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作为主食的吃法主要有盐水煮土豆、土豆泥煎成土豆饼,有时也用土豆泥加葱做成包子馅。干玉米面是生活困难时期非常普便的主食,现在保安人多吃煮熟的玉米,但偶尔也会用玉米面烧馍馍。雀舌面,即碎饭,其做法是:把面饼擀成大片,折叠起来,来回切成如雀舌般大小再加煮食。另外,做的凉面细而长,炒面为冬令食品。
一、特色食品
保安族最有特色的食品有几种:炕锅馍馍、青麦包子、包子、鸽肉稀饭、布拉毛合和待格热等。除此之外,手抓羊肉、筏子、面肠、酿皮也是保安人极为喜爱的食品。
(一)炕锅馍馍
保安族喜睡热炕,取其便利,用特制的炕锅在炕洞内烤馍,故称炕锅馍馍。炕锅馍馍的做法是将发酵后的面团掺入适量干面,用碱中和后加些菜油,揉匀后放入炕锅内,有的在揉面时还分层加入菜油,还有的加入食盐或白糖,并在馍上揉出各式花纹图案,入锅后加盖盖紧。再把炕锅埋入热炕洞内的温火中,经适当烧烤后,即为炕锅馍馍。烤好的炕锅馍馍外黄脆、内松软,别有风味。根据锅的大小厚薄,馍馍小的有250克左右,大的3~5千克,厚的15厘米左右,薄的5厘米以上。炕锅厚约3厘米。过去以铜锅为主,后来以铸铁锅为主,现在以铝锅为主。
(二)青麦包子和麦索包子
青麦包子,保安语称“拾格子满通”。在麦收前,保安族家家都要做青麦包子。其做法是:把刚灌浆的麦穗(绿青稞)折回来,束成小把儿,放在锅里蒸熟,然后晒干磨成糁子。然后在羊肉汤中泡胀,拌以羊肉茸泥和调料作为馅心,制成包子。蒸熟后蘸辣椒油、蒜泥、陈醋享用。
麦索包子(保安语称“索斯满通”)的做法是:将青麦用石磨拉成麦索,晒干贮存。做时把干麦索蒸透,加碎肉、清油、作料为馅做成包子,吃时别具风味。
(三)包子
包子很早时就以面皮好、馅考究而驰名,并有包子、合子、角馍之分,以馅外露者为合子,多以糖、核桃仁为馅,形状为三角、半月形等;以有角者谓之角馍,有糖角子、枣角子、菜角子等;面上捏有褶者为包子。秋冬时用胡萝卜、羊肉、香葱做馅,春夏用韭菜、韭花、羊肉做馅,可蒸可烤,有冰心包子和两面黄的水浸包子两种花色,用辣椒、酱油、醋佐食。
(四)鸽肉稀饭
保安族认为鸽肉稀饭有补五脏、益心力的功能,常作为药膳,为大病初愈、身体虚弱的人做补品进食。其做法是野鸽宰后清洗干净剁成块,加入大米(或小米)、蕨麻(多年生草本,根富含淀粉,可煮食)温火炖烂食用,有补五脏、益心力的功效,常用做大病初愈者的滋补品。
(五)油搅团
保安语又称“布拉毛合”,是保安族独特的风味小吃。其做法是:将精面粉用开水搅拌煮熟后加入适量植物油反复搅拌,并分次加上适量的红糖、白糖,稍稍煎炒后即可食用。还有碗蒸的油搅团,保安语叫“爱海不拉红”。其做法是:将精面粉与开水、植物油、红糖等以适当比例搅拌后放入碗里,然后将碗放在蒸笼上蒸熟后食用,吃起来爽滑松软,甜而不腻,滋补强身,是老年人和产后妇女滋补养生之佳肴。
(六)待格热
待格热,保安语,又称拧面。其做法是:把绿青稞粒放在锅里烤熟,趁软用石手磨拉成丝即成。可用油、肉末、葱花炒着吃,也可用羊肉、清油、辣子拌着吃。此外,保安族人还擅长“指甲面片”、油香、馓子等面食制作,风味独特。
(七)手抓羊肉
保安人的肉食以牛羊肉为主。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故名。选用阜地羊(即本地饲养的栈羊)屠宰,这种肉壮瘦相间,肉质细嫩,肥而不腻,味道绵长,少膻腥味。宰后把整羊剁成两半入锅加入冷水烹煮,准确把握火候,先用旺火烧沸,撇去血沫,加入花椒、干姜等调味品,改由小火慢煮,待血水将干未干之时捞出,剁为大块,装盘上席。手抓醮椒盐就大蒜而食,味道清爽,鲜香无比。现在餐馆中还开发成系列手抓羊肉——胸叉、腿子、背子、肋条、尾骨,各部位的肉,嫩、老、肥、瘦、粗、细各异,独具风味。现在,无论是在餐厅还是城乡宴席上,手抓羊肉是不可或缺的一道名菜。
保安人的肉食品除牛羊肉外,兼食鸡、鸭、鱼,一般以手抓羊肉为上肴。主要肉食有手抓羊肉、碗菜(熟牛羊肉切块,加胡萝卜、土豆、粉条,用牛羊肉汤烩成)、麦仁杂碎汤(麦粒和羊头蹄肉及内脏混煮)、大块清水鸡、爆炒鸡块、清煮全鸭等。
(八)筏子、面肠
保安族人民更善做筏子、面肠。筏子的做法是:先把肥肠用清水(加碱、醋)反复洗至无异味后翻置,再将羊的心、肺、肝、肉剁碎,调入清油、葱、生姜粉、花椒粉、草果粉、精盐、味精等作料拌匀。然后,将满肚油摊开,放入馅,卷成筒状,用线包扎、封口,因其状如扎羊皮筏子,故名。或者将馅塞入肥肠,装满后封口。最后上笼蒸熟或放入沸水中煮熟取出,切段装盘上席,有的将筏子切段在油锅中煎烙至黄脆后装盘,调上油泼辣子、蒜泥、醋食用。吃时鲜嫩不腻,美味可口,清香四溢。
面肠的做法是:先将小肠反复洗净,再将面粉加水搅成糊状,调入适量淀粉、精盐、味精等调料,搅匀,灌入小肠中封口。切忌不能灌得太饱。然后上蒸笼蒸熟或放入锅中煮熟,中途针刺泄气,熟后取出切段装盘,或将切段后的面肠,放入油锅中煎至皮黄脆再装盘,调上油辣子、蒜泥、醋等食用。味道醇而不腻,味美可口,百吃不厌,经济实惠。
(九)酿皮
酿皮是积石山县的回、撒拉、东乡、保安等各族人民非常喜欢的风味小吃。制作时选用优质面粉,用凉水调成面团,在盆中揉搓水洗,分出淀粉和面筋。而后在淀粉中加入适量水、盐、碱,调成面浆,舀入平底盘上锅蒸熟,上面擦上一层熟油,逐次将面浆蒸完为止。再把面筋上笼蒸熟。吃时将酿皮切成条,面筋切成片装盘,再调上油泼辣子、芥末、蒜泥、芝麻酱、精盐、香醋等作料即可。上好的酿皮色泽鲜亮,质地柔韧,吃起来咸、酸、香、辣、鲜五味俱全,清爽适口,别具风味,特别是盛夏酷暑,一碗酿皮下肚,筋柔爽口,全身清凉,暑气顿消。
(十)油面茶
保安语叫“托松斗麻”,是一种用牛羊油和面粉熬成的独具风味的御寒食物。其做法是:先将新鲜的牛羊油放在热锅里熬化,再放入面粉搅拌后用慢火煎炒,直到面粉发黄为止。喝时,拿出熬好的油面块,放入碗内加适量开水滚沸即可。这是保安族传统的方便食品,过去出远门的人都带许多的油面茶,可以充饥解乏。
(十一)地锅锅洋芋
保安语叫“堡木洋芋”。每当秋天洋芋(即土豆)成熟的季节,在田野里劳作的农人们常于劳动间歇在田埂上烧一地锅洋芋,在充做午餐的同时,也享受着收获的喜悦。烧地锅锅的方法很简单,先备好柴草,准备好洋芋,不用洗。在土坎上挖一土灶,灶膛要宽大,大小视人数多少而定。然后在灶口上用小土块或石块垒为圆锥状,在灶膛中点燃柴火,烧至小土块或石块发红,挖出柴草灰,掩埋住灶门,在圆锥状的顶部打开小洞,边装洋芋,边装烧红的土块或石块,最后用土封埋住整个土灶。等一小时左右,洋芋即可烘熟,挖开灶门便可食用。地锅锅洋芋皮黄而不焦,瓤酥而味纯。围在地锅锅旁,边挖边吃,满口醇香,既有浓郁的田园风味,又别具野外聚餐的乐趣。
二、日常饮品
茶叶是保安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民间喝茶比较讲究,一般在冬季喝茯茶、砖茶、沱茶,夏季喝陕青茶和春尖。沏茶一定用滚烫的开水,谓之“牡丹花”,形容水滚沸时的形状。
挖麻茶是一种由专用铜锅子熬制而成的松州茶或茯茶,一般是出远门或在山里扎圈放牧时饮用。
麦仁茶既止渴,又滋身,乃茶中之宝。其制法:把小麦粒、杏仁、核桃仁、红枣以及党参等切碎晒干,碾成细末儿即成。有贵客来家,即用滚开水冲沏待宾。
冰糖窝窝茶在盖碗内放上云南沱茶、冰糖和桂圆,用滚开水冲沏。喝时清香甘甜,用以招待贵宾。
三、节日食俗
保安族的节日同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家家都要炸馓子、干馃、蜜圈圈和油香。其中以炸馓子、干馃和油香最为普遍。
(一)馓子
馓子为精美的油炸食品。保安族在节日和喜庆日子,必做馓子招待客人,并馈赠亲戚、邻里。馓子分“盘馓”和“酥馓”两种。做盘馓时面粉用温水调和,再加清油、蛋清、花椒水拌匀,反复揉和,切成圆条,抹油,盛入容器中封实闷窝,窝好后揉搓为筷子粗细,盘绕,用筷子套住整形,将一头折叠入油锅中,稍炸,再将另一头折叠过来油炸,待定形后抽出筷子,再炸,待皮黄后捞出,形状美观,色泽黄亮,条杆匀称,香甜酥脆。做“酥馓”时,调面时加入清油、蛋清、白糖,揉好面后切成圆条,窝好后揉条压扁,盘绕下锅油炸而成,疏松酥软,入口即化,味美可口。制作馓子是整套复杂的工艺系统,全凭经验掌握好“度”,还要掌握好火候,只有这样,才能做出佳品。
(二)油香
油香类似于北方的早点小吃炸油饼。其制作方法是,将面粉用含矾、碱、盐的水和成面团,发酵以后再揉以鸡蛋、清油,配以少量薄荷叶粉,然后揪成七八十克重的面剂,擀成直径七八厘米的圆饼,入油锅炸至焦黄鼓起即成。其色泽美观,清香爽口。但吃时一般不直接用嘴咬食,而是用手掰成小块,放入口中食用。
油香原为阿拉伯部分地区待客食品。传说因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于622年在麦地那一位名叫阿尤布的老人家食用后大加赞美,后广为流传。元代,油香制作方法传入我国,成为保安、回、东乡、撒拉等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极富特色的美味食品。
油香种类很多,按原料、配料的不同,可分为“糯米油香”“薯粉油香”“甜油香”“地瓜油香”等。按习惯,炸油香时,一般由年长有经验的妇女掌勺,同时禁忌他人在旁边观看,特别是非穆斯林在场观看。他们认为,炸油香时别人进入厨房,就会惊动了油,炸出的食品就会色不佳、味不正等。
(三)干馃
干馃为精美的油煎食品。保安族在节日和喜庆日子,必做干馃招待客人,并馈赠亲戚、邻里。干馃有嵌花、蜜饯和造型之分。嵌花干馃的做法是:将精粉调成纯白面团,再添加有枣泥、红糖、食色等辅料的褐色面团,几经揉搓,切割镶嵌,切片油煎,即成五彩缤纷、琳琅满目的嵌花馃馃。因添加辅料不同,嵌入形制和组合方法不同,干馃的图案千姿百态,丰富多彩。“蜜饯馃馃”则将加入鸡蛋等各种丰富营养的面团,或切片,或掐丸,下锅油煎,再用蜂蜜炒过,粘上芝麻,酥甜清香,美味可口。做“造型馃馃”,则将各色面团擀开,切割组合,捏成各种花卉、昆虫、飞禽等吉祥物形状,下锅油炸而成,形态生动,惟妙惟肖,这种馃馃简直是一种精美的艺术品,拿起来舍不得放到嘴里。
(四)全羊席
宴请宾客以全羊席最为隆重。保安族的全羊席做法是把整只羊加上调料煮熟,按肋条、脊背、前后腿、髋、脖子、尾巴分部位切割开,然后带骨剁成一指厚、手掌大的肉块,每个部分装一盘上桌,供就餐者选用,羊的头蹄、杂碎加麦仁煮汤,也是一种美食。除了整羊之外,做鸡、鸭也都要加好调料整只来煮,熟后再按骨骼衔接处分割成14块,或蒸,或爆炒,除鸡头和脖子外全部盛盘子上桌,民间称大块清水鸡或爆炒鸡块。
此外,保安族在待客时还有一些别具特色的饮食风俗。有客自远方来,都会受到热情款待。客人到家,首先要把客人让到上座(即炕的里面中间落座),然后,先端茶再上食物。用餐前,按照保安族的规矩,必须由一名年长的老人或家庭主人将食物分给大家(如油香),大家在食用前念“太思米”,感谢真主赐予食物。之后,才能动手就餐。如果是馍、饼之类的主食,坐上席的客人或主人先掰开分给大家一小块,然后客人才能取食,否则被认为是不懂规矩。一般是一顿饭上三道饭菜,第一道是大饼或馒头,第二道是手抓羊肉或鸡肉,最后一道才是正餐精制的细丝面条。若是贵宾,主人还要用菜包、糖包、馓子等招待,以示尊敬。若来客是男的,中青年妇女是不能在男客面前随便露面的,要一直在厨房里为客人忙碌做饭菜或休息,待客人走后才能出来。
保安人的浪山节一般在五月下旬至六月初,届时人们带上面、油、肉、帐篷、锅等,到黄河边、山溪边或草坡上过一天痛痛快快的野外生活。
四、人生礼仪食俗
保安族人生礼仪食俗主要有以下几种:
塔合日,保安语,一种用白面做成的大烧馍,厚约20厘米,直径1米左右,制作时,先由10个人把面团分开揉好,再合到一起擀圆,上制花草图案,然后把早已垒好的50厘米长、1米高的土块炉子烧红,再把土块炉打碎,将馍放进去埋好,烧熟即成。婴儿满月时,用以宴请宾客。
它嗯代格德木,保安语,又称鸡蛋馍。其做法是:把发面调成粥状,再合上鸡蛋,用调羹舀在滚油锅里,炸成花、石、山塔各种形状,节日喜事时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