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交朋友需要时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对善于伪装的“朋友”,要用时间来剥去其伪装,时间可以让一切人的本来面目暴露无遗。除了时间外,关键时刻也可以揭露“朋友”的真面目。“真金不怕烈火炼,关键时刻见人心。”但是,让时间和关键时刻来考验朋友,总会要付出代价,要交“学费”。这是不得不如此。吃一堑,长一智。在交友中学会交友。
除此之外,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表面现象、花言巧语所迷惑。对任何承诺、任何许愿、任何保证,要冷静地听其言,观其行,不要抱太高的期望值,不要幼稚天真地乐观。
讨论:
(一)课内讨论
1.小时候,我们常听一首儿歌《找朋友》。“敬个礼,握握手,找到一个好朋友。”建立真挚的友谊真如歌中所说的那么简单吗?
2.材料一:中国俗话中自古就有“君子之交”、“莫逆之交”、“酒肉朋友”、“狐朋狗友”之说。
材料二:梁晓声写的《年轮》中有王小松、韩德宝、徐克、吴振庆、郝梅等几个主要人物。他们自小是同学,后一起到北大荒插队,他们相互理解,相互关心,相互扶持。后来,王小松上了大学,其余的人也先后进城。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末,他们的友谊历经20多年。经久不衰。
材料三:我们常常用“形影不离”、“推心置腹”、“心心相印”、“如胶似漆”等词汇来形容友谊。
分析以上三则材料回答:友谊的特点是什么?什么是友谊?
(二)课外思考
读下面一篇文章,请思考这是为什么?
朋友比不上敌人?
朋友在街上遇到一个以前的好朋友,他说:“我故意掉头走了,不让他看到我,何必要大家碰头,然后虚伪地演一场戏?我不会原谅他从前出卖我,他也应该心知肚明。”
过了数天,朋友在街上遇到他的敌人,这个人曾经做了很多事情攻击他。朋友看到他,不但没有避开他,反而上前跟他打招呼,两个人客客气气地寒暄了几句。朋友说:“算了吧,他以前那样对我,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人总是自私的。”
原谅敌人往往比原谅朋友容易。
我们从来没有对敌人付出感情,但是对朋友,我们也许付出了最真挚的感情。付出了,就希望得到回报。
原谅敌人,那是风度和气量的表现。我们可以原谅一个敌人,就是自觉在他之上,有权力赦免他,甚至可怜他、原谅他,就是不跟他一般见识。
但我们对朋友却是很苛刻的,原谅他,就是纵容他,就是自认是傻瓜。他知道太多关于我的事了,我对他的要求是不同的,他对我也应该依别于其他人,所以朋友对我们不好,是很难原谅的。
下一次,当你无法原谅朋友时,不要自责,这是人性。
摘自《张小娴作品集》
延伸诵读:
【原文】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1]、宽[2]、信[3]、敏、惠[4]。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阳货》
【注释】
[1]恭:恭敬、谦逊有礼。
[2]宽:度量宽宏。
[3]信:真心诚意。
[4]惠:仁爱。
【原文】子曰:“躬[1]自厚[2],而薄责於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注释】
[1]躬:自身、身体。
[2]厚:看重。
【原文】子曰:“麻[1]冕[2],礼也;今也纯[3],俭[4],吾从众。拜下[5],礼也;今拜乎上,泰[6]也。虽违众,吾从下。”
——《论语·子罕》
【注释】
[1]麻:《礼记·杂记下》:“麻不加于采。”本义是指麻布丧服,亲属死后穿的白色麻布衣服。
[2]冕(miǎn):古代帝王、诸侯及卿大夫所戴的礼帽。
[3]纯:美、善。
[4]俭:自我约束,不放纵,俭朴。
[5]拜下:古代臣见君时的一种礼节,臣见君时需先跪拜于堂下。
[6]泰:骄纵,傲慢。
【原文】行而供[1]翼[2],非渍[3]淖[4]也;行而俯项,非击戾[5]也;偶视而先俯,非恐惧也。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6]俗之人也。
——《荀子·修身》
【注释】
[1]供:通“恭”。恭敬有礼貌。
[2]翼:恭敬,谨肃。
[3]渍(zì):沾染。
[4]淖(nào):深泥、烂泥。
[5]戾(lì):弯曲。
[6]比:相合、和同。
【原文】子曰:“参[1]乎!吾道一以贯[2]之。”曾子曰:“唯[3]。”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4]而已矣。”
——《论语·里仁》
【注释】
[1]参:孔子弟子,姓曾,名参,字子舆。
[2]贯:贯通。
[3]唯:应答声,“是”之意。
[4]恕:原谅、体谅。
【原文】子夏[1]曰:“贤贤[2],易[3]色[4];事[5]父母,能竭[6]其力;事君,能致[7]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论语·学而》
【注释】
[1]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春秋末晋国温人。
[2]贤:第一个贤字作为动词,胜过、超过。第二个贤字为名词,有德行,多才能。
[3]易:改变、变动。
[4]色:外表、表面。
[5]事:动词,侍奉。
[6]竭:穷尽、尽力。
[7]致:控制。
三、尊重人才不是空话
人才是企业之本,留住人才从尊重人才开始。
情境一:
举贤不避仇,举贤不避亲
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县缺个县令,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呢?”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担任。”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以去担任这个职务,不是问谁是我的仇人。”平公称赞说:“好!”于是任命解狐为南阳县的县令,果然非常称职,老百姓都很称赞。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京城里缺个军尉,谁可以担任这个职务呢?”祁黄羊回答说:“祁午可以。”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以担任军尉这个职务,不是问谁是我的儿子。”平公称赞说:“好!”于是又任命祁午为军尉,果然也很称职,大家都赞扬他。
情境二:
萧何月下追韩信
秦末农民战争中,韩信仗剑投奔项梁军,项梁兵败后归附项羽。他曾多次向项羽献计,始终不被采纳,于是离开项羽前去投奔了刘邦。有一天,韩信违反军纪,按规定应当斩首,临刑时看见汉将夏侯婴,就问道:“难道汉王不想得到天下吗,为什么要斩杀壮士?”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并将韩信推荐给刘邦,但未被重用。后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为萧何所赏识。刘邦至南郑途中,韩信思量自己难以受到刘邦的重用,中途离去,被萧何发现后追回。这就是小说和戏剧中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此时,刘邦正准备收复关中。萧何就向刘邦推荐韩信,称他是汉王争夺天下不能缺少的大将之才,应重用韩信。刘邦采纳了萧何的建议。七月,择选吉日,斋戒,设坛场,拜韩信为大将。从此,刘邦文依萧何,武靠韩信,举兵东向,争夺天下。
主题:尊重人才,才能使事业向前发展。
经典:
【原文】[1]子墨子言曰:“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子墨子言曰:“譬若欲众其国之善射御之士者,必将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善射御之士,将可得而众也。况又有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亦必且富之,贵之,敬之,誉之,然后国之良士,亦将可得而众也。”是故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是以国之富贵人闻之,皆退而谋曰:“始我恃者,富贵也。今上举义而不辟贫贱[2],然则我不可不为义。”亲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亲也,今上举义不辟疏,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近者闻之,亦退而谋曰:“始我所恃者,近也。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远者闻之,亦退而谋曰:“我始以远为无恃,今上举义不辟远,然则我不可不为义。”逮至远鄙郊外之臣、阙庭庶子[3]、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4],皆竞为义。是其故何也?曰:上之所以使下者,一物也;下之所以事上者,一术也。譬之富者,有高墙深宫,墙立既谨,上为凿一门。有盗人入,阖其自入而求之,盗其无自出。是其故何也?则上得要也。
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故当是时,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5],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此若言之谓也。
故古者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禹举益于阴方之中,授之政,九州成。汤举伊尹于庖厨之中,授之政,其谋得。文王举闳夭、泰颠于罝罔之中[6],授之政,西土服。故当是时,虽在于厚禄尊位之臣,莫不敬惧而施[7];虽在农与工肆之人,莫不竞劝而尚意。故士者,所以为辅相承嗣也。故得士则谋不困,体不劳,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恶不生[8],则由得士也。
是故子墨子言曰:“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
——《墨子·尚贤上》
【注释】
[1]本篇主要探讨尚贤与政治的关系,墨子提出尚贤“为政之本”,主张统治者打破血统界限,从各阶层中选拔真才实学之人,给他们地位和权力,同时将那些尸位素餐的贵族老爷统统撤免。这对当时广大平民阶级争取政治权力的斗争无疑有着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2]辟:通“避”。
[3]庶子:此指诸侯之同族与卿大夫之子。
[4]萌人:民人。
[5]殿:定。
[6]罝(jǖ):捕兽的网。
[7]施:上疑脱“不”字。
[8]章:通“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