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09100000016

第16章 军事思想(6)

3.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兵家公认的原则,是同一战争目的的两个方面。首先,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紧密联系,相互制约。其次,二者的关系有主次之分。毛泽东指出:“战争目的中,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因为只有大量地消灭敌人,才能有效地保存自己。”第三,二者的主次关系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发生转化。例如,在敌我力量十分悬殊的情况下,不能与敌人硬拼,需要后退,需要摆脱敌人,这时保存自己就处于优先考虑的地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等待时机更好地消灭敌人。

因此,作为战争指挥者必须通观全局,适时、灵活地变换消灭敌人与保存自己的主次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战场的主动权。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战争的基本原则。毛泽东指出:“一切军事行动的指导原则,都根据于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尽可能地保存自己的力量,消灭敌人的力量。”一切技术的、战术的、战役的、战略的原理,都离不开“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个原则。它普及于战争的全体,贯彻于战争的始终。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实际的战争中,既要反对片面强调消灭敌人而不注意保存自己的蛮干行为,又要反对片面强调保存自己而不努力消灭敌人的逃避行为。毛泽东深刻地指出:“保存自己”的“自己”概念是全局的整体概念,而不是局部的小整体概念,更不是个人的概念。为了整体的保存,就不可避免地要付出局部的不保存和牺牲。在战争中,一部分担负阻击的部队,就是以少抗多,不让敌援兵靠拢,保证我主力顺利歼灭被围之敌,因此,担负阻击敌援任务的部队,就要发扬“人在阵地在”的勇敢牺牲精神,即使拼到最后一个人,也要坚守阵地。这种部分的牺牲就是为了保存整体。

4.歼灭战是基本的作战方针

歼灭战、消耗战与击溃战,是从消灭敌人的客观效果衡量的不同的概念。歼灭战是指消灭敌人全部或大部的作战;消耗战是逐渐消耗敌人力量的作战;击溃战是打跑敌人迫使敌人溃退的作战。毛泽东在指导战争中,为我军确定的作战方针是歼灭战。毛泽东指出:“击溃战,对于雄厚之敌不是基本上决定胜负的东西。歼灭战,则对任何敌人都立即起重大的影响。”他更形象地比喻:“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

歼灭战是实现战争目的的最有效手段。首先,歼灭战能有效地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其次,歼灭战能极大地打击敌人的士气,鼓舞我军斗志;第三,歼灭战能大量利用敌方人力、物力等资源,补充、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

实行歼灭战方针,并不排斥必要的消耗战。在战役的总体指导上,以歼灭战为主,而以消耗战为辅。例如,辽沈战役第一阶段首战锦州时,担负塔山地区和黑山、大虎山地区阻击蒋军东进和西进两路援兵的部队,是执行消耗的任务,官兵们就像钉子一样钉在那里,使蒋军援兵在逐渐消耗的过程中无法前进,以保证我合围锦州守敌的部队打好歼灭战。战役的歼灭战在战争总体上又是起到战略上消耗敌人的目的。

毛泽东指出:“抗日战争是消耗战,同时又是歼灭战。……没有战役和战斗的歼灭战,就不能有效地、迅速地减杀其强的因素,破坏其优势和主动。我之弱的因素也依然存在,战略上的劣势和被动还未脱离……因此,战役的歼灭战是达到战略消耗战之目的的手段。”抗日战争中,日军就是在被我们逐渐消耗下崩溃的。解放战争中,蒋介石庞大的军队也是在我们一系列的战役歼灭战后,力量逐渐消耗,最终形成807万军队被我消耗的结局。

因此,将战略上的消耗战与战役上的歼灭战结合起来,将主要作战方向上的歼灭战与其他方向上的消耗战结合起来,是毛泽东具有高超的战争指导艺术的具体体现。

5.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原则,是古今中外军事家都十分强调的一条原则,毛泽东也极为重视集中优势兵力。他认为,只有集中优势兵力,才能最有效地打击敌人,既能全歼,又能速决;既能使我迅速转移兵力各个歼敌,又不致因敌援军云集而使自己陷于被动地位。正如毛泽东指出的:“主动地位不是空想的,而是具体的、物质的。这里最重要的,是保存并集结最大而有活力的军队。”

在敌优我劣的情况下,要使我军由战略上的劣势变为战役战斗上的优势,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以战役战斗上实行的外线速决的进攻战,达成以多打少,以强胜弱、速战歼敌之目的。然后转移兵力,再击它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改变敌我力量对比,使我变为战略上的优势和主动。

集中优势兵力,看似容易,实行颇难。因此,要不为复杂的环境所迷惑。要把主要兵力、兵器集中用于主要作战方向,反对军事上的平均主义。如果主次方向发生了变化,集中使用兵力、兵器的方向也应随之改变。至于集中兵力的程度,则视具体的情况而定,以有把握歼灭敌人为原则。各个歼灭敌人,就是在向敌人发动进攻时,为形成和保持真正的优势,要拣弱的打,先弱后强,由小到大,逐个予以歼灭。

6.慎重初战,不打无把握之仗

这条战术原则不仅适合于人民战争,而且也适用于其他战争,是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战略战术原则。如果盲目地去打无准备无把握之仗,必将导致战争的失败。这对于初期极为弱小的人民军队而言,关系尤为重大。因此,毛泽东十分强调:“不打无把握之仗,也不打只有准备但无把握之仗。”毛泽东还指出:“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

“准备”与“把握”是紧密相连的,作战胜利的把握是建立在事先有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的。正如毛泽东指出的:“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优势而无准备,不是真正的优势,也没有主动。……劣势而有准备之军,常可对敌举行不意的攻势,把优势者打败。”“准备”的内容,包括人力、物力的准备,包括对敌情的侦察和了解,包括作战对象、作战地域、作战时机和作战方向的选择,包括兵力的部署和展开以及作战方法的确定,包括预作几套作战方案和临机处置的措施等。准备的立足点,要从最困难处着眼,要充分估计到最困难、最复杂、最危险的情况可能发生,并预做好应对的处置方案。这样,万一在作战过程中,遇到困难和危险,才能做到从容自如,解困排险,争取最好的结局。

7.三种作战形式密切配合并适时转换

人民战争所实行的“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在作战上是通过多种作战形式来实施的。运动战、阵地战和游击战,历来是我军的三种传统的作战形式。

(1)运动战,是指正规兵团在长的战线和大的战区内进行战役和战斗的外线速决进攻战的作战形式。其特点是:“正规兵团,战役和战斗的优势兵力,进攻性和流动性。”运动战是大量歼灭敌人,决定战争命运的主要作战形式。

(2)阵地战,是指军队依托阵地进行防御或对据守阵地之敌实施进攻的作战形式。其特点是:作战相对稳定,准备充分,各种保障比较严密。阵地战是消耗敌人和歼灭敌人的重要作战形式。

(3)游击战,是指分散流动的作战形式。其特点是:具有更大的主动性、灵活性、进攻性、速决性和流动性。游击战是从战略、战役和战斗上配合正规战的不可缺少的作战形式。

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虽然各有其不同的作用和特点,但在实现战争目的上则是完全一致的。三者相辅相成、互为作用,是互相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统一整体。毛泽东指出:“我们从来就主张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三者的配合”,“在军事上我们若能运用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三种方式互相配合,必能使敌军处于极困难地位。”

因此,正确运用三种作战形式,是战争指导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毛泽东特别重视主要作战形式的转换问题,对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三种作战方式的特点问题,以及三者相互配合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有着大量的精辟论述。

在20多年的中国革命战争中,人民军队的主要敌人在不断变化着,战争情况更是复杂多变的,因此,战争的主要作战形式要适应各种战争情况的需要与可能,而不断地变换。例如,在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形式的时期(十年内战中期和解放战争战略防御时期),仍然发动民兵和游击队坚持游击战争,以辅助运动战;同时运动战中又包含有阵地攻击和阵地防御在内。在以游击战为主要作战形式的时期(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和战略相持阶段),也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同时游击战本身还担负着向运动战发展的任务,一旦增加新式武器装备,在有利的条件下还要执行阵地攻击任务。在大规模运动战和大规模阵地战同时并重时期(解放战争战略决战和战略追击阶段),有时运动战中有阵地战,有时阵地战中有运动战,有时运动战转化为阵地战,或阵地战转化为运动战,先后交错,亦不少见,即使这个时期也未废弃游击战。

根据战争不同情况,在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下,毛泽东善于巧妙地灵活地同时运用三种作战形式,但又有主有辅,互相配合,并视具体情况适时转换三种作战形式,充分发挥了三种作战形式的整体作用,显示了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从而有力地推动了革命战争的顺利发展并取得了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

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是毛泽东在中国人民革命战争的历史条件下总结出来的科学方法,它充分体现了毛泽东指导战争的灵活机动性,故又称之为“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战争样式的演变,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必将随着这些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发展,会不断产生新的内容,增添新的活力。

(五)国防建设思想

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总结了国防建设和军事斗争的实践经验,创立了国防建设的理论。它对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对人民军队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对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对国防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转变,对军事改革的思想和原则,以及对战争准备等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建国以后的重大发展和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包括:

(1)根据国家安全利益的需要,以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为指导,从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确立国防建设的目标和方针。

(2)国防建设必须与国家经济建设相适应,必须服从、服务于经济建设大局,军队要积极参加、支援国家经济建设,使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3)国防建设必须以现代化建设为中心,这是现代战争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军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由之路。国防现代化的最主要标志是武器的现代化、高科技化。

(4)国防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我们希望并争取外援,但我们不依赖外援。国防建设的现代化必须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独立自主地解决军队现代化建设所需的武器装备,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

(5)国防建设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实行精干的常备军与强大的后备力量相结合,搞好军队体制改革和精简整编,加强军队的法制建设,保持武装力量的高度统一和集中。

(6)努力做好工作,避免或推迟世界大战的爆发,保持和平的国际环境和稳定的国内政治局面。国防建设要走军民兼容、平战结合、寓兵于民的道路。加强全民国防教育,提高全民的国防观念。发展军事科学,发挥先进的军事理论在国防建设中的先导作用。

(7)坚持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保持无产阶级军队的性质,把教育训练摆到战略地位,努力提高部队的战斗力,建设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化的军队。

(8)加强战略后方和战场建设;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坚持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立足现有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入侵之敌。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具有先进的科学性、广泛的人民性、显著的实践性、极大的创造性和独特的民族性,在军事科学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思想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1.毛泽东军事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理论,树立了无产阶级军事理论的新的里程碑

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并将其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军事科学的理论。

(1)系统地论述了关于研究和指导战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马、恩、列、斯的军事理论没有专门系统地论述过关于战争问题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毛泽东却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创造性地引入军事领域,系统阐明了战争指导者认识战争运动的辩证过程,提出了一系列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军事辩证法。毛泽东的军事哲学思想,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体系中极为光彩的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军事领域创造性的运用和重大发展。

同类推荐
  • 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记录身体成长轨迹

    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记录身体成长轨迹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化学新世界

    中学化学课程资源丛书-化学新世界

    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素质的培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本套丛书集知识性与实用性于一体,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及教师在进行引导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套实用工具书。
  • 中学文科课程资源-诗中花

    中学文科课程资源-诗中花

    诗词是阐述心灵的文学艺术,而诗人、词人则需要掌握成熟的艺术技巧,并按照严格韵律要求,用凝练的语言、绵密的章法、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意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世界。中国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中国词起源于隋唐,流行于宋代。
  • 中华美德:舍身求义

    中华美德:舍身求义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早在几千年前,伟大的思想家庄子就给后人阐述了舍生求义的人性美德。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其精髓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高尚的民族情感、崇高的民族气节、良好的民族礼仪构成了中华传统美德和人格修养的奠基石,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之间关系的基本价值观。
  • 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花季雨季正当时

    指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故事集—花季雨季正当时

    学生时代,是一个充满理想的季节,也是人体发育的转折关键期,这一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怎样面对生活和生理的各种烦恼,是决定青少年身心是否健康的关键。
热门推荐
  • 阳光若即若离

    阳光若即若离

    初夏,是阳光最明媚的时候。只有在这个季节才能把我们过去的悲伤融化掉……最痛最美的十七岁遇见最好的你;只是,我们是否都还在原地从未曾离开
  • 魔武天岚

    魔武天岚

    身怀秘术的世界第一杀手流落魔法与斗气的世界,为生存的权利而不断变强,为男人间的情谊而争霸大陆,为生命的意义而永无止增地求索。世间的百态,不同的种族,不同的位面,诸神的纷争,主神的风姿……命运与轮回,生命的自由,不断的超越,无限的精彩,本书为你一一道来。
  • 浴血悲歌

    浴血悲歌

    2980年,所有国家被统一成世界联盟,发展成了一个全面变成科技世界的时代,因为人口急速增长地球上已经变成了百分之九十为陆地的世界,至于资源,全都消失不见。-世界大乱斗,一样能争一席之地!-上门挑衅者!陷入绝境困兽之斗!-昔日的仇家,欠我的必须还回来!-挥洒汗水与血的荆棘之路,成长过后发现世界比想象中的更加宽广!【女主很强,不是金刚不坏之身东方不败,不虐心,成长型爽文,一对一,女强男更强,拒绝借鉴,抄袭必究,大改动中,勿入】
  • 风起竹林

    风起竹林

    我抬手十八年的岁月纷纷扬扬,红尘把黑夜抖落成你的衣裳待秋雁再横渡湘江,谁一剑斩断了好梦一场我抬手十八年的岁月仓仓皇皇,红尘将星光镂刻成我的嫁妆待海棠再落满西窗,独剩了劫后余生的怅惘须臾千百年后你若不记得竹林中白衣的姑娘可还记得那日风穿竹叶的琳琅?
  • 经济法理论与实训教程

    经济法理论与实训教程

    经济法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独立的部门法。经济法是国家对社会的经济活动实行宏观调控与管理的重要工具,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各种社会经济组织以及公民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行为准则。
  • 恶食之皿

    恶食之皿

    人都是有欲望的,那欲望总也满足不了,便出现了“皿”没有人知道“皿”的主人想要什么,只知道他行踪不定,有缘人才能碰到他今夜,让我们一起来揭晓“皿”的秘密大概都是一个个短小的鬼故事,到后面主线才会出现故事们的一句话简介:丰魂:完美你的灵魂棺材饭:吃了这饭,就让你进真正的棺材镜中人:镜子里的人,是谁?蜕:密布着黑灰色虫卵的屋子里的中年妇女以及她的儿子爱殇:爱之深,恨之切,不要随便伤女人的心
  • 绯焰传说

    绯焰传说

    这是一个小小佣兵团精彩的冒险之旅,也是四个年轻人可歌可泣,有血有泪的成长之旅,更是艾丽娅大陆千年来最璀璨人物互相激荡,风云际会的史诗之旅。四个注定不会平凡的年轻人,在因(蓄)缘(意)巧(安)合(排)之下,成立了一个佣兵团。他们会在森林里与精灵共舞,在溶洞中和矮人高歌;他们曾经顽守北方防线,在冰雪中与兽人厮杀,也曾浪迹于大陆,在最神秘的地方留下最不可思议的传说。请和我一起,见证这一段精彩的历史,见证绯焰佣兵团的成神之路。
  • 娇宠:国公府嫡女

    娇宠:国公府嫡女

    身为一介布衣海商,在这讲究门当户对的大唐朝,娶一个国公府千金回家耍耍,这生意划算!只可惜这千金行为太过于奔放。她还要死要活给那伪君子当妾,哇靠,放妻书往桌上一扔,卷铺盖滚吧!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和亲公主:邪帝的倾城皇妃

    和亲公主:邪帝的倾城皇妃

    死在渣男和小三的手中,她清河郡主重生为懿礼公主,复仇的烈焰时刻在心头焚烧。只是这深宫处处都是敌人,处处都是阴谋陷阱,一个即将和亲的公主如何扳倒后宫中的豺狼虎豹?且看她如何一步步攀登至顶峰,回身找渣男和小三复仇。
  • 最后一片武林

    最后一片武林

    泱泱华夏,自古各派形成武林,在21世纪的现在却毫无影讯,可事实的真相却是一把大火.....最后一片武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