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70700000012

第12章 古今语言钩沉(11)

陈骙在《文则》中总结了前人作文的法则之后,提出了一系列修辞的原则,在这些原则中,把“辞达”说的影响充分表现了出来。其一,修辞首先要以明晰为要务。他极力推崇“言简不疏”“旨深不晦”,对《檀弓》简练的记事赞不绝口。他甚至认为,和《檀弓》相比,“虽左氏之富艳,敢奋飞于前乎?”(《文则·乙》)在这一基本原则指导下,陈骙强调作文时要忌“病辞”“疑辞”,无论遣词还是构句,须以意义明确为前提,“病辞者,读其辞则病,究其意则明”,“疑辞者,读其辞则疑,究其意则断。”(《文则·乙》)他认为“病辞”和“疑辞”会给读者带来不少麻烦。陈骙在这里所说的“病辞”和“疑辞”,是“辞”之不“达”的具体表现。可见,陈骙的这些主张,和“辞达”说所强调语言的准确和达意这一内涵基本上是一致的。其二,陈骙对语言的晓畅也十分重视,他主张词语贵在通俗。《文则》强调作文要用“浅语”“通语”和“常语”,要像《礼记》中那样“少施祈削”,而对“搜摘古语,撰叙于事”的做法十分厌恶(《文则·甲》)。这些主张和《论语》中运用语言的特点是一致的。《论语》中正是借助简练的对话和行为描写来展示人物形象和思想核心的,其语言的基本特色是“浅显易懂,接近口语”。不难看出,陈骙在语言运用上提倡要努力达到“辞达”所规范的明白畅达的境界。其三,陈骙还十分重视语言的恰当。对这一点,现代学者郑子瑜有独特的见解。郑先生认为,“《文则》论修辞最脍炙人口的,就是‘魔子在颊则行,在额在丑’这句话”。魔子长在不同的地方,会产生截然相反的审美效果,与之类同,词语放在不同的地方,也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郑先生的话,准确地道出了陈骙的主张之一:运用语言要像“魔子在颊”那样给人以恰当、贴切、自然的感受。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陈骙极力倡导的这些修辞原则和《论语》“辞达”观的内涵基本上是一脉相通的。这绝不是偶尔的巧合,而是陈骙对《论语》的修辞观继承和发扬的结果。

和陈骙相比,陈望道先生要坦率得多。他在《修辞学发凡》中论及消极修辞手法时认为:“消极手法是以明白精确为主的,力求所表现的意义不另含其他意义,又不被其他意义所淆乱。但求实用,不计华质和巧拙。”陈先生对这一论说的来源直言不讳,“这就是古代所谓‘质’的部分。”说到“质”,就不能不追溯到《论语》中诸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之类的论述上。这个“质”,实际上就是要求语言的明白、朴素、晓畅、达意,和“辞达”说有异曲同工之妙。陈望道先生积极接受《论语》的“辞达”说,以传统的“文质”观为依据,首次大胆地提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两大分野,为修辞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堪称修辞学研究中一次飞跃性的突破。其实,陈先生把修辞分为积极和消极两大类,是以传统的“文”和“质”作为划分依据的。陈先生关于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两大分野,是以《论语》的修辞观为母体,脱胎于传统修辞学说,受用于现代修辞范畴的。

从孔子在《论语》中初创“辞达”说,到二陈各自修辞学说的形成,修辞学每向前跨越一步,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尽管各个时期修辞学发展并不平衡,但无论是萌芽期、初创期,还是成熟期,“辞达”说始终贯穿于修辞学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断臻于完善。《论语》“辞达”说不仅对二陈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还主宰着传统修辞学的发展方向。当然,《论语》并不是修辞专著,所以,《论语》谈修辞,仅仅限于只言片语,到了二陈时代,修辞就已经发展成为较为系统的专门学说了。无论是陈骙还是陈望道,都能在对传统修辞学的继承与发展中,努力做到传承与创新的融会贯通,用以丰富自己的修辞学说。

《论语》对修辞学的最大贡献,莫过于它提出了“文质彬彬”说,使“文”和“质”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前面,我们已经论述了有关“质”的问题,下面我们再看看关于“文”的问题。

说到“文”,不少人会误认为它和《论语》的主张大相径庭。因为孔子曾对“巧言”明确地表示反感。孔子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其实,我们千万不能因一叶而障目。的确,《论语》中有反“文”的一面,同时,又有尚“文”的另一面。尚“文”和反“文”,都有具体产生的条件和背景,依附于一定的语用环境。《论语》中在谈到“文”和“质”的关系时就毫不含糊地指出:“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可见,《论语》并不绝对排斥“文”。《论语》中竭力反对的那种“文”,是指脱离了“仁”这一基本条件,为了装饰于外,务以悦人的花言巧语。这种“文”,只能因辞害意,是修辞的最大忌讳,理所当然地被注重语言表达效果的孔子师徒们所摒弃。至于在语言运用中讲究文采,和“巧言”并不能相提并论。孔子还是十分倡导力求在“仁”与“信”的基础上达到生动和华美的“文”。这样,表达效果才能更好,言辞才能流传得更为久远。“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正此之谓也。

关于这一点,二陈的认识和《论语》中的观点更接近一些。陈骙界定出:“辞以意为本,故辞有缓有急,有轻有重,皆生乎意也。”(《文则·乙》)认为运用语言可以以文饰意。他还说:“《易》之有象,以尽其意,《诗》之有比,以达其情;文之作也,可无喻乎?”(《文则·丙》)陈骙既然认为作文不可无喻,那么,修辞也当然不可无“文”。看来,陈骙并不反对因意而生的“巧言”。和《论语》一样,陈骙对“文”也采取审慎和选择的态度,并不简单地加以肯定或否定,而要附之于一定的条件。这个“文”要求能使语言产生良好的修辞效果。至于陈望道先生,对“文”更有独特的感受和见解。他在《修辞学发凡》中指出:“积极的修辞,都要使人‘感受’。使人感受却不是这样便可了事,必须使听读者经过了语言文字而有了种种感触。”陈先生特别强调的“不能了事”的“这样”,指代的就是“使人理会只是对意思的轮廓,平实装成语言的定形,便可了事”。在这里,陈先生入木三分地剖析了“文”和“质”的修辞价值,这是对“文质”观最精辟的诠释和阐发。它使我们认识到,单凭平实的语言,难以唤醒读者的共鸣,还要讲究语用技巧。

看来,“文”和“质”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两大修辞体系。“文质彬彬”就是要求在运用语言时要做到“文质兼备”。尽管后来出现了一些与之相悖的主张,但《论语》中确立的“文质彬彬”的原则几乎成为传统修辞学发展过程中的总纲而被接纳。就二陈而言,他们对“文”和“质”的观点并不绝对相同,但都离不开“文质彬彬”这一基本纲目。陈骙在关于修辞原则的认识上有重“质”的倾向,他在总结修辞手法时却并不轻“文”。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凡》中把主要笔墨放在了对积极手法的探讨上,但他根据“古代所谓‘文’的部分”和“古代所谓‘质’的部分”提出了积极修辞和消极修辞两大分野,使明晓与生动并行,抽象与具体同在,质朴美与文采美统一。从二陈对“文质”观的继承与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出:汉语修辞学的发展,其实是以传统的“文质”观为脉络的。

“文”和“质”能辩证地统一于整个修辞学的发展过程中,因为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为用,相辅相成的。所以偏“质”或偏“文”,都有可能导致修辞研究中的虚无主义或形式主义。二陈之作从传统的“文质”观中汲取养分,正确地处理和把握好了“文”与“质”的标准与关系,才确立了其在修辞学中里程碑的地位。

探讨《论语》对二陈修辞学说形成所产生的影响,试图概括出传统修辞学发展的轨迹,为界定出全面、准确、客观、实用的现代修辞学的研究范畴提供思路。《论语》的修辞观,只不过是其政治主张和思想观念的附属物,竟然对传统修辞学产生了如此深刻的影响,特别影响了其著作具有里程碑作用的二陈,这不能不发人深省。其一,《论语》的修辞观因用而发,才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它是孔子及其弟子们的哲学思想、政治主张、伦理观念及审美情趣的综合载体。孔子师徒们周游列国,说“经”布“道”,唯恐其主张不被世人所接受。他们为了把自己的思想能够准确明白地表达出来,就得寻找出一种恰当的语言途径,这就成为“辞达”说产生的条件。他们又觉得仅仅“辞达”还不够完美,还不够动人,还须借助一定的语言艺术形式,这就使“文质彬彬”说得以产生。其二,《论语》的修辞观又因时而发,渗透着孔子及其弟子们对语言运用的独特感受和见识,打上了鲜明的时代烙印。正因为《论语》的修辞观顺应了时代要求,顺应了一般大众的审美情趣,顺应了语用的客观实际,才如此影响深远。数千年长久不衰,这充分说明了修辞学说的传统性和延续性。语言的发展使修辞学的范畴也不断地扩展,我们探讨《论语》对二陈修辞观的形成所产生的影响,要在对传统修辞观的继承与发展中不断开拓思维空间,为传统修辞学注入新的活力,使传统修辞学在新的修辞观念的撞击下,显示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左传》“乘”字考察

《左传》中的车马词,远不及《诗经》中丰富,主要有车、马、乘、骖、戎、驷、广、车舟、驺、舆、轩、驾、御、仆、右等,其中“乘”字出现频率最高,使用最灵活。全书“乘”字出现了140多次,名词、量词、动词兼而有之,并且还形成了一些特殊用法。考察“乘”字,从中能管窥出上古汉语语言演化规律和春秋时期车马文化特征。

一、名词“乘”

“乘”的本义跟车马并没有关系,它由“登临”的动词义辗转引申出“车马”的名词义。名词“乘”的意义比较复杂,主要有:马、车马、乘车的人以及和其他词素合成一个跟车马有关的新名词。

战国以前车马并举,一般情况下,没有无车的马,也没有无马的车。《左传》中“乘”字表示车的意义时,显然指的是车马并举、应释为“车马”。

(1)缮甲、兵,具卒,乘。(隐公元年)

(2)搜乘补卒,秣马厉兵。(成公十六年)

(3)补卒乘,缮甲兵,展车马。(成公十六年)

(4)简兵搜乘。(襄公二十六年)

(5)改乘辕而北之。(宣公十二年)

以上这些“乘”,附着在一个动词后,形成动宾关系。从句子表层看,这种“乘”并没有多少特殊语法意义,只不过充当了一个普通动词的宾语。一般古汉语教材或文选把这个“乘”看作“战车”,这是不够精确的,这个“乘”包括车和马两部分内容,应为“车马”。其一,把这个“乘”放在上古时期车马文化的大背景下考察。春秋时期,除牛车外,便是马车,“服牛乘马”,正此之谓。牛车和马车在用途上也有区别,马车主要用于贵族出行或作战,牛车一般只用来载运货物。作为主要记录周王室及各诸侯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历史事件的《左传》,其中出现的车大多跟外交活动或战争有关,这种车多为马车,这是把《左传》中“乘”释为“车马”的原因之一。其二,透过“乘”的表层,不难看出,“乘”既包括无生命的车,又包括有生命的马,它虽不能和马、牛、羊等表生命的名词等价齐观,却也隐含着生命信息的内容。有趣的是,《左传》中表示车马的“乘”经常和表示兵士的“卒”连用,要么构成“VBA”(“具卒乘”)的形式,要么构成“VAVB”(“搜乘补卒”)的形式。“乘”“卒”连用,绝非偶然,说明这个“乘”和表生命名词“卒”在内涵上有某些相通之处。“乘”既然是车和马的集合,为了防止把这误解为一般意义的车,应该释为“车马”。其三,释“乘”为“车马”,把“车马”和“马车”区别开来。“马车”只强调了车,“车马”则强调了车和马两个方面。

“乘”在《左传》中除了指车马,还有另外一些意义。

(6)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僖公二年)

(7)三子各毁其乘。(襄公十一年)

(8)其所尝者,卒乘与焉。(哀公元年)

(9)晋帅乘和,师必有大功。(成公十三年)

以上“乘”,(6)指马,(7)指兵车编制,(8)(9)指乘车的人。从句子表层很难找出“乘”的“车马”义和其他意义的分界。区别“乘”的“车马”义和其他意义,须从句子的搭配关系入手,从语言环境出发。从语法功能看,《左传》中“乘”当“车马”讲,大多和动词谓语形成动宾关系,充当句子宾语。“乘”的其他意义就不一定遵从这种关系,如(7)(8)(9)(10)例中“乘”分别和其他词除了构成动宾关系外,还构成主谓关系、偏正关系等,“乘”可做句子的主语,又可做句子的宾语。另外,从与“乘”搭配的词语中也能间接推断出“乘”当“车马”讲还是当其他意义讲。

同类推荐
  • 老子

    老子

    本书包括道经、德经两部分。介绍了道家学派的主要哲学思想和主张,并对其进行精要翻译。
  • 2014年厦门文化改革发展蓝皮书

    2014年厦门文化改革发展蓝皮书

    本书反映了2013年厦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的概貌,收入了厦门市宣传文化系统组织的调研成果和其它相关的工作成果,为读者从各个方面了解厦门2013年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情况提供较为详细、全面的信息,为专家学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平台,为厦门市委、市政府相关决策提供服务。本书涵盖了2013年度厦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发展工作的主要任务,反映了厦门市2013年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提出推动厦门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发展的规划、策略,对于推动厦门乃至福建文化产业发展,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写作指南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写作指南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讲述写作技巧:取材、立意、构思、布局、语言、修改、文面、记叙文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
  • 吉祥对联2000副

    吉祥对联2000副

    本书收集吉祥对联2000副,包括福字联、吉字联、祥字联、红字联、喜字联;还包括一字联、二字联、三字联、四字联、五字联、六字联、七字联、八字联、九字联、十字联,一直到二十字联,还有横批,内容丰富,好记好用。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 洛阳民俗文化研究论文集

    洛阳民俗文化研究论文集

    本书研究了洛阳民俗文化的各方面,收录文章40多篇,包括“洛阳民间社火文化综述”、“洛阳春节习俗漫谈”等。
热门推荐
  • 足迹迷踪

    足迹迷踪

    现代刑侦科学领域,基本上都是依托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和知识对于犯罪现场进行侦查还原和推测,以此锁定犯罪嫌疑人并最终定罪抓捕。可是近年来一门源自百年前的古老技术却在刑事侦破中屡建奇功。一个脚印可以锁定一个人,不论你用什么样的伪装技术,在掌握了这门技术的人眼中,都无所遁形!
  • 幻想结束卷

    幻想结束卷

    立即,我一定可以拥有你的。魏果,我们的战斗开始结束。
  • 浣花诀

    浣花诀

    七岁,她的人生该怎样选择?一觉梦醒,物是人非。无上妙法,浣花行令,她始终不能也不敢忘却她的使命……
  • 暗影会

    暗影会

    十年前,我和兄弟们的一次下墓,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 帘卷云

    帘卷云

    九月的南方,金桂飘香的季节,爽朗的温度,南方的雨季已经过去,自然没有那么潮湿,太阳伴着微风从玻璃窗透进来,微微抚弄着窗帘,清晨刺眼的阳光照到白色的地板砖上,照到表了框的黑白相片上折射出金闪闪的光与影,我醒了,却丝毫也没有想起来的意思,在那束照进来的阳光里,充斥着许许多多的尘埃,飞舞着,旋转着,高高低低,起起落落。就这样,就这样什么也不做也不想,此时便是个自由的人了。
  • 妙趣横生话科学(走进科学丛书)

    妙趣横生话科学(走进科学丛书)

    本书共分为趣味数学故事、趣味物理故事、趣味化学故事、趣味天文地理故事、趣味生物故事五大部分,其中包括会下金蛋的鸡、诺曼底上空的电子战、钻石疑案、北极星的指向以及植物也会欣赏音乐等。
  • 大马扁

    大马扁

    大马扁,马扁合为骗字,取大骗之意。谴责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一康有为,旨在反对立宪。此小说实为《辨康有为政见书》的延伸和形象化的描写。作者对保皇党人物深恶痛绝。小说以激进情绪对维新派人物基本上持否定态度,惟对谭嗣同持同情态度。
  • 火影之蓝眸杀神

    火影之蓝眸杀神

    他本不属于这个世界,但是上天却给他开了个玩笑,穿越到这火影的世界。他以为可以平静生活,但是世人却对他指点辱骂,冠上“蓝眸妖怪”的称号。他一出生就残忍的吸光了母亲的鲜血,开启了所谓的写轮眼。但是那双写轮眼却发生变异,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力量,并且成为永恒无法关闭的蓝色写轮眼。他一次次的想要去打破命运的束缚,但是却没有强大的力量。所以他只能杀戮,在杀戮中成长,在杀戮中进化。
  • 放牛娃进都市

    放牛娃进都市

    八岁那年,他给了邻居家的小女孩一颗糖。条件便是让小女孩脱下衣服裤子,他发现自己的裤子里和小女孩的裤子里竟然有所不同,把这个秘密深深的记在心里……直到数年之后,他进入大都市。
  • 花间邪少

    花间邪少

    “今晚来我的别墅吧?”霸道女总裁的眼里有哀怨和渴望“大哥,让我来给你提鞋吧?”黑道大哥匍匐着,颤抖着说道“你个怂货,一群美女就就不敢去了?”东子满脸的鄙视“杨逸我警告你,这次再不让我录像,下次你会死的很惨。”器灵已经非常想离开这个忘恩负义的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