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盗窃危机的应对
若贵重物品被盗,应及时向老师及保安人员报告,尽量准确描述物品的特征及自己存放的地点等信息,在其帮助下查找丢失的贵重物品。
若发生存折、银行卡的失窃,应立即前往银行办理挂失业务,查询此前是否曾有人从该存折或银行卡中提取现金,若确有此事,可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请求其协助找回丢失的现金。
若发现教室、寝室的门锁被撬,应马上向学校的保卫人员或公安机关报告,并注意保护好现场,待警察勘察完现场后,清点自己丢失的物品,计算财产损失。与此同时,努力提供有价值的线索,积极配合警察进行案件的侦破。
案例与点评
20××年8月的一天,李某到自习室看书,发现同校家境富裕的同学王某坐在离自己不远处,他的高档手机就放在课桌上。恰在此时,自习室突然停电了,李某趁黑将王某的高档手机装入自己衣袋并迅速逃离自习室。保安人员次日就根据线索从李某那里找到丢失的手机,并将其带到保安室。经讯问,李某对自己的盗窃罪行供认不讳,并供认自己之前也曾趁同学不备盗窃过同学的一些贵重物品,均以低价卖出,所得钱财被自己挥霍掉了。
点评:
此案中,王某的手机是在黑暗中丢失的,自习室中距离其最近的几位同学就成为最大的嫌疑人,这样就不难排查出是李某所为。另外,王某自己也应注意贵重物品应妥善保存,避免“炫耀”。
法律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也依照本条规定定罪处罚。
课后互动
以小组为单位,就以下问题进行交流。
说说自己有哪些不良的财物保管行为,应如何纠正。
看看自己身边有哪些设施的安装及使用存在财物被盗的隐患,应如何纠正。
(二)抢夺抢劫危机应对
抢夺是指以暴力强取,而抢劫比抢夺的性质更为严重,即抢劫不仅侵犯了被害人的财产,还危害到被害人的人身安全,例如,在掠夺他人财物的同时,手持凶器对受害人实施伤害或杀害。
抢夺和抢劫目前也已成为危害同学生命及财产安全的形式之一。抢夺和抢劫多发生于校园内外比较偏僻的地带,其主要对象是单人行走的、携带贵重财物的人员,作案人员主要为学校附近的无业游民及闲散青年。
1.抢夺抢劫的预防
外出时不要携带过多的现金及贵重物品,尤其是笔记本电脑等体积稍大的贵重物品,非常容易成为抢夺抢劫的目标。
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排队等较为拥挤的地方,应将自己的钱包等贵重物品放至身体前侧的口袋中,随身携带的挎包也应移至胸前,防止被盗或被抢。
避免前往偏僻的地方或人迹罕至的丛林或山上,如若必须前往,尽量结伴而行。
外出行走至偏僻地段时,应提高警惕,不时向后回头观察是否有可疑人员跟踪。若发现有人跟踪,应尽量快速将其甩掉,并向人群密集处前行。
在骑自行车外出时,尽量将背包平放在自行车篮筐底部,将包带在车把上缠绕几周,防止抢夺抢劫者抢包;如中途遭遇自行车出现故障需要下车查看时,应注意将篮筐内的背包取出,防止坏人趁机抢包作案。
增强自我防范意识,不要在公共场所炫耀自己的财富,去银行取款时,应避免提取大量的现金,离开银行时,也应警惕是否有可疑人员尾随。
2.抢夺抢劫的应对
若遭遇抢夺或抢劫,应尽量保持镇静,克服恐慌的情绪,积极应对所面临的情况。
若在人员密集区发生抢夺或抢劫,可大声呼救,求得周围群众的帮助或将保安人员、警察引至出事地点。如果自身具备反抗能力或时机对自己有利,则应适时对歹徒发起攻击,将其制服或使其丧失继续作案的能力。
若抢夺或抢劫发生在较为偏僻的地方,自身又无力制服歹徒,那么,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是最重要的。此时,可向歹徒交出部分财物,或适时机智与歹徒周旋,表明自己并无反抗意图,使其放松警惕,看准时机反抗或逃脱。
留心观察歹徒的样貌特征,如年龄、身高、发型、肤色、有无疤痕、口音及行为特征等,以便事后能为警方的案件侦破工作提供尽可能详尽的信息,利于案件的快速侦破。
案例与点评
20××年3月的一天下午,市民王女士拨打报警电话称,她沿某路向前行走时,一辆疾驰的摩托车突然从其身后驶来,摩托车后座上的一名男子一把扯下她肩上的皮包,迅速逃窜。被抢的包中装有手机等贵重物品。
办案的民警考虑到歹徒在抢劫物品后肯定要销赃,便开始地毯式侦查二手手机店、典当行等地。很快,案件有了突破,民警锁定嫌犯之一王某。4月的一天凌晨,4名民警在王某的家门口守候了36小时,终于将王某抓获。
通过对王某的审问,办案民警又在较短的时间内抓获了其同伙于某、杨某等人。
点评:
飞车抢夺歹徒的作案对象通常为单肩背包的女性。他们利用女性体质柔弱,不易反抗的特点实施抢夺。因此,外出时最好将背包斜背,这样不易成为抢夺目标。另外,平时最好靠人行道的右侧离快车道稍远点的位置行走,这样歹徒也不易接近。
法律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课后互动
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导自演,模拟抢夺抢劫情境,观摩的同学指出该情境中有哪些行为易招致抢夺,哪些行为可以有力地防止财物被抢。
(三)诈骗危机应对
诈骗分子通常编造出各种谎言、制造各种假象骗取受害人的信任,从而达到将受害人或其所在单位的款额较大的财物据为己有的目的。
目前常见的诈骗方式有借用熟人关系取得信任进行诈骗,以受害人亲友出意外急需用钱为名进行诈骗,以蝇头小利诱使受害人上当诈骗,以中介的名义从事诈骗,以手机短信骗取银行卡持有人的钱财等。
1.诈骗的预防
诈骗分子经常以亲戚、同学的好友或同乡等身份出现。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人,不要轻易相信,更不要盲从。
诈骗分子也会利用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编出各种落难的故事来博取人们的同情心,以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对于陌生人的求助请求,应注意分辨,尽量回避。
有的诈骗分子会冒充中介人员或社会名流,表示自己可以办成一些他人办不了的事,例如,在分数不够的情况下升入重点高校、帮忙找到高薪工作等。对于陌生人许诺的利益,尤其是一些与现实差距较大的情况,一定要深思熟虑,不要轻易动心,才能保障自己的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