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45000000010

第10章 峥嵘岁月(1)

1.昂扬新生活

山东农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它本是山东大学的一个学院,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一边倒”学苏联。1952年按照苏联办大学的模式对全国各大学进行了院校调整,农学院就从位于青岛市的山东大学中调整出来,搬到济南市。1956年我入学时,学校规模还比较小,仅有农学、畜牧、园艺、水利等几个系,每系仅1~2个专业。我们这一届是搬到济南后的第4届,但这次招生规模比往年大得多,如农学专业过去三届各招两个班,每班30人,这次竟招了10个班,所以我们被称为“大肚子届”,很受老师们的关注。

那时农村孩子上大学的还较少,我从未见过大世面,第一次进了省城大都市,凡事小心翼翼,走路蹑手蹑脚,穿着农村土里土气的衣服,很是出众。老生们认为这是哪来的土包子进了大学,同届同班的同学开始也都以惊异的目光注视着我。一次,我与保送进来的另几位同学走在一起,迎面的老生们惊奇地斜视着我们,并笑嘻嘻地窃窃私语。不管人们怎么看我,我上了大学心里高兴是掩饰不住的。你洋也罢,我土也罢,你进了大学的门,我也进了大学的门。我因为初中和中专的学习成绩都名列前茅,底气很足,心想:上大学不是来比谁洋谁土的,谁能学习好才算好样的。更重要的一点,我是国家保送来的,我一定要砥砺成才,不能辜负国家的殷切期望。我也常常想着刘校长说的话:“去大学好好学,你将来不会比他们考上去的差,你一定会是好样的!”我还想到家里,父母年老,希望我能在中专毕业后早早工作,接济家中,父母知道是国家保送我上大学,觉得儿子有出息,打心眼里高兴。我们村是方圆几十里内的大村,解放前只出了一个大学生。我是解放后全村第一个大学生,我能上大学是全家的骄傲、亲友的骄傲、全村的骄傲!想到这些,注视我这“土包子”的目光再犀利,他们的窃窃私语再令人生厌,我都没有放在心上,而是报之一笑,轻快地走开了。

上了大学,首先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伙食的大大改善,这和念初中和中专时相比,真是天壤之别。过去定量吃饭,肚子总是瘪的。现在好了,顿顿可以吃饱,又全是大米白面,一周只吃一次玉米面窝窝头,还是特制的,又小又甜。城里来的同学觉得新鲜,我班一位南方来的女同学把它叫做“坩埚”(做化学试验的一种器皿),很爱吃。正好,我就省给她吃。我离家念书6年以来头一次享受到吃饭不定量的幸福,放开肚皮,大嚼大咽。与我一起保送来的另一个同学,同在一个餐厅里吃饭,如果说我还有些矜持,他就丝毫不掩饰自己内心的喜悦。他把白白的两只小馒头捏压在一起,再狠狠地咬下去,狼吞虎咽,常惹得同学们笑得合不拢嘴。每餐都有两三个菜,一个汤,肉虽不多,但经常有。每星期六晚饭改善生活,不光菜多,肉多,还有鱼。吃这么好的饭菜,真觉得上了天堂一样,我奇异地想:怎么人间还有这般的好生活!上大学就是好!

除了伙食大改善,来济南前刘校长说的别的方面也都实现了。不用交伙食费,学校发给我甲等助学金,每月3元,买文具之类还用不完。秋天来了,我想起刘校长说的可以申请冬衣的话,就写了一个申请,申请了一套棉制服,还有一件绒衣。这在过冬之前学校很快就批准了,我先穿上绒衣,入冬后穿上棉衣,心里热乎乎的。这套棉衣我在大学里穿了4年,毕业后到了工作岗位,拆洗翻新了一下,又穿了两年。我不舍得离开它,因为它蕴涵着国家给予我的温暖。

一进大学的门,什么都新鲜,什么都满意。我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浓厚了起来,我朝乾夕惕,对每门功课都趣味盎然。念初中时,见到大学毕业的老师就无比崇敬,可现在,教我们的老师是大学讲师、副教授等。那时的山东农学院,教授寥寥可数,偶尔有的课是由教授来讲授,更倍感兴奋,以景仰的心情洗耳恭听,生怕漏掉了半句。入学头一年,学的是理、化、植物学等基础课程。我中专时学的数理化比高中浅得多,怕因为基础薄而听不懂、跟不上,所以听课时特别专心,不敢有一丝走神。我清楚地记得,入大学上的第一堂课是无机及分析化学,任课老师四十开外的年纪,面容清秀,精神饱满。他进教室来,什么也没有拿,从讲桌上的粉笔盒里拿起一支粉笔就开始讲课,不多几句开场白之后,就边讲边写出一串又一串,一黑板又一黑板的化学反应式,完全是信手写来,不打一点磕。他有条不紊,侃侃而论,思路是那么清晰,讲的课是那么引人入胜。他给我们上了一年的课,从没有拿过讲稿或教案,他对教材的娴熟,他备课的认真,他惊人的记忆力和表达力,让我们每一个同学惊奇且折服。我想,大学里的老师水平就是高,大学里的教授真不简单;后来才知道,这位老师是副教授。物理老师有五十开外的年纪,是讲师,他讲的课也十分好。他声音平和,思维敏捷,推理清晰,富有逻辑性,我们都很爱听他的课。头一年的课只有植物学是由教授来讲授的,同学们都觉得他很有风度,语言精练,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在黑板上绘植物的花、果实、茎、叶等外部形态或内部结构图时,总是挥洒自如,是与理、化老师讲课迥异、却仍引人入胜的另一种风格。第一年的基础课,都是五个班在一个大的阶梯教室里上合班课,我怕坐在后面听不清老师的声音,看不清老师的板书,所以每天早饭后总是最早去合班教室,坐在第一二排中间的位子。

上了大学,我也第一次享受到电灯照明的光亮(念初中和中专时晚自习用汽油灯照明)。每天晚自习时,早早进了教室或图书馆,复习完当天的功课,再预习明天要上的课。大学里不同于中学,没有统一的下晚自习时间,我总是全班最后离开教室的少数几人之一;有时我抬头一看,教室里只剩下我一个人。我比别的同学在复习、预习功课上几乎多花一倍的时间,但这很值得,因为我总把每天学的功课都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吃过“夹生饭”。

大学课程与中学、中专显著不同的一点是实验课比较多。以无机及分析化学为例,课堂讲授与实验课的比例是1∶1。与别的同学不同,我对实验课也很感兴趣,每次实验课之前都按老师的要求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明确实验目的和原理,还常常把实验步骤也写出来,这样,实验就做得比较顺利。所有课程的实验都是两人一小组,我们这个小组往往是全班较早完成实验的,老师也很满意。而有许多同学,课前不预习实验指导书,边看指导书边做实验,这样不仅做得慢,还容易出错,或者失败。

大学的第一学期,我每星期只有半天的休息时间,因为星期日的上午,我们几个从中专保送过来的同学还要请老师补课,补没读高中所缺的课,例如“三角学”。那时的老师完全讲奉献,是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工程师”。他们给我们补一上午课,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没有任何报酬,连一口水也没有喝,还特别细心、耐心,实在令我们感动不已。

在大学的第一学期,我的努力没有白费,所有的功课,我都听得懂、跟得上,复习得滚瓜烂熟。期末考试几门课都是5分。我们班30人,每门课考下来,能得5分的只有三五人,门门功课都得5分的,只有班长和我两人。我鼓了一学期的劲,总算让班里的同学真正认识了我,他们都不曾想到这个平时默不作声、土里土气的乡巴佬竟能这般一鸣惊人。这实在令同学们不得不对我高抬贵眼了。

头一学期之后的第一个寒假,是我四年里最愉快的一个假期。一是因为我被保送上了大学,开了眼界,见了世面,期末考试得了全班最好的成绩,心情十分畅快;再是我由省城第一次回家,是解放后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心里总有一份光宗耀祖的感觉。村里的人们都以羡慕的目光看着我,来我家的亲友也都赞不绝口。我父亲和哥嫂们当然是最高兴的了。父亲总说,你这个大学生,就像清朝时代的“进士”。其实,对于家人,对于亲友,我还没有亮出期末考试全班成绩最好的底。如果再说了这个,他们不知又有多么高兴!每当我走在大街上,我知道自己是众人关注的目标,所以见人总是恭敬地先打招呼,并按辈分称呼,这又让我博得了好名声:“看人家大学生,真了不起,一点架子也没有!”

大学的第二学期,我进得校门,仍然是那样的土气,但精神上没有了拘谨和腼腆,而是充满了喜悦和自信。不认识我的同学见了我,仍投以惊异的目光;我班的同学见了我,却一改过去的生疏,变得热情和亲近了。我与同学之间关系的变化令我十分欣慰。他们似乎忘记了我的“土”,我也不觉得他们“洋”,我们开始一起谈笑、交往,课余时间有时还打打闹闹。逐渐的,我融入了班集体,成为其中真正的一员。

1957年的早春二月,素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柳”美誉的泉城济南,已是泉水叮咚,垂柳吐绿,春意盎然。我回到学校的心情就像这风和日丽的春天一样明媚无比。因为国家保送我上大学,我把心情的愉快、学习的勤奋、优秀成绩的取得等等一切的美好,都归结到国家保送我上大学这一好上了。其实,这是因为我们的国家那时已十分美好。新中国成立之后,经全国人民七年的努力,国家正逐渐恢复元气。虽有寒风料峭,但挡不住春回大地。工农业生产逐渐兴旺,人民安居乐业,生活蒸蒸日上,社会安定祥和,到了“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美好境界。国家也号召我们“向科学进军”。在学校里,努力学习、蓬勃向上的气氛正逐渐形成。那时,经常闪耀在我们青年学生脑海里并鼓舞我们前进不息的是马克思的教导:

在科学的大道上是没有平坦道路可走的,只有那些在崎岖的山路上英勇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在祖国的美好春天里,同学们各个意气风发,努力向上。上一学期的学习成绩又是对我的巨大鞭策。努力啊!要加倍的努力!我听课、复习、预习、做实验等等,变得更加认真,更加仔细,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和马虎。但与上学期不同的是,我不仅自己要把功课学好,还负有帮助同学的义务。这种帮助都是被邀请进行的。开始,班上的同学问我功课上的问题,多是理化课的,我感到突然和不安,因为他们都是高中毕业考上来的,理化功底比我深厚。我与他们讨论时很拘谨。慢慢接触多了,才显得自然起来,我也从中得到同学的认可和信任。同学之间的关系更为融洽和亲近了,我也更加体会到我们这个班集体的团结、友谊、和谐与温暖。

如果说大学第一年的基础课我的成绩不错,那么,二年级开始学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我因为有中专的底子,学起来就更不费力了。我在听这些课的时候不像过去学基础课那样致力于把讲课内容弄懂,而是更进一步,在弄懂的基础上争取课堂上消化。我创造出一种“回忆复习法”。晚自习复习时,不是先看笔记和教材,而是坐在教室里先静静地回忆这门课今天老师讲了些什么内容,有几个问题,重点是什么。理清楚了,再看笔记和教材加深印象。回忆不到的地方,再着重复习。这既可检查我的听课效果,又节约了时间。每门课每学完一章,都要把这一章总结一下;有时还画一个小结提纲写在教材章末的空白处。这样一章一章地推进,到期末这门功课学完时,就能达到提纲挈领、基本掌握的要求。所以这些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我门门得五分。

在学习过程中,我还经常与同学相互交流,对于他们问我的问题,我总是耐心解释,给他们的印象是我十分谦逊、可靠,所以凡有什么问题,他们总愿意与我讨论。特别是期末考试前总复习时,我需要花好多精力去做这样的“应酬”。虽然占用了我的时间,但对同学有帮助,我得以慰藉,感到满足。

我功课学得好,还在农学专业同届的10个班中小有名气。起因是这样的:有一门专业基础课“遗传学”,任课老师是国内闻名、同学们都十分尊敬的副教授,他曾在美国留学并取得博士学位。他讲课特别认真,一丝不苟,能把深奥的遗传学理论富有逻辑性的表达清楚。同学们都特别喜欢他的课,我听他的课也是精神集中,毫不放松。这门课学两学期,他对我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的答卷十分赞赏。认为不只是每个问题都答得对,而且后面两个较难的题目回答得也是思路清晰,在老师讲授和讲义内容的基础上有所发挥,颇有创意。他把我答的这两道题在我们上大班课的另外五个班上念了。老师这样抬举我,我感到震惊,受到鞭策,也令别班的同学对我刮目相看。他们谁也不曾想到这个貌不惊人的同学竟有如此能耐。从那以后,别班的好几位同学都来借我的听课笔记,还有两个班分别由班长出面,约我给他们全班介绍学习经验。我为此备受鼓舞,做了精心准备,热情地向同学们作了介绍,并受到他们多次鼓掌赞赏和鼓励。

同类推荐
  • 英国:日不落帝国的辉煌

    英国:日不落帝国的辉煌

    本书内容包括:罗马入侵不列颠、七国时代、阿尔弗雷德大王、诺曼征服、亨利二世司法改革等。
  • 燃烧之热血沸腾

    燃烧之热血沸腾

    受尽了委屈,就不要在忍受,爆发出来吧!受尽了欺负,就不要在忍受,爆发出来吧!当神玄帝国受到了欺负后,我们放下恩仇,站在了一起,前往战场!!!
  • 歪批三国

    歪批三国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东汉末年,朝政日非,以致天下人心思乱,盗贼四起时巨鹿郡有一名不第秀才,名为张角,自号“大贤良师“,有徒众众多,立三十六方,举兵造反,史为”黄巾之乱“,从而引起了刘、关、张三人桃园结义,揭开了三国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其实,事实的真相不是这样的,欲知三国真相如何,请看《歪批三国》????????????。
  • 命世北极传

    命世北极传

    这是一个充满着杀伐基调的秋季,万物凋零,秋风萧瑟。而所有的故事都需要从这个秋季说起。“杀……”伴随着震耳欲聋的杀喊声,五万中原铁骑踏入了南方小国的国都,留下一路上烧杀抢劫的痕迹。烟起青山雨潇潇,叶飘风冷世寥寥。金戈铁马残垣迹,剑影刀光映火烧。天孕贤才正气浩,地生灵性北辰娇。风云际会京畿里,计定山河万骨销。年少渐消夜渺渺,繁华淘尽浪滔滔。人生尽算几多事,千古风流坟土消。斑白鬓华人自笑,尘埃尽惹世人嘲。人生如梦世如局,天子一朝臣一朝。
  • 梅香映血

    梅香映血

    起点重发,不定时更新:一个帝国的腥风血雨
热门推荐
  • 灵珠战士

    灵珠战士

    上古时期,在凡间遗落的五颗灵珠被五个青年幸运得到。由五个青年共同守卫五颗灵珠,他们有着不同寻常的力量,经历重重困难使灵珠不被邪恶势力夺去,最后他们利用灵珠强大的力量战胜邪恶,保卫自己的家园。
  • 探索未知-认识微生物

    探索未知-认识微生物

    探索未知,追求新知,创造未来。本丛书包括:奇特的地理现象、遗传简介、生活物理现象解读、奥妙无穷的海洋、认识微生物、数学经典题、垃圾与环境、湛蓝浩瀚四大洋、生物的行为、漫谈电化学、数学古堡探险、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古代物理知识、中国三大三角洲、中国的地理风情、多姿的中国地形、认识少数民族医学、悠悠的中国河流等书籍。
  • 黑色星尘

    黑色星尘

    一个青年的无限之旅,不断追寻这个世界的秘密。
  • 妖孽寒伊,煞王追

    妖孽寒伊,煞王追

    她21世纪第一杀手“殺神”,第一医毒双绝,救人,可以把你从死神手上拉回来,死人,尸骨无存,神仙也救不了。一朝穿越,变成刚出生的小娃娃,她遇见了一天机老人,才得以生存。她是他的劫,他为独对她温柔似水腹黑如鬼。她冷漠对待任何人,无视任何人可偏偏对他没有办法,打也打不过,骂也骂不过,跑也跑不过悲哀啊下流无字,腹黑,都是他对他的印象。他唯独对他那么...他与他的相遇是偶然?还是天注定...还是...
  • 再遇

    再遇

    赵彦歆在初中获得许多奖学金与出国留学的机会,只因她心中始终放不下曾经在初中时期爱过的那个白衣飘飘的少年,所以将三年的学习时间缩短为一年,她曾经对他说过分离是为了更好的重逢。而他更是因为她当初的不辞而别而变得颓废……重逢的他们,还有一直在等着她的他……
  • 极品唐王混都市

    极品唐王混都市

    杨景,自中土大唐穿越而来……这不是笑话,这是一个悲惨的传说。话说大唐至德二年,安庆绪袭杀安禄山后,派汴州刺史尹子奇统兵三十万攻睢阳。睢阳太守许远向张巡求援。张巡引兵自宁陵向睢阳进发,攻破叛军防线与睢阳守军会合。当时,贼兵众而唐军寡,张巡部将南雯云决意以身殉国,致信江南大侠杨景,向挚友托孤。
  • 天高地厚

    天高地厚

    《天高地厚》以华北平原具有丰厚历史承传和诡谲风土人情的蝙蝠村为生活舞台,在我国近三十年来农村大变动的广阔背景上,展开了鲍家、荣家和梁家三个家族三代人升降沉浮、盛衰进退的生活变迁史,把中国农民在时代潮汐的牵引掣动下求生存、求温饱,求发展的坚韧意志,不息的奋争和所遭逢、所承受的曲折、挫败、困顿、辛酸和盘托出。
  • 夏末罂粟

    夏末罂粟

    他和她,拥有了所有却丢了彼此。他和她,擦肩而过错过彼此。他对她承诺:“我不管什么理由,我都会牵着你的手,带你走你想走的路”她对他说:"白色罂粟的花语是,遗忘初恋......"
  • 天酬

    天酬

    长生不老永远是玄阳大陆上的每一个修士掏空心思想要达到的境界,但通忘长生的路是却是湿滑的独木桥,争先恐后,好不容易踏上了这条桥,却还要随时面临从桥上摔下粉身碎骨的后果。修道之路逆天而上,一步出,不可退,一步错,不能悔,否则踏向的就不是长生一路,而是绝路。修者一面是畏惧着长生的那一边的未知因素,一条又追寻着长生,在修途上挣扎着,岂求可以于这苍天共寿。修士是可悲的,不管神通广大还是微不足道,不长生,叱咤风云又如何,到头来还不是白骨一堆,徒添叹耳。得长生者乃天地之逆者,劫数重重。那又如何,定要在这不公之下挣一线生机!
  • 复仇三公主的冰冷彼岸之泪

    复仇三公主的冰冷彼岸之泪

    她们本是自己父母的掌上明珠,只因一些恩怨三个人被赶出了自己的家庭。心中满腹仇恨的她们决定去复仇。来到了她们仇人女儿的学院来复仇,却不料陷进了爱情的包围圈,她们该如何做出选择。(本文很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