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粮食储备体系是政府利用储备粮吞吐,加强粮食市场调控,保持粮食供求总量平衡和价格稳定的重要经济手段。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4〕17号),按照中央和省级政府粮食事权划分:
管好地方粮食储备是完善粮食省长负责制的责任之一。为了落实好国家粮改政策,依法管理好地方粮食储备,充分发挥储备粮食的宏观调控作用,宁夏地方粮食储备体系的完善,要从确定合理储备规模、品种和布局与地方储备粮食管理两个层面来加以研究、决策。
一、建立和完善宁夏地方粮食储备体系的意义
(一)国家地方粮食储备政策。
1993年,宁夏根据原国内贸易部《关于平价粮食周转库存转作地方储备问题的通知》(国贸综粮字〔1993〕134号),第一次开始建立起宁夏地方粮食储备。自治区粮食局、财政厅联合下发的《关于建立我区地方粮食储备有关问题的通知》(宁粮计联发〔1993〕145号),确定我区地方储备规模为××亿斤,品种为小麦××亿斤、大米××亿斤。199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1998〕15号)进一步明确:加快完善中央和地方两级粮食储备体系,建立健全储备粮管理制度,对储备粮与企业经营周转粮实行分开管理。200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发〔2004〕17号),从加强和改善粮食宏观调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出发,再次明确:按照中央和省级政府粮食事权划分,健全和完善中央和省级粮食储备制度和调控机制。当局部地区出现粮食供给短缺或农民“卖粮难”时,主要通过销售或收购地方储备粮等方式进行调节。同时要求:
各省级人民政府必须按照“产区保持3个月销量、销区保持6个月销量”建立地方粮食储备,没有达到国家规定规模的,要逐步完善和补充。
(二)建立地方粮食储备的法律依据。
2004年5月19日,国务院颁布了《粮食流通条例》,其中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粮食储备制度。粮食储备用于调节粮食供求,稳定粮食市场,以及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或者其他突发事件等情况。《条例》的施行,从法律上明确了粮食储备的目的和作用。
(三)建立宁夏粮食储备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宁夏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才基本实现了区内粮食供求平衡。目前按全国划分,宁夏属于产销平衡省区之一。从区内看,又分为产区: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盐池、同心县除外)、中卫市(海原县除外),共340万人口;销区:固原市、盐池县、同心县、海原县,共240万人口。因此,完善宁夏地方粮食储备体系,采取地方储备粮食吞吐加强粮食市场调控,保持宁夏粮食市场供求总量平衡和价格稳定,对于维护宁夏粮食安全、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保护农民利益、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宁夏的粮食风险基金相对较宽裕,财政承受能力较强,能为合理的储备规模提供可靠的财力保证。
二、宁夏地方粮食储备的规模、品种和布局
(一)现状。
全区现有8个自治区直属储备库,于2003年12月上收成立,人、财、物由自治区粮食局(自治区粮食储备局)垂直管理。现有职工462人(2003年已分流出265人),人均储备量××万斤以上。
信用等级。经农发行评审确认,AAA级1家、AA级1家、A级2家、BB级3家、C级1家。自1998年6月1日至2003年年末,以上8个自治区直属储备库实现了减亏,共中6家赢利2家亏损,目前“老人”“老粮”“老账”问题基本解决;银行收贷率、收息率除1家外均在100%。宁夏地方直属储备企业管理规范,信用度高,资产负债率较低,经营包袱轻、效益好,抗风险能力较强。
储备规模、品种和布局。目前宁夏区8个直属地方粮食储备库仓储设施完善,设备先进,现有效仓容111900万斤,实际库存××万斤,占我区粮食总库存的××%,品种有小麦××万斤、水稻××万斤、玉米××万斤,平均库存成本小麦××元/斤、水稻××元/斤、玉米××元/斤。目前我区储备计划规模57000万斤,是按全区570万人口,每人100斤,3个月口粮确定的。8个自治区直属储备库布局在川区大武口区、石嘴山区、平罗县、灵武市、永宁县、青铜峡市、中卫市城关区和山区的固原市原州区。另外,我区还有2个中央储备直属库,库存中央储备粮食72000万斤(含自治区直属库代储部分)。宁夏两级储备体系的构建,基本实现了储备与经营分开,明确了粮权,垂直管理的框架基本形成,为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奠定了物质基础。目前,我区两级储备库存粮食已占全区总库存粮食的70%以上,占用贷款已占农发行各项贷款余额的××%。
尽管我区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基本建立,但市场体系尚未形成,储备的计划性与市场的调节性对接不够;企业的经营机制不活,对财政的依赖性较大,面向市场的经营风险承受能力不强,因此加大了财政负担和贷款风险;地方储备粮食管理条例尚未出台,使地方粮食储备缺乏刚性的依法管理手段;储备库点的布局不尽合理等。
(二)合理设计宁夏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品种和布局的依据及其影响因素。
依据首先是国发〔2004〕17号文件要求,如前所述。其次在具体设计宁夏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品种和布局时,主要是根据自治区宏观调控需要和财政承受能力来确定。
合理的储备规模对于调控市场、稳定粮价具有重要作用。现结合宁夏实际,来分析影响地方储备规模的因素。
1.从市场供应看:我区粮食产量1998~2003年平均每年保持在××万斤(取中位数),如果按平均商品率48%计算(小麦35%、水稻40%、玉米70%),也就是说,每年能进入市场的商品粮约××万斤,其中,全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每年能掌握的粮源约××万斤。随着粮食市场的全面放开,粮食经营主体多元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市场份额会逐步降低。
2.从市场需求看:
①按人口计算,全区2003年年底人口580万人,农村人口380万人,城市人口200万人,按每月消费粮食农村人口45斤,3个月储备量,城市人口24斤,6个月储备量,全区储备规模为××亿斤。
②按全区产销区划分,产区的银川市、石嘴山市、吴忠市(除盐池、同心县)、中卫市(除海原县)共计人口340万人,3个月人口口粮为3.06亿斤,销区的固原市、盐池县、同心县、海原县,即山区8县人口240万人,6个月口粮为4.32亿斤,合计7.5亿斤。
③全区粮食加工龙头及骨干企业每年加工转化原粮××万斤,其中,小麦××万斤、水稻××万斤、玉米××万斤。
④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需增加粮食供应。我区自2000~2003年累计退耕还林(草)266万亩,累计补助粮食91600万斤,加上2003年全区封山禁牧,退牧还草460万亩,补助陈化粮食饲料3410万斤,两项合计补助的粮食占当年全区粮食总产量的15%,总库存的近××%。根据有关资料对比分析,宁夏2003年累计退耕还林(草)面积达到266万亩,因此而减少粮食产量66360万斤,同时需要增加兑付补助粮食53200万斤,这一减一增,全区粮食市场缺口就是119560万公斤,占每年全区粮食总产量的20%以上,退耕还林(草)工程对我区粮食市场构成重大影响。2004年退耕还林粮兑付,改为70%直补现金,但对粮食市场的需求没有变。
⑤我区每年南部山区救灾救济粮食供应××万斤。
⑥全区每年军粮供应××万斤。
⑦据调查,我区1998~2003年,6年间从外省区调入粮食(主要是小麦、水稻)26160万斤,调出粮食38154万斤(主要是玉米)。可以看出,宁夏属于产销平衡区,无论粮食总量还是品种结构,均平衡有余,尤其玉米品种外销量较大。由于宁夏粮食供求基本平衡,所以多年来形成了保护价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每斤0.03~0.05元的区位价格。宁夏跨省调销粮食每斤运费0.1元左右,因此随着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粮食市场形成后,价格受全国影响较大,直至趋于一致。
3.从粮食供求价格机制形成看:从1998~2003年,全区粮食产量与消费量比较,两者的平衡与否,与价格波动紧密联系。当产量和销量一定时,储备规模大小对市场价格有重大影响。
4.宁夏粮食风险基金的规模及对地方粮食储备规模的财政承受能力。宁夏每年粮食风险基金的筹措规模为××亿元(中央财政××万元,自治区财政××万元),2003年年底结余风险基金××万元。按现行粮食风险基金的使用范围规定,粮食风险基金主要用于对农民的直补、地储粮利息费用补贴等。我区从今年开始风险基金主要用于直补农民近3200万元,逐步扩大到4000万元,如果按每年地方储备粮××亿斤计算,贷款利息补贴××万元,费用补贴××万元,两项支出占当年粮食风险基金的××%。如果建立××亿斤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应该在财政承受能力范围内。
三、措施和建议
(一)建立我区地方粮食储备体系的思路和原则。
总的思路是:严格制度、严格管理、严格责任,确保自治区储备粮食数量真实、质量完好,储存安全。管理原则:一是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节约成本费用。二是依法管理。三是储备粮食增减和轮换与市场衔接。四是吞吐灵活,布局合理。
(二)合理的储备规模、品种和布局。
根据以上定性、定量分析,宁夏地方粮食储备规模、品种和布局建议如下:
1.储备规模:实行弹性储备规模××亿斤,在此幅度内根据市场供求状况,通过保持最低或最高储备量来调控市场,减轻财政负担。即,当市场出现供大于求时,粮价低时,政府出台最低收购指导价,以保护农民利益,增加储备规模;当市场出现求大于供,粮价波动时,抛售地储,以平抑粮价,稳定市场,减少储备规模。
2.储备品种:按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宁夏地方储备粮食品种应以小麦、水稻为主,即小麦70%、水稻30%确定。
3.布局:在现有布局的基础上,增设海原县或西吉县储备库。
(三)关于宁夏地方粮食储备管理的操作。
按照以上粮食储备的管理思路和原则,要衔接好以下关系。一是储备粮食的吞吐要与市场紧密衔接。储备的目的是调控市场。因此,储备粮食的吞吐要与市场紧密衔接。当市场粮价波动时,应及时抛售储备粮食;当市场粮价低迷时,应及时增加储备,不能逆向操作。二是地方储备粮食的轮换要把握好市场商机。储备粮食的轮换是为了推陈储新,质量完好。根据宁夏的粮食储存条件,应每年轮换库存的20%为宜,以减少轮换费用。在轮换的商机把握上:当市场粮价稳定时,应采取“边轮入边轮出”方式;当市场粮价不断上涨时,应采取“先轮入后轮出”方式;当市场粮价不断低迷时,应采取“先轮出后轮入”方式。以上三种轮换方式,应根据市场价格走势,择机而动,以规避轮换价差损失。三是地方储备粮食的增减及轮换要与“订单农业”和加工企业有效衔接起来,促进粮食产、销、加一体化发展,带动粮食产业链良性运转。储备粮食每年的轮换、轮出时应与龙头、骨干粮食加工企业建立定向销售关系,既保证加工原料,又提供市场有效供给。轮入时应实行“订单”,既保证储备的粮源,又解决农民“卖粮难”问题,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四是转换储备企业的经营机制,增强市场抗风险能力。储备粮食的管理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计划性,往往会约束企业的经营自主性。所以要给储备企业一定的经营自主权,使储备企业在享受财政补贴的同时,要面向市场,搞活经营。要建立经营风险准备金制度,逐步提高市场风险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