它牢牢地藏在心中,当精神感到困惑时,我将从您的来信中汲取力量。”就在这时,他又收到高尔基10月19日的信:“您告诉我,茨维塔耶娃‘顺便’把我对《1905年》的‘印象’转告了您,并‘证实’了您的‘预料’。您从我给您写的第二封信中,当然会看出,她并没有能。证实’。她却证实了我对她形成的印象,她这个人过高地和错误地估计了自己,而且还是病态地忙于自己的事,以为他们能够,或者希望理解别人。她也罢,祖巴金也罢,除了自己以外,他们感受不到其它现实,对待他们的话应当倍加小心。”紧接着,高尔基对马林娜·茨维塔耶娃的诗也做了一些批评。

高尔基与帕斯捷尔纳克在对人、对事、对茨维塔耶娃的诗的看法上——都出现了巨大的分歧。帕斯捷尔纳克一再写信,替他们三位朋友解释。高尔基坚持自己的看法,同时他认为这样继续下去会引起更多的误会,便提出“您最后一封来信中那种歇斯底里的腔调令我不解,我认为没有必要多做解释,因此建议您以后不要再给我写信,因为我担心再写会加深误会”。“此事发展到这种地步,令人难过,但我不会再给您写信了。”(见1927年11月7日高尔基致帕斯捷尔纳克的信)帕斯捷尔纳克不甘心与高尔基断绝书信来往,便找各种理由,一而再再而三地给高尔基写信。1927年11月15日他写信说“我希望您禁止我与您的通信的做法是暂时的,有朝一日您会解除给我下的禁令。”此后,帕斯捷尔纳克又几次主动给高尔基写信,关心他的健康,讲述自己对《克里姆·萨莫金的一生》一书的印象等等。高尔基没有回信。帕斯捷尔纳克继续向高尔基表示希望得到他的赠书,还请求高尔基在书上为他题几句有教育意义的话。高尔基当时可能不想给他寄书了,也许高尔基手头没有多余的书,直到1927年12月27日他才把书寄出。书上题了这么一段文字:

“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

写几句祝愿您的‘好话’朴实——这就是我对您由衷的祝愿,想象力要朴实,语言也要朴实。您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但您妨碍人们对您的了解,您之所以妨碍,因为您太喜欢。故弄玄虚。您是位音乐家,而音乐——是有深度的——它与故弄玄虚水火不相容。这就是我的看法。书——今天才从莫斯科收到,现寄上。”

高尔基对帕斯捷尔纳克有关“朴实”的祝愿可谓一针见血。

帕斯捷尔纳克从高尔基的题词中感觉到更多的是对他的批评。后来,帕斯捷尔纳克从写作的复杂结构与奇特的语汇慢慢地向朴实转化,也许与高尔基的“祝愿”不无关系。可是帕斯捷尔纳克当时对朴实的看法与高尔基的理解不一样,所以帕斯捷尔纳克收到赠书、读完题词后,又给高尔基写信做解释:“您对我有一种错觉。我一向在追求朴实,而且永远不会停止这一追求。——我怀着混杂的感情诵读您的题词,不管怎么说,这题词对我是珍贵的。我感到难过的是,其中祝愿的成分为某种谴责所冲淡,我的嗅觉无力断定其中有多少同情的成分为反感所抵消。我讲的话中大概有某些东西为您所不解,仅这一点就使其余的部分都永远处于被曲解的状态。”另外,帕斯捷尔纳克还对“故弄玄虚”的批评表示异议。高尔基再没有作答。

1927年末,帕斯捷尔纳克借他的好友、诗人阿谢耶夫访问意大利的时机,又给高尔基写了一封信,说他不知道阿谢耶夫的通讯地址,请求高尔基代转一封信。高尔基回信说:

“阿谢耶夫早已离开此地,我不知道他在莫斯科的地址,只好把您写给他的信退还给您……”

1928年1月初和1月末,帕斯捷尔纳克又两次给高尔基写信。高尔基还是没有回信。

1928年3月28日是高尔基的60诞辰,苏联国内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帕斯捷尔纳克又给高尔基写了一封信。

1928年高尔基回国一趟,到各地去参观访问,写了一些随笔。6月9日,《红色处女地》杂志编辑部举行扩大会议,高尔基出席了。帕斯捷尔纳克趁他在场时做了一次发言。他赞扬高尔基是苏联社会生活中一位不寻常的人物,希望他能发挥作用,把各种作家小团体团结在一起。

会议开得很长。很多人讲了一些不着边际的话。帕斯捷尔纳克讲完话之后,高尔基起身离开了会场。敏感的帕斯捷尔纳克认为高尔基是对他的发言不满才退席的。这事像根骨头一直卡在他的心中。帕斯捷尔纳克想接近高尔基,可是机遇对他总是不利。

他觉得自己写的信、讲的话都被曲解,办事弄巧成拙,这一切使他很难过。

1930年春天,高尔基的秘书克留奇科夫(1889—1938)受命造访帕斯捷尔纳克。帕斯捷尔纳克说有人背着他当着高尔基的面议论他,可能有所歪曲,使高尔基疏远了他:还说在《红色处女地》编辑部开会时,他讲完话高尔基起身便走了,连看他一眼也没有看,无疑是对他的无声谴责。克留奇科夫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帕斯捷尔纳克这时才如释重负。“这对我是最大的喜事,是巨大的解脱。”帕斯捷尔纳克认识到高尔基对他是抱着一种“清醒的友谊的审视态度”。这时他又感到了高尔基的亲切。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爱迪生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爱迪生的故事

    本书从爱迪生儿时的生活写起,一直追溯到他所创造出来的伟大发明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再现了爱迪生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发明大王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学习他那种对理想坚持不懈、对困难百折不挠的坚毅精神。
  • 胡同往事

    胡同往事

    《胡同往事》作者以胡同为坐标,用大量的照片和优美的文字,再现了诸多名人与胡同的不解渊源。作为北京街巷概称与代表的胡同,不仅构成了北京城的交通网络,关系到北京的城市格局,而且是北京的城市格局,而且是北京城市生活的依托,北京居民生息活动的场所,并从而成为北京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时代变迁,政局嬗替,世事沧桑,人情冷暖,风风雨雨,恩恩怨怨,几多生死,几多悲欢……既在这个舞台上不停顿地上演,又在这个舞台上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印记。
  • 林书豪带给年轻人的九点启示

    林书豪带给年轻人的九点启示

    一本为年轻人量身打造的励志书籍,全书从相信自己、把握机会、重视人才、谦虚宽容、团队精神等九个方面展示了林书豪的成长历程,分析了他成功的原因以及他的成功带给人们的启示。作为同龄人,林书豪的奋斗过程更容易引起年轻人的共鸣,他的成功也更容易激起年轻人奋发向上的斗志。
  • 四时花开

    四时花开

    2004年,在受众日益深度的文化需求下,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开设了一档高端文化名人访谈类栏目——《可凡倾听》。2005年,《可凡倾听》系列丛书第一本《表情攻略》问世。2014年,《可凡倾听》迎来了播出十周年纪念,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四时花开》这本书也成为《可凡倾听》系列丛书的第十本书。
  • 卡洛斯全传

    卡洛斯全传

    卡洛斯·斯利姆·埃卢,一位墨西哥的黎巴嫩移民后裔。人称墨西哥电信巨头的他,毕业于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第一份工作是数学老师。截止到2010年,他名下各类企业的总市值达一千多亿美元,将近墨西哥股市总市值的一半,而他的财富总额相当于墨西哥国内生产总值的8%。他名下的企业几乎涉及墨西哥工商业各个领域,这使他成了所有墨西哥人都难以离开的无冕之王。
热门推荐
  • 第七次空白日记

    第七次空白日记

    来自地球的两个少女,来到另一个次元的镜面星球,瞬间变身马猴烧酒。与之相遇的,是恶魔还是天使?自己呢?为什么会来到另一个次元?关乎前世?~~~~~~~~~~~~~~~~~~~~~~~~~~~~~~~~~~~~~~~~~~~~~~~~~~~~~~~~~~“要叫我姐姐哦曦曦。”没有回应······“快叫啦,你不是已经可以说话了吗?”“······不要~”“叫啦叫啦~”“阿勒,那不是夏宇吗?为什么会和一个女孩子在一起?”“什么(╯‵□′)╯︵┻━┻”“终于走了,我要吃冰淇淋~”~~~~~~报告!天使和恶魔的共舞即将开始,请欣赏舞会~第七次空白日记(也叫第七空白日记哦)参上
  • 缘来是你,蓦然回首阑珊处

    缘来是你,蓦然回首阑珊处

    “阿琛,我很笨的,要是我走丢了,你一定要把我找回来。”八年,他等她;六年他和她;四年她等他。这是何欢和沈琛之间十几年的爱情,也是唐亦欢和叶南琛之间的约定。误会与不信任到底是阻隔了他们的感情,但所幸,感情还足够坚定,缘来终究还是你。
  • 月下的恩底弥翁

    月下的恩底弥翁

    罗浅浅九岁时在邻家遇见被母亲抛弃的自闭儿柏澄,出于同病相怜,两个人成了好朋友,一起长大,并渐渐产生青梅竹马的爱情。罗浅浅的父亲罗晓光为了心爱的女人收受贿赂,对方却在他东窗事发时携款逃跑,罗晓光在绝望下割腕自杀。而罗浅浅和柏澄,也因为一系列的变故分开。两个人多年后相遇是在一列地铁上,此时的罗浅浅没有工作没有固定住所,甚至没有身份证,而柏澄这时和已成为富商的母亲相认,并且失忆,但是他还是对罗浅浅一见钟情?罗浅浅对他既难舍又抗拒,他们成了恋人。
  • 重生仙途:凤霸天下

    重生仙途:凤霸天下

    上一世,她被自己的夫君亲手害死,整个家族也毁于他手她曾经发誓,若有来生,定教他血债血还没想到,她真的获得了重生,只不过是重生在了一个瘦骨伶仃的黄毛小丫头身上当她意外的发现这具身体竟然有灵根,便开始了漫漫修真之路且看她如何覆手为云,搅乱这天下江山!
  • 柔软的刀子

    柔软的刀子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风中诺言

    风中诺言

    白伊吟,未来,我娶你吧。——————————人人都说,世界欠她一个余淮。可我想说,世界欠我一个诺言。在许言来之前,我的世界是光明的,他来之后,全黑了。那未实现的诺言,我从未想过,是许言给我的承诺。我的黑世界,是他改变了我的整个青春。——————若十年后你还记得你许下的承诺,我便是你的一生伴侣。
  • 错乱江湖系列2

    错乱江湖系列2

    耶律长胜从21世纪穿越到古代武侠世界。郭靖、韦小宝、杨过、周芷若、黄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经典人物也活跃在故事当中。
  • 霸气总裁的强大夫人

    霸气总裁的强大夫人

    陆展颜作为一个26岁的剩女,有时候真的得为自己的终身大事着想了,,这下子来了个闪婚,惊呆众人,静看她是如何阐述先结婚后恋爱的.......
  • 河南人的生存之道

    河南人的生存之道

    本书本书从近现代历史上的湖南现象剖析湖南人的性格,介绍了河南人的过去和现在,一方面为河南人正名的同时,理性、全面地分析了河南人的生存、发展哲学。
  • 走失在秋天的夜晚

    走失在秋天的夜晚

    甫跃辉,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