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出行危机应对
我国的交通多以道路交通为主,所发生的交通事故也多以道路交通事故为主。
据统计,全球50%的交通事故受害者是15~24岁的青少年。司机拙劣的驾驶技术以及无视交通法规的存在、道路设计得不合理,交通管理跟不上以及行人较差的交通意识都是造成交通事故的因素。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习一些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以使自己的交通出行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一)行路安全危机应对
学生骑车或步行所遭遇的道路安全事故主要是与汽车、摩托车等机动车相撞造成的,有些是机动车司机违章造成的,如司机闯红灯,将车驶入非机动车道等;也有行人不按交通信号灯指示行走或违章翻越隔离带进入机动车道等造成的。
1.行路危机的预防
(1)若道路已划分为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那么骑车时应走非机动车道,步行时应走人行道;若没有划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机动车在道路中间通行,非机动车和行人在道路两侧通行。
(2)骑车或步行应当按照交通信号通行;遇有交通警察现场指挥时,应当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行;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应当在确保安全、畅通的原则下通行。
(3)严禁骑车违章带人、逆行等。不要在道路上嬉戏追逐打闹;不要在道路上踢球、滑旱冰、玩滑板等。
(4)通过路口或者横过马路时,应当走人行横道或者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通过有交通信号灯的人行横道,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指示通行;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的路口,或者在没有过街设施的路段横过道路,应当在确认安全后通过。
(5)不得跨越、倚坐道路隔离设施,不得扒车、强行拦车或者实施妨碍道路交通安全的其他行为。
(6)通过铁路道口时,应当按照交通信号或者管理人员的指挥通行;没有交通信号和管理人员的,应当在确认无火车驶临后,迅速通过。
(7)不要在机动车行驶的立交桥上行走,不要行走在高速公路上。
(8)雨天出行,尽量远离路边的高大树木或变压器、高压线路等;夜间出行尽量选择有路灯的道路行走,最好携带照明用具,注意观察路边有无无盖窨井,通过路口时注意查看及避让来往车辆。
2.行路危机的应对
当路遇机动车向自己所在的方向飞驰而来时,应立即向路边躲避,避免发生正面碰撞以及被其他机动车碰撞。
在车祸发生后,应立即拨打122报警,如果伤势严重,还应赶快拨打120或999求助。在医护人员没有到来之前,应采取初步的急救措施,如止血、包扎等。
如果机动车肇事者逃逸,需认真记下肇事车的车牌号、车型、颜色及逃逸的方向,并迅速报警,请求警方协助追查肇事车辆。
有时我们从居民楼下经过,会遇到高空掉落物品的情况,如放在阳台上的花盆掉落砸中行人,此时我们应观察是否还有其他物品掉落,同时向安全处躲避。如伤势较重,可拨打报警电话和急救电话求助。
案例与点评
20××年8月的一天,在某市繁华地带,一名女同学在翻越马路中间的隔离栏杆横过马路时,被一辆疾驰的小货车撞倒,不幸当场身亡。其实,离出事地点80米开外就设有人行过街天桥。看到这一幕的人们都说,太可惜了……
点评:
发生这样的不幸,完全是由于这位女同学贪图方便,不肯多走几步路造成的。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繁华地带,用自己的生命做赌注换取80米的方便,太不值得了。
课后互动
以小组为单位,就以下问题进行交流。
结合自己的所见,说说骑车或步行外出时,哪些行为会对行路安全构成威胁。
自己是否存在不符合行路安全的行为?应如何改进?
(二)乘坐交通工具危机应对
由于节假日的增多,同学们有了许多出行的机会,在乘坐公共汽车、出租车、火车和飞机时,安全问题成为头等大事。
1.乘坐交通工具危机的预防
(1)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危机预防
在乘坐公共汽车、电车及地铁时,须在站台或指定地点等候,不可在站台下或安全线外候车,待车停稳后排队上车,先下后上,不要拥挤。乘车时不得携带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上车后如果没有座位,应紧抓扶手或椅背,避免因车体在行进时发生的晃动给自身带来损伤。下车时注意脚下台阶,下车后不要从车前猛跑,注意来往行人和车辆。
(2)乘坐出租车的危机预防
乘坐出租车时,注意不要乘坐无营运许可证的“黑车”。如乘坐前排副驾驶位置,则应注意系好安全带。下车时按计价器显示金额付费并索要发票,以便在物品遗忘于出租车上时联系车主寻找。下车开门时注意避让来往的行人和车辆。
(3)乘坐长途汽车的危机预防
乘坐长途汽车时,应避免乘坐超载或超员的车辆。上车后应将自己的行李摆放好,防止在车体晃动时散落砸伤乘客。若中途下车休息,需要关好车窗,记好车牌号,按时返回。
(4)乘坐火车的危机预防
在乘坐火车时,注意贵重物品应随身携带,而不能放在行李架或衣帽钩上的衣服口袋内,若发生失窃现象,应快速与列车乘警联系。不要长期滞留在车厢的连接处。列车中途停靠站的时间较短,尽量不要下车走动或买东西,以免漏乘。
(5)乘坐轮船的危机预防
在乘坐轮船时,应选择具有营运资格的客船和轮渡船,若遭遇大风、大浪及浓雾天气则不应乘船。上、下船时服从工作人员的指挥,上船后留心观察救生设备的位置,不在甲板上追逐打闹。
(6)乘坐飞机的危机预防
在乘坐飞机时,应认真听取乘务人员的讲解和安全示范,了解应急设备的使用方法,系好安全带,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听从乘务人员的安排,不私自乱动救生设备。
2.乘坐交通工具危机的应对
(1)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的危机应对
如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起火,应立即使用衣物捂住鼻孔,打开车窗跳车逃生。如身上起火而此时又没有水源,可使用衣物拍打或就地打滚迅速灭火。
遇到地铁停电,被关在地铁内的乘客不要自己动手打开门,而应等待工作人员将指定的车门打开,按照工作人员的指引从指定的车门顺序下车。不要直接跳向隧道,因为列车距离地面有一米多高,且地面情况复杂,直接跳下容易崴脚并造成局面的混乱。在隧道内行走要小心脚下,以免摔伤或者被障碍物碰伤。
若遇到地铁着火,应立即拨打119火警,也可以按动列车车厢内的紧急报警按钮。在两节车厢连接处,均贴有红底黄字的“报警开关”标志,箭头指向位置即是紧急报警按钮所在的位置,将紧急报警按钮向上扳动即可通知地铁列车司机。与此同时,可利用车厢内的干粉灭火器进行扑火自救。干粉灭火器位于每节车厢两个内侧车门的中间座位之下,上面贴有红色“灭火器”标志。如若扑救失败,应及时关闭车厢门,防止火势蔓延以赢取逃生时间,然后安全逃离。
(2)乘坐长途汽车的危机应对
如果所乘坐的长途车在铁道口抛锚,应协助驾驶员立即将车辆推出道口或求助过往车辆将抛锚车辆拖离道口。如果无法将车辆拖出道口,应迅速离开车辆,在道口外的安全地方拨打110或122报警。
(3)乘坐火车的危机应对
如果所在的火车车厢意外失火,此时不要打开车门车窗,以免火借风势扩大蔓延,用湿毛巾或衣服捂住口鼻,奋力向列车前部转移,因为火车运行时火是向后蔓延的。若情况紧急必须紧急撤离车厢时,工作人员会立即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紧急停车,待列车停稳后再迅速打开车门车窗撤离。当车门、车窗不能正常开启时,可使用消防锤或锐器砸碎车门或车窗玻璃逃生。
当遭遇火车脱轨,相撞等重大事故时,可趴下并牢牢抓住坐椅等牢固物体,低头,下巴贴紧前胸,最大限度地保护好自己的头和胸部。
遇有特殊情况乘客必须下车时,要注意相邻线路上是否有列车通过。列车在桥梁上、隧道内因故停车时,要听从列车工作人员的指挥,沿着安全通道到达安全地点,桥梁上或隧道内的铁路两侧每间隔30米错落设置有避车台(洞),其中可停留5~10人。
当车厢内遇有突发治安事件时,应首先保护好自身的人身财产安全,不要轻举妄动。然后想方设法传递信息给列车工作人员,协助列车工作人员抓获歹徒。
(4)乘坐轮船的危机应对
若游船撞到礁石或其他船只有下沉的迹象,应穿上救生衣,利用手机、信号弹或燃烧的衣物发出求救信号。若情况十分危急,需要弃船,请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按顺序离开事故船只。
若是海上遇险,则应学会利用各种途径获取食物或者淡水,想方设法维持自己的生命。在离开大船时,应尽量穿得暖和一些,最好选择毛织品,可以拿一些巧克力等热量较高的食品,条件许可再带上手电。离开大船时,切记穿上救生衣,并给救生衣充气。
如果不得不跳进水里,应迎着风向跳,以免下水后遭到飘来的漂浮物撞击。双臂交叠在胸前,压住救生衣。双手捂住口鼻,以防跳下时进水。眼睛望前方,双腿并拢伸直,脚先下水。不要向下望,否则身体会向前扑进水里,容易使人受伤。如果跳的方法正确,并深屏一口气,救生衣会使人在几秒之内浮出水面。如果救生衣上有防溅兜帽,应该解开套在头上。
跳水一定要远离船边,跳船的正确位置应该是船尾,并尽可能远跳,不然船下沉时涡流会把人吸到船底下。
跳到水里后,要屏气并捏住鼻子,避免呛水。在放松身体的同时,试一试能否踩到水底,因为很多河流并不是很深。
为了节省体力,应脱掉沉重的鞋子,扔掉口袋里沉重的东西,不要贪恋财物,不要有侥幸心理。
在江河湖泊中遇险,如果很容易游上岸边,则尝试。如果水速很急,不要直接朝岸边游去,而应该顺着水流游向下游岸边,如果河流弯曲,应游向内湾,那里较浅,并且水流速度较慢。请在那里上岸或等待救援。如果事故船在海中遇险,请耐心等待救援,看到救援船只挥动手臂示意自己的位置。
(5)乘坐飞机的危机应对
当意外发生时,机上乘客应保持冷静,一定要听从乘务人员的指示,乘务人员均受过严格的训练,善于应付紧急事故。竖直椅背,以免卡住后方乘客的逃生通道。收回小桌板,保证自己所在这一排逃生通道畅通。打开遮阳板,保持良好的视线。摘下眼镜以及口袋里的尖锐物件,如手机,钢笔等。如果自己或别人受伤,应尽快通知乘务人员。
案例与点评
20××年4月的一天,某学校学生赵某乘坐学校门口的“黑车”回家,“黑车”行驶不多久,迎面开过来一辆速度极快的小客车,“黑车”司机躲闪不及,迎面撞了上去,导致赵某重伤,后经医治无效死亡。
点评:
这位同学明知是“黑车”,却为图一时方便,以致于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在乘坐出租车出行时,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出租车,只有这样,自己的生命及财产才能得到最大的保障。
知识链接
什么是“黑车”
“黑车”是没有运营的资格,不被国家允许的赢利为目的的车。“黑车”的车身上没有任何出租车标志,车主多是会在你经过其身旁时,问一句:“要车吗?”
“黑车”多是一些报废车、拼装车或车况非常差的车辆,而“黑车”司机也多是一些驾驶技术不够娴熟的人员,同时也存在着强揽旅客、甩客及敲诈勒索的情况,这些都给乘客的安全埋下了隐患。另外,“黑车”很少投保,车主的赔偿能力也有限,所以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索赔难度非常大。
正规出租车的车身一般会印有企业名称、车辆编号等,安装有统一的出租车牌照,例如,北京市出租汽车的牌照均以“京B”开头。正规出租车均安装有计价器,仪表盘旁边安装有驾驶员服务监督卡等。正规出租车不仅安全系数高,并且一旦发生事故,可从出租汽车公司得到相应的赔偿。
课后互动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述哪些行为有利于我们安全地乘坐交通工具出行。
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导自演,模拟交通工具险情发生情境,体验险情发生时可采取的有效应对措施。
二、旅行安全危机应对
随着公共假期的增多,同学们多会利用假期出门旅行。无论是到近郊,还是远途旅游观光,我们都需要了解一些安全常识,以备不测。
(一)景区游览危机应对
1.景区游览危机的预防
(1)出行安全提示
在外出旅行前,应通过旅游社或上网了解目的地相关情况,如气候,地理环境,是否存在疫情等。为确保安全,不要到未开发的景区、疫区、震区等地旅游。最好跟团出游,由正规旅行社的导游带领,并应与旅行社签订合同,保障自身的权利和安全。
出行前应根据当地的气候准备适当的衣物以及常用的药品。带上学生证、身份证等有效证件。
应了解旅游目的地的风土人情,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以及在言语、行为举止方面有何忌讳,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旅游期间一定要听从导游人员安排,不要单独行动。牢记导游人员及同行人员的手机号码,同时,也将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导游人员,以备不时之需。
在人员密集的区域游览,一定要注意防盗,应将随身携带的背包和相机等贵重物品置于胸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