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861900000021

第21章 听风听雨听曲儿(1)

《八娼九儒》一支曲儿

大冬天里,大年下的,人人吃得饱饱的,听支曲儿消食儿啊。待会儿还有表演呢。生活真是这么美好吗?可不,进了咱北京城了,就别说奔命来了。咱这座老城,站出来跟别人儿比比,除了文化还是文化。跟哪儿能听见文化呀?海子边儿上,大概其是条胡同儿就行。今儿是哪出戏啊?《窦娥冤》吧,元大都土生土长的,它走不了调儿。不给唱京戏吗?没到时候儿呢。是演员没化妆吗,还等几个钟头啊?再过三百多年吧。哪算了,元杂剧也好听。可不,关汉卿、马致远,还有好些优秀剧作家,他们那些个脍炙人口的巨作,可都是这元大都海子旁边儿长起来的。走着,咱也一路听去。

南边儿的戏,北边儿的曲儿。文艺的力量,无疑很伟大。您看看,《东海黄公》、《樊哙排君难》、《陈桥兵变》、《西厢记诸宫调》、《董西厢》;参军戏、傀儡戏、影戏、词话、院本、诸宫调、元杂剧……就这些个微薄的乐舞、小调儿,景明景暗,声高声低,它们散落在各个不同时代里,或演或唱,或低沉或张扬。总之,是以自己的方式折射着的现实生活的光影,还真真儿给劳苦大众找着精神寄托了。

百花丛中花开花谢,其中有一朵漂亮花儿就是北方杂剧。它赢得大家伙儿的心了。它好哪儿了?首先,杂剧替咱老百姓说话呀。您看,它歌颂人民反抗,揭露民族矛盾,也怒斥朝廷黑暗统治。它不回避现实,想要申张正义,不跟统治者一个鼻孔儿出气儿。来,咱插播一段儿。什么?《望江亭》,关先生的。您听:“你道他是花花太岁,要强迫我步步相随。我呵怕什么天翻地覆,就顺着他雨越云期。这桩事你只睁眼觑着,看怎生地发付他赖骨顽皮。”

说的啥呀?这段儿是谭记儿唱的,也是个守寡的女子。后来,她改嫁给白士中,一段美好的姻缘刚刚开始。好家伙,恶霸后脚儿来了,说是奉了御旨,要杀害她夫君。糟了,还得再嫁一回。别介,这小女子宁死不屈,定要“发付他”,为自己的命运抗争。您想,咱老百姓没少挨欺负,哪儿敢说这个呀。嘿,这回出了气了。

杂剧还充分利用了原有的曲艺形式。您想,话本、词曲、讲唱,大家伙儿听惯了。元杂剧把它们揉和揉和,取优点去不足,饶上歌曲、舞蹈、表演、念白等通俗曲艺元素。曲词优美干净,通俗易懂,还琅琅上口。嘿,雅俗共赏了,老百姓没事儿也能哼几句。杂剧成功的塑造了底层民众的舞台形象。大元朝那会儿,剧作家创作水平整体有所提高,杂剧剧情也更趋于合理了。还有了关键性突破。突破什么了?您看看,咱这舞台不再关二爷,包大人他们家开的了。瞧见没,丫鬟、书生、衙役、妇人,平民老百姓,都在戏里寻着了自己个儿的影儿。这么着,蒙古族进驻中原期间,杂剧成为北方城市艺坛的独秀一枝。

“一本四折一楔子”,这是杂剧的基本模式,当然也有例外的,像《赵氏孤儿》,它是五折的;《西厢记》是五本连缀,共二十一折。杂剧本子有末本和旦本之分,三五个人一场戏,除了末角儿和旦角儿,其它人只说不唱。您看看,由男角儿主唱的,称末本,正末一唱到底;女角儿主唱的,叫旦本,由正旦一唱到底。瞧戏可比听书过瘾,您想,书场里上下翻飞一个人儿,听的说的都疲劳。杂剧就不介了,妖魔鬼怪,好人坏鸟儿……敢情,都活生生儿的到您跟前儿了。这不,来了个涂脂抹粉儿,怪里怪气的女人。谁呀?“搽旦”。衣冠表里呀,她就是“坏”女人的代表,专门儿撺掇西门庆潘金莲。对,就那样儿的邻居大妈,正合适这身打扮儿。杂剧角色分的细呢,您看,“孛老”就是老头儿、乞丐称“都子”、“驾”是皇帝、“来”是小孩儿……老太太叫做“卜儿”。对,《窦娥冤》里的蔡老婆婆就是“卜儿”。

瞧瞧,“蔡婆婆”她开腔儿了:“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老身蔡婆婆是也,楚州人氏,嫡亲三口儿家属。不幸夫主亡逝已过,止有一个孩儿,年长八岁,俺娘儿两个,过其日月,家中颇有些钱财。这里一个窦秀才,从去年问我借了二十两银子,如今本利该银四十两。我数次索取,那窦秀才只说贫难,没得还我。他有一个女儿,今年七岁,生得可喜,长得可爱,我有心看上他,与我家做个媳妇,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岂不两得其便……”明白了,蔡婆婆先作了自我介绍:她孀居,领一八岁儿子单过,手头儿有些个积蓄。主要事件是借钱。窦秀才跟她借了二十两银子,利滚利,都四十两了,总是没有钱还不起。怎办呢?秀才闺女七岁了,挺好看的孩子,就是窦娥。蔡婆婆挺喜欢这孩子,跟她爹说,咱两家结亲吧,你欠我的债就了了。后来,阴毒的张驴儿父子,草菅人命的桃杌太守,都点了一笔。怎这么快呀?嗨,这是楔子,以总全剧之纲,不给您细说。什么时候儿说呀?折子里呗,那才是情节单元呢。您看,一个折子底下再包含若干个场次,有时折与折之间也有楔子,相当于过场戏。

大元朝是我国戏曲史上的巅峰时代,元杂剧作品见于书面记载的曲目超过五百种,今儿尚可寻见的剧本约一百种有余。您比方说,纪君祥的《赵氏孤儿》、王实甫的《西厢记》等等。元杂剧艺术精品不胜枚举,很得后世褒奖。有资料可考的杂剧作家达八十位以上。您看,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纪君祥、康进之、王实甫……优秀剧作家多了,他们都是大元朝文学史上当之无愧的骄子。朱权《太和正音谱》誉:“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插嘴问一句,朱权是谁呀?他爸爸是朱元璋。“贤王奇士”朱权,封号宁献王,在兄弟中行十七,是明初年的戏曲家。公元1398,明洪武三十一年,《太和正音谱》成书,分上下两卷。《音谱》首卷着重阐释戏曲理论;次卷主要收录了绝大部分北方杂剧的曲谱。龙生九子,子子不同。就像朱权和朱棣,一个宁静淡薄,一个嗜权如命。所以朱棣当了大明皇帝,而朱权著成了很多典籍,比方说《茶谱》、《太和正音谱》、古琴曲集《神奇秘谱》、道教专著《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多着呢。

大元朝步月登云的的年景儿里,海子也随之丰裕起来了。您走近了瞧,波光映堤,柳成行,莺低飞,慕名而来的游人衣襟儿都挨着衣襟儿了。呵,连衽成帷就是这样儿啊。百花开时,一定会有蜂蝶翩跹吧。那些生活在元大都里的,知名的抑或平淡无奇的剧作家们,都曾是海子的客。那时,他们久久徜徉在这美丽的湖畔,亦觞亦咏,酬答唱作,下笔有神。关先生、马先生、纪君祥、王实甫,全都是土生土长的大都人。您看看,《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汉宫秋》、《赵氏孤儿》、《西厢记》……还有李好古《张生煮海》等等,这都是承了大都城水土滋养的经典剧作。没错儿,海子是元杂剧的摇篮,海子边儿上的胡同儿天天儿哼着摇篮曲。

书童:“我去哪里寻你?”丫环:“你去兀那羊角市头砖塔胡同总铺门前来寻我。”说什么呢?替主子传话儿呗。怎回子事儿?约会。就为这个,张生把大海都烧开了锅了。是这样,潮州书生张羽进京赶考,就寄宿在西四辟才胡同儿的石佛寺里了。这个张生,实在是才华横溢啊,他不单做一手好文章,而且还懂音律。这不,闲来在寺中抚琴,乐声那叫悠扬,飘啊飘啊飘啊。飘哪儿去了?就到了东海龙宫了。不偏不倚,叫龙王爷的三闺女琼莲听见了。于是,神仙出海,琼莲“寻琴”去了。一见面儿,呵,郎才女貌,哪儿还顾得上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么着,俩人儿一拉钩儿,就定好了。怎定的?八月十五月圆夜,你我再见。然后,琼莲回龙宫了,张生岸上等。纸包不住火,没有不透风的墙。仙配仙,龙找龙,龙王爷的女儿却偏寻个凡间的姑爷回来。家里那个老父亲听了信儿,怎想也想不通了,急的脑仁儿疼。

眼瞅着,中秋节快到鼻子底下了,小龙女跟他爸还没协调一致呢。风筝断了线,俩人间不通音信了。哪儿能?琼莲的丫环不来了嘛,正跟张生的书童聊着呢。书童问得直来直去,丫环回的这句话有噱头了。怎么说?您看,“羊市角头”,又叫“角市”,咱老北京有两处儿,马、牛、羊、骆驼、骡子,其实带犄角不带犄角的,跟“角市”里全能找见。对了,是个倒腾牲口的地儿。这样儿的市场,西四有一处儿,另一处儿是东四西南角儿的枢密院角市。就为了这俩角市,政府在西四和东四各立了一个牌楼,说是要督促公平交易。丫环说的那个角市,十有八九是西四这个,因为离着张生的住处儿近便。您瞧瞧,西四牌楼前头儿,是个丁字街,您抬眼往西南,就望见砖塔胡同儿了。辟才胡同儿就在砖塔胡同儿南边儿,都在西四牌楼底下,两个长短相同,平行走向。您说,“总铺”是什么地儿?瞅瞅吧,坊巷之内,差不多三百多步就有一个,一个“铺”安着三五个铺兵。敢情,它大名儿叫军巡铺,主抓防盗防火,怎么也算是个官衙。这丫环她差点儿把张生支到“消防队”去了。对了,您要是没摊上案子,最好别跟它前头儿晃悠。

砖塔胡同儿、烟袋斜街、银锭桥这一竿子地界儿,连枝儿连理儿,呼吸间有着某种相似的气息。瞧瞧,勾栏、瓦肆、酒楼、饭馆儿、旅店,都备全和了。吃喝玩乐,好哪口儿您就进哪个门儿。“八娼九儒十丐”几乎一样的爱着海子,也爱着海子跟前儿的胡同儿,因为这里有他们赖以存在的土壤。什么八、九、十啊?等级,人的等级。大元朝那会儿,人民群众共分十等,而儒生排在第九,竟然比娼还低了一等。官,排在了一等。但是,一等的官爷和九等的儒生,全有着近似的爱好。您看,“儒丐娼”们最扎堆儿的去处儿,也通常也安插有官府的“便衣”。咱北京城的胡同儿真是叫什么的都有,您听听,“猪”市口儿、骡马市、“狗尾巴”……总归,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就手儿取名字的多。老皇历翻过去,“打劫”胡同儿,就叫大吉胡同儿了。可是,砖塔胡同儿没改过名儿。砖塔胡同儿看什么呀?青楼女子,说白了这并不是个好去处儿。剧作家爱去,是收集创作素材,达官贵人也去,为的是寻个乐子。真怪了,当初怎没听它叫过“妓院”胡同儿呢。嘿,胡同儿得“逛”,牌坊也得立。比方说,胡同口儿上,张县令、李捕头一不留神,俩人儿走对面儿了。这互相心里明镜儿似的,好说不好听。愣装成没瞧见,使不得。眼珠子一转,嘿,瞄见万松老人塔了。得,大大方方的:来了,您呐。可不,今儿又“拜塔”来了。

十九世纪上半叶,砖塔胡同儿又迎来了两位文学巨人。鲁迅先生先到的,1923年8月2日下午,他离开阜城门内八道湾胡同,迁居砖塔胡同六十一号。可能是新中国以后吧,砖塔胡同儿的门牌号有些变动,鲁迅先生这处院子叫八十四号了。1946年2月,张恨水先生也来了,从南京来的。打那以后,北沟沿儿甲二十三号的大院子就是“张宅”了,四进,有三十多间房,大院儿的后门就冲着砖塔胡同西口儿。1949年,张先生卖了北沟沿儿的大院子,正式搬到了砖塔胡同,再就没走。

大元朝走了,海子也干了。我们,是干等着京戏来吗?别介,大明朝写了多少小说儿、话本呢,咱可以瞧故事啊。您看,《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人家有仨。还有《封神演义》、《金瓶梅》……没人不知道。故事可以读,当然也可以唱。咱北京城自有态度。您看,乐是乐儿,苦也是乐儿。走着,咱找乐儿去。

天子的天,天子的桥

您看,元、明年间,京都南郊的珠市口儿、永定门一带,水渠错落、河泽广布。其中,由虎坊桥儿出发的一条小河缓缓东流,从北京城的南中轴线潺潺而过。春日伊始,河岸边,杨柳提早欢快起来了,它们在暖洋洋的和风中甩开水袖儿。然后呢?就静静期待着莺来轻歌,燕来低语。这么一来,连带着夏和秋,总共三季。您看看,柳芽儿,柳叶儿,燕回燕走,直到落叶钻回泥土的那一时刻,这流水、这香花、这飞鸟、这行人,全都游在一幅活着的山水画儿里。北国的冬天素来是缺少色彩的,北京城也是一样。唉,冷了,咱也该别处儿去吧。别介,我们还要趁着霜雪的写意,站在冰封的河水旁张望呢。枯树,冻河很有诗意是吗?您看那石桥,那座架在河上的,为了过河的桥。嗯,桥单孔、拱券高、身极陡、通体汉白玉制,栏板、望柱、镇兽,雕工甚是精美呀。这是什么桥啊?天桥。谁从桥上过呀?皇上呗。

明朝初年,永乐皇帝在正阳门正南五里偏东一侧兴建了“天地坛”建筑组群,在偏西一侧建山川坛建筑组群。两坛东西相望,分别作为明、清两代帝王祭天、祈谷和祭祀农神的场所。每年孟春时节,皇帝从紫禁城出正阳门到“天地坛”的祈谷坛行祈谷之礼,以祈丰年;仲春亥日到山川坛祭祀农神、行躬耕之礼;冬至日到“天地坛”的圜丘坛行祭天之礼,以期一年平安。

早年间,南城多水。所以,皇上要去到那些坛庙,必须过桥。您看,皇帝是天子,天子所走之桥——对了,天桥。那会儿,为了强调这桥的特殊身份,平日里都用木栅栏将桥封锁。敢情老百姓过河都得游泳啊?不介,您请绕行。绕哪儿?对不起您嘞,“天桥”两边儿,木头桥上过。

同类推荐
  • 字解人生:汉字中的生命智慧

    字解人生:汉字中的生命智慧

    汉字,深沉而博大,古老而神秘,青山绿水中掩映着汉字的形,古刹庙宇间隐藏着汉字的义。本书于浩瀚的字海中择取三百多个常用汉字,用故事串起它们的演变,解释其形与义,辨其异同,与你一同走进汉字的王国,回顾汉字的前世今生,探寻汉字的起源,品味汉字的魅力与人生的智慧。
  • 京西锁钥:卢沟桥(文化之美)

    京西锁钥:卢沟桥(文化之美)

    卢沟桥,亦称芦沟桥,在北京市西南约15公里处,丰台区永定河上。因横跨卢沟河(即永定河)而得名,是北京市现存最古老的石造联拱桥。桥身结构坚固,造型美观,具有极高的桥梁工程技术和艺术水平,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奥地利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异国风情卷)-小导游去奥地利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写作内容与语言的重要来源。写作的素材、语言的积累、习作的技巧唯有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主题阅读为学生进行习作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因为主题阅读与随意读、泛泛而读效果是不一样的,有主题的阅读首先是主体的提炼与确立,在一个主题的统领下,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积累了大量的语言,丰富了情感体验,并从中习得方法,是解决学生作文时不再无话可说、无内容可写的有效途径。
  • 中国文化性格

    中国文化性格

    本书选取了燕赵、三秦、三晋、齐鲁、吴越、荆楚、巴蜀、滇云、岭南、青藏、闽南等十一个文化生态群体,撷取了各地的民俗民情、地方风物、饮食、建筑、文化名人等历史沿革,力图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区域文化上,构建一个清晰的文化性格脉络。同一般的人文文化书相比,本书内容广泛,不仅停留在对风俗人情的简单介绍上,而且是从“文化性格”上重新审视中国文化,对中华文明的一个深入思考。
  • 床榻艺术史

    床榻艺术史

    床是家居必备之物,是家具中的大件。床放在卧室之中,在古代是“闺房用物”,既然是寝具,当然是深藏于卧室深闺之中,平时不被外人所见,经历“文革”十年动乱,侥幸保存了下来。
热门推荐
  • 巧妙办事的艺术

    巧妙办事的艺术

    本书引用了大量具有哲理性的故事和名人成功的经验,启迪你学会思考,从而让你巧妙办事,轻轻松松完成任务。
  • 大小姐的贴心保镖

    大小姐的贴心保镖

    我是个保镖,很厉害那种,棒子的跆拳道、鬼子的忍术自然不会放在眼里,就算绝地武士的原力和光剑也未必耐得我何?对于像我这么牛的人物,一般的任务肯定不可能接的。钱?没钱是万万不能的,但钱不是万能的,我只是个只守护美女的保镖,如果是男人或丑妇,对不起,给我再多钱都是没有的。
  • 星空下的魔法世界

    星空下的魔法世界

    十四年前的大灾变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天空不再美丽,布满了伤痕当恶魔和亡灵觊觎这个美丽世界之时人们还在互相内斗,为了利益而争执世界一直由那些少数的人来守护生活在火之国内的莉瑟罗特从小梦想着学会那神奇的魔法期望有朝一日能见到自己的母亲为了成为一名优秀的魔法师,踏入了最伟大的魔法学校在这里,她又会遇到什么?传说中的天空之城,天空中裂痕的真相终有一天会揭开那神秘的面纱
  • 嫡子有毒

    嫡子有毒

    作为顾家的嫡子虽然他一直过着低质量的生活,但是他有一颗现代人的心吃喝不愁以后娶一房媳妇过着平淡的日子也不错他并不觉得自己没出息,但是有没有搞错竟然让他嫁人!秦家虽然家世显赫可是关他何事!等会刚才过去的那个美人是秦三公子?额,从小吃顾家那么多粮食嫁过去也是应该的,我才没有被美色所惑。,对我只是单纯的想要回自己娘留下的嫁妆。
  • 邪凰倾狂独领风骚

    邪凰倾狂独领风骚

    凤凰涅槃,异世重生,看她在未知大陆,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 兽穿:白狐一梦

    兽穿:白狐一梦

    少女凌波儿终于梦想成真,过上向往已久的米虫生活。付出的代价居然是变成一只漂亮的白狐。玉树临风的秋水、神经大条的鸭梨、温柔善良的蓉蓉、深藏不露的水榭……我的奇异生命旅程从此扬起风帆。一切如梦如醒,似真似幻,谜底揭晓的最后,究竟是延续千年的情债终结还是一段旷世奇缘的开端?【请收藏,谢谢。】
  • 高中年华

    高中年华

    青春,是个恋爱的时期,也是个叛逆的时期。而高中,不就是青春期吗?来看看主人公高志强和他的兄弟们这段日子是怎么过得。
  •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文学概论通用教程

    这本书是我在给中文系学生连续6轮开设文学概论课的基础上写出来的。6轮课先后试用了3种当今流行的教材,感到各种教材都有自己的优点可以借鉴,但是,能否有一本深入浅出的既讲出了道理又不摆理论面孔的教材?这本书是在几位学生听课笔记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基本上保留了我在上课时的教学口语风格;以“正文+附录”为体例,是为了在损害我自身的观念系统的前提下,提高本书的知识系统性,同时也是为了引导同学们去阅读原著。
  • 入楞伽心玄义

    入楞伽心玄义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卑微的枯竭

    卑微的枯竭

    【大醉新文《九九八十一次追捕:妖妃当道》已开!欢迎亲们观看保证坑品!】母亲对我的态度,让我发现了我的亲生父亲。那时候,李顾瑜就是我的港湾。我自以为是的给母亲顶罪,她却逍遥的渡过我难熬的三年。我出来后,那个女人对我完全不在乎,只在乎那个名义上的哥哥!我不喜欢他,我想要逃离他,甚至忘记那些人。他却死死的不放过我。那天,他说,我甘愿做一颗小草,在你心中慢慢成长,直至枯竭。我需要对你们摇尾乞怜博得同情,还是在别人的心里真真正正的成为了那个最后卑微的人……还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