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097200000005

第5章 着作权法案例(4)

二、本案证据

1.原告的证据

原告提供的证据包括以下各项,被告余华和文艺出版社分别对这些证据出具质证意见。

滨州市公证处出具的公证书,证明原告小说《王满子》是一部独立完整的作品,于2004年7月7日-27日在“百灵文学网”以连载形式发表,下载打印页77页。

证据2小说《王满子》网页照片五张,与证据1相互印证,证明小说首次发表的时间及网站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的声明。

在质证中,余华及文艺出版社对该公证书的公证程序、真实性没有异议,但认为通过浏览方式看不到《王满子》(参见以下余华及出版社提供的证据2),主张应视为原告小说未按照正常途径在网上公示;证据2的网页照片右侧的每日文化信息内容没有变化,不能证明《王满子》是2004年7月7日开始上传,公证内容不真实。

证据4

《王满子》和《兄弟》两部小说83处相同或相似部分实例比较,证明两部小说在社会背景、人物关系、人物命运、场景及构思等方面存在相似之处,导致两小说在整体结构上相似,被告侵权成立。

其中的部分比对内容如下。

比对1

《王满子》:王满堂说:“送给亲戚他长大了还会回来,不如把他卖掉,还能赚钱。”

王满堂自私又人道,聪明又有商机的最初表演,让我奶奶看到了我们祖上一贯的品性,我奶奶当场说:“这孩子有出息。”(第16页)

《兄弟》:李光头后来之所以能够成为我们刘镇的超级巨富,因为他是个天生的商人。他十四岁的时候就拿着林红的屁股跟人做起了生意,而且还知道讨价还价。(上部第13页)

原告说明:前者《王满子》是孩童时候的哥哥就要把弟弟当成商品卖出去,表现出天生的经商习性;后者《兄弟》是十四岁的弟弟拿女人的屁股做生意,“他是个天生的商人”,从这个情节上已初步呈现《兄弟》里的弟弟李光头与《王满子》里的哥哥王满堂这两个人物的趋同,直至贯穿了整部作品。

比对2

《王满子》:一个更加清楚的大屁股,极像一张哈哈大笑的胖脸。(第42页)

《兄弟》:屁股跟脸一样,每个人长得都不一样。(上部第15页)

原告说明:把屁股比喻为脸是前者一个巧妙比喻,后者只是进一步说屁股跟脸一样了。

比对5

《王满子》:那孩子耸人听闻地在我的家族中吱吱乱叫,像一只老鼠要阻挡稳步向前的骆驼群。(第2页)

《兄弟》:她怀里抱着的李光头也激动了起来,双手同时伸向了天空般宽广的田野,嘴里发出了老鼠一样“吱吱”的叫声。(上部第34页)

原告说明:后者和前者完全一样地把孩子比作老鼠,并且“吱吱”地叫。

余华和出版社质证认为,《王满子》一直在原告掌控之下,原告可对其删改,原告该证据不能证明此《王满子》与百灵文学网上发表的原文一致。并且,原告列举的83处相似之处,出现在两部小说中的次序完全不同,其本身也是无序的,没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原告主张故事情节和结构相似不能成立;至于时代背景、人物关系等作品元素是公共领域的素材,任何人都能使用,原告不能证明只许其独家使用。

进一步地,余华和文艺出版社辩称,如果原告的这些证据可以证明《兄弟》构成“剽窃”的话,那么原告《王满子》的语言在余华先于《王满子》发表的作品中全部可以找到出处,因而其本身已构成对余华其他作品的“剽窃”。余华和出版社的举例包括以下内容。

例1

《王满子》:她一会儿笑得跟一个孩童一样,满脸的皱纹像一群欢.的鱼儿在游泳。

余华《活着》:老人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

(上海文艺出版社版第6页)

余华说明:描写笑容时,都是皱纹在欢乐地游动。

例2

《王满子》:有人已经开始笑得喘不过气来,那女人的眼睛是空空洞洞的。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当她向我转过脸来,我看到了一双大而空洞的眼睛。(上海文艺出版社版第202页)

余华说明:都用“空洞”形容一个不幸女人的眼睛。

例3

《王满子》:那孩子耸人听闻地在我的家族中吱吱乱叫,像一只老鼠要阻挡稳步向前的骆驼群。

余华《世事如烟》:随即她轻轻叫了一声,这叫声使沙子感到是一只老鼠在叫唤。

(上海文艺出版社版第87页)

余华说明:后者和前者完全一样地把人比作老鼠,并且“吱吱”地叫。

2.余华和文艺出版社的证据

余华和文艺出版社提交的证据包括以下各项,原告也就此出具质证意见。

证据1

文艺出版社出具的说明,证明余华小说《兄弟》曾于1995年列入该社出版计划,后因故撤销,《兄弟》早于《王满子》。

原告质证认为,该份证据欲证明的内容与余华本人陈述的事实相矛盾,仅凭该说明不能证明余华欲证内容属实。

法院认为,该证据1属孤证,余华和文艺出版社未能举出其他证据与之相印证,故法院对该证据不予采信。

证据2

上海市公证处出具的公证书,证明按照正常途径在网络上看不到小说《王满子》,同时在百灵网站的文化栏目下出现分叉,原告可能利用某些技术将小说外挂到百灵网上。

原告质证认为,该证据与本案无关联性,公证人员于2006年11月27日看不到《王满子》,不能代表余华接触不到《王满子》。

针对此问题,法院调查了“百灵网”文化频道主编和《王满子》小说责任编辑。

他们证实,网站所发小说作为一种信息在数据库存放不可能丢失,但自2004年至今因百灵网几次改版,访问该小说的路径入口已改变,现在通过浏览方式仍可看到这部小说。法院认为,该证据2与法院调查得到的相关事实不一致,法院对其证明效力不予确认,对被告关于原告小说《王满子》没有发表的主张也不予支持。

证据3

2006年第1期《当代文苑》杂志上刊载的王良瑛《读长篇》一文,证明该文写作时间是2005年10月4日即《王满子》发表之后;文章中谈到原告王长征逢人就说《兄弟》小说好。文艺出版社主张,原告自己讲了一年都没有发现抄袭,出版社如何判断?也可以由此证明原告在诉讼中不诚实。

证据4

《新闻午报》2006年11月7日第六版刊登的《余华<;兄弟>;涉嫌剽窃?》一文,在该文中原告的陈述与以上证据3中的陈述前后矛盾,说明原告所谓剽窃纯属临时起意,是原告在看到《兄弟》后对《王满子》进行了修改。

原告对证据3和证据4质证认为,被告提供两篇文章中的内容不能证明是原告本人所言,该证据不能证明其欲证实内容。

证据5

《上海文学》2006年6月号刊载的周立民的《跨越时间的“窄门”》一文。

证据6

余华的《在细雨中呼喊》、《活着》、《世事如烟》三本着作。

证据5和证据6证明《兄弟》的风格符合余华一贯的写作风格,小说构思与作者整个生活经历有关,并未抄袭《王满子》。

原告质证认为,是否符合余华一贯的写作风格与剽窃没有必然关系,被告理由不成立。

三、法院判决

本案争议的中心焦点问题为:余华的小说《兄弟》是否“剽窃”了原告的小说《王满子》,从而侵犯其着作权?

滨州市中院认为,要确定原告指控《兄弟》抄袭了《王满子》是否成立,需要对两部作品的内容进行比对。原告列举了余华小说《兄弟》中的83处,认为它们“剽窃”了其小说《王满子》,但这些列举均属“非字面相似”,也就是说,它们不是使用的语言文字相似,而是语句表达的基本要素或者结构相似。法院把由原告列举的比对内容分为三类,以进一步分析说明相关内容是否构成“剽窃”。

第一类所列的部分属一般性的短句描写。这些短句并非两部小说中的原话,而是原告分别对两部小说中相应内容的提炼、总结。属于此类情形的包括原告所列的第39、65、66、67、71、73、74、75、76、80等处。这些均是文学作品中的一般性描述,而非原告的独创性表达,它们不受着作权法保护。例如,原告所列的第65、66处的内容分别为:

第65处:

《王满子》:父亲的姐姐在沈阳工作。

《兄弟》:父亲的姐姐在上海工作。

第66处:

《王满子》:兄弟的高祖是个老地主。

《兄弟》:兄弟的爷爷是个老地主。

第二类是所列的段落描写在两部小说中并不相似。属于此类情形的包括原告所列的第6、7、9、16、17、20、21、23、27、32、41等处。例如,原告所列的第7、17处的内容分别为:

第7处:

《王满子》:我奶奶是这个家里的留守者,打开早晨的屋门,她一只手端着尿盆,一只手提溜着我,先把我放在宽敞的院门过道里。

《兄弟》:宋凡平提着四十斤的大米就像是提着一只空篮子似的轻松,他的左手一把将李光头抱起来,驮到他的肩上,让李光头的双手抱住他的额头。

第17处:

《王满子》:王茂录老师已在我上学的路上对我高喊:奶奶就要回来了!

《兄弟》:宋凡平指着漆黑的窗外说:“明天太阳落山时,我们就到家了。”

第三类是所列的部分属于在语句结构上或段落寓意上有相似之处,如原告所列的第1、34处。这些段落表达,或是以一种排比句式,或是以一种典型喻象,在语句结构或词句表达的基本要素上有相似之处,但这种段落出现在两部书中的次序完全不同,同时也无序,没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并且,与原告小说相似之处的描述在《兄弟》中是不连续的,不能构成完整意义上的表达。例如,原告所列第34处的内容为:

《王满子》:王保春两年以后回到家乡,穿的是一身工作服,带着工人阶级的样板,他还把第一辆自行车带进了王流村。那些热血青年围绕在自行车旁,听王保春讲述它前进的原理,后来又拿它做比喻,说道了“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螳臂挡车者必被历史的车轮轧得粉碎”。他还演示着骑上自行车,那种飞的速度令青年们热血沸腾,算起来我就是那时作为革命的种子被王保春播散在李余珍的体内。我在第一次看清了王保春的面孔时,他就是用这辆自行车把我从东坡桥带到了我们家门口,我也是第一次有了飞行的记忆。

《 兄弟》:宋钢从此春风得意,他骑着永久牌自行车风驰电掣,在我们刘镇的大街小巷神出鬼没,亮闪闪的自行车晃得我们刘镇的群众眼花缭乱,他还时时按响车铃,清脆的铃声让群众听了不是吞口水就是流口水。

以上是法院对原告所列83处所谓“剽窃”内容的分析。此外,法院还分析了其他方面。

首先,比较两部小说的结构安排可知,原告的小说《王满子》在篇章结构上较为松散,它分为十二个章节,每章叙述一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各章节都能独立成篇。而余华的小说《兄弟》始终以宋钢和李光头兄弟二人的命运变迁为主线,其他的人和事都是围绕这条主线的发展变化而展开,整部小说的故事性、连贯性都比较强。因此原告主张两部作品在故事情节、结构上相同或相似不能成立。

其次,长篇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性文学体裁,特点是篇幅长、容量大、情节复杂、人物众多,能够在较为广阔的范围内多方面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原告的小说《王满子》近10万字,原告列举的83处“剽窃”字数约5千字,余华的小说《兄弟》为51万字。原告主张构成侵权的字数占不到《兄弟》总字数的1%。显然地,原告以5千字的“剽窃”文字难以证明余华的51万字的小说在故事情节、场景、人物、情节结构等方面与原告的小说构成整体上相似。

再次,法院还考察了更广泛的一些因素,如两部小说的故事基干、人物关系及它们所依赖或描述的社会背景。法院认为,原告的《王满子》和余华的《兄弟》两作品间也确有一些相似之处,如它们都选择了一个相同的时代背景,都是从“文革”到信息时代约40年的时间,都描写了一个由爷爷或奶奶、父亲、母亲和兄弟两人组成的大家庭里的故事。但法院同时认为,这些时代背景、人物关系以及人物特征等作品的构成元素,属于公有领域的素材,任何人均可使用,受我国着作权法保护的是观念的表达而不是思想观念本身,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独创性的文字表达方式才属着作权保护的范围。原告所列举的83处涉嫌“剽窃”之处,有些不相似,有些相似但不连续,不构成完整意义上的表达,两部小说达不到整体上构成实质性相似的程度。

此外,法院还考察了作品的风格,认为余华的《兄弟》的语言充满了反讽意味,采取了追忆的叙述方式,间杂着童年记忆的运用等,这都沿袭了余华作品的基本特色,表明了余华作品的独创性,因此在创作风格和文学处理等表达形式方面,余华的《兄弟》与原告的《王满子》并不相同。

综上,法院认为,余华的小说《兄弟》虽然在人物设计和部分段落描述上与原告的《王满子》有相似之处,但尚不构成着作权法意义上的相似;《兄弟》在表达形式上与《王满子》不相同,有其独创性。因此,原告主张余华剽窃不成立,文艺出版社及新华书店也不构成侵权。遂判决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由原告负担。

同类推荐
  • 法律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法律高手(现代生活实用丛书)

    随着社会综合素质的提高,法律这个非常严肃的词语渐渐被所有人所重视。在一个法制社会中我们应该运用法律来保障我们合法权益不受到伤害。如果不了解法律,在我们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还全然不知,在遇到有争议的事情中不知所措,那我们真是有点悲哀。法制社会是运用法律来调整整个社会的发展,用法律来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了解了法律,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挺起腰板,因为法律会为我们主持公道。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为加强法制宣传,迅速普及法律知识,服务于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多年来,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每年定期审议通过、修订的法律,全品种、大规模的出版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版的系列法律单行本。该套法律单行本经过最高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权威审定,法条内容准确无误,文本格式规范合理,多年来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
  • 中国刑法教程

    中国刑法教程

    本书内容包括:刑法概述、刑法的效力范围、犯罪和犯罪构成、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故意犯罪形态、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刑罚裁量等27章。
  • 你不知道的刑侦内幕2

    你不知道的刑侦内幕2

    《你不知道的刑侦内幕:一线警察讲段子》是由资深警察何斌经过五年采访,根据一线警察口述资料,加工整理而成的一部刑侦纪实故事集,书中精选了四十多个真实的经典案件,包括杀人案、抢劫案、诈骗案、盗窃案等不同案件类型,将凶杀、绑架、奸情等犯罪元素一网打尽。
热门推荐
  • 华墨落

    华墨落

    他,本为一村遗孤,蒙墨秋不弃,收为唯一弟子,赐名叶雨希,希寓意为大雨中唯一的希望,他立志要像师父一样守护天下,华瑶……而他,是六界瞩目的华瑶灵尊,因为责任,一生无妻无子,将叶雨希看做孩子,让他,护他,所有人都不相信小徒儿,而他却依然坚信……不为什么,只因他是他的徒儿,他与自己的境遇相似到极点。只因,不愿再承受与千百年前的那次浩劫相同的痛。痛的入骨如冰,痛得撕心裂肺……
  • 重生之非你不可

    重生之非你不可

    不曾想遭遇意外,在不知名时代的谜团重重的躯壳上重生。不曾想会遇到让自己羞赧为难的王爷,在王府做个没自由的米虫。打又打不过,耍无赖也耍不过。腿长在我自己身上,反攻不了,我还不能跑么?辗转逃离,一切冥冥中早已注定。晚上十点更新哟~感谢大大们的理解哟~
  • 了然以歌

    了然以歌

    时以歌从不知道自己怎么会爱上纪了然,甚至爱的无法自拔,爱的用情至深,是吃面包时的初遇还是送酸奶时的情谊,又或许是对方都在自己最落魄,最无用的时候,所有人都放弃了,唯独他们都没放弃过对方...片段:某天,纪公子闲来无事,叫住正要出去的时夫人,问道:“歌儿,你说你对我的爱里掺杂着啥呢?”时夫人本来是打算出去囤酸奶,听他这么问,低头沉思了许久:“情意,宠溺,关爱,心疼...”时以歌正在苦思冥想,并没有注意到旁边男人越来越黑的脸,纪了然从沙发上起身走向时夫人:爷这么个大男人,咋还需要你宠,你疼了?时以歌却忽的转身抱住了他,贴在他耳边轻呢:“阿然,这些都不是的...我对你的爱无法用语言来概括的...”
  • 快穿系统一个女配逆袭记

    快穿系统一个女配逆袭记

    绑定系统,你们见过最奇葩的理由是什么:吃东西被呛死?被渣男贱女给害死?NO!NO!NO!言醉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懒。于是,言醉就因为这么奇葩的理由,踏上攻略这条路。在攻略了n个男神后的一天傲娇系统突然对言醉说:“言醉,我喜欢你。”“真的么?”言醉波澜不惊地问。某系统认真的点点头。“那太好了,刚好我也喜欢你。”系统,无语。孩子,你要不要这么闷骚【本文1V1,男女主从始至终只有一个。男女主身心干净。微虐。】注意:如果不喜欢我作品的右转不送。我和言醉最相像的一点就是懒。所以在不触犯我底线的情况下,不和你计较。至于我的底线吗,当然是我的家人、朋友、还有我最最可爱的小天使们。笔芯~
  • 别那么骄傲

    别那么骄傲

    男宿舍夜谈,舍友们疑惑于大姨妈来了到底有多疼,男神何之洲一贯不屑参与这种低级趣味的对话,直到他变成了女人,脸色苍白地躺在床上……女宿舍夜谈,舍友感慨工学院两两成基的现况,沈熹有点好奇此类话题苦于无法证实,直到她变成工科男,面前掉下一块肥皂……一只清心寡欲的男神学霸,如何与逗比女主天雷勾地火一发不可收拾,过上了甜蜜又荡漾的生活……人生太长,有些事,别那么骄傲,哪有不跑偏的。
  •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空战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录:空战篇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书着重介绍二战当中更为残酷也更为持久的空战,通过描绘一个个惊险刺激的空战向读者展示一幅幅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战争画卷,令读者宛如身临激烈战争的同时,进一步发人深省。
  • 王俊凯之总裁恋凯颖恋

    王俊凯之总裁恋凯颖恋

    他是高高在上的大boss,总裁,她是千金大小姐,他们之间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让我们拭目以待,进来看看吧
  •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

    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玉枢宝经集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于你无悔

    于你无悔

    有些人一旦遇见,便一眼万年;有些心一旦开始,便覆水难收;有些情一旦眷念,便海枯石烂,有些缘分一旦交织,便至死不渝。终于等到你,幸好我从未放弃!
  • 山木有兮君知否

    山木有兮君知否

    颜弋宸这个名字,在易玖筱八岁的时候就闯进了她的心里,从此,惊起了惊涛骇浪。一发不可收拾。墨妍笙这个名字,是颜弋宸心里的一块疤,是谁都治愈不了的痛。可是,有一天一个叫易玖筱的女孩子代替墨妍笙陪在自己旁边爱着彼此。却......一切都是因为这个叫颜弋宸的男人。同样是因为这个叫易玖筱女孩的闯入。跌跌荡荡,彼此起伏的爱情,还能再相信么?“颜弋宸,你喜欢我一下会死啊?”某女嘟嘴“恩,会死,因为,已经爱上你了。”――――本文时甜时虐,喜欢记得支持我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