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81100000013

第13章 半路上的库车(8)

五、眉毛的粮食

有一种叫奥斯曼的草,维吾尔人称它为“眉毛的粮食”,据说有生眉养眉的功效。在库车农村,几乎每家房前屋后都种一些,女人们用奥斯曼的叶汁涂抹眉毛,久而久之,眉毛便像吸足了养分的庄稼一样,变得乌黑发亮。

这种“眉毛的粮食”学名叫菘蓝,株秆粉红,叶子深绿,种在庭院里既可当花欣赏,又随时随地可采叶描眉。一位妇女,只需种三五株就够一年用了,用不完的拿到巴扎去卖。扎成小束,一束卖五毛钱。城里妇女们的眉毛比乡下妇女更饥渴,她们有的在花盆里种几株,解燃眉之急,更多的要到巴扎去买。老城巴扎的奥斯曼生意经久不衰,每年都有许多妇女做这种无风险的小生意,靠别人的眉毛挣钱过日子。

冬天眉毛“吃”什么呢?维吾尔妇女在春天花红叶绿之时,便采集大量的奥斯曼鲜叶,用挤压出的叶汁拌以适当羊油,制成不腐不烂的眉膏,以备冬天之用。另一种储存方式是像烟叶一样晒干存放,但涂眉效果不如前者。

在巴扎上,还能买到一种特殊的头油,是用沙枣树的树胶制成的。据说用这种头油抹出的头发又黑又亮,还有股沙枣花的浓香。

维吾尔女子最引人注目的美是那双眼睛,而使眼睛熠熠生辉的则是那两弯令人惊异的浓黑眉毛。眉是五官最上一官,美容先美眉,维吾尔妇女似乎天生就知道这个道理。在库车小巷,常看到三两个维吾尔女人迎面走来,还看不清五官容颜时,便已被她们的浓黑眉毛吸引。待走到跟前,眉毛下又黑又深又大的眼睛、笔挺的鼻子、棱角分明的嘴唇,那样的容貌,让人很难移开眼睛,移开了也还会再一次追望上去。

按维吾尔人的古老传说,女孩双眉间距离,决定了日后婚嫁的远近。两条眉毛隔得远的女孩子,一定会嫁到很远的地方。母亲总是希望女儿留在身旁,所以女儿一出生,母亲便用奥斯曼叶汁涂抹她的眉毛,稍大一些,女孩便学会自己用奥斯曼涂抹眉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长大的女儿两弯秀眉紧紧相连,嫁去的地方喊一声就能听见。

如今,这种眉毛的粮食已被制成眉笔、眉膏,价格很贵。库车老城的女人们,仍旧喜欢用新鲜奥斯曼的叶汁涂抹眉毛。那些自然的东西,机器一加工便变质了。

我另外的一生已经开始

我说不出有四个孩子那户人家的穷。他们垒在库车河边的矮小房子,萎缩地挤在同样低矮的一片民舍中间。家里除了土炕上半片烂毡和炉子上一只黑黑的铁皮茶壶,再什么都没有。没有地,没有果园,没有生意。四个未成年的孩子,大的十二三岁,小的几岁,都呆在家里。母亲病快快的样子,父亲偶尔出去打一阵零工。我不知道他们怎么生活。快中午了,那座冷冷的炉子上会做出怎样一顿饭食,他们的粮食在哪里?

我同样说不出坐在街边那个老人的孤独,他叫阿不利孜,是亚哈乡农民。他说自己是挖坎土曼的人,挖了一辈子,现在没劲了。村里把他当“五保户”,每月给一点口粮,也够吃了,但他不愿呆在家等死,每个巴扎日他都上老城来。他在老城里有几个“关系户”,隔些日子他便去那些人家走一趟,他们好赖都会给他一些东西:一块馕,几毛钱,一件旧衣服。更多时候他坐在街边,一坐大半天,看街上赶巴扎的人,听他们吆喝、讨价还价。看着看着他瞌睡了,头一歪睡着。他对我说,小伙子,你知道不知道,死亡就是这个样子,他们都在动,你不动了。你还能看见他们在动,一直地走动,却没有一个人走过来喊醒你。

这个老人把死亡都说出来了,我还能说些什么?

我只有不停地走动。在我没去过的每条街每个巷子里走动。我不认识一个人,又好似全都认识。那些叫阿不都拉、买买提、古丽的人,我不会在另外的地方遇见。他们属于这座老城的陈旧街巷。他们低矮的都快碰头的房子,没打直的土墙,在尘土中慢慢长大却永远高不过尘土的孩子。我目光平静地看着这些时,的确心疼着在这种不变的生活中耗掉一生的人们。我知道我比他们生活得要好一些,我的家景看上去比他们富裕。我的孩子穿着漂亮干净的衣服在学校学习,我的妻子有一份收入不菲的体面工作,她不用为家人的吃穿发愁。

可是,当我坐在街边,啃着买来的一块馕,喝着矿泉水,眼望走动的人群时,我知道我和他们是一样的,尘土一样多地落在我身上。我什么都不想,有一点饥饿,半块馕就满足了。有些瞌睡,打个盹儿又醒了。这个时刻一直地延长下去,我也可以和他们一样,在老城的缓慢光阴中老去。我的孩子一样会光着脚,在厚厚的尘土中奔来跳去,她的欢笑一点儿不会比现在少。

我能让这个时刻一直地延长下去吗?

这一刻里我另外的一生仿佛已经开始。我清楚地看见另一种生活中的我自己:眼神忧郁,满脸胡须,背有点驼。名字叫亚生,或者买买提,是个木工,打馕师傅,或者是铁匠,会一门不好不坏的手艺。年轻时靠力气,老了靠技艺。我打的镰刀把多少个夏天的麦子割掉了,可我,每年挣的钱刚够吃饱肚子。

我没有钱让我的女儿上学,没有钱给她买漂亮合身的衣服。她的幸福在哪里我不知道,她长大,我长老。等她长大了还要在这条老街上寻食觅吃,等我长老了我依旧一无所有。

你看,我的腿都跑坏了还是找不到一个好的归宿,我的手指都变僵硬了还没挣下一点儿养老的粮食。

我会把手艺传给女儿,教她学打铁,像吐迪家的女铁匠一样,打各种精巧耐用的铁器,挂在墙上等人来买。我不知道她是否喜欢这种叮叮当当的生活,不喜欢又能去做什么。如果我什么手艺都没有,我就教她最简单简朴的生活,像巴扎上那些做小买卖的妇女,纱巾蒙面,买一把香菜,分成更小的七八把,一毛钱一把地卖,挣几毛钱算几毛。重要的是我想教会她快乐。我留下贫穷,让她继承,留下苦难,让她承担。我没留下快乐,她要学会自己寻找,在最简单的生活中找到快乐,把自己漫长的一生度过。

我不知道这种日子的尽头是什么。我的孩子,没人教她自己学会舞蹈,快乐的舞蹈,忧伤的舞蹈。在土街土巷里跳,在果园葡萄架下跳。没有红地毯也要跳,没有弹拨儿伴奏也要跳。学会唱歌,把快乐唱出来,把忧伤唱出来,唱出祖祖辈辈的梦想。如果我们的幸福不在今生,那它一定会在来世。我会教导我的孩子去信仰。我什么都没留下,如果再不留给她信仰,她靠什么去支撑漫长一生的向往。

如果我死了——不会有什么大事,只是一点小病,我没钱去医治,一直拖着,小病成大病,早早地把一生结束了。那时我的女儿才十几岁,像我在果园小巷遇到的那个叫古丽莎的女孩一样,她十二岁没有了父亲,剩下母亲和一个妹妹。她从那时起辍学打工,学钉箱子。开始每月挣几十块钱,后来挣一百多块,现在她十七岁了,已经是一个技艺娴熟的制箱师傅,一家人靠她每月二百五十元到三百元的收入维持生活。

古丽莎长得清秀好看,一双水灵的大眼睛里,闪烁着她这个年龄女孩子少有的忧郁。那个下午,我坐在她身旁,看她熟练地把铜皮包在木箱上,又敲打出各种好看的图案。我听她说家里的事:母亲身体不好,一直呆在家,妹妹也辍学了,给人家当保姆。我问一句,古丽莎说一句,我不问她便低着头默默干活,有时抬头看我一眼。我不敢看她的眼睛,那时刻,我就像她早已过世的父亲,羞愧地低着头,看着她一天到晚地干活,小小年纪就累弯了腰,细细的手指变得粗糙。我在心里深深地心疼着她,又面含微笑,像另外一个人。

如果我真的死了,像《古兰经》中说的那样,我会坐在一颗闪亮的星宿上,远远地望着我生活过的地方,望着我在尘土中劳忙的亲人。那时,我应该什么都可以说出来,一切都能够说清楚。可是,那些来自天上的声音,又是多么的遥远模糊。

暮世旧城

一座暮世旧城。

那个九十七岁的老父亲阿不都拉·斯麻依,活到儿子死了,第五个老伴归西,祖传的一小片果园荒在河滩上,枝老根枯,树梢稀疏的一些果子,早熟了,他已没有伸手的力气。他或许在等一阵风,我不知道他等待的那阵风里,他和那些熟透的果子,谁先被摇落。我坐在这个老人身旁,原想听他讲讲身世,后来却突然地沉默了——他的一生全摆在这里。一个人的全部时光都到齐了,他不用再说什么,我什么都不用问,就像坐在晚年的自己身旁,心里清清楚楚的,对着一张多年后自己也会长成的沧桑老脸,无悲无喜。

那个八十九岁的老母亲吐拉汗,她在世上已没有一个亲人。丈夫早早地去世了,五个孩子都没成年便天折,剩下她一个人。早年身体好的时候,帮人家打馕,洗衣服,挣点饭钱。她原是库车老城人,一九六三年被下放到乡下,回来便啥也没有了:户口、房子、工作。她只好在别人的屋檐下生活,这儿住半年,那儿呆一个冬天。前几年民政部门给了她一间小房子,还给了一块毡子和一个铁炉,这几年就啥也没有了,她只有靠乞讨过日子。吐拉汗穿一身旧衣服,收拾得整齐干净,苍白平和的面容上依旧能看出年轻时的端庄美丽。当她说她在世上已没有一个亲人时,我突然感到人世的荒凉与陌生。

在老城阿斯坦街的大麻扎(墓地)旁,我遇到五六个年近百岁的孤寡老人。每个星期四和星期五,他们早早地坐在路边,等候上麻扎的人们。这是伊斯兰教民拜念亡人的日子,一大早,太阳还没出来,便会听见毛驴车的声音,前往拜祭的人们源源不断地走向麻扎。有的是一个人,有的是一家人。毛驴车停在路边,阿斯坦街的路边放着许多木头,供坐人和拴毛驴车。上麻扎的人拿着铁锨和食物,给亲人的麻扎上松松土,撒一些食物喂鸟。每个星期四星期五,远远近近的鸟集合到麻扎地。麻扎旁有几棵筑满鸟窠的高大榆树,麻扎地没树的地方插着高高的树干树枝供鸟落脚。鸟是往来于天地间的信使,把生者的祈祷带上天国,又把逝者的祝福捎回大地。

守候在麻扎旁的这些乞丐、穷人们,他们守着生死之间那条黄土路,眼睛盯着通向老城的巷子,在对死者的祈祷中等候前来的生者。死者的遗产中有一半是留给穷人的,麻扎是这些穷人的庄稼地。只要有人上麻扎,他们总会有所收获:一碗抓饭、几个包子、半块馕,幸运时还会得到一些零钱。

不断有人埋进麻扎,城南的大麻扎已经拥挤不堪,墓挨着墓,几乎看不见一小块空地,却还是有死者不断地挤进去。

在阿斯坦巷的大麻扎旁,我遇到一位中年妇女和那几个老乞丐坐在一起,她不是来乞讨的,她在守丈夫的墓。她和丈夫住在邻近的新河县,一个月前,丈夫得病去世,在新河找不到合适的墓地。正好她的母亲住在库车老城,便把丈夫埋进这片麻扎里。可是,老城人不愿意,非要让她把死者迁出去。都入土一个多月了,他们还让她迁出去。她不放心,每个星期四星期五到麻扎旁看守,有时,她也能和那几个老人一样得到一点儿施舍。

我也和他们一样得到过一次施舍。

有几个礼拜五,我跑到麻扎旁,跟那几个年老的乞丐坐在一起。他们都认识我了,挪挪身腾出点儿地方,让我坐在木头上。我的朋友塔尤木给我做翻译,我跟他们谈家常,问身世。有时啥也不说,一人递一支烟,边抽边看路上行人,看上麻扎的人在那里用锨松土,撒麦子喂鸟。鸟一群一群,在麻扎上起起落落。除了鸟叫,整个麻扎一片肃静。跪着叩拜祈祷的人肃寂无声,拴在路旁的毛驴一声不响。那些乞丐更是默不作声,每人面前铺一块手帕,用土块压住四个角,等候过往的好心人往上面放钱和食物。

有一次,一位看上去很富贵的中年妇女,上完麻扎挨个儿地给那些老人施舍,一人五角钱,到我面前时,也递给我一张,我赶紧双手接住,心里涌动着说不出的感激。

守在麻扎旁那些年逾百岁的老人们知道,库车城又该亡哪一茬人了。麦子割掉了,又该掰苞谷。一茬人与一茬人之间,似乎有一段空闲日子。趁着苞谷还青,死神在收割过的广袤田野拾捡麦穗,总有拾不干净的,总有漏割的,一撮两撮,隐没在田地尽头,地老天荒地一直活到儿子死了,孙子辈开始下世,活到世上再没有一个亲人。

一茬人死到高潮时,会接二连三地有人离去,阿訇们忙不过来。清真寺一天五次的礼拜声叫唤着人的魂灵。不时有戴白帽、缠白腰布的人走在巷子里(类似汉族人披麻戴孝)。清真寺前的塔吾提(灵架)摆成一排,上盖白布,等待阿訇念经致悼词。

听说同一天去清真寺举行葬礼的死者越多便越吉利。我不太明白,只是站在清真寺对面的库车河桥头,静静观望。维吾尔族人的婚礼汉族人可以参加,他们的葬礼,非同教人绝对不可介入。你可以分享他们的幸福快乐,而他们的死亡,有着与我们截然不同的秘密去向。

我的翻译库尔班说,阿訇正念的这位死者,刚四十岁,阿訇在介绍他的生平功绩,并乞求真主保佑,祝愿死者安息。葬礼结束后,死者将被亲人抬到热斯坦街大麻扎入葬。墓坑早挖好了,缠裹白布的遗体放入洞穴,头西脚东,面朝“克尔白天房”。然后用土块堵死洞穴口,再埋土填坑,一个人在俗世的行程就算到头了,奔赴真主的道路才刚刚开始。接下来就是那些乞丐们盼望的好日子——人死后的第三天、第七天、第四十天和周年举行的乃孜尔,一个灵魂升天了,留在地上的人们做些悼念的事。

同类推荐
  • 西西里大反攻

    西西里大反攻

    1943年7月10日,西西里岛登陆战打响,盟军参战兵力达47.8万人,出动各种舰艇、登陆船只约3200艘,作战飞机4000余架。
  • 世界大串联

    世界大串联

    一个国家封闭或是开放国策的最终承受者,总是芸芸众生的老百姓。与历史常常有拥抱的大人物的喜好相比,其实小人物们的爱恨欢歌,相聚离散,更能传递出所谓中国改革开放波澜壮阔、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本书分四个部分,反映改革开放初期的出国潮及这批新移民在美国的生活体验的是《世界大串联》和《移民美国》;描写上世纪八十年代躁动的中年男女们的婚姻、家庭风景的有《秋天的变奏》和《你的秘密并不秘密》。作者视线从以往关注历史、政治、文化,转为当代经济生活中平凡的人和事,文字保持一贯的冷静、客观和犀利,真实触摸时代脉搏,有振聋发聩之警示。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万物戏说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万物戏说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九零后公民

    九零后公民

    这是作者出版的第一本诗集,分为爱情篇、社论篇、闲情篇、自我篇、校园篇,全程记录了作者近年来在校园生活中的一些见闻与感悟。
  • 80后心灵史

    80后心灵史

    这一代青年作家成长成才的心灵史的缩影,书中首次收录了王小天、田禾、恭小兵、麻宁等80后代表作者的心路历程,真实可感。并和春树、小饭、蒋峰等青春写手进行了面对面的心灵沟通。他们用自己的笔触写出一个个属于自己和广大读者的世界和空间,很多作者只有在那里,才最自由最开心最本真。一直以来,80后一直倾心于虚构一个个想象的世界,就如同徐妍说的那样,或许,那时他们“蓄谋”进入文坛,并测试自己才情的有效方式。但,在这本《80后心灵史》,更多的是平静的笔触,安静的自述,单纯却一直青春的成长过程。
热门推荐
  •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科学家(上)

    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百位世界杰出的科学家(上)

    人类的未来充满了希望,明天的世界令我们无比期待。从历史中汲取知识,感悟人生,追求真理,是每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的价值取向。在无比灿烂的历史星空中,众多世界杰出人物犹如明烁夺目的明星,让历史的时空如此地浩瀚,并给后人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文化遗产与智慧结晶。期望本书能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朋友们,从世界杰出的人物身上,学习与借鉴人生的智慧,创造卓越的人生。
  • 大汉绝色

    大汉绝色

    张仲季一直是被动的!虽然一来就遇到了一位绝色美女,回过头又成为一州之主,可上天作证,他真不是有意的!而后更依靠三两位倾国倾城的女子,在乱世之中,屹立虎狼之侧。美女有言:张仲季此人,三分恶相,七分善哉!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墨武风流之葬英雄

    墨武风流之葬英雄

    英雄杀,一个曾经令武林惊悸的名字。无人知晓其来历,只知道,它曾一夜间屠尽江湖八大门派高手,原因不明,意图不清。然,他的消失亦如他的出现,十年沉寂,一夜无踪。而今,一场寿宴,引发英雄杀再现尘寰。一张葬英图谱,究竟是何人所作,又究竟葬送何人?一场江湖风雨,一场武林阴谋,尽在,墨武风流系列新作,葬英雄。
  • 一念执着,一念成魔

    一念执着,一念成魔

    饶是过了许多年,白未也没有想明白,让她等了一生的,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是……痴情绝尘俏神仙?他眉目间尽是温柔,搂着怀中的女子竟是无比小心翼翼,似是怕一用力她就会碎一般。还是……野心勃勃的幕后博弈者?他将她抱在怀里,足尖轻点一跃而起,全然不顾身后黑压压的俯身跪拜的众人。她不禁回首,见他们都虔诚地对他垂下自己的头颅。那是一种崇敬,发自骨子里的绝对臣服。又或者是……“卿落?”“我在。”
  • 人精

    人精

    小说描述的是农民企业家赖四的一段命运传奇故事,塑造了一位精明、幽默、工于心计、赖得可爱的主人公,创作风格独树一帜,充满着含泪而笑的黑色幽默。赖四的人生经历在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历程中颇具普遍性,他的“人精”形象在先富起来的一代农民企业家中具有代表性,他们狡黠却带着憨实,无赖又深具责任感,好色而不乏真情,凭着特有的草根智慧、精明乐观的生活态度,谱写了一幕又一幕精彩的人生大戏。
  • 梦落天临几度归

    梦落天临几度归

    我不曾忘过,是月光下的迷茫魂魄,旷野的风把沧海枯涸,你冷着眸,步入尘火。你在繁世间寂静煙没,在云端眺望山河,人间疾苦,多愁凄秋,不过游戏,轮回因果。我道你应济怀入眼,山似眉峰。你悲喜全无,破碎的魂魄在虚妄之中,告诉我,一念成魔。空旷的沧海,无垠的云端,繁华的江山,不过手执香茗,淡笑而过。我仍记得你眼中的唯一温度,是四月初丨夜的一点星火,月华多情而绵柔,漫天星辰,寂寞闪烁。
  • tfboys之今生今世都爱你

    tfboys之今生今世都爱你

    我也不知道怎么写啊!我就不会写大致的内容啊!你们以后慢慢看吧!
  • 执法者的历练之路

    执法者的历练之路

    当天族凌氏冷酷俊美的执法者到达凌云大陆会发生什么呢拭目以待吧
  • 鹿影帝的逗比儿女与欢脱妻

    鹿影帝的逗比儿女与欢脱妻

    “哥哥,爸妈呢?”“不知道,应该睡了”“那我们可以吃巧克力了吧”“好啊”“鹿筱晨,鹿筱然,你们在干嘛”“啊啊啊,妈妈我们错了”“看你们还偷吃”“老婆,孩子们吃饱了,该我了”鹿影帝的欢脱儿女与逗比影后老婆,故事,从这里开始。
  • 尽我余生

    尽我余生

    若尽我余生,能换你流年,我心甘情愿,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