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02900000018

第18章 1911-1949年中国大学校园形态发展(7)

(1)战时大学的特质:留存与毁灭

1937年7月26日,日本侵略者首先轰炸了南开大学,秀山堂、图书馆、文法学院等建筑设施几乎全部被夷为平地;同时河北女师、河北工学院等亦遭到轰炸。9月,日本宪兵驻兵北大、清华等高校;8月-10月,南京、上海、杭州、武汉、广州等地先后有23所高校遭到敌机轰炸、破坏。据不完全统计,三个月中,全国高校仅校舍一项,损失即达21036842元。中国大学的物质形态在战火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大部分高校,其中包括私立大学和教会大学不得不迁往农村、还未沦陷的西部地区或者沦陷区的外国租界和香港。而即使在大后方,中国大学面临的依然是无固定校园、校舍紧张、图书仪器缺乏等诸多艰苦办学条件。有的大学采取迁移到内地大学中,利用现有校舍联合办学的方式,例如:成都华西协和大学相继迎接了金陵大学、金陵女子大学文理学院、齐鲁大学、中央大学、燕京大学等,华西坝上出现了“五大学”联合办学的盛况;有的大学则租民宅、借庙宇、搭建临时房屋等,以非常环境延续正常教学,例如:同济大学在先后经过六次迁校后,来到四川宜宾县李庄:禹王宫——校总办公处,东岳庙——工学院,祖师殿——医学院,王爷庙——图书馆,南华宫——理学院等。

但是令人吃惊的是,大学物质环境上的缺失并没有让中国的高校丢弃其各自办学的特色和大学本质精神。这大概得益于民族危机所触发的文化救国热情,亦得益于战时大学大量内迁,国民党政府的控制相对薄弱,使得大学获得了较多的学术自由和自治的权利。例如:浙江大学校长率浙江大学四次迁徙,最后于1940年2月迁至贵州,在遵义、湄潭、永兴办学七年,直到抗战胜利;当时办学条件十分艰苦,浙大湄潭江学址借用了当地包括湄潭文庙(办公室、图书馆旧址)、天主堂(谈家桢等教授住处)、义泉万寿宫(研究生院旧址)、西来庵(湄江吟社旧址)、双修寺(理学院物理系旧址)等当地庙宇、民宅为校舍。然而在此期间竺可桢将欧美学术独立、大学自治的理念与中国古代书院教育精神和方式相结合,率先推行导师制,为浙大抗战后成为着名综合性大学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这一阶段中国近代已发展的大学校园物质环境被打破,中国的大学是依靠对国家、民族前途的责任感,对科学救国的信心和对保存学术文化的决心而存在和发展。如余英时所言,“中国近百年来的变化,一个最大的动力就是民族主义”。民族危机的现实促使众多大学一方面以中国文化为本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修己以安百姓”、“兼济天下”;另一方面延续了学校在战前已经有所意识的“大学自治”和“自由教育”传统,并没有简单地将普通教育转化为战时教育,而是如当时西南联大校长梅贻琦所言:“不能为一时一地所限制”,“不能不超越现实”,立足于民族的长远利益,着眼于立国之本。因此,战时的中国近代大学在迁徙中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质资源发展正规大学校园形态,其中最为典型的即是西南联合大学。

(2)高等教育资源的重新分配:迁徙

抗战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地理分布非常不平衡,大部分高校集中在东南沿海各省,其中60%的大学生集中在北京、上海两地;高校分布情况如下:上海22所,北京15所,广东和河北各8所,江苏5所,浙江、福建和江西各4所,湖南、广西、云南、河南和辽宁各2所,安徽、四川、新疆、甘肃、吉林和察哈尔各1所,其他省份如陕西、贵州、青海等9省则一所大学都没有。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试图利用这种战争造成的高校大迁移来调整中国高校布局,尽管像青海、内蒙、新疆和宁夏等边缘省份在战后还是一所大学都没有,但1945年后中国西部及内陆地区的高等教育还是有了很大发展。

(3)国民党对大学法西斯统治的强化

在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为维持其对大学的统治,仍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来进一步实行法西斯主义的教育政策。1938年陈立夫担任教育部部长,提出了“管、养、卫、教”的教育方针;1939年蒋介石在第三次全国教育会议上声称:“今天我们再不能附和过去误解了很久的教育独立口号。……应该使教育和军事、政治、社会、经济一切事业相贯通。”要求“教育界统一趋向,集中目标,确确实实为实现三民主义而努力”,反对“各逞所见,各行其是”。

因此,国民党政府要求大学设立区党部、三青团、训导处;另一方面制定了具体策略,以加强对学校和师生的控制。在这种氛围下,有些大学深受其害。例如:由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和北洋工学院迁到西安后组建的西北联合大学,其与离重庆中央政府稍近的西南联合大学命运相左。由于国民党政府认为这所大学的校址离共产党控制的延安距离太近,所以不久西北联合大学就又被分成几所独立的农业学院和工程技术学院,在陕西省南部另辟校址,而另一部分则于1939年迁到兰州(主要是北京师范大学),发展为西北师范大学。可见,国民党的法西斯统治是要将近代中国大学,无论是精神层面上的社会价值取向还是物质层面上的校址、校园规划建设变成政治的附庸。

4)解放战争时期大学的两种意识形态:修复与改造

抗战结束后,国民党教育部在重庆召开“全国教育善后复员会议”,要求专科以上学校根据需要作合理的迁移和分布,因战事停顿但具有历史的学校应予以恢复。1946年后,内迁的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分期分批迁回了原地区、原校舍。但是,历经日寇八年洗劫的校园残破不堪、劫损一空,等待广大师生的是对原有校园建筑、设施、环境以及正常教学秩序、目标的修复、复员。同时,由于1946年蒋介石政府撕毁国共停战协定,以共产党统治的中原地区为起点发起内战。因此,实际上战后的中国被划分为国统区和解放区两种意识形态政权的对峙。对于位于解放区的高等院校,1946年,陕甘宁政府公布了《战时教育方案》:“各级学校及一切社教组织亦应立即动员起来,发挥教育上的有生力量,直接或间接地为自卫战争服务。”411947年中国人民军进入反攻以后,对于新解放区高校的文教政策主要是:

保护现状,逐步改造旧学校;团结和教育知识分子;对原有的高等学校进行调整。总的来讲,抗日战争后的五年中国大学也陷入两种意识形态的政治夹峙,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上都背离了在战时还在努力维系的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思想;社会环境的动荡、大学社会价值观的摇摆不定都直接导致这段时间成为中国大学校园物质形态建设上的“空窗”期。

2.2.2中国第一批建筑师发展的大学校园形态:政治、“固有之文化”、“学院派”表述

1927年,北伐战争胜利后,中国成立了由国民党领导的近代史上第一个民族国家。以南京为首都,上海为经济中心,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前,这是1949年前唯一相对稳定的一段历史,被称为“南京十年”。尽管政权不稳,环境艰险,但这段时间依然是中国主权国家体制的初创,经济管理的国有和短暂的繁荣时期,国家范围大规模的规划、建筑实践成为可能。同时,国民党政权对教会大学所采取的取缔和收回政策大大打击了教会学校的进一步发展,为中国本土大学的扩展、壮大奠定了基础。而伴随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中国第一代建筑师逐渐成长,建筑设计活动兴盛;中国建筑团体先后成立;也结束了1927年前中国本土大学少有专业规划、设计的历史。因此,如果说1911-1927年间是以在教会大学的大规模发展以及外国建筑师对近代中国大学的规划、建设为代表的话,那么1927-1937年间则是中国本土大学和建筑师的集体亮相。政治、“固有之文化”和“学院派”表述是这阶段中国大学校园形态的主旋律。

事实上,中国的“民族主义”文化表述,要追溯到孙中山时期。孙中山以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全面改组国民党,其核心就是确立民主集中制和党的绝对领导权;而这一理论带来的是一种社会组织机构化的力量,为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党和国家的组织形式提出了基本构架,也为从此时一直到90年代中国大学校园形态依附于政治存在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孙中山所提出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其中民族主义是中心,革命目标则是反封建、反帝国主义,并以此建立一个资产阶级民主的现代共和国。当然,这些均反映了五四运动的思想,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而在这种社会政治的大环境下,无论从哪方面,考虑政治和传统文化相结合都是必然的选择。因此,1925年孙中山陵墓——中国首次政府组织的公开建筑竞赛中亦第一次明确提出:“须采用中国古式而含有特殊与纪念之性质者,或根据中国建筑精神特创新格亦可。”建筑师吕彦直以其借鉴于中国古代陵墓布局的规划和具有浓郁民族韵味的建筑组群形态而拔得头筹,这成为中国建筑师规划、设计传统复兴式建筑组群的起点。至蒋介石政权时期,其为了实现一个党、一个主义的法西斯专制统治,大力推行恢复传统和古典文化的民族主义,国家政府开始祭孔,提倡儒家传统的道德、礼仪规范。1930年,国民政府发表了《民族主义文艺运动宣言》,1935年又发表了《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与此相对应在建筑、规划上政府也通过指令性的制约推行“中国固有之形式”。

1929年和1930年在对南京和上海的规划中,这一要求也被明确地提出;“训政肇端,首重建设,矧在首都,四方是则”。南京《首都计划》中指出:首都的城市设计与宫室建筑,要“能本诸欧美科学之原则,而于吾国美术之优点”。按照这样的政策,在当时已废除“教育独立”口号,实行“党化教育”的中国大学中,如何追求校园形态上的“中国固有之形式”不再是一种自发的民族主义情结表述,而发展成一项必须的政治性任务。

另一方面,从近代世界建筑发展看,中国第一批建筑师留学时的西方正处于新旧交替时期,尽管已经出现了新的建筑材料、技术、类型和功能,但建筑样式和风格的变革却举步维艰;在规划理论方面同样,虽然欧美也正在修正规划中太过注重城市和建筑物视觉表现以及平面图案化的弊端,但世界范围内的主流依然是“学院派”规划模式。而学成归国的第一批建筑师所面临的社会现实是——近代中国的文化冲撞,“是扩张的,进行国际贸易和战争的西方同盟与坚持农业经济和官僚政治的中国文明之间的文化对抗”。科技世界主义与当时中国的政治爱国主义、情感民族主义之间的抵触,影响了这一代建筑师原有的建筑观,他们身上背负了太多期望以建筑帮助社会进步的社会改良思想。例如,建筑师柳士英曾说:“盖一国之建筑,实表现一国之国民性……故欲增进吾国之世界上之地位,当从事于艺术运动,生活改良,使中国之文化,得尽量发挥之机会,以贡献于世界,始不放弃其生存”。因此,1927年前在教会大学中已经初具规模的“中西合璧”式校园形态,尤其是美国建筑师墨菲在长沙雅礼大学、金陵女子大学、燕京大学等一系列教会大学中所采用的借鉴中国古典园林意境、建筑组群布置原则结合西方现代规划方法,并在校园建筑上运用新古典主义手法所达到“中国建筑的复兴”,不仅受到当时中国建筑师的尊崇,而且也被强烈标榜国家主义主张的蒋介石政府欣赏;亦由此将原本带有些许殖民主义色彩的“中西合璧”式经由政府和业界推崇发展为“中国固有之形式”。此外,墨菲的新古典主义手法也正属于当时中国建筑师所沉浸的巴黎美术学院古典折衷主义的传统之中。

基于以上种种因素,1927年到1937年间近代中国大学多在西方注重轴线处理、构图技巧的古典主义规划手法上结合明确的功能分区以及中国传统宫殿建筑组群的空间布局、形制安排,再配合新古典主义手法处理的“传统样式”校园建筑,形成具有“中国固有之形式”特征的大学校园形态。以下将具体探讨这段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由杨廷宝规划设计的几所大学校园形态。

1)东北大学:二元拼贴校园形态

东北大学始建于1923年4月,初始以奉天省省立文学专门学校校址办大学文法科,以沈阳高等师范学校校址办大学理工科。但基于当时民众对大学校址与城市关系的普遍概念——大学应选址于城郊,与“浊市”隔绝,避免喧闹;而且位于城市中的校园已无余地建造理工科所需的实习工厂等设施。因此学校呈请省公署禀明,高师与文专的校舍在城市之内,不适合学校之用,并且更不适合理工科,请求在城郊另建完整的综合性新校园。至1929年杨廷宝进行校园总体规划之时,东北大学实际分为南校(文法科)、北校(理工科)两部,其中北校新校园仅有理工学院教学楼一幢,校方期颐通过规划对南校区进行置换,使校园归于一处。

同类推荐
  • 五环辉映下的金陵:2014南京青奥会知识读本

    五环辉映下的金陵:2014南京青奥会知识读本

    青少年奥林匹克运动会(TheYouthOlympicGames,YOG),简称为“青少年奥运会”或“青奥会”。青奥会是当今世界的新型体育运动赛事,它是国际奥委会为贯彻“奥林匹克宪章”而增设的一项国际性的体育盛会,是专门为全世界青少年而开设的一个集体育比赛、文化和教育于一体的青少年的交流平台。
  • 80后,影响与领导中国的未来

    80后,影响与领导中国的未来

    本书分为“捆绑与自由”、“欲望与进步”两篇,内容包括80后的前世今生、生命是一个美丽的“悲剧”、懂得摇摆着走路、其实我是一条龙、压力中的孤独感、我们是个大家族等共9章。
  • 夯实学校发展的根基——学科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夯实学校发展的根基——学科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夯实学校发展的根基——学科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论证绵密,立意高远,对文化、学校文化、学科文化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是本书的两个支撑。关于中学学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过程,正是杨云生“立校”的缩影,尤其是“导学稿”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融为一体,让教师从“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过渡到“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的教育新境界,为实现“轻负高质”提供了可能。
  • 悦读MOOK(第七卷)

    悦读MOOK(第七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
热门推荐
  • 异界求生者

    异界求生者

    一个奇异的世界,魔法科技盛行,一个普通的高中生带着他小时候的身体来到了这个世界,被一对贵族夫妇收养,在这个陌生的世界他又该如何生存呢?
  • 冷酷王子爱上迷糊公主

    冷酷王子爱上迷糊公主

    在圣亚萌莉那个贵族学院里有一个冷到爆帅到爆的冰上王子,和一位甜美可人迷迷糊糊地迷糊公主,当冷酷的他遇上迷糊的她会变的阳光吗?
  • 米虫的随身空间

    米虫的随身空间

    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偶得空间,在自己的努力下,过上了米虫的生活,且看她如何打造属于自己的舒服小窝,并遇到一个他。。
  • 无极之路

    无极之路

    你的剑,就是我的剑!看李易在穿越到瓦洛兰大陆后的无极之路!
  • 纹龙少年

    纹龙少年

    主人公双亲惨遭杀害后,自己却又被可恶的势力追杀,在逃难的过程险些丧命,却又无意获得一身奇异的本领,黑道谁主沉浮,唯有我,!然而我却是与众不同老大!孤儿院,养老院,这些都是我的杰作。我是黑社会?
  • 天择记

    天择记

    一名平凡农家孩子,举目无亲,历经坎坷终于立足这个世界的神秘层面——修仙界。但他又能如何在强者如云的修仙界中屡克劲敌,傲立顶峰?--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

    千光眼观自在菩萨秘密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父皇我是你的小公主

    父皇我是你的小公主

    长发及脚踝,墨色发,后面仅用蔓珠沙华束住(低低束住),眼睛是墨红色,左眼角画有一只飞鸾,左半张脸上有浓妆,右边覆有妖魅面具,面具下是清丽容颜(半脸妆)头上带着两边钗,钗角各有2只飞鸾,鸾凤各衔着两根长长流苏(红色),流苏尾有一个金色小骷髅头,穿着黑色广袖丽服,背后绣有紫色轮廓的蝴蝶,栩栩如生。性格淡漠,被人所困楼兰殿,深深爱着一人,手腕上的一串紫色钤铛便是定情信物,寒月当空,一个人,一把椅,一壶酒,唯有那幽哀的钤铛声在大殿内回荡。上官巧梦读者群,群号码:307648471
  • 月神魅世

    月神魅世

    他,是黑暗月神,神界的第一强者,他,是黑白两道的霸主,他,是无数少男少女的偶像乃至世界的神话,他,杀人不眨眼。冷酷得如同天神,却不知道他最痛恨的就是神……他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将满门。”他说:“从今枉后,他们,我保了!!!谁想伤害半分,都要做生不如死的准备!”他勾起妖孽般的嘴角,笑看乱世繁华……版本二:“但,规矩……”“以后我的回答就是答案,还有,我的规矩就是今后的规矩”齐老还没有说完,冷月夕面无表情冷冷说。向学校走去...谁又知道,这个纵横世间,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物,竟然会是……她?回眸一笑,世间男子谁能抵挡?
  • 盛世浮华,心甘为你折花

    盛世浮华,心甘为你折花

    物极必反,盛久必衰,这就是大自然给一切下的定义吧。半生盛世,一世浮华,所有的一切,权利,天下,浮生,于我,不若与你共生华发,为你折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