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洪灾、泥石流、地震等,都是来自大自然的威胁。对于自然界的灾害,也许目前我们还没有办法根除它,甚至无法预知它何时到来,但是,我们却可以采取一些办法进行有力的防范,以使我们所面临的财产及人身伤害程度减到最小。
一、气象灾害危机应对
(一)台风灾害危机应对
1.台风的危害
台风(或飓风)是产生于热带洋面上的一种强烈热带气旋。其称谓随着发生地点和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在印度洋和在北太平洋西部、国际日期变更线以西,包括南中国海范围内发生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而在大西洋或北太平洋东部的热带气旋则称“飓风”。
台风发生的规律及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季节性。台风(包括热带风暴)一般发生在夏秋之间,最早发生在五月初,最迟发生在十一月。
台风具有旋转性,其登陆时的风向一般是先北后南。
由于台风的风向时有变化,台风中心登陆地点较难准确预报。
台风具有严重的损毁性。对不坚固的建筑物、架空的各种线路、树木、海上船只、海边农作物等破坏性很大。另外,强台风发生时,也易造成人员伤亡。
强台风发生常伴有大暴雨和大海潮。
台风共有6个级别,最高级别为超强台风,风力16级或以上;其次是强台风,风力14~15级;台风,风力12~13级;强热带风暴,风力10~11级;热带风暴,风力8~9级;热带低压,风力6~7级。
2.台风灾害应对
在台风登陆时,为确保人身及财产安全,我们应做好以下应对措施。
(1)千万不要下海游泳。台风到来时海浪极其凶猛,在海滩游泳是十分危险的。
(2)不要打赤脚,最好穿上雨靴,防雨的同时也起到绝缘作用,预防触电。走路时应仔细观察,以免踩到电线。通过小巷时应特别留心,台风天气易导致围墙、电线杆倒塌事故的发生。走在高大建筑物下注意躲避高空坠物。尽量少走高层楼房之间的狭长通道。狭长通道会形成“狭管效应”,风力加大,会给行人带来危险。
若发生事故,应拨打120求助,不要擅自搬动伤员或自己找车急救。搬动不当,对骨折患者会造成神经损伤,严重时会发生瘫痪。
(3)尽可能远离建筑工地。有的工地围墙经过雨水渗透,可能会松动;还有一些围栏可能会倒塌;一些散落在高楼上没有及时收集的建筑材料,如钢管、榔头等,可能会被风吹下;路过有塔吊的地方要更加注意安全,因为如果风大,塔吊臂有可能会折断。在经过脚手架时,最好绕行,不要在下面走。
(4)不要在广告牌和老树下长时间逗留。有的广告牌在强大风力的作用下有可能倒塌。
(5)强风中尽量少骑自行车。顺风虽然不会对骑车造成太大危险,但是,一旦侧风向骑行,很有可能被大风刮倒,造成摔伤。
(6)台风来临前应将阳台、窗外的花盆等物品移入室内,切勿随意外出,家长关照自己孩子,应把门窗捆紧拴牢,特别应对铝合金门窗采取防护措施,确保安全。
(7)将容易被风卷走的东西搬进房子里或在原地固定住,如花盆,晾衣架等,以免砸伤路人。检查屋瓦,楼顶防水层。门窗要关锁妥当,尤其是迎风一面的门窗。如风势猛烈,可用木版或沉重的家具顶住向内开的窗户。玻璃窗贴上胶布,以免玻璃被击碎时碎片伤人。
(8)准备好蜡烛、火柴和手电筒,在大风造成停电时以备急用。如果有煤油灯等,也可拿出来准备应急。
(二)龙卷风灾害危机应对
1.龙卷风的危害
龙卷风是在极不稳定天气下由空气强烈对流运动而产生的一种伴随着高速旋转的漏斗状云柱的强风涡旋,其中心附近风速可达每秒100米至200米,最高达到300米,而12级风的风速也只相当于每秒30多米。龙卷风的水平范围很小,直径从几米到几百米,其持续时间一般仅几分钟,最长不过几十分钟,但其破坏性却相当严重,在龙卷风经过的地方,常会发生大树连根拔起、车辆被掀翻、建筑物被摧毁等情况,有时还把人吸走。
2.龙卷风灾害应对
当发生龙卷风侵袭,我们应做好以下防范措施。
(1)若房屋带有地下室,应立即进入地下室,躲在坚实的桌子下面。千万不要躲在重物的附近,以免龙卷风破坏了房屋,使得重物倒塌压在身上。
(2)在没有地下室的房屋中,应避开所有的窗户,立即进入一间小的,位于中间的房子,如厕所、储物间或位于楼房最底层的内部过道。脸朝下,用手护住头部,尽可能蹲伏在地板上。用厚的垫子,如床垫或毯子盖在身上,以防掉落的碎物砸伤自己。
(3)不要进入电梯,否则一旦停电则有可能被困在电梯内。
(4)当龙卷风来袭,如果正行驶在路上,应尽可能使车辆沿着与龙卷风所经路线的垂直方向行驶,以远离龙卷风。如果不可能,则应将车停靠在路边安全的地方,尽快进入附近的建筑物中。如果附近没有建筑物,则应平躺在地上,脸朝下,用手护住头部。切记不要躺在汽车或树的附近,以免它们被龙卷风吹倒时砸到自己。
(三)洪灾灾害危机应对
1.洪灾的危害
洪灾是由于江、河、湖、水库水位猛涨,堤坝漫溢或溃决,使客水入境而造成的灾害。洪灾除对农业造成重大灾害外,还会对工业甚至生命财产造成损失,是威胁人类生存的十大自然灾害之一。
我国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存在着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洪水灾害。作为防洪重点的东部平原地区,如辽河中下游、海河北部平原、长江中游(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以及沿江一带)、珠江三角洲等,它们在地理上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位于湖泊周围的低洼地、江河两岸或入海口地区。另外,东南沿海一些山区和滨海平原的接合部,也属于洪灾危险程度较大的区域。
2.洪灾灾害应对
当洪灾到来,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应对。
(1)将家中衣被等御寒物放至高处保存;将不便携带的贵重物品做防水捆扎后埋入地下或置放高处,票款,首饰等物品可缝在衣物中。保存好尚能使用的通信设施,可与外界保持良好的通信联系。
(2)搜集木盆、木块等漂浮材料作为救生设备以备急需;洪水到来时,将难以找到饮用水,所以在洪水到来之前,可用木盆,水桶等盛水工具储存干净的饮用水。
(3)应尽量多穿些衣服防寒保暖,然后迅速撤离到山坡高地或地基结构坚实的建筑物上,也可爬到枝干较粗的树上等待营救。
(4)若已落入水中,则应迅速抓住周围可利用的漂浮物,如树木,木板,塑料板等在水上漂浮;应尽量远离洪水水道,以免被湍急的水流冲呛,同时也要远离漂浮有汽油、柴油的水域,以免引起呼吸道和肺部感染。
(5)下水抢救落水者时,应从其背后靠近,拖住其后颈,采用仰泳将落水者带到船边或岸边。注意不要被落水者拽住,否则双方都有生命危险。
(四)雷电灾害危机应对
1.雷电的危害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放电现象。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风。
当人遭受雷电击的一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人体,严重者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脑组织缺氧而死亡。另外,雷击时产生的火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烧灼伤。雷电击也可使人体出现树枝状雷击纹、表皮剥脱、皮内出血等,还会造成耳鼓膜或内脏破裂等。
雷击易发生在以下场所或设施上。
缺少避雷设备或避雷装置不合格的高大建筑物、储罐。
没有良好接地的金属屋顶。
潮湿或空旷地区的建筑物、树木。
由于烟气的导电性,烟囱特别易遭雷击。
建筑物上有无线电设施而又没有避雷装置,以及没有良好接地的地方。
2.雷电灾害应对
在雷电天气,我们应着重做好以下防范措施。
(1)关闭家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防止雷电从电源线入侵。
(2)不要靠近窗户,尽可能远离电灯、电线、电话线等引入线。在没有安装避雷装置的建筑内应避开钢柱,自来水管和暖气管道,以防雷电电流经这些金属管道窜入人体。雷雨天尽量少洗澡,切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3)身处室外时,尽量寻找低洼之处(如土坑)藏身,或者立即下蹲,降低身体高度。不要在空旷的野外停留。远离孤立的大树、高塔、电线杆、广告牌等。不要在户外使用手机。如多人共处室外,相互之间不要挤靠,以防雷击中后电流互相传导。
(4)若有人员被雷击中,应立即采用心肺复苏法抢救。
(五)冰雹灾害危机应对
1.冰雹的危害
冰雹也叫“雹”,多发生的夏季或春夏之交。它是一些小如绿豆、黄豆,大似栗子、鸡蛋的冰粒。
我国除广东、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较少外,其他各地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灾。尤其是北方的山区及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天气多变,冰雹多,受害重,对农业危害很大。
猛烈的冰雹打毁庄稼,损坏房屋、车辆,人被砸伤,牲畜被砸死的情况也常常发生,具有强大的杀伤力。
2.冰雹灾害应对
农业上常用的防雹措施主要有:在多雹地带种植牧草和树木,增加森林面积,改善地貌环境,破坏雹云条件,达到减少雹灾目的;增种抗雹和恢复能力强的农作物;成熟的作物及时抢收;多雹灾地区降雹季节,农民下地干活随身携带防雹工具,如竹篮、柳条筐等,以减少人身伤亡。
(六)大雾灾害危机应对
1.大雾的危害
在水气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当接近地面的空气冷却至某种程度时,空气中的水气便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降低,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雾是对人类交通出行影响最大的天气之一。由于有雾时的能见度大大降低,以致很多交通工具都无法使用或效率低下,如飞机停飞,汽车、轮船行驶缓慢等。
2.大雾灾害应对
由于雾是空气中的小水珠附在灰尘上形成的,所以大雾天气时,空气中灰尘非常多,对人类的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
因此,在大雾天气时,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时间,更不应进行室外体育锻炼。尤其是一些患有支气管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会出现正常的血液循环阻碍,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等。
在户外时应戴上围巾、口罩,保护好皮肤、咽喉、关节等部位,中老年、儿童、身体虚弱的人更应重点防护。
(七)高温灾害危机应对
1.高温的危害
气温在35℃以上时即可称为“高温天气”。一般来说,高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气温高而湿度小的干热性高温;另一种是气温高、湿度大的闷热性高温,俗称“桑拿天儿”。
出现高温天气时,应适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及早做好预防高温的准备。气象台发布的高温预警信号分为3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其中,高温黄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连续三日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高温橙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升至37℃以上;高温红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升至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