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72600000011

第11章 宋志坚

原名宋百兴,1948年3月12日出生于浙江绍兴,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8年起正式从事编辑工作,曾任《文明大观》杂志主编,编审职称,退休前工作于福建人民出版社。著有《鉴湖情书》《打杂人语》《老宋炒古》《天下乱弹》《老宋杂文》(上下卷)《老宋杂文续编》(上下卷)《难易居札记》(上下卷),学术专著《杂文学概论》《鲁迅根脉》(上下卷)等14种。

“十谢”不宜张扬

我是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获悉《十谢共产党》的。以前总有人责怪老百姓“吃肉骂娘”,这下却是“吃肉谢党”了,中央某大报还为此刊出了《十谢共产党走红折射了什么》的文章。其实,“十谢”云云,“谢”就“谢”了,张扬却是不宜的。

“吃肉”是得到了“实惠”的一种形象化的说法。这种“实惠”,包括衣食住行的改善,包括生老病死的依靠,也包括子女的就学与读书。于是想到海峡彼岸的百姓,他们是否依旧“穿的蓑草衣”、依旧“住的茅草屋”、依旧“走的羊肠道”、依旧“照的桐油灯”,倘若他们居然也在“吃肉”,而且吃的“肉”既不比海峡此岸的百姓少,也不比海峡此岸的百姓差,那么,他们是否也唱“十谢”?倘若从世界范围去看,我们的人均收入还是低的,尤其是农民,不少国家公民的福利与生活之水准,都比我们高得多,他们是否也有“十谢”?

在“十谢”歌中,多有“以前”与“现在”的对比,用来说明老百姓的“吃肉”并作为“谢”的原由。只是这种“以前”与“现在”之间的界线不像新中国建立之初那么分明:“以前”指的是“解放前”,“现在”说的是“解放后”,所谓“新旧社会两重天”,所谓“人民翻身做主人”,可以说得通。“十谢”毕竟是在新中国建立六十周年之后,歌词之中的“以前”便可有多种解释。例如:“以前忍饥又挨饿”的“以前”,不也可以理解为那三年的“困难时期”?“以前有病无钱医”与“以前种粮要上税”的“以前”,不也可以理解为不久之前?“以前”与“现在”执政的是同一个政党,吃不到“肉”之时不许“骂娘”,吃到了“肉”之后就该“谢党”吗?

仅就执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而言,似也无须“谢党”。按照“吃肉骂娘”之说,党与政府是老百姓的“爹娘”;按照有关领导人的表白,“党与政府”的领导人,都是人民的儿子。不管谁是谁的“爹娘”,不管谁是谁的“儿子”,反正都是一家之人,本来是无须客套多礼的,一“谢”就见外了,哪能还要“十谢”?前些年,鉴于某些理论家对“吃肉骂娘”的指责,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吃肉’是物质生活层面上的,意味着一种生存权;‘骂娘’是政治生活层面上的,意味着一种发言权,‘吃肉骂娘’现象能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持续至今,恰恰说明中国社会在人权方面的进步,与难得‘吃肉’又忌讳‘骂娘’的那个岁月相比,这种进步尤为明显。”老百姓能够“吃肉”,归根到底,靠的是他们自己。党和政府为改善民生做了好事,乃是职责之所在。若将受人指责的“吃肉骂娘”与受人赞赏“吃肉谢党”相比,前者多了一种公民意识与主人翁的气派,后者多了一种臣民气息与奴性。对于党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来说,听“谢”比听“骂”舒适,听“骂”比听“谢”有益。听“骂”,有利于执政党的建设;听“谢”,很容易助长党政领导的官气、骄气与奢气。

某大报的文章说,“十谢”歌出自肺腑,因为“原创与表演者都是这个县兴隆镇龙凤村田家沟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我以为,与其说是出自肺腑,倒不如说是出自惯性。新中国建立之后,在相当长的时期中,一直是“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感谢毛主席”,所谓“十谢”,很可能就是这条轨迹的延伸。中国的老百姓是惯于叩头谢恩的,只要日子还能过得下去,逢年过节,总要“皇恩浩荡”一番,“十谢”之中,或许还有这种自古以来就有的奴性。然而,既然“‘三农’问题如此文所说还是‘天大的问题’”,既然农民兄弟还是弱势群体,那么,“十骂”的大概也有。党和政府的领导人,只能深入基层去听取各种“骂”声,殚精竭虑地去解决那些实际问题。如果像这篇文章的作者那样,一听“十谢”,就以为是“从肺腑间涌出”的在“大家心中埋藏已久的感恩之情”,于是沾沾自喜,那就未免太肤浅也太小家子气了。

亏得“十谢”并未如某大报的文章所说的那样已经“走红”,倘若大江南北真的都唱响了“十谢”,还真不知是一种什么景象呢!

谏×长书

孙贵颂先生《养活一个局长得花多少钱?》(原载《中国经济时报》)一文中所说的局长,是一个小地方的局长,大概是科局级的,并非厅局级或司局级。孙先生也说了,这局长“不贪不占,不赌不嫖”,还算“清正廉洁”。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局长,一年的花费算下来,大概要五六十万到七八十万之间”。这种现象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且不仅是这种科局级的局长,读为×长或许更为确切。那种“花费”的“款子”以及与此相关的气派,也会因为×长的权力与地位之间的不同而有伸缩。此文让我联想到《吕氏春秋》中的一段话,大意是说,富贵而不知养生之道,就会酿成祸患。对照着看,不禁为我们的×长担忧。

《吕氏春秋》所说的“祸患”大致有三,联系×长的实际,分述如下。

一曰“招蹶之机”,这是说坐车的。“出则以车,入则以辇”,两只脚都用不着了,久而久之便形同虚设,失去走路的功能,这车与辇也就成了制造脚病的机具。孙先生说:“局长的专车是三十万的‘奥迪’,每天车接车送地上下班”。这“奥迪”当然比两千余年前的“车辇”舒适气派得多。越是舒适气派,便越舍不得弃车走路,得“脚病”的概率也就越高。

二曰“烂肠之物”,这是说吃喝的。“肥肉厚酒,务以自强”,以为出席丰盛的酒宴,便是“进补”的时机,殊不知酒肉糟蹋的正是肠胃。×长招待上级领导外来客人,“肥肉”是没人吃了,山珍海味,说得出来的,真还都能办到。“厚酒”也老土,“国酒喝五粮液,洋酒喝XO”才是时尚。唯有“烂肠”之功能,并未因时而变。消化系统的许多恶病,往往与此有关。

三曰“伐性之斧”,这是说纵欲的。“郑卫之音”为“声”,“糜曼皓齿”为“色”,这“声色”二字能像斧头一样伐人之性,使人醉生梦死,乐极生悲。×长有没有这种嗜好不得而知,也不可一概而论,“里面布置得富丽堂皇”的那种“带套间的办公室”,却难免引人生疑。“套间”可以“套”出许多花样来的。“环境好了”,不是“工作起来更舒适”,而是“‘浪漫’起来更方便”,容易招致“伐性之斧”。

还有一些“×长的实际”,难与《吕氏春秋》所说的“祸患”相对照,例如,每月几千元的高档香烟费,每月几千元的多种通讯费——香烟含有尼古丁,手机的辐射也不可小觑,“公款”与“高档”却容易使人失去节制。

孙先生的文章是为老百姓考虑的,那每年“五六十万到七八十万之间”的款子,毕竟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我却纯粹是为×长着想而直言相谏。

我想进言×长:为了您和您的家人,请尽量多用两只脚而少用四个轮子,尽量“在家吃饭”(这好像已被视为健康的秘诀)而少去设宴赴宴,尽量使用简朴透明的办公室而少用那种“带套间”的。这“尽量少用”的东西,更不可去追求去攀比豪华与时尚。因为“公款”与“高档”而容易失去节制的那些《吕氏春秋》中找不到的玩艺,也以“尽量少用”为宜。

我是留有余地的,说的是“尽量少用”。倘若×长说,如今普遍如此,这也“尽量少用”,那也“尽量少用”,岂不成为官场另类,以后怎么混得下去?那么,我还想进言×长,《吕氏春秋》中有一句话:“古之人有不肯贵富者矣,由重生故也。”也就是说,古时还有看重养生而“不肯贵富”的。×长是否可以一试?

倘若×长摆出一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架势说,这是什么什么的需要,因而,既难以“尽量少用”,更无法“不肯贵富”,那我就无话可说,无言以对了。

同类推荐
  • 只是路过你

    只是路过你

    世间所有的男女,皆是路过,也皆会彼此走失,可是爱情却始终在时光里,以它淡定安静的面容,注视着汪洋之中,沉浮向前的你我,即使是相伴一程,也终将铭心刻骨。
  •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要有多坚强,才敢念念不忘

    每个人都有一颗年轻而伤感的心。在遇见自己的另一半前我们总会在生活的小道上漫步前行。有错过的时候。有疼过的时候。一路上总会有许许多多的陌生人在自己的生命中稍作停留,然后他们最终都慢慢的消失了。甚至此生不会再见。后来当我们再想起这些人的时候,仿佛在回忆另一个人的故事一般。本书讲述成长、爱情。既有青涩懵懂的初恋、缱绻缠绵的相守、恋恋不舍的执着,也有蓦然回首的惊诧,此去经年的追忆,道尽了相思情,离别苦。每一篇文字都充满暖意,却又带着一丝明媚的忧伤,将爱情路上的点点滴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 十八岁,我有勇气独自旅行

    十八岁,我有勇气独自旅行

    《18岁,我有勇气独自去旅行》是一本主打“成人礼”概念的游记、小说、图文集。精选适合18岁学生独自旅行的国内景点或城市,并配以当地为背景的小说,搭配景点介绍的形式,让读者们可以够鼓起勇气,行走领略我国的好山好水。本书整体定位为积极向上,充满青春朝气及正能量。旅行是一种病,当你把身边的人都传染了,而你自己根本不想从中跑出来。人生,是一次充满未知的旅行。去了不同的地方,看了不同的风景,知道了不同的事,感悟了不同的人生。
  • 走进耶鲁

    走进耶鲁

    苏炜的散文,无论是记人或叙事,均坦诚投入。本书是他对耶鲁这片校园热土的深情随笔集。书中既有他在耶鲁讲学的一些趣事,又有校园文化留给他的思考,还有对一些名家著作的读后感。耶鲁对他来说就如同枕书而眠的梦乡,另他深深依恋。这就是缔造了300多年传奇历史,以“光明与真知”为校训的学术圣殿——耶鲁大学,让我们跟随一个很“美国”的中国人一起走进耶鲁,探寻一个旅美作家的生活点滴……
  • 沧浪诗咏

    沧浪诗咏

    沧浪诗社和沧浪区有缘,它也是因沧浪亭而得名,而且就在沧浪区辖区内办公。因此一向多情的诗人就对沧浪区特别多了一份关爱。以弘扬旧体诗词为己任的沧浪诗社自1984年成立以来,诗人们就其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出了大量讴歌沧浪区发展变化、民情风物的诗篇。
热门推荐
  • 法国蓝带糕点制作基础Ⅱ

    法国蓝带糕点制作基础Ⅱ

    为了使大家能够真正地走进这个精彩的烘培王国,本书还对那些历经多年留传下来的经典糕点的制作方法进行了简单地解说。本书通过逐步指导的方式,使大家学会制作世界闻名的法式甜点,并能制作出巴黎著名点心师才能做出的美味。在这本书中,糕点制作方法的所有步骤都配有照片,对法式糕点制作不熟悉的读者也很容易上手。法国蓝带厨艺学院的传统授课方式是一边传授具体的烹饪方法,一边进行演示。与此同时,学生们自己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就可以在实践中掌握烹饪技术。
  • 吻着梦想过日子

    吻着梦想过日子

    《吻着梦想过日子》中,作者记录了身边的一些朋友,和那些在江湖中偶遇却不再相见的奇人。这些人有一个共同的特质:他们都是生命里的奇葩,总是从某个你我忽略却又非常重要的角度对待生活,重要的是,他们活得让人羡慕。
  • 仙剑奇侠传7

    仙剑奇侠传7

    这是我尝试写的仙剑系列作品,继承了仙剑奇侠传4前50年,这是一个全新的故事,为了纪念我怀念的仙剑,也为了纪念这些年陪伴我的仙剑和它给我的感动,希望我的作品也能够给大家带来感动。
  • 有趣的中国文臣

    有趣的中国文臣

    中国文臣始终是历史上最为耀眼的明星之一。他们在乱世中平定天下,在盛世中安抚百姓,他们运筹帷幄、治国变法,他们手握重权、一展抱负,文臣的命运少了些光鲜,多了些嫉恨。姜正成编写的《有趣的中国文臣》讲述了中国历史上有趣的十大文臣,比如乱世谋臣诸葛亮,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还有为了富国强兵的改革大师王安石,热衷于变法的商鞅,治国有方的改革家管仲,等等。
  • 严帝的小淘气

    严帝的小淘气

    [花雨授权]“你将有麻烦——一个意外报到的儿子,一个处心积虑想得到你的女人,一个失去记忆的妻子。”难不成,她就是他那“失去记忆的妻子”!?见鬼了!他怎么信起她的鬼话来了?她前两个“预言”确实发生了,但又如何?
  • 琉璃岁月之霸道总裁呆萌妻

    琉璃岁月之霸道总裁呆萌妻

    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一次没有爱过的爱恋一个没有忘记的人
  • 生死百年

    生死百年

    一部微观的百年中国历史私密笔记。作品以第一人称为叙事主角,以闵家和汪家两大家族数十年的恩仇为主线,片断式地讲述了一个叫举人湾的小山村从1900年到1990年的变迁。反映了社会历史变革进步的琐碎历程,折射出时代特征在几代人身上不同的印记。
  • 爱,并不易

    爱,并不易

    不是所有的爱情都那么容易,爱情总是要经历艰险苦难。
  • 绝命宠爱之你是我的全世界

    绝命宠爱之你是我的全世界

    她经历了身边人的所有背叛,但依旧还是相信那一个人,只是没想到到最后那人也还是背叛了她。失魂落魄下,她远走他乡,多年后归国已成为一名顶尖的设计师。“总裁,陆小姐被欺负了。”商烈一脸阴霾,“谁欺负的,给我加倍奉还回去!”他宠她入骨,她却视而不见。
  • 涿鹿千年

    涿鹿千年

    上古年间,涿鹿之战,人与巫的决裂以人族大获全胜告终。但是,纷争并没有停止,五千年后巫族卷土重来,一场新的硝烟正在点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