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8988200000003

第3章 概 论(2)

5.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论述中风、历节病的脉证和治疗。中风,是以猝然昏倒,半身不遂,口眼喎斜,甚至神志不清,不能言语为特征;历节病,是以关节疼痛剧烈,甚至肿大为特征。由于二者都属广义风病范畴,都是正气先虚,感受外邪所引起,并且均有四肢部位的症状,所以合为一篇。

6.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论述血痹、虚劳病的证治。血痹是因荣卫虚弱,腠理不密,外受风邪,痹于肌表,血脉涩滞不通,以致身体麻木不仁的一种病证。

虚劳为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衰弱性疾患的总称。由于这两种病证皆属于虚证,所以合为一篇,但重点是论述虚劳。

7.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论述肺痿、肺痈、咳嗽上气三种病证的证治。肺痿是肺叶萎弱不用,多唾涎沫的病证;肺痈是肺生痈脓,以咳嗽、胸痛、吐脓痰腥臭为主的病证;咳嗽上气是以咳喘上气,不能平卧、喉中痰鸣为主的病证。

由于这三种病证的病变均在肺,皆有咳嗽、喘逆等症状,所以并为一篇。

8.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专论奔豚气的病因和证治。奔豚气病是以“气从少腹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为特征的发作性的疾病。因本病发作时,气冲如小猪之从下上奔,故以奔豚气名之。

9.胸痹心痛短气病篇脉证治第九论述胸痹、心痛、短气病的证治。胸痹,是以胸膺部痞塞疼痛为主证;心痛,是以心痛彻背为主证,与胸痹密切相关;短气,是指呼吸短促不能相续,常为胸痹兼见的症状。本篇所载三种病证,都是心胸部位的病变,病理上往往互相影响,并且,三者亦可同时出现,所以合为一篇论述。

10.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论述腹满、寒疝、宿食三种病证的证治。腹满,即腹部胀满,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症状,其中属实热证的多责之于胃,属虚寒证的多责之于脾;寒疝是指阴寒性的腹痛证;宿食即伤食证。由于三者都是胃肠病变,都能产生胀满或疼痛的症状,所以合为一篇。

11.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论述五脏风寒、真脏脉象、三焦各部病证、脏腑积聚脉证。所谓五脏风寒,是指五脏受到自然界风寒邪气的影响,因各脏生理功能和经络循行部位的不同,而表现出各脏不同的病变,体现了脏腑经络辨证的精神,这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有全书纲领的性质。然金匮各篇中,以此篇残缺最多,当与其他篇有关内容相互参考。

12.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论述痰饮和咳嗽的证治。其篇题所说痰饮是广义的,是四饮即痰饮、悬饮、溢饮、支饮的总称。四饮中的痰饮是狭义的,是广义痰饮中的一种证候。咳嗽由于饮邪而发者,附于本篇,表示和“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篇”所载之“咳嗽”不同。

13.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论述消渴、小便不利、淋病的证治。

消渴,是以“善消而大渴”为特征的病证;小便不利,指小便困难量少,但不疼痛,是杂病中的一个症状;淋病是以小便淋沥、涩痛为主的病证。由于这三种病证都有小便异常,所以合为一篇。

14.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论述水气病的专篇,包括水气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水气病形成的机制,主要是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且与膀胱、三焦有密切关系。其证以“身体肿胀”为主,本篇根据其不同脉证,把水气病分为五种:风水、皮水、正水、石水和黄汗。治疗上,提出了发汗、利小便、逐水三大治法。

15.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专论黄疸病的脉因证治。本篇对黄疸的分类,有谷疸、酒疸、女劳疸、黑疸之不同。就发病机制来说,有湿热发黄、寒湿发黄、火劫发黄、燥结发黄、女劳发黄及虚黄等,其中以湿热发黄为重点。治疗上,有解表发汗、清利湿热、润燥逐瘀、调补脾胃等,以清利湿热为重点。

16.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论述惊悸、吐血、衄血、下血、瘀血等多种病证及其治法。由于它们都与心和血有密切的关系,故合为一篇讨论。

17.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论述呕吐、哕、下利的证治。哕即呃逆;下利包括泄泻和痢疾。由于这三种疾病都属于肠胃之病,由胃肠功能失调引起,在证候上三者往往互兼,所以列为一篇。

18.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论述痈肿、肠痈、金疮、浸淫疮等疾病的诊断和证治。这几种疾病都属于外科疾病,故合为一篇论述。

19.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病脉证并治第十九论述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蚘虫五种病证的证治,其中蚘虫病是本篇的重点。由于这些病证未曾归入前面各篇,所以一概补论于本篇。

20.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论述妇人妊娠病脉证和治疗的专篇。其论述的内容有妊娠呕吐、妊娠下血、妊娠小便不利,妊娠腹痛、妊娠养胎等。

21.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论妇人产后诸病的专篇。由于妇人分娩后,身体虚弱,气血不足,易导致阴阳失和、气血失调、气滞血瘀、瘀血内阻、实滞兼挟等复杂的病变。本篇所述产后各种疾病,包括产后郁冒、产后大便难、产后腹痛、产后乳中虚、产后发热、产后中风、产后下利等。

22.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论述妇人杂病的脉证和治疗。妇人杂病指胎、产以外的胞宫与前阴部位的病证以及一些情志内伤的病证,其病因病机有虚、积冷、结气三个方面,病证有热入血室、经水不利、带下、漏下、腹痛、梅核气、脏燥、转胞、阴吹、阴疮等。

23.“杂疗方第二十三”、“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第二十四”和“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第二十五”三篇论述了各种危急重症,如猝死、自缢死、溺死的急救措施及食物中毒的解救方法,并强调了饮食卫生的重要性,开中医急救学与营养学之先河。

学术思想

一、学术渊源

东汉时期,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朴素唯物论与辩证法思想己取得了很高成就,从而推动了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其标志是《黄帝内经》、《难经》这两部伟大著作的问世,表明中医在整体观念、病因病机、辨证方法以及经络学说等方面已经形成了系统的理论,同时也具备了比较系统的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在药物方面,《神农本草经》是《伤寒杂病论》成书之前药物治疗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包括药效的分类、七情合和的配伍原则,药物四气五味的归类,组方的君臣佐使、阴阳配合,以及药物的炮制,丸、散、膏、丹的制作等,为中医临床各科的治疗创造了条件,为张仲景的方剂理论奠定了基础。在医疗实践方面,以药物组合而成的方剂,己成为治疗的主要手段,内容十分丰富,如以《汤液经法》为代表的经方诸家,此外,解放后出土的西汉时期的《武威汉简》、《居延汉简》、《流沙坠简》中也记载了大量的医方。方剂的组方理论也逐步系统化,如《五十二病方》全书尚存具备完整药名、药味的方剂共189首,虽然组方简单,属于方剂形成阶段早期的著作,但初步反映了方剂配伍规律,书中所载方剂,除了通过增减药味来改变方剂的组成外,还记载了药量的加减法,根据证候变化调整方中药味的用量,来改变方剂的组成。由此可见,东汉末年药物和方剂学内容已经比较丰富。

东汉末年的医学成就,为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成书创造了条件。其中《金匮要略》中理、法、方、药各个方面与《黄帝内经》、《难经》、《神农本草经》以及《汤液经法》都有着密切的联系。现就《金匮要略》中一些主要内容如整体观念、发病原因、诊断方法、治疗原则、预后判断、组方用药等举例说明如下:

1.整体观念《金匮要略》中的整体观,有两种含义:一是人和周围环境是一个整体,称之为天人整体观;二是人的自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称之为自身整体观或人体整体观。

(1)天人整体观:《金匮要略》认为人与自然密不可分,人体阴阳、脉象同样与自然界相应。这种观点在《黄帝内经》、《难经》中已有表述。

《黄帝内经》中就有“天人合一”的观点,《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举痛论》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人产生于自然界,赖自然条件而生存,人的生命活动要受到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难经·七十难》云:“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秋冬者,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意谓春夏两季自然界的阳气向上,人身的阳气也趋向于肌表而升发;秋冬两季自然界的阳气向下,人身的阳气也趋向于内部而收藏。《难经·十五难》云:“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弦、钩、毛、石者,四时之脉也,正是表明人体的阴阳、脉象与自然界相应。

(2)人体整体观:《金匮要略》第一篇从相克传的五脏相关整体观出发,举肝脾为例论述杂病治未病的法则,与《黄帝内经》、《难经》所言一脉相承。如《素问·玉机真脏论》说:“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又说:“五脏相通,移皆有次。”

《难经·五十三难》曰:“心病传肺,肺传肝,肝传脾,脾传肾,肾传心”,为“传其所胜也”,正是说明五脏相关,五脏疾病可以相互传变。

2.发病病因对于疾病的病因,《金匮要略》认为外邪是一个重要因素,在第一篇中就提到五邪,但发病与否,主要取决于内因。《黄帝内经》中也有这样的表述,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评热病论》“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在《黄帝内经》中有“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而《难经》中也有五邪之说。

如《难经·四十九难》:“何谓五邪?然,有中风,有伤暑,有饮食劳倦,有伤寒,有中湿,此之谓五邪。”

《金匮要略》所谓五邪,为风、寒、湿、雾、饮食(宿食)。《难经》之五邪,则为风、寒、暑、湿、饮食劳倦。《难经》将饮食与劳倦合为一邪,因二者均能伤脾,但饮食所伤多实证,劳倦所伤多虚证,此将虚证称为“邪”,与《黄帝内经》“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之论有别,故《金匮要略》虽仍沿袭《难经》五邪之名,但将“劳倦”删去,则更为合理。

3.诊断方法对于疾病的诊断方法,《金匮要略》中内容很丰富,其主要特点是强调四诊合参,其脉诊法主要采用独取寸口法,这些在《黄帝内经》、《难经》中都有表述,下面分别进行探讨。

(1)四诊合参:《黄帝内经》在诊法上强调四诊合参,如《素问·脉要精微论》云:

“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参伍”、“比类”等是诊断疾病时所采用的方法。

《难经》亦明确指出,望、闻、问、切是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并强调诊断疾病应四诊合参。如《难经·六十一难》曰:“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文中将望、闻、问、切四诊并列,各述其运用方法及意义,且寓意只有正确运用四诊,四诊合参,才能正确而全面地把握病情。

但相比于《黄帝内经》、《难经》用大量篇幅阐述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内容和原则思想,《金匮要略》则主要是将《黄帝内经》的理论与实际诊断疾病的实践完美结合起来,阐述四诊在具体诊断疾病中的应用。如《脏腑经络先后病》篇“鼻头色青,腹中痛,苦冷者死,鼻头色微黑者,有水气,色黄者胸上有寒……”“病人语声寂然,喜惊呼者,骨节间病”。其脉诊更是与症状相结合,脉证合参用于诊断疾病、分析病因、病机和病位,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和转归。

(2)独取寸口法:《金匮要略》中脉法主要是独取寸口法。在秦汉时期,脉诊的部位颇不相同,仅《黄帝内经》所载,就有遍身诊法、人迎气口诊法、切寸诊尺法、独取寸口法等数种之多。这一方面是由于师承学派不同,渊源各异,以至“各自是其法”的缘故,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诊脉部位由繁至简的发展过程。从现存文献来看,最早提出“寸口”者,是《素问·五脏别论》与《素问·经脉别论》。《五脏别论》指出:

“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至。”按照《素问》的理论,独取寸口法的依据有二:其一,肺位最高,且受五脏六腑之气所熏蒸,寸口是肺脏经脉的道路,故寸口亦为五脏六腑之道路;其二,胃纳水谷,化生精微上传于肺,通过肺的输布治节,使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而寸口为肺经脉气的道路,所以取寸口可察脏腑的病变。《素问》为独取寸口作了理论上的铺垫,至《难经》出,又结合《灵枢·营卫生会篇》提出了新的观点,《难经·一难》云:

同类推荐
  • 农村常见病防治

    农村常见病防治

    《农村常见病防治》详细介绍了农村常见病症该如何预防和治疗。包括急救常识、传染病寄生虫防治、三高防治、骨头病防治、精神疾病防治等内容。
  • 月经病中医调治200问

    月经病中医调治200问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简要介绍了月经病的基础知识,详细阐述了中医治疗调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月经前后诸症、绝经前后诸症等临床常见月经病的各种方法,认真细致地解答了广大患者在寻求治疗调养月经病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 中医民间疗法

    中医民间疗法

    本书以基层医务人员及中医爱好者为服务对象,突出时代性、科学性、实用性。通过系统介绍最具中医特色的民间药物疗法、经络疗法、推拿疗法以及其他疗法共40种,使大家掌握中医民间特色疗法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熟练运用各种中医方法治疗临床常见不适病症,将中医的整体观、辨证观、治病求本观、自然观,以及追求多样性和实用性的治疗理念展现给大家。
  • 破解中医治病密码:临证辨象

    破解中医治病密码:临证辨象

    作者以讲座的形式,从一气周流的角度,运用中医辨象的思维模式,紧密结合临床,通过具体的临床病例,形象生动地阐述了一气周流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病证及相应的治疗方案。《破解中医治病秘码:临证辨象》理论与临床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明快,讲解深入浅出,非常便于中医初学者入门学习,也可作为临床中医师的参考用书。
热门推荐
  • 元夕暗香

    元夕暗香

    先帝骤逝──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生性淡泊的他,为了亲情手足,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傀儡皇帝宁做常人的她,为了家人亲族,成了被选入宫接近权力核心的棋子立场不同的二人,深深地为彼此吸引而无法自拔他们是该认命,还是与之相搏最终,将要何去何从是否蓦然回首,那人就在灯火阑珊处……
  • 爱已过界

    爱已过界

    五年前,她是他深爱的女人,一个在逆境中坚强不息的女人;他是她亲密的爱人,一个有着海一样深情的男人;他是他们珍重的朋友,一个为爱毅然背叛友谊的男人。五年后,她成了他的妻子,他成了她的丈夫;而他却成了他们最禁忌的朋友,二分之一的坚守能否成就爱情,早已过界的爱能否回归原位,痴情的等待是他的义无反顾,踟躇的徘徊是她的万般无奈,幸福的婚姻到底该如何维系,是真诚、是宽容、是坚守,还是经得起每一个平凡的流年……
  • 猎杀者狼牙

    猎杀者狼牙

    天外飞仙or一剑西来?NO!禁咒无敌or斗气纵横?NO!我要演绎属于子弹的交响曲,肖邦式的子弹,贝多芬的暴力,这是一场血与火的黑暗盛宴。穿越而来的小男人唐轩,为什么能够成为站在游戏巅峰的五星元帅?如果可以,他会告诉你,当你上面有着一群实力至上的红颜知己,想要不吃软饭,又怎么能不努力。十步一杀人,千里不留行,我是从地狱爬上来的杀神。
  • 断剑之却邪剑

    断剑之却邪剑

    异界大陆,神剑神话!看太极征服异界,独领风骚,看少年妖异瞳术,魅惑众生。勇之快刀,仇之御兽,与少年一起征战四方,快意江湖。神剑宝宝,吞噬精灵,恩怨情仇只为苍天不为心!qq读者互动群:256460845
  • 独步天下:至尊大小姐

    独步天下:至尊大小姐

    陌家小姐陌炎歌草包懦弱徒有一名宠妹成狂的天才大哥。大哥身亡,族人厌弃、她被未婚夫和族姐毁其容貌、抛尸荒野!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浴血重生,她独步天下。千万年前的帝主、神秘家主的少主、天地不容的鬼王、更有爱妹成狂的黑暗属性萌大哥一枚,生活精彩纷呈!
  • 透过举止看人性

    透过举止看人性

    本书介绍了通过观察人的姿态、行为、穿着、体貌、话音及生活中的细节等等,来揭示人的心理、性情。在与人交往的过程当中,清楚对方的性格、性情,总是对我们有利的。本书就是这样一本书籍:它通过对他人姿态、行为、穿着、体貌特征、表情、说话方式、生活细节的观察,再配合心理学的分析,教你识别对方性情、个性的技巧。
  • 娘子,我们不在一个频道

    娘子,我们不在一个频道

    上官尔寻,京城第一大家族继承人,有用不完的钱财,美艳的容貌,好调戏良家妇女,经常流连烟花之地。就是这样一个坏坏的无良公子哥,引无数大家闺秀芳心暗许,非他不嫁。不曾想,他原来是她!看上云家不受宠的三公子,她直言:“你嫁给我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矢米界

    矢米界

    是非因果皆起源于三百万年前的那场神魔两界的旷古大战隐藏在神王身边的魔子杀死神王获得传承之后,成为了神魔两界修为最高的凌驾者,魔子率兵开启神魔之战,血染天河,众神陨落当时被称为神魔两界第一人的枪神带领众神参战维护神魔人三界平衡,奈何魔子已经成为最接近突破神魔桎梏的存在,枪神最后与一干诸将战神拼死封印魔子神界的奇迹,尚未诞生的枪神之子未知去向魔界等待魔子卷土重来神界等待下一个救世主人界期待一个安康盛世…………
  • 十年与你的一见钟情

    十年与你的一见钟情

    TFBOYS与三个女孩从相遇到相知然后到相恋的唯美爱情
  • 以夏之名

    以夏之名

    洛安颜早已平静的生活是在叶远回国后改变的。3年的时间,她早就变的冷静淡然,却依旧会为了叶远心疼。她原以为就这样永远被伤害下去,可当那个对她永远温尔如玉的顾默出现时。她,却有一点点心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