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82000000025

第25章 李奇微开始出重拳了(1)

在联合国军大反攻的事实面前,这位拉佐瓦耶夫,脑瓜子似乎清醒了。

刚停止追击,李奇微就展开了大反攻

按照彭德怀的设想,志愿军的三个连环拳打出后,联合国军个大体重,虽不至于被打趴下,也一定被打得踉踉跄跄,晕菜了。

快速后退到三七线附近就是明证。

因此,估计在志愿军快速收手后,短期内联合国军没有反攻的可能性。

这次超出彭德怀的预想,就在志愿军停止攻击,开始休整后不到15天时间,李奇微就化被动为主动,对志愿军重拳出击了。

李奇微告诉联合国军将领:“志愿军停止进攻,那是没有力量进攻了。现在,该轮到我们进攻了!”

李奇微命令:“联合国军,扬起美国军人之精神,丢掉对中国人的神秘和恐惧,反攻!反攻!大反攻!”

李奇微的确是有真知灼见的大军事家,在没有确切信息的情况下,他预判到了志愿军的实际困难。

这也是中国出兵以来,联合国军统帅第一次对中国军队作出的正确判断。

尽管彭德怀有预感,但仍然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彭德怀料到了,但没有料到这么快。

毛泽东也没有料到这么快。

李奇微这一拳打过来,如果不是彭德怀脾气硬,当时不听拉佐瓦耶夫的话,战争可能就是另外一种结局了。

因为再坚持两天,志愿军的力量就完全用尽,连基本的防御力量都没有了。到那时联合国军再猛烈出击,志愿军就只有挨打的份儿了,就像联合国军仁川登陆时的朝鲜人民军一样。

接下来的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在三个月的时间内,志愿军被迫打了不得不打的第四次战役。

第四次战役,是前五次战役中,志愿军唯一一次被迫打的防御战。这一仗打得彭德怀好被动。

此时,彭德怀面临着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以来最为困难的局面。因为,志愿军的力量基本用尽,而联合国军则恰恰相反。志愿军作战部队极度疲劳,刚刚进入休整,一线军队很少,加上朝鲜人民军也只有28万人。而此时,“联合国军”一线作战部队已达到23万人。这仅仅是人数方面,在军力和后勤保障方面的准备差距就更大了。

关键是,这次李奇微将军在正确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

他选择了主动出击。

有学者认为,第四次战役志愿军的被动及其后的战争结果,是毛泽东的判断和决策出了问题。

他们的观点是:通过几次大仗,美国人在没有闹清中国军队实力的情况下,就被打到三七线附近,已经被打蒙,于是想与中国人讲和。当时讲和对中国最有利,如果那样,中国也就可以在最好的条件下结束战争了。而毛泽东却低估了美国人的实力,不想和,不想谈,继续打,想把联合国军赶下海,赶出全朝鲜,结果随着第四次战役的进行,志愿军的实力被李奇微搞清,志愿军的战术被李奇微摸透,美国人从晕头转向中清醒过来。

这样,中国再想和,就困难多了。

这样,就使抗美援朝战争多付出两年时间,志愿军多付出了十几万人的生命。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不在少数,其中还有一些有名的冷战史专家。

我认为,这是事后诸葛亮。

这种事后诸葛亮的认识有所偏颇,且不符合认识、提高、再认识的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论规律。

因为,只要是人,不论多伟大,其认识都要建立在基于事实判断的基础上,战略家也不例外。

中美军队初交手,打了三仗,都是美国军队败,中国军队胜;且美国人败得很惨,中国人胜得很顺。

在现实面前,毛泽东认识到似乎美国人不那么难打。既然不那么难打,最起码能打,何必不继续作战,将美国人赶下海,解放整个朝鲜呢。

当然,现实不等于客观,现实发生的不等于客观情况;

客观需要充分、全面地了解现实;

而了解,一需要时间,二需要信息。

由于时间和条件都不具备,远在北京的毛泽东及中央军委虽然对美国军队非常小心,也对战局作了多种估计,但毕竟对其作战能力不完全清楚,对麦克阿瑟和李奇微等美军军官的判断力和素质不完全清楚。

特别是,战争的进程似乎证明,经过艰苦努力,是可以实现击败美国军队这个作战目标的。彭德怀和志愿军司令部认识虽然谨慎一些,但也基本持这样的观点。

于是,美国人想在三八线讲和的选项被否决、被排除,就是必然的事情了。

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毕竟军事实力太强大了,当李奇微摸清了中国军队的战略战术,拿出务实的应对策略,尤其是趁志愿军进攻无力,突然展开大举进攻时,便将志愿军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对志愿军而言,面临这种情况,不但进攻暂无可能,且打退敌军,守住汉城、仁川,似乎也无可能。

此时,毛泽东和彭德怀等中国领导人开始意识到,美国军队这只真老虎的威力的确非常大,打晕菜可以,打趴下就很难了。

在志愿军总部昏暗的山洞里,彭德怀经过痛苦思索,展开纸张,提笔给毛泽东写了一封认识极为到位的电报,指出:“第三次战役即带若干勉强性,此次战役则带有更大的勉强性,如主力出击受阻,朝鲜战局有暂时转入被动的可能。”

第38军副军长江拥辉在回忆录中也认为,由于中国军队第一次面对现代化美军,中国军人“对敌人现代化装备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还认识不足”。

这种说法,符合实际。

居于主动怎么打都好说。被动情况下,且是突然面临被动的情况下,如何化被动为主动,那就真正要考验指挥官的水平和能力了。

考验彭德怀等中国军队将领的时候,到了。

临危不乱乃大军事家性格

无备则乱。

按常理,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联合国军突然大举进攻,彭德怀应该慌神了,应该“乱”方寸了。

但彭大将军就是彭大将军,或许是多年战争生涯的历练,或许是天性使然,彭大将军在出乎意料的变局面前,不但不慌乱,反而表现出了出人意料的冷静。

他冷静地判断战局:目前,志愿军军力使尽,兵待补,装待发,粮弹俱缺。

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做法就是取守势,先稳住战线,阻止敌人进攻,免得后退过多,造成全线溃退。同时,积极准备后备军,在国内调兵遣将,待大批援军上来后,再敲美国人的脑壳。

他提出,对第四次战役,要“力争停止敌人进攻,稳步打开战局,从各个方面加紧准备,作长期艰苦打算”。

这,就是志愿军的作战方针。

如何阻住联合国军的大举进攻?

话好说,办起来难。

志愿军拳头已经打出去,根本没有再出拳之力。

甚至,此时志愿军力量即将耗尽,守的力量都很小。

彭德怀带着志愿军高级将领,彻夜开会,商讨破敌之策。很快,他们统一了认识。认为要打破这种极为被动局面,决不能死打死守,不能敌人在哪里攻我们就在哪里守。

高明的办法是:守中有攻,虽然守,也要有攻;被动中有主动,虽然被动,也要化被动为主动。

具体的,就是在一个地方堵住强敌,取守势;而在另外一个地方,集中优势兵力打弱敌,剁掉敌人的一个手指头,取攻势,从而起到让敌人的拳头缩回去的目的。

彭德怀看到,李奇微进攻的重点在西线,重兵团部署在西线,东线则以韩国部队为多。

且,西线进攻快,东线进攻慢。

于是,志愿军首长实事求是地制定了“西顶东放”的积极防御战略。

就是:用少量部队堵住西线敌人,而将大量部队集结于东线,狠打东线,震动西线,从而解除敌人的进攻。

志愿军的战法是否能够如愿呢?

血染汉江

按照部署,志愿军在西线用两个军(第50军和第38军一部)的兵力,在汉江南北进行了50余天的阵地防御战,阻击向汉城进攻的美军第1军。

这场仗,是一场中国军队最不愿意打,也最不习惯打的仗。

因为,除了被动作战之外,这还是一场防守战、阵地战。

惨烈的汉江防守战开始了。

这次阵地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第一次大规模防御作战。其激烈程度和武器装备在其中的关键作用,使中国人民志愿军真正感受到打美军与打国民党的不同,真正领教了什么叫现代战争,认识到现代战争的特点、状态和威力,从而加深了对朝鲜战局走向的客观判断。

当时,面对联合国军的现代化攻势,志愿军的武器装备还差着时代呢,我们一没有坚固的防御工事,二没有防御作战经验,三没有强大的防守装备。

而联合国军则不然,他们一具备世界最先进的现代化武器装备;二具备强大的正面攻击能力,这种进攻从天上到地下、从远战到近战、从白天到黑夜、从炸弹到子弹,是全面立体化的现代化进攻战;三具有丰富的现代化武器攻击经验。这是我们无法企及的。

2月4日夜里12时,周恩来以中央军委名义复电志愿军司令部,完全同意彭德怀的防御作战部署。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在1月28日发来电报后仅仅一个星期的时间里,就根据形势变化改变了原定战略设想,显示出战略的高度灵活性,这一封电报来得非常及时。

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共产党军队的这种将帅同心、政治军事高度一致,与美国人的总统指挥不了司令、司令瞎指挥部下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也正是彭德怀为司令的志愿军总部能够放开手脚、不拘泥于定式、打胜仗的重要因素。

“经过三次战役后,上下都有产生轻敌思想,对敌人估计不足,认为敌人不可能这样快地向我反攻”,但在联合国军的大举进攻面前,在联合国军的凛冽攻势面前,上上下下开始认识到过去对美军的估计非常不足。2月4日,金日成来到志愿军司令部,与彭德怀就第四次战役进行商谈,统一了认识,制定迎战联合国军的策略。

1月25日,汉江南岸的防御作战打响。

防御战一开始,志愿军就领教了美军的实力:

一是炮火。联合国军用远程、中程、近程火炮向志愿军阵地发泄着前三次战役的憋闷和屈辱,一天到晚几乎没有停歇。那如犁地一般的立体炮火,使志愿军一个团的防御阵地,每天就得承受数万发炮弹,前方阵地都被联合国军的炮火打成了一片焦土。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人,就连石块在阵地上完整地存下来几乎都是非常困难的。

二是飞机轰炸。美军飞机的地毯式轰炸,搞得志愿军无法藏身。在地毯式轰炸中,美军还用上了炮兵校正机(这玩意,中国到了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规模装备军队),用这玩意指挥发射,非常准确。并且,联合国军的飞机还不停地轰炸着志愿军纵深与前沿阵地的联系和支援通道,切断志愿军前沿阵地与后方的联系。

当时正值地冻天寒,志愿军修筑防御阵地非常困难,而浅表防御阵地根本无法防御敌人的炮弹和炸弹,且志愿军还没有找到防御联合国军现代炮火的有效办法。整个一个干挨打。

再看志愿军的火力,尚不及联合国军的几十分之一,仅靠几门破迫击炮、步枪、机枪等传统装备对付现代化的联合国军,真是太勉为其难了。

传统与现代硬碰硬,就如鸡蛋碰石头,这是被多场战争证明了的真理。

在伊拉克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仅以死亡百人的代价,就将有几十万部队、几千辆坦克、上千门火炮的伊拉克军队打得稀里哗啦,全线溃败,如赶羊一般。

其实,志愿军哪里比得上伊拉克军队的装备呢,他们太原始了。

一支由原国民党军改编的部队,竟将美军打得够呛

在1948年的辽沈战役中,国民党第60军在长春前线起义。

起义后,这支原龙云属下的滇系部队,集体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除政治委员等极少数人由解放军派来外,上至军长下至士兵,一色地由原国民党部队原班人马组成。

第50军在东北整训了大半年,后随四野南下,始终没有打过什么硬仗,也就没什么特别露脸的战功。

军长曾泽生,在国民党部队中是个能打仗的军人。抗战时期,他指挥部队打日本鬼子很勇猛,台儿庄、禹王山,都留下了他们的血汗。

否定别人容易,否定自己不容易,否定曾经的辉煌就更不容易了。虽说被整编,但这支部队不服气,认为俺也是经历过千山万水的人,打日本鬼子不含糊,虽说被改编,没有打什么露脸的仗,但那是命运的安排、神的造弄,给我一个机会试试,照样能撬动地球。

曾泽生军长毕竟不是一般人,苦闷中的他拿了一大堆毛泽东的著作和共产党的政策进行研究,还下到军队、村庄、工厂了解情况。这一学习一了解,可不得了,他发现共产党的确是为老百姓打天下的,别看穿得不怎么好,打仗可不是瞎吹的!第50军在国民党中露脸比较容易,但要在共产党的军队中打出名气来,那还真得瞪眼攥拳头使出吃奶的劲儿来!

上了朝鲜战场,曾泽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志愿军的威力。这支军队,一上战场就嗷嗷叫,个个前仆后继、视死如归。绝不像国民党军队那样,战场上只顾自己不顾别人,顾脑袋不顾腚。

正是亲眼看到志愿军的作战精神,使第50军的大老爷们,挺起眼皮,提起精神,纷纷表示:看俺第50军的,见到美国鬼子照样往死里打!

开局,第50军打的是英军,全歼了英步兵第29旅皇家奥斯特来复枪团第1营及第8骑兵团直属重坦克中队,很是露脸。这是英国军队在朝鲜战争中受到的最为沉重的一次打击,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军队歼灭的最大建制的敌军坦克部队。而且,是被步兵分队用轻火器和炸药包消灭的。

这次汉江两岸防御作战,第50军是与万岁军第38军联合打的。打这样硬碰硬的仗,第50军也丝毫不含糊。这一打,不但让彭德怀刮目相看,也让伟大统帅毛泽东刮目相看。

同类推荐
  • 梦幻抗日

    梦幻抗日

    梁宇,现代特种兵,偶然给闪电闪回了抗战时期。现代受的郁闷,终于有了发泄的地方。灭大队、屠联队、包旅团、虐师团,还专割鬼子将军头……温馨提示:本文杀鬼子的手段很血腥很暴力,情节还相当香艳,正人君子慎看。
  • 血战长空

    血战长空

    一个空军截击机中队副中队长的空军生涯代号大尾巴狼
  • 特种兵王

    特种兵王

    炊事班的痞子兵,崛起成为特种兵王。兵王大赛,单挑各国精英,奔赴战场,为国杀敌,斗佣兵团,十步杀一人。出生入死!同生共死!成就步兵巅峰,王牌利刃!《特种兵王》第二部《狂兵龙王》热血开文!延续一样的热血,不一样的故事!没看过瘾,我们继续约起来!成为利刃大队长的战兵,究竟是怎么调教队员的?——详见《狂兵龙王》
  • 最后的步兵

    最后的步兵

    步兵:以单个士兵身体作为基准武器平台,以地面作战进行训练、武装和装备,进行正规攻防的基本作战兵种。——联邦军事条例-745版,名词解释部分,第二条第一款。纯步兵:又可称轻步兵,以单个士兵身体作为唯一武器平台,不依托包括但不仅限于机械化装备等进行机动和作战,以地面徒步作战进行训练、武装和装备,进行陆栖正规攻防的低装甲型低机动性兵种,现已从联邦服役序列中除役。——联邦军事条例-745版,名词解释部分,第二条第一款第一项。说实在话,同样作为最后一支“步兵”部队曾经的成员……三儿做的比我好,至少他维护了最后一支“步兵”的最后尊严……*本文含有大量粗口等内容,如有不适请点击右上方求生舱脱离按钮。
  • 红细胞之战狼

    红细胞之战狼

    或许刑翼的生活没有到来,而国家的重担已然交到了他的身上,无尽的战火催生了红细胞
热门推荐
  • 有一种喜欢叫避而不见

    有一种喜欢叫避而不见

    讲述一个农村女孩和一个青年才俊得虐心爱情故事。
  • 0——3岁婴幼儿智力开发大宝典

    0——3岁婴幼儿智力开发大宝典

    人的智力潜能是无限的,而且大多是在幼年形成的,所以如何在婴幼儿时期就充分挖掘出孩子的潜能,施以正确教育和指导,使孩子健康发展就尤为重要。《0-3岁婴幼儿智力开发大宝典》根据不同阶段婴幼儿身心发育的特点,以宝宝的成长月龄为主线,为新手父母在开发宝宝智力过程中提供了科学、权威、实用、新颖、有趣的方法。从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运动能力、行为能力、数学能力、益智游戏等方面展开,全面而清晰地讲述了各阶段宝宝的智力开发计划。希望您的宝宝在度过美好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时,又能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开发自己的智力,成为一个天才宝宝。
  • 何为咒

    何为咒

    一个乡下平凡少年,却身缠魔咒。为了解开身世之谜,破解魔咒,走进了这爱恨交织的世界,用其一生经历诠释了何为'咒'。
  • Of the Origin of Government

    Of the Origin of Government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曾几何时月圆时

    曾几何时月圆时

    月亮总是有着神奇的魔力,有谁会想到,一次月圆之夜的拍摄,会让她来到了另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里,她是否可以理解真爱,能否让他收起冰冷的面具,能否彼此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道焰

    道焰

    万化神诀,逆乱阴阳,演化神通,百般变化,诸多神奇。三世三道,先天灵性。一世为草,一世成蛟,一世化气……自三界中游荡,于六道内飘渡,终有那么一日,风云动荡!
  • 那段逝去的幸福

    那段逝去的幸福

    那段幸福,那段时光,本该拥有,却变为永久的逝去
  • 末世之女帝驾到
  • 改变你的一生:经营自己的强项

    改变你的一生:经营自己的强项

    聪明的人用别人的智慧填补自己的大脑,愚蠢的人总是因别人的智慧干扰自己的情绪。任何人都可以发掘出他潜在的能力,只要你有这样去做的充分欲望就行。
  • 照着做,你就能带好团队

    照着做,你就能带好团队

    领导者只是一个角色,何谓领导者?一提到领导者,现在很多人会抛出“天赋论”,认为要做领导者需要相当高的天赋和能力才行。但是,我认为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想提醒朋友们不要误解领导者的概念,领导者,说到底就是一个团队或组织在开展工作中的一个“角色”,领导者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也不具有高于他人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