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路上木美姬想着就要见到夫君,一高兴忘了父母的叮嘱。走着走着,突然听到背后传来一阵阵奇怪的巨响,心里一惊猛一回头:好家伙,原来背后跟着的是漫山遍野的飞禽走兽。这下可糟了,飞禽走兽见到木美姬回头,立即一哄而散。木美姬叫苦不迭,赶紧呼唤它们,只来得及唤住牛、羊、猪、马、狗、鸡等几种禽兽,成为人类今天家养的禽畜,其他的来不及呼唤的虎、豹、熊、麂子、马鹿等飞禽走兽都跑到森林里,变成了各种野生动物。
发生了这样的意外,木美姬很懊悔,但又好奇:竹筒里装的到底是什么呀?轻轻打开一个看,不好!里面各种各样的蜂种立即嗡嗡嗡地飞了出来。赶紧盖上盖儿,只盖住了一只蜜蜂,所以今天人们只养一种蜜蜂,其他的都飞到野外变成了岩蜂、马蜂、土蜂……木美姬懊恼之下又打开了另一个竹筒,筒里装的原来是月经,木美姬半路打开就附在她身上了,所以今天人间女子每月来月经。如果是到丈夫家里再打开,那每月来月经的可就是男子了……木美姬下嫁人间后,人间才开始有了五谷和六畜了。
(四)《巨人的脚印》
独龙族的家乡山高坡陡,看着家乡的山水地貌,一心想改造山河的独龙族人浮想联翩,创造了神话传说《巨人的脚印》:古时候,独龙族地区处处是刀削斧劈一样的悬崖峭壁,人们耕种、盖房、来往都很不方便。后来世上出现了两个巨人,他们身高千丈,力大无比,手一伸可从东山伸到西山,脚一踏能把山坡踩平,他们一心要改造独龙族地区的山川地形,让人们过上幸福的日子。两个巨人从独龙江尾分头出发,相约在独龙江畔的龙元会合。一人顺独龙江而上,一路撒播各种竹子、野葛、山药、百合、董棕种子……今天,独龙族地区可采集的各种野生植物都是巨人撒播的。巨人走到一个叫孔当的地方时,坐在东岸一道山梁上歇息抽旱烟,两只脚也各踏一道小山梁,他歇完把烟锅在西岸山坡上磕了磕,山坡立即磕出了一块台地,就是今天的肯丁村;巨人起身一走,山山梁梁变了样,屁股坐压出了一块平坝,两只脚板也踩出了两个小坝子,就是今天的孔当、丙当村和其林当坝子。巨人到了龙元,开凿横亘面前的秋姆登山,要与另一个巨人会合,可惜巨人到这里时已经又累又饿,饭量又大,当地的老百姓喂不饱他,倒了下去,化做了秋姆登山南的一个山包。
另一个巨人从独龙江西岸的担当力卡山脉以西北上,一路整修地形,到了独龙江源头再顺江南下,到了秋姆登山下也由于饥饿倒下了,化做秋姆登山北的一个山包。两个巨人始终未能会合,但秋姆登山以北和担当力卡山以西的地形,巨人已经整修过,因此地形好、多平地;秋姆登山以下的独龙江河谷巨人没来得及整修,所以平地少,但巨人走过的地方,留下了许多足迹,被踩出一块块台地,独龙族人就在这些地方种植庄稼,建起了村落……
二、民间故事
(一)爱情故事
独龙族人向往美好幸福的生活,他们靠天赋的想象力创作了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生活爱情故事,又靠这些动人的故事寄托着自己的道德情感。例如,《星星姑娘》叙述的是一个猎人小伙子和星星姑娘的爱情故事:猎人木千王普是个聪明能干的小伙子,每天上山打猎,把猎物都分给村里的乡亲们,人们都很敬重和爱戴他。有一次,他上山惊奇地发现,自己安放的套猎物的扣子套住的是一位太阳般耀眼、美丽的女子,原来是下凡到人间喝山泉水的星星姑娘。小伙子勇敢地向星星姑娘求婚,姑娘答应了,不过条件是小伙子必须九天九夜睁着眼睛守候她,一点也不能打瞌睡……小伙子守了八天八夜,第九天也过去了,到第九夜天快亮时,猎人实在疲倦不堪打了个瞌睡,星星姑娘就被姐妹们拉回了天上……这个故事含蓄、巧妙地批评了渴望爱情又经不住艰难考验的年轻人。
《孤儿和鱼姑娘》讲述的是一位贫苦的孤儿,受到美丽善良的鱼姑娘帮助,结为夫妻,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后来孤儿听信舅母嫉妒的谗言,把鱼姑娘粗暴地赶回江里,过着一贫如洗的生活,受到人们的奚落。最后孤儿历尽磨难,在青蛙的帮助下,夫妻破镜重圆的故事。这样的幻想故事很多,像《姑娘和青蛙》《太阳山》《大南瓜》等,有的是对淳朴善良品格的赞美,有的是对坚贞爱情的歌颂,有的是对懒惰和贪婪的鞭笞和揭露,这些动人的幻想故事就像那清澈的山泉,陶冶、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独龙族人的心灵。
(二)动物故事
动物故事也是独龙族口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独龙族的动物故事大多根据动物的习性、外貌,用拟人化的手段安排情节,故事短小精悍,内容诙谐、幽默。有的故事是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例如,《乌鸦和曼迪曼鸟》中说,过去,乌鸦和曼迪曼鸟是好朋友。它们看到别的鸟儿都是五颜六色,美丽极了,很羡慕。有一天两个好朋友相约打扮一下,相互画上一身漂亮的衣裳。乌鸦很耐心、认真地先把曼迪曼鸟打扮得漂漂亮亮。可是曼迪曼鸟很顽皮,轮到它给乌鸦打扮时,用墨汁往乌鸦身上一泼就逃跑了,以至于乌鸦成了黑糊糊的难看样子,而曼迪曼鸟知道自己对不住朋友,不好意思见乌鸦,只能在夜间出来活动了。类似的还有《老虎和小花鼠》,情节相像,说的是小花鼠先把老虎打扮得很漂亮,可老虎看不起小花鼠,轮到它时用爪子蘸蘸墨汁,在小花鼠身上抓了一把就大摇大摆地走了,以致现在的小花鼠身上黑一道红一道白一道的,很难看。
这些故事都生动活泼,联想到这些动物平时的样子,听来叫人忍俊不禁。有的动物故事寓意深刻,提醒善良的人们防备包藏祸心、戴着伪善面具的恶人。例如,《老虎和獐子》说:从前老虎想吃掉獐子,但看到獐子长着一对大獠牙很忌惮。于是狡猾的老虎假装和獐子交朋友,探问獐子的獠牙是做什么用的?善良的獐子老实地告诉老虎自己的牙是用来割草的,于是老虎就吃掉了獐子。如果獐子说自己的獠牙是用来对付虎豹的,老虎今天就不敢吃獐子了。
独龙族的动物故事不胜枚举,像《老虎和火赛跑》《说谎的狗》《老虎和兔子》等,有的取笑狂妄自大者,有的警示虚伪和狡猾者,有的赞颂弱小者的聪明和机智,这些都是独龙族人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验与智慧的结晶。
独龙族人爱讲故事,喜欢听故事,他们的生活离不开故事。在独龙山乡,每当夜幕降临,孩子们常常围坐在火塘边听老人讲故事,无论是在田边地角歇息,还是路上行走,人们都会讲故事。过去,独龙族的故事靠口耳相传,一代又一代,维系着民族历史文化,传承着民族的经验和优良传统。今天,独龙族的传统故事,用民族文字记录和保留下来并不断创新,明天,独龙族的故事会更加美丽动人。
第十一节 民间教育和文化传承
独龙族历史上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如知识、技能、伦理、道德以及传统文化,都是通过父传子、长传幼,言传身教,社会参与的方式传授给下一代的。
独龙族孩子到了十二三岁左右,男孩就要跟随父兄上山下河,学习狩猎、捕鱼以及制作弓箭,各种捕猎机关如扣索、渔网、鱼箩等工具。女孩子则跟随母亲学习纺线、织布,在家里喂猪、喂鸡等。平时父母出外生产劳动,十多岁的小孩,如果不需要在家里照顾弟弟妹妹,也要跟随父母到田间地头,学习开垦、种地、薅草、砍柴等,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采集曾经在独龙族生产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父母出外采集,也常带着孩子,从小教他们认识各种植物的花叶、块茎以及各种蘑菇、野菌,教他们辨别哪些是能吃的,哪些是有毒不能吃的,采集回来的植物块茎、野葛根如何加工等。独龙族孩子一般长到十五六岁,都能掌握基本的生产技能,在家里已算是大半个劳动力了。
独龙族教育孩子极少采用打骂、体罚的方式,长辈们总是用自己特殊的言行举止来影响孩子。独龙族有句话:父母是什么样的人,孩子也会变成什么样的人,不孝敬父母的人,老来必遭子女的虐待。独龙族家长很忌讳在孩子面前对别人说三道四,夫妻之间很少有争吵的现象,孩子们多生活在温馨、和谐的家庭里。对于年迈的老人,人们都尽力悉心照顾其饮食起居,在独龙族社会里,不孝敬老人甚至虐待老人,会遭到社会上所有人谴责和唾弃。有的人年轻时由于某种原因不能生育,一般都会领养一个自己兄弟或姐妹的孩子,从小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悉心养育,作为自己后半生的依靠。
口耳相传的民间文学是独龙族精神文化最重要的一部分,包括神话史诗,民间故事,民间人物,风物传说,氏族家族迁徙传说等。每个村寨都有一些老人,他们不仅具备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而且能歌善舞,精通本民族的历史、诗歌以及各种口头文学作品,他们是独龙族精神文化最重要的继承者和传播者。独龙族的老人一有空闲时间,都会给晚辈们讲故事,这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年轻一代通过听故事,不仅了解到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而且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所蕴涵的价值、伦理理念,也潜移默化地塑造他们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