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70300000031

第31章 中国历史之谜(3)

八仙的来历,在清代已引起了不少学者的注意和考证。乾嘉学派的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指出,韩湘“初不言其有异术”,是一种附会,曹国舅成仙的传说,与《宋史》中曹佾的记载不符,等等。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八仙的故事作过评价,认为这些故事最初是由流传在人民口头上的一些民间故事结集起来的,但在社会上影响很大。解放后,我国出版部门刊行过《四游记》,其中的《东游记》,就是专门讲八仙过海故事的。

回头看看八仙的演变过程,也很有意思。我们可以从中发现,八仙的交椅坐得很不安稳,时常有别的仙翁来凑热闹,企图把当选者拉下马来,取而代之。看来,他们捧的也不是铁饭碗,幸亏他们事迹卓著,又颇得民众喜爱,才得以存名于史册并流传了下来。

7.梁山伯、祝英台是否史有其人

梁山伯、祝英台的故事,在我国可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粱祝故事的传播除了口耳相传以外,得益于舞台艺术颇多。举例而言,京剧有《英台抗婚》、山东琴书亦有“粱祝”的剧目,影响最大的是经过整理的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流行到全国,特别是由袁雪芬、范瑞娟主演的我国第一部彩色舞台艺术片问世后,梁祝因而“走向世界”,曾有国际友人誉之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但是,历史上是否实有梁祝其人其事?如果有,他们是哪个时代,什么地方人?抑或根本是“街谈巷议,道听途说”的“小说家”之所造?这是个聚讼纷纭、饶有兴味的“谜”。

否定有梁祝其人其事者认为:粱祝和《白蛇传》、《牛郎织女》、《孟姜女》合称中国四大民间故事,后来编成戏剧。尽管戏剧和故事十分动人,但毕竟是传说,因此事实上不存在其人其事,进而言曰:梁祝死后岂能化蝶?孟姜女焉能哭倒长城?至于织女和白娘子一为天女,一为白蛇所化,属“子虚乌有”,其理自明。此是一家言,听来颇似有理。

然而持梁祝实有其人其事的也有不少。不久前读到江苏某报的一篇短文,说祝英台本是明代侠女,梁山伯是前朝书生,两人本来毫不“搭界”。只是祝英台为民造福,死后人们为她安葬,挖掘墓穴时发现下有梁山伯墓,遂为之合葬,才敷演出“梁祝”故事来的。这则“轶闻”曾引起人们的兴趣,可惜语焉不详,未说明来源,所据何书,因此无法进一步探索此说的真伪。又据《杭州日报》1958年1月20日报道,杭州市有关部门当年将开发凤凰山旅游风景点,第一期工程则将开辟梁祝故事中的“草桥结拜”、“十八相送”、“梁祝书院”等风景区。报道中虽冠以“民间传说”,但给人的印象是梁祝当在此地活动过。

其次,研究“梁祝”有否其人其事不自今日始。历史上有些严肃的学者亦进行过研究探索,清代乾嘉时著名经学家焦循就是其中一人。他在《剧说》卷二中引宋元之际刘一清的《钱塘遗事》及自己亲身见闻,说全国至少有四座所谓梁祝墓。第一处墓葬地在河北林镇之说,见刘一清的《钱塘遗事》。第二处墓在山东嘉祥县是焦循曾亲见祝英台墓的碣石拓片。他在《剧说》中说:“乾隆乙卯(1795年),余在山左,学使废公(即阮元)修山左《金石志》,州县各以碑本来。嘉祥县有祝英台墓,碣文为明人刻石。”第三处墓在渐江宁波,此说是嘉庆元年(1796年)焦循到宁波“闻其地亦有祝英台墓,载于志书者,详其事云:‘梁山伯、祝英台墓,在鄞西十里接待寺后,旧称义妇冢。’”焦循在记载中虽然未说亲见其墓,但据浙江一老新闻工作者告诉笔者,解放前该地除有梁祝墓之说外,还有梁山伯庙,鄞县乡间还流传有“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的俗语,而且庙中香火还很盛。焦循进而查考地方志,据方志记载:“晋梁山伯,宇处仁,家会稽,少游学,道逢祝氏子同往。肄业三年,祝先返,后山伯归访之上虞,始知祝为女子,名日英台。归告父母,已许鄮城西清道原。明年,祝适马氏,舟经墓所,风涛不能前,英台临冢哀痛,地裂,而埋璧焉。事闻于朝,丞相封‘义妇冢’。”第四处扬州祝英台墓,焦循基本持否定态度:“及吾郡城北槐子河旁,有高土,俗亦呼为祝英台坟。余人城必经此。或日,此隋炀帝墓,谬为英台也。”清代另一著名学者毛先舒在《填词名解》卷二引《宁波府志》,和焦循记郧城(今鄞县)梁祝墓大同小异,只多了“今吴中花蝴蝶,盖橘蠹所化,童儿亦呼梁山伯、祝英台云”。

根据焦循、毛先舒引方志所记,谢安为东晋名臣,是历史上实有之人,那时女子亦未有缠足陋习,为祝英台女扮男装提供了一定的方便,而且志书上记载竟如此详尽,因此不能排除历史上实有梁祝其人其事。

然而事情还没有完,即使有其人其事,还有东晋、明代两说。持祝英台为明人说者,见于今人之著述,披露于报端。而且焦循曾目击山东嘉祥县明人为祝英台所刻的碣石拓片,(可惜他未引碣文,不知还能发现否?)加之明人有传奇《同窗记》(演粱祝故事,现存《访友》等出),焉知不正是演的明代当代时事?又杭州市有关部门准备在凤凰山重建“梁祝书院”,这也不是毫无根据的。传说中的“梁祝书院”所在地确为明代杭州一所著名书院,不过不叫“梁祝书院”,而是叫“敷文书院”。蛛丝马迹,费人猜疑,故此不能就断为祝英台不可能是明代人。然而此说也有站不住脚的地方,因为据元代钟嗣成《录鬼簿》所记,元曲大家白仁甫有《祝英台死嫁梁山伯》的剧目,可惜剧本已佚,无法知其概要。由此上溯,北宋苏东坡的词集《东坡乐府》有词牌《祝英台》,以后辛弃疾、吴文英均有词作。据此又可以推断,至迟在北宋时已有祝英台故事的流传。唐宋词专家龙榆生则认为此调“殆是唐宋以来民间流传歌曲”。故此梁祝究竟是晋人邪?明人乎?由于都有一定的文字依据,难以遽断。再有,梁祝毕竟不是帝王将相,用不着像曹操那样死后造“七十二疑冢”,可是何以至少在山东、河北、浙江都有他们的墓?最后当然不能排除梁祝史无其人其事,确系民间传说,对此焦循在详记他耳闻目睹志书记载时,是有一定保留的:“此说不知所本,而详载志书如此。”我大胆地揣想,梁祝故事会不会本是编撰,由于这一悲剧感人至深,代代相传,后人误以为真的而写入志书的呢?总之,这其间还有一些谜,需要我们去探索、破解!

8.“白蛇”传说从何而来

叙述宋代药店店员许仙和蛇仙白素贞爱情悲剧的白蛇传说,以它曲折优美的情节,鲜明生动的形象和充满人情味的情致,不胫而走,成了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四大传统故事之一。白蛇传说影响深广,很早就引起人们的关注。它是如何起源的?它的“原先”是什么?一直是白蛇传说研究中一个热门的话题。

以往我们所能见到的有关白蛇传说最早的成型本,是明代冯梦龙在《警世通言》中选编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明清以来,关于白蛇传说的戏文如清乾隆三年松江黄图铋的《雷峰塔传奇》,安徽方成培的《雷峰塔》以及《义妖传》、《宝卷》等,内容情节基本以冯梦龙本为蓝本。然而,冯本依据又是什么呢?这则传说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较多的专家学者认为,我国古代的蛇妖故事及崇拜龙蛇的民俗风尚,蕴藏着白蛇传说的基础或“原先”。由于各人所依据的材料不同,说法略有差别。戴不凡在《试论(白蛇传)故事》一文中查考了《净慈寺志》(杭州丁氏八千卷楼刊本)记载:宋时该寺附近山阴曾出现巨蟒,并出现过会变女人的害人妖精。推论道:“雷峰塔正在净慈寺附近,《白蛇传》可能与这传说有些关系。”罗永麟则认为,白蛇传说的“原先”可能是南宋时流传下来的。据《清平山堂话本》所收辑的《西湖三塔记》云:南宋孝宗年间,临安府(今杭州)奚宣赞清明节游西湖,一女孩白卯奴迷途被奚救回家。女孩的母亲白衣妇酬谢他,于宴席间取人心下酒,又委身于他同宿半月。不久,自衣妇讨厌宣赞,欲杀之食其心肝,两次均被女孩救出。奚侥幸回家,其叔父奚真人得知此事,用道法破之。白衣妇为白蛇,女孩为鸡妖,黑衣祖母为獭妖。奚真人化缘,造三石塔,镇三怪于西湖中。罗永磷在《论白蛇传》一文中,认为白蛇传说就是据此“为迎合市民阶层心理需要而改编成的”。

胡士莹在《白蛇故事的发展——从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谈起》中主张白蛇传说“原先”的蛇妖故事不在宋而应上溯到唐。唐代传奇小说《白蛇记》、《李黄》均描写了白蛇精,它们为后代白蛇传说奠定了基础。其中一则说:唐宪宗元和二年,陕西李黄在长安市东遇见一个穿白色孝服的美丽少妇,为其勾引,在她家里“一住三日,饮乐无所不至”,第四天回家,觉得“身重头旋”,卧床不起,身子逐渐销蚀,最后只剩下一股血水。后来,家人去寻那白衣美女的家,惟见一座空园和一棵皂荚树。听邻居说,树中常有大白蛇盘踞,才知少妇为“蛇妖”所变。王骧根据镇江金山寺僧龙斗法传说的历史记载,在《〈白蛇传〉神话的镇江一源》一文中断论,白蛇传说的“原先”不仅在唐代已产生,而且镇江一源“比较杭州一源的产生时期可能更早一些。故事的情节也更为具体”。

也有的研究者从民族传统文化民俗风尚中寻找白蛇传说的渊源。陈勤建《白蛇形象中心结构的民俗渊源及美学意义》认为,白蛇形象可以从远古民族“人首蛇身”的图腾崇拜中窥见影子。《山海经》、《帝王世纪》、《竹书纪年》等古籍记录了大量人蛇合体的形象,如“女蜗,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燧人之世……生伏羲……亦人首蛇身”。伏羲氏系统的有所谓长龙氏、潜龙氏、居龙氏、降龙氏、上龙氏、水龙氏、青龙氏、赤龙氏、白龙氏等等,都是一大群龙蛇。远古中华民族形成的民俗风尚组成的“活的历史连扣”,蕴育、编织了后来的白蛇形象及其传说。

一些学者根据国内外的蛇怪故事,认为白蛇传说有中国基础,但其源头是外来的。秦女、凌云在二十世纪30年代《中法大学》月刊2卷3、4期著文《〈白蛇传〉考证》中说道:“白蛇故事,在中国民间,虽然是经常的流行普遍,但决没有悠久的历史”,它的根基源于印度传到西洋和中国的Lamia的故事。中国的白蛇传“只不过是借印度流传的故事而把中国旧有的各种片段传说或掌故组织起来,联系起来,使她成为一个有系统的有生命的活跃的故事罢了”,“只不过是中国的旧闻和印度来的神话,结合起来而产生的一种意艳的宁馨儿罢了”。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白蛇传说是由真人真事衍化而成的。1984年5月杭州举行的白蛇传说学术讨论会上,有的学者认为过去收集到的凡人白蛇传故事,一概视其为受戏曲影响后起的,因而不予重视,是不妥的,从白蛇传说的内容看,与现实生活更为密切。据说上海还有许姓人氏,声称是白素贞的后裔,其家谱上曾有记载,可惜家谱已毁于战火,无资料佐证。

9.玛祖为何成为海神象征

玛祖,原名林默,后人尊她为灵女、龙女、神女,民间习惯上又称她为妈祖,是宋代福建莆田湄州的一位传奇式人物,也是世界闻名的中国“海神”。

相传玛祖出生在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父帷悫,讳愿。五代闽时,任都巡检(负责沿海治安巡逻的官员),母王氏,生一男六女,玛祖即为其最小的女儿。自出世至满月,不闻哭声,因此取名为默。玛祖自幼聪颖不凡,8岁时进私塾读书,过目成诵、进步非凡。十岁时即信佛焚香念经,早晚不懈。13岁时常有一位老道士玄通往来其家,对林默说:“你具仙骨,应得渡入正果”,于是授以“玄微秘法”。经依法修炼,均能领悟要旨。16岁时尽“窥井得符”,通灵变化,能为人治病,并常渡海救助遇险船只,于是闻名遐迩,人们尊她为“通贤灵女”。13年后,即宋雍熙四年(987年)丁亥秋九月初九日,玛祖28岁,别诸姐上湄峰最高处,白日升天而去。由于神话传说中的玛祖生得神异,聪明过人,虽出身于仕宦之家,然却颇善于驾舟泅水,勇毅超群,以行善为乐。她一生中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众多渔舟商船;且立志不嫁,慈悲为怀,专以行善济世为己任,因之世世代代受到沿海一带的渔民的爱戴与崇敬。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替嫁俏丫头

    替嫁俏丫头

    穿成盗版大户家的悲催丫头,前有小白小姐嫉妒美貌,怎么看她怎么不爽,后有腹黑老爷谋划婚事,时时刻刻给她施压,算你们狠!等她卧薪尝胆逃了再说!可是……山贼大哥你们靠谱点成吗?该被抓的根本不是她呀!T-T姜大少,救命……*打滚求收求推求包养~本文欢乐~有笑有雷~*已有完结V文一本~下有直通车~欢迎阅读~
  • 一通百通除百病

    一通百通除百病

    这是一本告诉人们如何以“通”为“补”的健康手册。作者武国忠认为,现代人之所以岁数越大身体越虚,吃再好的补品也无济于事,原因就在于体内沉积的垃圾太多,清除身体的“淤泥”、保持全身畅通,才是对身体最大的补。《一通百通除百病:武国忠新解人体通补之谜》主要内容包括:五行体质通补法、慢性病调治通补法、家庭必备的通补药方、守护精气神的心理通补法、日常生活中的通补小窍门等。这些方法能从根本上疏通人体的脏腑、经络,使人气血畅通、神清气爽。方法安全有效、操作简便易行。
  • 千姿百态的人生

    千姿百态的人生

    短篇小说,以风趣、幽默、讽刺、教育为主题,叙述大众生活。以详实的故事,叙述三国人物不为人知的一面。希望读者喜欢。
  • 玄玉奇缘

    玄玉奇缘

    现代都市少年王晨天在一次意外雷击下,发现了惊人秘密,从自己血液里诞生的少女。背后的一切却是15年前的重大事件。最终走上一条与杀手组织抗衡的坎坷道路。
  • 军长霸宠:修仙商女十四岁

    军长霸宠:修仙商女十四岁

    顾筱是一个简单再普通不过的女人,却在青春叛逆期做出了一系列令她多年之后悔过的事。阻止双胞胎弟弟进门、对亲人恶言相讽、离家出走。在外独自打拼近十四年一朝悔悟放开胆子回家认错却不料车祸死亡重生......很幸运一切错误还未开始,偶然开启芥子空间,发展不一样的人生。上天赐予的机会只有一次,抓住了是缘抓不住是傻。所以。嗯,她接了!
  • 课本上读不到的地理故事

    课本上读不到的地理故事

    晴朗的天空突然下起倾盆大雨、沙漠中的湖泊居 然会漂移、博物馆里奇怪的雕像和图案……我们身边 这些有趣的生活现象其实蕴含着奥妙无穷的地理知识 。《课本上读不到的地理故事(适读于10-15岁)》 由李琳编著,将把你带进神奇的地理世界,让你知道 云彩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6月也会下雪,地球脸上 *大的“伤疤”在哪里,海水为什么会变成红色,百 慕大为什么喜欢“吃”飞机……《课本上读不到的地 理故事(适读于10-15岁)》收入的这些妙趣横生的地 理故事一定让你大开眼界、叹为观止,让你轻轻松松 爱上地理、学会地理。
  • 梵血天

    梵血天

    初云帝国东阳沧州,诸葛天机手持羽扇,星辰密布的沧桑眼眸中映射着远方九色神雷肆虐的苍穹。“东阳沧州,木秀苍穹!”百年的黑暗历史一卷卷翻开,血腥与悲伤悄然而至,究竟是神的布局还是至邪的阴谋……
  • 天珠戏龙传

    天珠戏龙传

    《天珠戏龙传》是一本传统的仙侠小说,没有像修真小说那样从筑基到大成,而是写出了神人仙魔妖鬼六界的爱情故事。轮回十世留恋人间的天地首领南宫阳,刁蛮任性的赫连可儿大小姐,痴心情汉百里愁,天真烂漫的灵狐巧巧,向往人间和平的魔女唐采,还有奸诈狡猾的魔将赵德。演绎出仙侠世界中的侠骨柔情,国与家之间的民族大义。
  • 校花的至尊战少

    校花的至尊战少

    慕凌战,自幼与师父在山中修炼。有成,下山,找寻至尊之法。至此压恶霸,恋校花。当神魔临世,天下混沌,三千世界交错,时空撕裂,大丈夫何为?战!战!战!一段曲折离奇的修炼之路由此展开!!!
  • 万历流民

    万历流民

    因为捡肥皂,而穿越到万历当了流民。为了生存,他不得不开始了自己的冒险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