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亡魂酒酿好了,家人就请巫师和村里人举行送亡魂仪式。那天,太阳刚偏西,家人就把酒坛取出,准备些饭食,并宰杀猪鸡等,这些家禽家畜要先由巫师象征性地交给亡魂阿细才宰杀。那晚,全村人以家为单位,都送来一些酒食给亡魂送行。酒一般为一竹筒,饭是一些荞面粑粑,并拿着小白幡,叫做“拉达尔”,“拉达尔”必须每人一个,每家有几个人就送来几个。巫师要把各家送来的酒食,逐一介绍给亡魂阿细,告诉它这是谁家送来的,并告诉它不要对任何人心怀不满,不要作祟于人畜,不要妨碍大家狩猎、耕作等。仪式举行时,要从屋里到坟地拉一根线,这是亡魂离开人间的路。巫师告诉亡魂去往亡魂居住的阿细默里的路该怎么走,要带上大家送给它的东西尽早离去,不要留恋人间。
送走了亡魂之后,当晚大家在死者家里喝亡魂酒,吃亡魂饭,供祭给亡魂的饭食只有老年人才能吃,或者倒掉。仪式结束,就算把亡魂送走了,此后不再举行扫墓或祭奠活动,因为亡魂已经是另外一个世界的,它与现世的人间没有任何关系了。
送了亡魂之后,如果家里发生病情或是牲畜死亡的现象,就认为是亡魂没回到“阿细默里”而作祟家里,这时要请巫师做法驱撵亡魂。巫师领着死者家属,拿着木棍在家宅门前房后不断地敲打并责备道:“你怎么又回来了,为什么还不走?吃的喝的都给你了,你还想要什么?你赶快走吧!快些离开!回到你应该回去的地方,永远别再回来!”这样驱撵几回以后,亡魂阿细就回到“阿细默里”去了。
二、水葬、火葬和露天葬
水葬和火葬在独龙族社会里并不是常见的安葬方式,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实行水葬和火葬。人死后如果家里陆陆续续不断地死人,这样的情况下采取火葬的形式,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停止继续死人。火葬一般要采用死者房屋的木料做燃料,甚至要拆粮仓的材料,或者是专用一间房屋焚烧,死者生前所用之物,以及祭品要一并焚烧。骨灰遗弃在火葬场上,送亡魂仪式和土葬的仪式相同。此外,死于严重传染性疾病的人,如得麻风病死去的人也要实行火葬,对此类死者,人们是十分惧怕的,要直接连同房屋一起焚烧。巫师南木萨们说,火葬的人,它的亡魂会变得黑糊糊的,因此除非情况特殊,独龙族人均不愿意实行火葬。
水葬一般也很少用,死于麻风病之类的严重传染性疾病的,有时也用水葬。人们说,死于这类病的人很脏,也很令人恐惧,不便于挖坟,按正常方式掩埋,把死者直接抛入江中,也算埋葬。死者生前所用之物以及祭品也要一并抛入江中。巫师说,落水死亡或实行水葬的人,其亡魂阿细总是湿漉漉、冰凉凉的,亡魂自己感觉会很冷,也很苦。因此,水葬也不是独龙族正常的安葬方式。
死在野外,如死在高山上的人,远离家园,抬运回家很难,就采用露天葬。将死者安放在山洞里,或是能避风雨的大岩石底下,用树叶盖好遗体,或者以衣布裹好就算安葬。采用露天葬的人在家里也要举行送亡魂仪式。
第七节 祭祀习俗
过去,独龙族的日常生产、生活当中都离不开各种祭祀活动。各种类型的祭祀活动都是围绕着他们的观念进行,是这些观念的生动体现。今天,虽然很多仪俗已经不再看到,但人们的心中仍然留有深刻的记忆。
一、保命延寿的“索拉乔”和“木索哇”仪式
这是两种很古老的保命延寿的祭祀仪式,“索拉乔”是男子的仪式,“木索哇”是女子的仪式。这两种祭祀仪俗的由来,有一个有趣的神话传说:
传说远古时候,大地上没有人烟,只有一个从树木里蹦出的人,叫做辛丹嘎普,后来,天神格蒙把女儿木美姬下嫁给了辛丹嘎普。两人婚后很奇怪的事情发生了,生出的孩子要么是蜜蜂、蝙蝠、燕子,要么是石头和树木。夫妇俩很纳闷,木美姬就让孩子蝙蝠到天上外公格蒙家里去占卜,看看是怎么回事?蝙蝠到了外公格蒙家,按照临行前母亲木美姬的嘱咐,用黑糊糊的猪屎捏成自己的模样挂在火塘上,自己则挂在外公的屋底下偷听。果然,蝙蝠听见外公对着自己用猪屎捏的模型说:我的孙子蝙蝠呀,乖乖!你们要想变成人,要用白白的鸡和羊,用黑黑的猪,祭祀天和“索拉”,男人要做“索拉乔”,女人要做“木索哇”。原来,辛丹嘎普和木美姬生下蝙蝠、石头等,是天神格蒙搞的鬼,为的是要吃到人间女婿和女儿供奉的祭品,只有先祭祀、供奉他,人间才能生儿育女。后来,木美姬怀孕时,举行了“木索哇”仪式就生了女孩,举行“索拉乔”仪式就生了男孩。
这就是“索拉乔”和“木索哇”仪式的由来。
独龙族男子的一生,必须举行“索拉乔”仪式以保命延寿,否则寿命会不长。祭祀的对象是“索拉”,大概意思是生命之神,“乔”则是用酒食祭祀之意。“索拉乔”的仪式主要由有经验、懂得祭祀规矩的一两个老年男子主持,不一定是巫师。仪式中几乎全村的男子都要参加。举行仪式之前要占卜,占卜需要用一两只鸡。用一只鸡时,需要一个小白幡叫做“拉达尔”,碗三个。用两只鸡时“拉达尔”和碗的数量要增加一倍。鸡是派到天神格蒙那儿的通风报信者,如果占卜数次占出这只鸡可以顺利到达格蒙居住的天上,即可举行仪式;占卜结果如显示鸡无法顺利到达,则认为这一天不吉利,仪式要改日举行。
仪式举行之前要准备一些青松毛,一个用崭新的独龙毯做成的幡即“拉达尔”高挂在竹竿上,还有用荞面粉捏做的岩羊、山驴、麂子等各种动物模型的祭品以及三只或六只洁净的碗。仪式开始时,要首先在当事人家中的火塘焚烧大量的青松毛,当事人身着白色衣裳,怀抱占卜时用的鸡端坐在火塘边,焚烧松毛的同时要有人敲锣、击鼓和摇铃。主持人边念祷词边用燃烧着冒青烟的松毛枝轻绕当事人周身上下,以求清洁。这时,所有到场的男子拔出佩带的砍刀,刀刃向下,高举着围拢在当事人身旁。屋内念毕祷词,主持人率领人们拿着火把,举着独龙毯的幡即“拉达尔”,带上祭品,到离家稍远一点的地方重做一遍。先把幡竖插于地,碗里盛满清水,祭品放在簸箕中,火把置于人群当中继续焚烧松毛,其间也要不停地击鼓、敲锣和摇铃,此时,气氛达到高潮。当事人依旧坐在众人当中,身挎弩箭,手持砍刀。其前其后有数把砍刀插于地,意为向“索拉”示威,象征众人决心用自己的身体和刀剑护卫他的生命之魂卜拉,不让各种鬼灵来祟害夺去他的卜拉,以求长命。整个过程人们都不停地念祷词。稍后,主持人带领着大家,有的端着盛满清水的碗,有的端着祭品,齐声祈祷:索拉,索拉,你们想要的东西都拿来了,都抬走吧,不要伤害这个人,让他的卜拉好好地活着,寿命长久,一直活到头发花白……然后,一起把水碗和祭品抛出。这里抛碗是一种占卜,如果抛出的碗,碗口扣地,碗底朝天,则卜示当事人寿命不长,反之则长寿。这时,主持人从当事人的怀里把鸡拿出来,念着祷词也抛出去。最后,到场的人每人在刀尖上粘一点荞面粉,再次祈祷,挥舞着砍刀,将刀尖上的面粉抛出,高喊着祷词,行走一段路程后仪式便告结束。仪式结束时有人端来水酒,到场的人都必须喝一口,有的还要粘一点在自己的刀尖上,以求吉安。
“木索哇”是独龙族女子的保命延寿仪式,其目的与男子的“索拉乔”相同,只是叫法不同。“木索哇”的“木”大概是个古词,意思为“女人、女子”,“索”是“生命”之意,“哇”则有“做、搞、举行”等多种意义。独龙族的女子从出生之日起,一生当中要请人举行两到三次保命延寿的祭祀仪式。经常身患疾病的人,要举行多次。有的人是在婴儿时期举行的,有的是在出嫁后首次回娘家时举行,目的是防止夫家氏族的鬼跟随而来祟害族人;有的是生病时才举行,一般都要经过占卜,认为她的病不好或者寿命不长时才举行。“木索哇”的祭祀过程和程序与男子的“索拉乔”相同,所不同的是,女子的祭祀仪式中有妇女专用的纺织以及针线工具。
二、祭祀崖鬼“几卜郎”
崖鬼“几卜郎”是人们十分惧怕的鬼,它善于化做各种东西附于人体作祟,让人患上疾病死亡,对人的生命威胁最大。崖鬼“几卜郎”贪食酒肉,并不断地向世人通过作祟索取祭品。
祭祀“几卜郎”只能由巫师“乌”来主持,其他的巫师如南木萨不能也不敢主持,生怕“几卜郎”附体。“乌”祭“几卜郎”要根据卜示结果以及“几卜郎”的意愿来决定祭品的种类和数量,较隆重的要杀猪或宰牛。用于祭祀的牲口一定要由巫师“乌”来持刀,别人不能代庖。
三、祭猎神“仁木达”和地神“默里欠”
猎神“仁木达”是掌管山林里飞禽走兽的神灵,所有的飞禽走兽都是他所豢养的。因此猎人在出猎之前必须祭猎神“仁木达”,这样才能捕获到猎物。如果不祭祀猎神,猎神就不会放出飞禽走兽供猎捕,猎人就会空手而归。
祭祀仪式一般由有经验的老猎人主持。在地上铺一层青松叶和树叶,再垫上一块毯子,上面放置酒和用荞麦面做的各种野兽的模型,四周插上白色的小幡作为“拉达尔”。主祭对着高山说出他们要去狩猎的地方,并祷告:“尊敬的猎神仁木达啊,我们今天上山是为了撵山捕猎,您是山林飞禽走兽的主人,请您放些野兽出来吧,别舍不得。这些酒,拉达尔和粑粑是敬您的,我们用这些来换取您的飞禽走兽……”祷告完毕,人们要仔细观察摆放在地上的酒碗,若是有昆虫或树叶落入碗里,则表明猎神同意了猎人的请求,答应交换,将野兽的灵魂飘落了下来。
有时,尤其是集体围猎之前,祭祀完毕,猎手们还要举行实箭演习,测验猎神是否愿意放出他的飞禽走兽。实箭射击是在数十米远的距离,剥开树皮,在树干上画上各种禽兽的图形,张弩射击,射中什么就意味着此次出猎可以猎到什么。
在独龙族人的心目中,猎神“仁木达”和凡人一样是有情感和脾气的,传说他就是古时一个猎人变成的。你对他好,他也就对你好,你对他敬奉祭品,他就会放出猎物给你,天下毕竟没有免费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