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64300000002

第2章 日语与“归化人”的作用(1)

一、归化人的由来及其与日本文化的关联

现代日本人的祖先,大约是在18000年前来到日本的。从弥生时代到古坟时代的这一时期,来自朝鲜半岛和中国的脸型长、高个子的人,是拥有更为先进的技术和文化的人群。他们移居到西日本,给原日本人带来了文化方面的影响,同时他们的居住范围不断扩大,逐渐与原日本人杂居混合,产生了现代日本人。

外来移民不断进入日本列岛,是从先史时代就已经开始,日本史籍《古事记》《日本书纪》中,把外来移民称为“汉人”“新汉人”“吴人”“唐人”,在现代常被称为“归化人”“渡来人”。“归化”一词,是当时日本律令和正史的用语,反映了日本朝廷的政治意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学术界及教科书开始改称为“渡来人”。“归化人”也可以理解为大陆移民。

大陆移民移居日本列岛大致分为发轫期即秦汉时期,高潮时期即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及持续期即隋唐时期。日本朝廷为吸收先进文化,引进技术人才,多次派遣使者到中国内地和朝鲜半岛寻觅、劝诱汉人来日,推动了大陆移民的赴日高潮。东渡日本的移民,大都身怀一技之长,深受日本朝廷重用。事实证明,大和国家统治机构的完备,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都与大陆移民有密切关系。他们到日本后,主要从事教育、文书编写及修史工作,还有的掌握财政,参与政治机要活动,有的受命担任外交使节,不少移民在引进技术,发展生产和宣扬佛教、广兴寺院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经过大陆移民及其后裔的努力,大陆的文化制度得以在日本生根发芽。通过外来移民的进入,中日古代文化交流得到发展。

在日本民族成分中,就有一支公元3世纪前从大陆移民过去的“秦汉归化人”。这在日本文献中有多处记载。如日本的第一部史书《日本书记》云:“应神天皇十四年(约公元二世纪)”“融通王月弓君率秦人来归”。而那时的日本人也冒着生命危险,渡海来华。在中日文化交流中,中日佛教的友好交流是很重要的一页。日本推古天皇十五年(607年),隋朝第二代皇帝炀帝大业三年,圣德太子派遣第二次谴隋使,使者为小野妹子,同行的翻译就是归化人鞍作福利。此外,还选派了福因、慧明、玄理、大国、僧幂、清安、慧隐、广斋8名僧俗同行到中国留学,学习大陆先进文化。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人都是从中国、朝鲜来的归化为日本人的后裔,日本古代整个文化,可以说大都是这些从中国、朝鲜来到日本和归化为日本人的人们建立起来的。

日本派遣的第三次谴隋使,为了吸取隋朝文化,特别是佛教文化,还派遣了僧俗留学生8人,他们就是福因、慧明等8人,他们在隋朝留学时间长达三十年以上者居多。后来的日本大化革新政治,均有赖于这些留学生的新知识。自弥生时代以来,就不断有大陆人为了躲避战乱或其他原因,而移住倭国。5世纪时,由于倭国统一和大王政权积极引进外来文化,大陆人移居倭国的浪潮达到了一个高潮。渡来人以家族或村落为单位,过着集团的生活,他们逐渐与倭人融合,而成为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把武器、农具、工具等的铁器制造,陶器制造,养蚕,绢织物制造,马具等金属工具以及马的饲养等各种新技术传到日本。大和国家的统治者们,使用这些技术,并组织了锻冶部,陶作部,鞍作部等手工业集团。渡来人中文化高的一部分人,像秦氏、东汉氏(也称倭汉氏)、西文氏等是代表性的有力氏族,他们成为有力的豪族活跃于日本。从秦氏、西文氏和东汉氏等渡来氏族所从事的职业看,渡来人不仅给倭人带来了先进技术等物质文明,而且也带来了文字、儒学等精神文明。渡来人在中日交流中所起的作用相当大,他们带到日本的不仅是至今仍影响着日本人生活的汉字和佛教,还有医学、药学、历学、天文、地理等大陆先进文化和技术。大和朝廷及豪族们把他们当作臣民加以保护和利用。“5世纪至6世纪的时代,渡来人的技术和意识(思想文化)对于倭国政权的发展有着强烈的影响,起着为古代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稻作的传入,农耕的发展,生产工具的制造和大量使用,以及新的技术和制作方法的出现,与大陆移民的日本东渡是有很深的关联的。

二、汉字的传入与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尤其是汉字的发明、创造和发展,堪称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它不仅哺育了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而且,还给日本、越南、朝鲜、缅甸等邻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日本文化受中国文字影响最大。日本的文字、文体、读音、构词等方面几乎都与汉字有直接关联。

初始阶段的汉字,可以把西安半坡某些陶器刻画符号和莒县陵阳河陶器刻画符号看做标志,如果从此时算起,汉字已经有六千多年的历史了。汉字产生以后,以其平面文字(与拼音的线性文字相比)的优越性,突现了汉语简短明确的特点,忠实地履行其记录汉语的职能,为中华民族以及日本、朝鲜、越南等邻邦保存了卷帙浩繁的古代文化典籍。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记录着中国人民的悠久文化历史,记录着中国人的创造发明与物质生产,对于世界有重大的贡献。从甲骨文算起到现在,至少它已使用了三千六百年。从中华民族众多的人口看,它至少为十亿人口所使用。汉字是独具民族形式的,在世界上它是独特的,日本、朝鲜、越南人民,曾经使用汉字,那也是从中国传去的。

在中日文化交流中,汉语汉字无疑充当着使者。先是汉字传入日本,后又吸收大量的日式汉语,与本国语文融合成为水乳交融的状态,中日语言上的相互影响,是语言接触史上一种独特的模式。语言的相互影响反映了以社会经济为背景的文化的相互交流。其动因和起点是文化上的需要;其过程则充满着渗透、交融和互动。这个历史过程是很值得研究和总结的。

古代日本文字大体经历了吸收汉字、使用汉文、以汉字标写日语特殊词汇、以日语语序书写汉文、万叶假名、平片假名、和汉混合语体等诸阶段。日本从最初没有文字到自己创造出独有的假名文字与“和汉混合”的文字体系,这个过程同时是全面引进汉字、学习使用汉字、并根据日本原有语言对它消化和再创造的过程;这一过程从语言层面显示出日本民族自古就有乐于和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卓越才能和传统。另一方面,它也印证了古代中国文化的价值在异域语言文字中的影响和积淀。

中日文化交流具有悠久的历史。历史上中国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等给予日本极大的影响。“「漢書·地理志」によると、「楽浪海中に倭人有り、分かれて百余国を為す,歳時を以つ来り献見すと云う」と記されている。”可见,日本古代曾频频派使者到汉朝的乐浪郡府纳贡。公元3世纪汉字传到日本,中日两国间的文化交流进一步发展,日本根据从中国传入的汉字创造出自己的文字,促进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日本人使用汉字是很早的,但汉字传入日本的确切时间,还不是考察得很清楚。古代日本一个邪马台国,其女王叫卑弥呼,她向魏明帝上表致谢的表文就是用汉文写成的。当时倭人没有文字,倭使赴魏带着归化汉人作译员,所以可知卑弥呼的表文是用汉文字写的。由此可以推测,把汉字传到日本群岛的人,是汉族归化人。一些归化人在政府中从事文笔工作,担任外事往来中的文件起草和翻译工作等。历史上一些著名的表文,很多是出于归化汉人的手笔。这些都说明日本人使用汉字作为中日两国文化、政治等方面的交流工具,是很早的。同时也表明,汉族归化人在传播汉字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日本文字形成之前,汉字一直是日本使用的主要记录文字。甚至日本最早的国史如《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也是用汉文写成的。但是,这只是汉字传入日本后所起作用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汉字的传入,也为日本人创造现在的日文字母,提供了客观条件。过去,曾有中国和日本是“同文同种”的说法,这种说法认为两国人民都属于黄种人,都使用同一种汉字。但这“同文”的提法不是很准确。中文和日文,不论在句子结构和文法上,都不属于同一语言系统。出现“同文”的说法,这主要是指日本人民在自己的语言中,借用汉字来表音的问题。由于日本人民接触汉字较早,在自己的语言中借用汉语的单词,来表示一句话的完全意思。这就如同现今汉语中的外来语一样,时间一长,外来语已为全体人民所普遍接受,它就构成汉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汉语的句子中不是以外来语的功能,而是以汉语的功能在起作用。汉字在日语中的作用也是这样,它不是作为汉语,而是作为日语的要素在起作用。因此,汉字的传入日本,就为日文的形成创造了条件,日本人用汉字写文章,是使用汉字的第一步。后来日本人用汉字来表音。这个用汉字表音的作法,就是日本文字产生的萌芽。在日本文字萌芽过程中,汉族归化人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中日文化交流的初期,日本在新文化的吸收中,特别应指出的就是汉字传入日本。当时的日本人还没有自己独自的文字,因此,汉字传入日本,是划时代的大事。倭人本无文字,《隋书》倭国传称:“无文字,唯刻木结绳。”因此,倭人最早的文字是汉字。开始的时期,首先是能读汉字的渡来人,他们作为史部,即从事大和朝廷的记录或制作外交文书等工作的专门人员。从那以后,学习汉字和汉文的日本人的贵族也渐渐增多。同时,也出现了使用汉字的音读和训读来表达日语的情况。

在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之前,日本一直借用汉字的音训来表达本国语言,并培养出一批精通汉文的人才,他们用汉字撰写历史、文学作品。公元8世纪到9世纪,日本人在汉语和汉字的基础上创制出自己以平假名和片假名两套字母组成的日本文字,先前引进的汉字作为表义符号的作用,也被日本所吸取。日本又根据汉字的组合创造了许多词汇,有了记录本民族语言的文字,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在日本《言海》中收录的语词,日本固有的词占56%,来自汉语和用汉语方式构成的词占42%。当然,文字只是工具,通过文字吸收其背后的文化是更重要的一项工作。

初期的中日文化交流,特别是古代日本大量吸收中国文化,促进了日本民族文化和日本社会发展。归化人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以及汉字的传入,可以说明这一点。众所周知的古代日本的遣唐使、遣隋使、入宋僧、入明僧等也都是具体有力的例证。而近代中国文化又深受日本文化影响。如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说以及各种新思潮,包括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不少也是中国留日学生根据日文书籍或西方原著的日译本介绍传播到中国来的。近代中国人的日本留学、考察日本热潮、仿效日本的戊戌维新和以留日学生为骨干的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都可以帮助人们理解这一点。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在不断地吸收着外来文化,特别是从近邻日本创造词汇中,吸收了很多有意义的东西。有一个时期,日本人根据汉字组合的特点,独自创造了很多新词,后来,这些新词中有许多又流向中国。到现代,中日两国通用的词越来越多了,而这些通用的词汇不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反而是从日本传到中国的,这些通用词汇发展丰富了汉语言文化,同时,也增进了两国的交流。因此,文化交流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促进两国文化的发展繁荣和异质文化的融合,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三、汉字的读音和日本的语言文字特征

日语词不是由词干和词缀构成的,很难用词素分析法来记忆。日语词的来源不一,构成方式复杂,从来源方面,有和语词、汉语词和外来语等;从读音方面,有音读、训读、音训混读;同为音读,还可分为汉音、吴音、唐音等。日语学习要解决记忆词汇难的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掌握日语词的音训知识。

日本人对汉字的发音,有音读和训读两种不同的读法。音读就是按照汉字本来的发音来读,但是这个“本来的发音”并不是今天的汉语普通话,而是古代的汉音、唐音、宋音,还有吴音等方言读法。例如,日语中的“人”字就有三种读法,一是“じん”、第二种读法是“にん”,还有一种读为“ひと”,而它们的意思却完全一样。而一个“下”字居然有超过十种读法的情形。

同类推荐
  • 走向人本主义教育的学校管理

    走向人本主义教育的学校管理

    本书从校本教研的视野,结合课程改革论述学校管理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从教育目标、教学常规、课程管理、班级建设、学生的学业评价、教学研等方面,介绍了现代学校管理的动因、建构与走向的发展性理念。本书读者对象是: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园)长以及教学研究人员和教育管理人员等。
  • 课堂教学的颠覆与重建

    课堂教学的颠覆与重建

    本书为教育学者陶继新与著名教育改革校长李升勇的对话录,书中既有李升勇校长对改革过程的叙述,也有他高屋建瓴地理论升华,更有陶继新画龙点睛的评论,可以说本书是关于学校改革特别是大语文教育的一部“写真集”,适合学校管理者、教育学者阅读。
  • 二十年目睹大学生之怪现状

    二十年目睹大学生之怪现状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的希望在哪里?”韩寒的《青春》对社会发出沉痛的叩问。中国的高等教育是否真的病入膏肓?经过四年的大学教育,年轻人的出路在哪里?让我们将目光投向20年前的大学生们,在历史演变中反思自己。时代在召唤赋予思考的年轻人。
  • 性张力下的中国人

    性张力下的中国人

    与古人相比,我们今天在性问题上所面对的局面、所感到的困惑、甚至所见到的表现等等,实际上没有太大的不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性问题,长期存在着看起来是对立的两极:一极是重生殖、重子嗣、多妻和重人欲的;另一极则是礼教,在宋代以后它成为在理论上必须严格遵守的社会规范,而且越来越带上明显的禁欲色彩。在上述两极的同时作用下,就产生了性张力。性张力问题说到底是社会在性方面如何进行制约、平衡的问题。问题是一个所有社会都共同面临的问题。本书不仅仅将关注焦点集中在古代中国人身上;同时也扩展、联系到现世的中国社会的种种性现象,从“性张力”这一角度重新审视中国人的性生活。
  • 乱世犹闻读书声

    乱世犹闻读书声

    1912~1937年的中国,是一个“乱世”,不仅政局上混乱,思想上也剧烈地激荡着,诞生了无数“大家”。在民国那样一个乱世,中国教育为何还会有如此的成就。这本书为此26年的教育著史,为影响教育至深的教育家立传(蔡元培、马相伯、鲁迅、张伯苓、王国维、晏阳初、罗家伦、陶行知等),将教育事件与教育人物传记结合叙述,清晰地展现出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路程。对故纸堆的梳理,也许能引起您对当代教育的一些思考。
热门推荐
  • 美女上司的杀手保镖

    美女上司的杀手保镖

    神秘人物从深山走出,一直游荡于国外风情人物,因神秘任务回到国都,一路职场风云。上司?我的!秘书?我的!萝莉?我的!美女通通都是我的!
  • 异界的大陆

    异界的大陆

    在这个大陆只要才能强者活下,弱者就必须死亡。在这个大陆有一种人,大家把他们称做行者,行者分等级,白星、绿星、黄星、蓝星、红星、紫星、灰星、橙星、黑星、金星..........且每一个等级有十阶。
  • 辟尘

    辟尘

    一个小山村,一场惊天巨变,一颗珠子,偶然的遭遇成就必然的结局,是因也是果。张美丽和王小虎在经历灭门惨剧之后,阴差阳错进入了云门,而辟尘珠引起的觊觎、明争暗斗、陷害利诱、儿女情长等等都摆在了几个年轻男女的面前。如何选择,是当个好人,还是随波逐流?另一个时空的她又是谁?
  • 武破虚空

    武破虚空

    身世可怜的孤儿被推下悬崖之后,重生在一个未知的奇特世界中。从一个普通人重新开始,在这个进化无限,用实力说话的世界,他的命途波澜起伏,另外一个世界的巫将灭,道当兴,佛将出,是什么惊天的秘密导致宇不足宙残缺?木小凡顶着破除不灭量劫而生。看他如何自处,灭劫修念,武破虚空。
  • 带着全面战争到战国

    带着全面战争到战国

    龙飞穿越了,而且是带着幕府将军2全面战争辅助系统穿越的,当龙飞来到这个人命贱如狗,子弑父,臣克主的日本战国,他又会给大家带来一段怎样的战国征途了?与上杉姐姐在越后一起谈谈恋爱与武田信玄在信浓一起骑骑马与本愿寺证如在本愿寺一起谈谈佛与织田信长在战国一起论论改革与毛利元就在海上一起钓钓鱼阿市妹妹在对你疯狂的尖叫,油布姬妹妹在对你害羞的笑,出云阿国在对你放浪的跳,阿浓道“读者殿”让小女来为你宽衣吧!还犹豫什么?那个你说的就是你啊!QQ群8117850
  • 这位姑娘,请看路!

    这位姑娘,请看路!

    她以为自己的人生会一直平平淡淡的没有任何波折,却遇见了他。她以为他只是图一时新鲜,才跟她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却没想到他是认真的。她以为在被伤害后不会再轻易相信别人,可以不再受伤,却一而再再而三陷入泥沼……
  • 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爱在他乡

    爱在他乡

    本书讲叙冰燕和王红流、小丽和梁业、小梅和小兵、花花和周州四对大学生情侣。他们怀着不同的梦想,不同的信念,走上了社会,迎接他(她)是宏图大道、是荆棘沟壑、是万丈深渊、还是春暖花开?其实欲望都是发散的,看他们如何去控制,去把握,去演艺他(她)们的平凡的悲欢人生,四个故事穿插进行,以情感和事件为主线,作者想通过这四个故事,展现人们在面对物欲、色欲、权力、爱情时的态度,感叹人生的无奈,讴歌善良、奋斗、平凡的人和他们的坚贞爱情故事。青春的疯狂是否似曾相识,奋斗的路程是否感同身受?
  • 笑话王中王:幽默开心小故事

    笑话王中王:幽默开心小故事

    《笑话王中王》系列收集了大量的幽默故事,一则笑话能够让我们感到快乐喜悦,一则笑话可以使我们获得轻松解压。只有在一个轻松幽默的环境下,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才能笑对人生。
  • 冷血拽少爷:狂追笨丫头

    冷血拽少爷:狂追笨丫头

    作为一个衣着寒酸的老师,简云冷眼看着这所贵族学院的学生们夸张的炫富行为。是不是这些富几代的小屁孩儿们一个个都这么拽啊?真是缺少管教!哎~~~明明是她来管教他们,怎么反而频频被他们“管教”呢?好!老虎不发威,你还当我是HolleKitty!现在就让你们见识见识什么是真正的灵魂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