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认为,真主通过《古兰经》向人类阐明事项,使穆斯林崇拜独一无二的真主,而且谨慎地服从真主的命令,以此祈求真主永世的恩典和报偿,赏罚分明是真主的公道和天理,真主的命令和对信士的基本要求都记录在《古兰经》中。《古兰经》在穆斯林的宗教生活与世俗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23.《古兰经》的降示方式是什么?
我们知道,伊斯兰复兴于阿拉伯半岛麦加。当时半岛的状况是: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矛盾日益尖锐,战火连绵不断,道德风尚败坏,人民生活痛苦不堪。《古兰经》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下降的,穆罕默德也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开始传播伊斯兰教的。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根本法典,是伊斯兰法的渊源,是穆斯林宗教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其经文的颁降都是为回答、解决阿拉伯伊斯兰社会出现的带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宗教和社会问题。《古兰经》立法有时针对信士们提出的有关宗教功修、经济原则、社会生活、婚姻制度、遗产继承等方面的问题,有时针对不信教者的诘问和对先知穆罕默德的刁难。
《古兰经》分两个时期颁降在两个地方,即迁徙前在麦加颁降的经文和迁徙后在麦地那颁降的经文。从总体上看,在麦加颁降的宗教信仰经文为麦地那颁降的具体法律条文奠定了基础。一部法典的立法,总是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而《古兰经》则更多的强调了宽容,立法从轻、从缓、循序渐进。换言之,《古兰经》是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以宽容的态度,用阿拉伯文降示的。
24.《古兰经》已被译成多少种文字?
歌德曾经说过:“《古兰》是百读不厌的,每读一次,总觉得它更新鲜了,不久它就引人入胜,使人惊心动魄,终于使人肃然起敬,其文体因内容与宗旨而不同,有严正的,有堂皇的,有威严的--总而言之,其庄严性是不容否认的……这部经典,将永远具有一种最伟大的势力。”亦如歌德所言,《古兰经》凭着这种“伟大的势力”被许多国家竞相翻译传诵。
据统计,目前《古兰经》在世界上有60~70种文字的译本。其中除世界语外,亚洲有汉、维吾尔、土耳其、波斯、乌尔都、孟加拉、普什图、库尔德、印地、克什米尔、泰米尔、旁遮普、古吉拉特、卡纳里、马拉地、马拉诺、马拉亚拉姆、泰卢固、马来、印度尼西亚、爪哇、亚美尼亚、哈萨克、乌兹别克、塔吉克、塔塔尔、迪瓦里、僧加罗、缅甸、泰、日、朝鲜等各民族语文译本;欧美有拉丁、英、法、德、西班牙、卡斯提尔、意大利、葡萄牙、瑞典、荷兰、丹麦、芬兰、捷克、保加利亚、匈牙利、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波兰、俄罗斯等各民族语文译本;非洲有斯瓦希里、豪萨、约鲁巴、卢干达和塞内加尔等各民族语文的译本。
而当今为世界通用或使用人数较多的大语种如波斯语、乌尔都语、孟加拉语、英语、法语、西语、德语、俄语及汉语等语文的译本都各有数种到数十种之多。
这些译本中,除土耳其文译本曾被官方审定为正式本外,其他译本均被列为个人翻译本。《古兰经》译本只可作了解或学习《古兰经》的参考,在宗教上不像《圣经》译文那样具有同原文相等的地位。
25.中国流传的《古兰经》抄本、刻本始于何时?
汉译本有哪些?
自《古兰经》成书并公布于世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人们主要是靠手抄、口传、背诵流传开来。同国外穆斯林一样,中国穆斯林也将抄誊《古兰经》视为善行,富贵者也以支持抄写经文为功德。千余年来,有大量书法优美、装帧精致的《古兰经》抄本在中国穆斯林手中流传。
迄今发现的一部最早的抄本《古兰经》为元代之物,该经现存北京东四清真寺,其抄本时间为伊斯兰历718年6月,即元延佑五年(1318年)。
抄本人为穆罕默德·伊本·艾哈麦德·伊本·阿布都拉合曼。关于中国刻本《古兰经》,就目前所知,始于19世纪中叶。云南回民起义领袖杜文秀建立大理革命政权后,于“至圣迁都壹千贰佰柒拾玖年”,即同治元年(1862年),颁刊“大元帅杜新镌”《宝命真经》30卷,木刻线状,每册有28至29页,浅蓝布裱糊,装帧古朴,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兰经》木刻本,现存于马品阿訇手中。
在中国,《古兰经》的汉文译本数量可观,大致经历了摘译(明末清初)、选译(18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通译(20世纪20年代至今)三个阶段。《古兰经》的汉文全译本有铁铮的《可兰经》,姬觉弥的《汉译古兰经》,王静斋的《古兰经译解》甲、乙、丙3种译本,刘锦标的《可兰经汉译附传》,杨敬修的《古兰经大义》,时子周的《古兰经国语译解》,马坚的《古兰经》译本,林松的《古兰经韵译》,沈遐淮的《清真溪流古兰经》,仝道章的《〈古兰经〉中阿文对照详释本》,周仲羲的《古兰经》译本,马振武的《古兰经》译本,马金鹏的《古兰经译注》,马仲刚的《古兰经简注》,法图麦·李静远的《古兰经注》等。
26.《古兰经》中提到的圣人有多少?
伊斯兰教认为安拉是天地万物众世界的创造者,安拉派使者和先知向人类传达真理和警示。至于使者和先知的数目,在《古兰经》里提到的有25位,他们分别是:阿丹、伊得里斯、努哈、户代、萨利海、易卜拉欣、鲁推、伊斯玛仪、伊斯哈盖、耶尔古拜、优苏福、安尤布、舒尔部、哈路乃、穆萨、艾力叶塞尔、祖里克伏立、达吾德、素来曼、易勒亚斯、优努思、宰凯利亚、叶哈雅、尔撒、穆罕默德。
阿丹作为人类的早期先知,是真主为教化世代繁衍的人类而派遣的。《古兰经》赞扬了穆罕默德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他是为完成真主使命的最后一位先知。
27.什么是“圣训”和圣训学?
“圣训”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传教、立教的言行记录,阿拉伯语“哈迪斯·奈白维”的意译,又称“逊奈”(即行为)。穆罕默德弟子谈论宗教、经训和实践教理的重要言行,凡经他认可和赞许的也被列“圣训”的范围。“圣训”为伊斯兰教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经辑录定本的圣训集被视为仅次于《古兰经》的基本经典,是对《古兰经》基本思想的阐释,它对整个伊斯兰教的教义、教律、教制、礼仪和道德作出了全面回答和论述。
穆罕默德在23年传教过程中的言论和行为举止的记录,各家统计的数据多寡不一。圣训学家布哈里集得60万段,伊本·罕百勒集录70万段。“圣训”由传述世系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其内容和所论述的问题十分广泛。穆斯林学者把“圣训”分为四大类:
(1)论述宗教义务和功课的称为“伊巴达特”。
(2)论述社会义务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称为“穆阿麦拉特”。
(3)论述伦理道德的称为“艾赫拉格”。
(4)论述求知与文化教育的称为“尔林”与“麦尔里法”。
“圣训”长短不一,有的洋洋千言,号召人们顺主赞圣,历数教义教规,纵谈往昔民族和历史事件;有的寥寥数语,言简意赅,采取寓言、格言、预许和比喻等形式,讲述伊斯兰教的伦理思想和道德修养。圣训学是伊斯兰教的基本学科之一。
它是以研究穆罕默德在23年的传教过程中,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古兰经》的律例、经文降世的背景及含义、基本教义、教法、伦理道德以及他针对当时的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司法、诉讼、商事、农耕和其他重大事件所发表的言论及其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圣训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流派,有古典圣训学和后期圣训学之分。
圣训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关于“圣训”在教法领域的地位。
(2)关于辨别“圣训”真伪的原则和方法。
(3)关于“圣训”的分类。
(4)关于各种专用术语的确定。
(5)关于传述人的民族、出生地、生卒年月及其别名、诨名诨号、性格、品格、操守、历史等情况的核查、考证方法。
(6)关于“圣训”的辑录方法。
(7)关于“圣训”的分级。圣训学还规定,任何人对“圣训”的研究都必须遵守以下原则:第一,要坚持公正的判断态度。第二,要坚持准确的研究方法。第三,要坚持严肃的学风。
28.穆罕默德的遗训是什么?
632年,穆罕默德率阿拉伯半岛各地的十多万穆斯林到麦加履行朝觐功课,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的朝觐活动,故史称“辞别朝觐”。在这次朝觐中,穆罕默德亲自确立了朝觐的一系列仪典,成为以后穆斯林朝觐所应遵循的规范。在阿拉法特山盛大庆典上,穆罕默德发表了着名的辞朝演说,重申了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礼仪制度和社会原则,强调了穆斯林的团结一致。他说:“众人呀!静听我的话,而且紧记在心。须知每个穆斯林都是其他任何穆斯林的兄弟,现在你们都是同胞。”这一段圣言,即成了先知穆罕默德的遗训。
29.什么是经注学?
经注学即古兰经注学,是伊斯兰教宗教学科之一。经注学除了对《古兰经》经文降示的背景、读法、语法、修辞、词义等进行技术性的研究和解释外,还根据每个时代学术文化发展的情况以及人们对经文认识程度的深化,对《古兰经》所包括的哲理、教义、律例、历史事件、寓言、典故等内容进行研究和阐释。穆斯林学者通常将主要的《古兰经》经注按注文内容特点分为三类:见解经注、示意经注、传闻经注。
《古兰经》曾用“太厄维勒”和“太弗西尔”两词表示对启示的解释。在穆罕默德圣门弟子及其以后一个时期曾用“太厄维勒”表示这一概念,如泰伯里就用这个词称自己的经注,并将经注学者称为“艾赫勒·太厄维勒”。
后来,随着对经文解释的范围不断扩大以及对经文研究的程度不断加深,有些学者尤其是苏非主义学者,认为以上两词虽然都是对经文的解释,但含义并不完全相同。苏尤蒂说:“‘太弗西尔’系指对经文表面意义的揭示,而‘太厄维勒’则是指那些在宗教知识上有特殊造诣或从事修行的学者对经文内在的微妙意义进行的探索。”因此,一般伊斯兰学者都将自己对经文的解释称之为“太弗西尔”,该词遂逐渐成为《古兰经》注释的专用名称,现已为世界各国穆斯林所通用。
30.什么是诵读学?
诵读学,顾名思义就是对朗诵进行研究和发展的一门学科,朗诵的内容是《古兰经》。既然称之为“学”,那就需要严格认真,使之成为一门科目。它的要求严格,一般要做到:熟悉《古兰经》,掌握其内涵,了解历史及其文化意义;《古兰经》的诵读者和倾听者必须专心一致,严肃;诵读《古兰经》之前,应当先诵读“求护词”;能够流利地背诵,诵读技巧丰富恰当,有神圣的感情的投入;长期的锻炼;对教授者要求则更为严格。
《古兰经》诵读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古兰经》字、词及句子的拼写特色,经文读音的规则,音调轻重、高低,音节长短、抑扬顿挫等不同声调的确定;韵律的应用,对某些特定章节的段落中有关应答、低祷、跪拜、叩首的认可;经文分段、标点、边注的知识;经文中词、句及不同段落之间读音的连贯性知识;等等。
其中,诵读的音韵是按每一个字母的准确发音去诵读《古兰经》经文。
《古兰经》有三种诵读方式:
(1)台勒体力,这个词的意义是使语言的结构配合美好,按术语而论却是慢慢地、认真地、字句分明地诵读《古兰经》,正如在《古兰经》中所提到的那样“你当字句分明地诵读《古兰经》”。
(2)哈达来,表示快读,但必须按照诵读规则。
(3)台得威勒,这个词的意义是快慢适中。这三种读法都可以,穆斯林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任选一种。
31.何谓“六大圣训集”?
“六大圣训集”和“四圣书”分别为逊尼派和什叶派中具有权威性的“圣训”集。“六大圣训集”是逊尼派圣训集,即布哈里(810~870年)和穆斯林(817~875年)的《圣训实录》,铁尔米兹(?~892年)、艾布·达吾德(817~888年)、奈萨仪(?~915年)和伊本·马哲(?~886年)汇录的《圣训集》。在马立克教法学派盛行的北非地区,主张以马立克(715~795年)《圣训易读》(《穆宛塔》)取代伊本·马哲的《圣训集》。
在“六大圣训集”中,最着名的是布哈里和穆斯林的圣训集,被称为“两真本”。布哈里出身于圣训学世家,一生游历16年,走访各地,结识一千多名“圣训”传述者,共收集了60万条“圣训”。
伊本·哈哲尔在《布哈里注释前言》中说布哈里选用的“圣训”是2762条,包括重复条目及众说纷纭的统计共有9082条,是一部最短小最准确的圣训集。全集分启示、伊玛尼、礼拜、天课、朝觐等共97章,3450节。除丰富的“圣训”知识外,他侧重于教法问题,博采沙斐仪派、哈乃斐派及圣门弟子的观点,又有自己独特的推理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