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04100000031

第31章 北宋前期隐逸士风和隐逸文风略论(2)

很多士人隐居是自己的主动选择。他们不耐“案牍之劳形”,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不甘“久在樊笼里”,忍受不了官场的乌烟瘴气和琐碎繁杂的冗务,像陶渊明那样主动远离喧嚣,走向宁静。真正的隐士是淡泊名利的,他们超凡脱俗,看透了生死荣辱,走向乡间民间山水江湖间,在那里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宋史·隐逸传》里的人绝大多数是绝意仕途的真隐士。如,戚同文绝意禄仕,陈烈屡召不拜,孙侔为禄养举进士,母病革,终生不求官;林逋能够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有诗自道“湖外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魏野能毅然辞去皇帝征召的殊荣。这些都说明宋初许多隐逸之士对世俗功名利禄的欲望早已淡泊,隐居是出于自己真实的内心需求。

(四)因为自身境遇不佳或尽孝教子,甚至是“以隐干禄”的思想或者追慕时尚,是一些士人选择隐居不仕的个人原因

北宋隐士中有一些是因为科举不中或沉沦下层、“穷则独善其身”而隐居的。有人一试不第即负气而隐,如苏丕,“有高行。少时一试礼部不中,拂衣去。居弭水之滨,五十年不践城市。欧阳修言于朝,赐号冲退处士”。更多的人则是因屡试不中而隐居。有些士子隐居不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养亲尽孝,或者教养子弟。如孙侔“事母尽孝,志于禄养,故屡举进士。及母病革,自誓终生不求仕,客居江淮间。”戚同文、王樵、陈烈等亦如此。

一些隐士并不是真的看淡名利,而是把隐士的身份作为沽名钓誉、引起注意的工具,希望借此以退为进,得到晋身之阶,走“终南捷径”。“托言数术,以先生处士自号,秃巾短褐,内结权幸,外走州邑。甚至矫诬诏书,傲忽官吏。”如陈抟、种放,就经常往返于宫廷与山林之间,受到时人非议。宋代,“诗人类以解官归隐为高,而谓轩冕劳贵为外物。”隐居成为一种风尚。这样的人也许所在不多,但也是隐逸之风盛行带来的副作用和注脚。

正如韩愈所说,“山林者,士之所独善自养,而不忧天下者之所能安也;如有忧天下之心,则不能也。”不管北宋前期的隐逸士人们其目的、动机、原因有什么样的不同,隐逸终究是一种消极的行为,是士大夫阶层对社会责任的集体退避,说明这些士人精英们对治理国家、布化王道失去了兴趣,当然隐逸者其自身的灵魂深处也是痛苦的。当然,隐逸行为的核心还是追求自由,本质还是抵抗现实。隐逸之风的盛行客观上固化了北宋“积弱积贫”的现象,使宋朝不断向更深处衰落。

三、北宋前期隐逸士风影响下的文学

北宋前期的隐逸之风在士林中的盛行,不仅影响了士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也不可避免地影响了他们的文学创作。由于其隐逸形式不同,生活环境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文学创作的主体也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和风格。

(一)隐于山水者,内容多为吟咏山水自然之趣,闲适清静之乐,风格清雅超逸,尚雕琢

他们避居山林,远离世俗烦扰,得到了心灵自由,但也由于物质匮乏而生活贫寒窘迫。创作内容大多为描绘清邃幽静、美丽天然的山林景色和淡泊宁静、怡然自得的隐逸生活,抒写亲近山水、清闲适意的乐趣,清雅的情趣、孤芳自赏的清高。但也有生活清苦、惆怅失意的苦闷。他们中的一些人如魏野、种放、林逋等,因其创作风格相近,形成了北宋诗坛着名的“晚唐体”诗歌流派。

他们的创作注重拓展新的意象,写景状物精细,字句精练新颖,讲求语言的工巧和字句的锤炼,经常为了一个字或一句话而冥思苦想,苦心推敲。从总体上说,他们的创作也体现出意象单调、形式呆板、色彩单一等不足。如惠崇的《池上鹭分赋得明字》中“照水千寻迥,栖烟一点明”两句,据说他曾“默绕池径,驰心杳冥以搜之”(见僧文莹《湘山野录》)。又如魏野的《书友人屋壁》:

达人轻禄位,居处傍林泉。

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

闲惟歌圣代,老不恨流年。

静想闲来者,还应我最偏。

体现了一种恬静的怡然自得的境界。被司马光评为:“真得野人之趣,以其皆非急务也。”最为着名的是林逋的代表作《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全诗造句新奇,意境优美,但也反映出格局狭小的特点。

(二)隐于乡间者,内容多为田园之乐,人情天伦,风格平实质朴,欢快自然

宋初有较多的乡野隐士,如汪藻所云:“当唐末五代干戈纷扰之时,衣冠散处诸邑之大川长谷间,率皆即深而潜,依险而居。殆宋兴百年,无不安土乐生。于是豪杰始相与出耕而雄长其地,以力田课童仆,以诗书训子弟。”他们并没有与世隔绝,而是隐居于山村和乡间,享受着田园和天伦之乐,甚至有较大的社会交往范围,或者与朝廷大臣酬唱,或者在乡间举办教育,醇正乡俗。

他们的文学创作内容自然以乡居生活的乐趣和人情世故的体验为主,充满了质朴自然、纯真欢愉的气氛。其风格以清新质朴、不事雕琢为主,一些唱和之作也以轻松、超然、真挚、平和的情感为主。

如魏野的《春日述怀》:

春暖出茅亭,携筇傍水行。

易谙驯鹿性,难辨斗鸡情。

妻喜栽花活,儿夸斗草赢。

翻嫌我慵拙,不解强谋生。

充分描述了田园生活的怡然自乐。诗人的眼中和笔下,生活是美好安详的,淳朴自然、依山傍水的茅亭,驯养的麋鹿斗鸡,妻子的喜悦、儿童的稚趣,生活安逸而充实,弥漫着强烈的泥土气息,洋溢着幽淡和平的生活情调。

再如潘阆《送孙学士两浙转运使兼简杭州知府张侍郎》云:“晓帆迭迭飞,夜橹连连鸣。贪吏诫守廉,饥民苏念生。岸花有异态,沙鸟无娇声。钱塘太守贤,好共致升平。”用语平实,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三)隐于江湖者,内容多为羁旅漂泊之叹,风格缠绵悱恻,深沉哀婉

他们或者客居,或者浪迹,居无定所,既有自由自在的乐趣,也有漂泊无根、浪迹天涯的苦痛,创作多以羁旅漂泊、思乡怀人、感世伤生的情思为主,也有一些描写旅途风物、民生疾苦。风格大多低沉苍郁,惹人愁绪。

如潘阆《秋日登楼客次怀张覃进士》:

闻说飘零亦异乡,登楼吟望益悲凉。

当时欲别言难尽,他日相逢话更长。

蝉噪水村千万树,雁过云岫两三行。

明朝策蹇还无定,空倚危栏到夕阳。

柳永的《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都是描写羁旅漂泊的所历所见和自身的凄苦心境。

(四)隐于宗教者,内容多为禅道之思,妙体天心,风格含蓄隽永、妙趣天成,耐人寻味,言简意远

这类隐士以佛道之士和亲近佛道的士大夫为主。他们寄身于庙宇禅堂,寄心于哲理禅思。以劳苦身心、淡泊无欲为目的,心如止水,枯守寂泊。他们或者出于教义讲传的需要,或者出于酬答唱和的需要,或者出于自我表达的需要,其创作内容除了与隐士一样对自然山水和清苦生活的吟咏外,还有一些对人生空幻、教义哲理的体悟。

比如,着名的诗僧九僧,就多往来于南北各地,有时结社吟诗,有时则与仕宦作家往来唱答,品评对方的诗作。《宋诗纪事》卷九一载,钱易称赞惠崇的诗“步骤高下,去古人不远;释子之诗,可相等者不易得”。同卷又载,王随曾为惟风诗作序,称:“持正大师一章一联,皆出乎清新,发乎俊逸,赋象可以披图画,腾英可以润金石。”柳开弟子张景也曾为简长诗作序,称:“上人之诗,始发于寂寞,渐进于冲和,尽出于清奇,卒归于雅静。”如简长的《夜感》:

无眠动归心,寒灯坐将灭。

长恐浮云生,夺我西窗月。

惠崇的《池上鹭分赋得明字》:

雨绝方塘溢,迟徊不复惊。

曝翎沙日暖,引步岛风清。

照水千寻回,栖烟一点明。

主人池上凤,见尔忆蓬瀛。

北宋还有许多士大夫,由于宦海沉浮,人生起落,为追求精神的解脱而入佛道的。宋初名臣王禹偁的儒家道统思想已经包含有道家思想了,甚至还包含着释家思想。他在《日长简仲咸》中曰:“子美集开诗世界,伯阳书见道根源”,又言“禅者,儒之旷达也”。正是这“三教合一”思想的影响,使王禹偁写出了大量的具有隐逸情调的诗作。如《泛吴松江》“苇蓬疏薄漏斜阳,半日孤吟未过江。唯有鹭鸶知我意,时时翘足对船窗”。再如王安石在变法失败后,又经历了丧子之痛,思想上彻底归于佛教。在《次吴氏女子韵二首》中写道:“秋灯一点映笼纱,好读楞严莫忆家。能了诸缘如梦事,世间唯有妙莲花。”《拟寒山拾得诗二十首》之一:“我曾为牛马,见草豆欢喜。又曾为女人,欢喜见男子。我若真是我,只合长如此。若好恶不定,应知为物使。堂堂大丈夫,莫认物为己。”可见其深受佛教思想与偈颂影响。再如苏轼的思想更是融合了三教思想。他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充分体现了其在禅宗道学等方面的用心和造诣。

(五)隐于官场者,内容多为去留之争,矛盾挣扎之悟

有些官吏没有致仕,但或因不如意、或因羡隐、或想退休,也高唱隐逸之歌。他们的创作中充满了对隐逸生活的称颂和向往,反映了身心在进退去留之间的挣扎和矛盾斗争。

范仲淹羡隐之作《纪送太傅相公归阙》云:“坐致唐虞成大化,退居师傅养高年。同榜几人登将相,满朝今日羡神仙”。欧阳修在诗作中也反映了其羡隐的思想倾向,说:“何日早收身,江湖一渔艇。”寇准虽为一代名臣,但平常喜欢与惠崇、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来往,且多有诗赠答,他的诗作喜写山林之思,含思凄婉。例如《春日登楼怀归》:

高楼聊引望,杳杳一川平。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

荒村生断霭,古寺语流莺。

旧业遥清渭,沉思忽自惊。

宦情羁思,感慨深切。还有苏轼可以说是把白居易以来的“中隐”理论应用于现实生活,并把这种思想发展到了极致的人物。李泽厚概括:“苏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口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

综上所述,北宋前期的士林隐逸之风,其影响不仅波及政治,也影响了文学,形成了独特的隐逸文化。如同一股细流,汇入了传统文化的大河之中,奔流而下,一直渗透到今天的我们的心理和性格之中,我们的每一次探究,其实都是对自己心灵的一次回望,一次丰富,我们乐此不疲。

参考文献:

[1][元]脱脱等着.宋史·隐逸传元。

[2]张海鸥着.宋代隐士隐居原因初探.求索,1999,4

[3]马茂军着.论宋初百年士风的演进.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4

[4]余贵林着.宋代士大夫的心态与行为.中州学刊,1993,2

[5]张玉璞着.“吏隐”与宋代士大夫文人的隐逸文化精神.文史哲,2005,3

[6]李蕊芹.论北宋文人的隐逸思想.求索,2007,6

同类推荐
  • 我有一个朋友

    我有一个朋友

    本书是以文笔犀利著称的著名作家庄雅婷最新概念随笔,文风理性睿智,泼辣豪言,以多元思维的角度为读者诠释情感在个体体验中的诸多现象和问题。本书文体性强,每篇都以“我有一个朋友”作为开始,是故事,是小说,是寓言,更是人生经验,可视为全新的“爱的教育”。
  • 文学作品欣赏教程

    文学作品欣赏教程

    《文学作品欣赏教程》一方面全面地介绍了中外文学作品的全貌,使大学生对人类的文学作品有一个比较全面的印象;另一方面又通过作品欣赏实例分析,因势利导地培养大学生文学欣赏的兴趣和能力。《文学作品欣赏教程》熔古今中外于一炉,适合相关专业学生阅读使用。
  • 蒙田随笔集赏析

    蒙田随笔集赏析

    蒙田,法国伟大的思想家、作家,独具个性的人文主义者。他出身贵族,在政府部门做过15年的文官。在他38岁那样,父亲去世,从此他过起了隐居生活,并开始撰写《随笔集》。蒙田在散文方面颇有建树,可谓独树一帜。从1572年开始一直到1592年去世,在长达20年的岁月中,他以对人生的独特体味和深刻观察,以及对自身经历和灵魂的演变历程记录,陆续写出了这部举世瞩目的散文集。《随笔集》是他思想的结晶,给后人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 睡狮怒醒

    睡狮怒醒

    卢沟桥上的石狮一共是485只。可今天人们能看到的只有484只。那一只石狮呢?卢沟桥绝不是一处风景地,它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发端处。日寇在这里向中国射出了罪恶的子弹。国民党二十九军抵抗日军的铿锵枪声鼓舞了中华民族的斗志。事变是围绕着“七七之夜”日军走失了一名士兵展开的。谈判,无休止的谈判。当日军从拖延的谈判中获得了侵略中国的充分准备后,便大兵压境,侵吞华北、北平、天津失守……本书是第一本描写卢沟桥事变的纪实文学,它详尽而生动地记述了这次事变的过程。书中刻画的二十九军一批上至军长,师长下至普通士兵的形象都有血有肉,令人信服,并且如实描写了数名日军指挥官的残忍、贪婪。
  • 当代散文鉴赏(中华阅读文库)

    当代散文鉴赏(中华阅读文库)

    本书精选的散文,有的字字珠玑,给人以语言之美;有的博大深沉,给人以思想之美;有的感人肺腑,给人以情感之美;有的立异隽永,给人以意境之美。这些经历了时间考验的作品,不仅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堪称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而且还感染和影响了成千上万的人,叩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热门推荐
  • 我是小倩我是鬼

    我是小倩我是鬼

    呜呜,人家好可怜啊,酝酿了很久很久的表白,居然就这么“碰~”的一声,灰飞烟灭了。人家不甘心啦,死也不甘心啦。混蛋苯冥王,简直就把草菅人命当做生活乐趣嘛。真不知道,原来阴间也媚外了,阴曹地府叫冥界了,阎罗王也改称谓叫冥王了,果然是不管是什么地方都懂得与时俱进的道理了啊。可是,人家是被冥王这家伙冤枉死的,不管啦,人家要还阳啦,人家要去向人家的小王子表白,人家要去完成心愿啦……
  • 血色妖娆:妖孽闪边

    血色妖娆:妖孽闪边

    说好的冷酷无情高冷无比,现在被她调戏了一下就脸红了,这是闹哪样!她不就是陶冶情操去调戏一下男的么,对那几个男的辣么愤怒是闹哪样!这些她就不计较了,可这货嚷嚷着说她不负责任,吃干抹净就不要他了这又是怎么了,她不就是摸了把小手,捏了把小脸么,稍稍调戏了他么,至于就成吃干抹净了么!还有那几个坑爹的损友,不帮帮忙也就算了,这么把她推出去真的好么!人与人之间的友爱还有没有了!还能好好玩耍吗!
  • 忏族覆劫破剑人

    忏族覆劫破剑人

    当世界不再由人类主宰,当人类不再是万物之灵……人类成为了异族的奴隶,从出生的瞬间,生命不再属自己。日月同存,历史颠覆,问天能否降下天谴,祭我人族存亡大劫。
  • 命世北极传

    命世北极传

    这是一个充满着杀伐基调的秋季,万物凋零,秋风萧瑟。而所有的故事都需要从这个秋季说起。“杀……”伴随着震耳欲聋的杀喊声,五万中原铁骑踏入了南方小国的国都,留下一路上烧杀抢劫的痕迹。烟起青山雨潇潇,叶飘风冷世寥寥。金戈铁马残垣迹,剑影刀光映火烧。天孕贤才正气浩,地生灵性北辰娇。风云际会京畿里,计定山河万骨销。年少渐消夜渺渺,繁华淘尽浪滔滔。人生尽算几多事,千古风流坟土消。斑白鬓华人自笑,尘埃尽惹世人嘲。人生如梦世如局,天子一朝臣一朝。
  • 下游记

    下游记

    十二战将点燃救世之火,当天下妖魔作乱,神川,魔宫,天伦,武当四大派合力救世。来来来别跑那个谁,说的就是你,看小爷一剑砍了你这妖怪。什么你很强?有多强?能吃我两剑?
  • 革命与形式

    革命与形式

    此书对于茅盾早期小说从《蚀》到《虹》的研究,着重分析女性形象塑造与进化史观、叙事结构的关系,描述新文学“长篇小说”的形成与展开过程。通过文本细读与复杂历史脉络——革命与都市、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妇女解放与性别政治、五四与鸳蝴——的浓描细写,给茅盾及其作品作出新的诠释。所谓小说形式的“现代性展开”,即通过对小说叙事诸要素——人物、情节、结构与修辞一的历史化追溯和比较,指出茅盾对“时代女性”塑造的“陌生化”成就。
  • 星座——预知未来的魔法

    星座——预知未来的魔法

    知命是为了更好的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个世界上,万物皆有联系。我们跟天上的星座,也同样有联系。通过占星,我们可以以一个全新的角度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观察我们自己、他人的星盘,静下心来,仔细思考这一切的关联和矛盾,进而你甚至能真正体会到命运轨迹的神奇。我们不应当排斥“占星术”这个观察生命的另一种角度。一起跟随本书来体会一下四位作者关于2012-2024年12星座运势的看法吧!
  • 重生之嫡女惊华

    重生之嫡女惊华

    【浮生若梦】前世,她对他一见倾心,为他出谋划策排除异己,却也因此毁了她的脸,她付出了自己的所有,把他视为自己的天。只不过,情深意切换来的却是致命的背叛伤害,他竟与自己的庶妹暗暗勾结。终才知,他们害她亲儿性命、弑她亲母之仇、毁她一生命运!一场燃不尽的火,烧灼了她的命,也烧灼了她的心,死前她发下毒誓,若有来生,她定将千百倍还之!【惊华重生】今生,她大展风华、步步为营,誓要将害她的人亲手送进地狱!可是这一世她却也多了许许多多的牵挂,她本善,却不得不伪装起来,她也才知道其实自己的心,还是暖的。在无尽的阴谋里,玩心计、拼智谋、斗人心、笑里藏刀,然而在她的身后,始终有一个人守护着她,不离不弃。【记挂】当她已经疲倦的时候,当她卸下伪装的时候,当她最脆弱的时候,他抱着她,他的眸子里只盛得下她一人。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岚儿,我说过我会一直在。”“小岚歌,放心你有你亲哥罩着。”“姐,以后换我来保护你。”“岚歌,为什么本皇子想守着你,这么难。”“岚岚,以后谁欺负你,你就和本姑娘说,怎么说我也要成为你嫂子。”“长姐,姐妹之名,我可不是说说玩的哦。”总会有这么多人,这么多对她好的人,让她牵挂一辈子……
  • 绝世小姐:嗜血女神

    绝世小姐:嗜血女神

    她本是现代备受宠爱的富家小姐,从不曾欺负过任何人。却一个个人都想她死,最后,她还是死了,而主谋者竟是她!她的三婶。她闭上眼睛的前一刻发誓,如若她不死,将再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善良。她要现在世界的巅峰,俯视着这些人,保护她要保护的人。带着不甘,他重生到了北霾大陆。她遇到了深爱她男人,视她如命的谛魔殿殿下…她的人生将从此改写…
  • 神医狂后

    神医狂后

    北月魂穿成祸乱朝纲,打入冷宫的前朝皇后,斗渣妹,耍渣男,欠她的,百倍还回来,欺她者,千倍还之,害她者,直接杀死,一了百了;前朝帝王没死?还要暗算,当然要反算计,只是前朝皇帝的身份是个迷……【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