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扎扎
扎扎,本名马秉勋,保安族,祖籍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生于夏河拉卜楞。1982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学院藏学院,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现为副所长、副研究员,《安多研究》期刊副主编,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兼任甘肃省藏学研究会理事等学术团体的职务。曾在拉卜楞寺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从此对佛教文化产生兴趣,投拜僧侣学者修习佛教知识,与拉卜楞寺系结不解缘分。兼通藏、汉两种语言文字,注意使用藏文文献资料,实事求是,学风严谨;擅长民族宗教史、民族关系史。主持“拉卜楞寺研究”大型课题,产出阶段性系列成果,出版《嘉木样呼图克图世系》《拉卜楞寺活佛世系》《拉卜楞寺的社会政教关系——拉卜楞寺发展策略研究》3部专着,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九、冶善家宝
冶善家宝,保安族,大河家镇甘河滩人。他的童年非常不幸,12岁时父亲去世。因生活无靠,童年的他便跟舅父、保安族腰刀匠丁哈乃非学做腰刀,备受生活的艰辛。由于他不幸的遭遇,学习非常刻苦、勤奋,在他舅父的传授下,成年时他掌握了制作腰刀的各种工艺、技术,学成出师后,终身以做腰刀为业。在长期制刀实践中,他继承保安腰刀的传统工艺,积极摸索创新,创制出“鱼刀”,为保安腰刀系列产品增添了新品种。他制作的“鱼刀”,用工精细,造型美观,刃口锋利,张口时极富弹性,为其他刀匠所莫及,故在“保安三庄”群众中有“制作鱼刀善家宝最好”之誉。1953年后,善家宝不断创新,使新打制的“鱼刀”更加轻巧、美观、大方,特别在刀背上设计的弹簧更为奇巧。“鱼刀”销往甘肃、青海、西藏、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云南等省,深受人们喜爱。冶善家宝之子二洒、尤素福,均为制作“鱼刀”的好手。
1990年5月10日,一代腰刀名匠冶善家宝去世,享年73岁。保安族人民的传统工艺品——保安腰刀以工艺精美、刀刃锋利、装潢考究、经久耐用、品种繁多而闻名遐迩。它今天的盛誉和辉煌,倾注了一代代保安族刀匠的辛勤汗水和聪慧才智。
十、马麦素
马麦素,保安族,生于1918年,积石山县大河家乡甘河滩人。马麦素16岁跟舅父、保安腰刀匠马木洒学习制刀工艺,19岁独立门户。新中国成立前曾在安西、永登、窑街及青海省民和县做腰刀谋生。后长期在家中从事个体腰刀生产。马麦素创制出宝剑刀、哈萨克刀、什样锦、铁扁鞘等多种腰刀和刀鞘。制作的腰刀工艺精良,深得淬火技术要领,刀锋锐利,柔中带刚,尤以制作“什样锦”单、双刀见长。主要销往新疆、内蒙古等地,深得蒙古族、藏族、回族、东乡族、保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喜爱。
十一、马自正
马自正,又名马乃比友,保安族,积石山县人,着名的保安族刀匠。他以保安腰刀作为自己要奋斗一生的事业,立志要让保安腰刀走向世界。在甘河滩村的老马家,是一个世代以打制保安腰刀的家族,可谓刀匠世家。马自正便是在村里听着叮叮当当的锤声出生、长大的,他从能拿起锤的那一天起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打制腰刀。随着他慢慢长大,打刀的技艺也略有小成,在家乡打刀这一行业中小有名气。那时候,保安腰刀正处于辉煌的时期,当时的大河家出产的每一把保安腰刀都是一等一的精品,并且保安族刀匠生产的保安腰刀深受各族人民喜爱,所以保安腰刀的发展前景很是不错。这时,马自正心中便产生了一个影响自己一生的理想,便是要将自己民族的保安腰刀做大、做强,要让所有的人知道保安族和保安腰刀。但是,当时的他,没有什么经济实力,只能将自己的理想埋在心里,默默地努力将自己打制的每一把刀打好。经过10多年的风雨和波折后,马自正在大河家镇上开了一家保安腰刀专卖店,开始自产自销保安腰刀。
十二、马瑞
马瑞,保安族,生于1949年,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墩村人。“花儿”歌手和“调把式”。保安族丰富的民歌伴随着他成长,他从甘、青两省的“花儿”会,回、东乡、保安、撒拉等族的宴席场,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歌唱活动中汲取营养,学唱民歌,成为一名优秀的歌手。1971年高中毕业后,他一直在保安族聚居地小学从事教学工作,工作之余积极参加文艺表演。保持浓郁的保安族民歌风味,善于吸收其他歌手的“闪光”之处,注重发掘民歌艺术的感情色彩是马瑞演唱的特点。他通晓多种“花儿”曲令,擅长《河州三令》《尕马儿令》《保安令》。2006年被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甘肃省优秀花儿歌手”。他是保安族有名的“调把式”,演唱的打调《今晚上的东家是死哼哼》,语言俏皮得体,曲美词巧;演唱的《狠汉子上口外》,快慢、强弱变化得体,用顿音、连音及顿连音结合等唱法,完成情绪的多样转换,使演唱环环紧扣,波澜起伏,深受人们的喜爱。
马瑞利用业余时间搜集和整理保安族语言与民间故事,曾获省文化厅授予的“甘肃省农村文化先进个人”称号。1999年,被国家教育部、中华慈善总会授予“烛光奖”,曾在《河州》杂志、《陇苗》刊物上发表过多篇民间故事。2008年,被确定为甘肃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安族口头文学及语言传承人。
十三、马黑娃
马黑娃,保安族,生于1940年,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墩村人,花儿歌手、故事能手。其家乡背靠积石山,面对黄河水,9岁放羊时就与“花儿”相伴,之后多次参加省、州、县的文艺演唱活动。1979年代表保安族歌手出席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民间歌手、诗人座谈会”,演唱了“花儿”《保安令·“四化”的大路(哈)要走哩》,受到与会者好评。马黑娃属“满口腔”歌手,声音浑厚,善用滑音和颤音,受到赞誉。擅长的曲令有《保安令》《水红花令》《撒拉令》等。
十四、马木洒
马木洒,保安族,积石山县刘集乡石家洼村人。1980年5月,保安族民间歌手马木洒赴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他演唱的保安花儿《冰冻三尺口子开》《三大麻钱一骨朵蒜》《人前头争一口气哩》等3首花儿音域辽阔,吐字清晰,格调清新健康,感情真挚淳朴,受到专家的高度评价和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
十五、马福成
马福成,保安族,生于1946年,积石山县大河家乡梅坡村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1964年起任民办教师,先后在甘梅、大墩小学任教。他认真学习教学理论,钻研教材,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长期担任班主任,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做到腿勤、嘴勤、手勤,教学成绩显着。1983年获得甘肃省优秀班主任奖,198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班主任,受到表彰奖励。同年正式录用为公派教员。
十六、马青
马青,保安族,字勤文,号积石保安人,生于1979年8月2日,甘肃积石山县刘集人。大学学历,副高级国画艺术师。
马青自幼酷爱绘画,14岁时以传承人身份在保安族画家王福祥处学习绘画技艺。先后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育青工艺美术学校、中央电大进修。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中学美术教学工作,辅导美术高考生。擅长中国花鸟画,兼油画、水粉画。2002年和2008年两次举办个人画展,2005年油画《保安新歌》入选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的“民族团结颂”画展。2008年获得“甘肃省农村优秀人才”称号,2008年获得全省各族青年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多次参加国家、省、州级画展,作品发表在《人民政协报》《中国穆斯林诗书画》《墨坊》,出版有《马青绘画作品集》《马青国画作品选——2008年挂历》。
现为中国艺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穆斯林书画摄影协会理事,临夏州美术家协会会员,积石山美术家协会主席,积石山县政协七届委员。
十七、马沛霆
马沛霆,保安族,生于1981年,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墩村人。西北民族大学民俗学硕士,保安族文化网总编。现供职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系中国社会学学会会员、日本广岛大学北京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甘肃省作家协会理事、甘肃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甘肃省少数民族作家协会理事。
曾参与和主持、承担了20多项国家级、省部级以及校级科研项目和社会调查研究活动,并且参加和承担完成了多部有关保安族历史文化的科研专着的编着、撰写工作。在校期间曾获得西北民族大学“挑战杯”论文比赛一等奖,西北民族大学“祖国颂·民族情”征文大赛一等奖,西北民族大学“科研学习成绩优异奖”、西北民族大学“优秀毕业生”等奖励。先后参与了国家民委、北京大学组织开展的全国人口10万以下少数民族(保安族)生活状况调查研究;西北民族大学社会学系组织的“保安族物质民俗调查”“保安族女童教育的调查”;云南大学组织的“中国少数民族村寨调查”中关于保安族的课题调研;教育部2004年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招标攻关项目“西部开发中的人口流动与族际交往研究”兰州子课题;中央民族大学“985”工程之中国当代民族问题战略中心子课题“保安族经济与社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课题;国家教育部组织的“蒙古语族民族文化变迁研究”等调研任务,并承担了保安族部分的撰写任务。
主持参与了积石山县7项关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作,其中“保安族腰刀锻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余各项均被列入省级或州级名录;承担了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室组织的《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东乡族卷裕固族卷保安族卷》中“保安族卷”的调查、编纂任务,并任副主编;承担了由甘肃省文史馆编纂的《甘肃民俗总览——保安族》的撰写任务;组织编撰了《保安族研究文集》,任副主编;承担了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保安腰刀》的撰写任务,任第二作者;撰写了《保安族——甘肃积石山县大墩村调查》《新世纪保安族经济社会发展研究》的部分章节。并在《光明日报》《中国民族报》《日本东亚语言研究》《甘肃民族研究》《丝绸之路》等报纸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硕士学位论文《保安族口头文学的确认与研究》得到导师郝苏民教授的高度评价:“这是一个本民族的专业工作者,第一次对已记录的全部口头文学作品的鉴别与确认,而且方法得当,极具学科理念。因此很具学术意义、现实意义。”
2005年创建了旨在宣传和保护民族文化的“保安族文化网”,2008年又对网站进行了充实改版,设置有民族概况、民俗总览、民族人物、民族影像、教育在线、保安腰刀、文学殿堂等栏目。目前,日均点击量保持在200人次,成为外界了解保安族的主要窗口。
十八、马学武
马学武,保安族,大专学历,鲁迅文学院第十二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学员。生于20世纪70年代,现为积石山县大河家水电厂职工。自1996年开始每年均有诗歌、散文、民歌(花儿)、报告文学等作品发表于《民族日报》《飞天》《黄河文学》《芳草》《星星诗刊》《民族文学》《诗刊》《文学报》以及《中国作家网》等市(州)、省及国家中文类核心期刊,有诗曾入选96卷《中国诗萃》。曾获多种不同级别的文学奖项。系中国青年诗人学会会员、甘肃省作协会员、甘肃省少数民族作协理事、临夏州文联代表、临夏州作家协会会员、《民族日报》社通讯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