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04100000050

第50章 从《红楼梦》士人形象看清中叶士风(2)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还塑造了另一类特殊群体——清客。贾府中提到的有名有姓的清客主要是詹光、詹子亮、程日兴、单聘仁等。他们有一技之长,有的擅下棋,有的擅作画,有的擅谄诗等,他们的吃喝花销,全由贾府支付,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被贾府“包养”。另外众清客还善于揣摩主子的心思,附庸风雅。大观园建好了,贾政面临一个难题:那些景观,理应请元妃题匾额,但她还没有目睹,不好请她“妄拟”;若元妃省亲时没有匾额,园子又显得突兀。

众清客出了个主意:先把匾额做在灯笼上挂出去,元妃省亲时请她来定,两全其美。贾政带宝玉进园拟题,众清客心知贾政是想试试宝玉的才能,故意说一些俗套匾额,好让宝玉露一手。贾兰、贾环、宝玉三人拟《姽婳词》时,众清客深知贾政喜欢宝玉、贾兰,拍马屁分层次,看人下菜。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些清客善于巴结逢迎,为讨主子欢心,不惜隐瞒自己的才能,降低自己的人格,甘愿陪衬主子。当贾府被抄后,大部分清客因害怕官僚统治的压迫,而躲避祸患。

贾府繁荣昌盛之时,他们为讨好主人,赚得丁点便宜而巴结逢迎;贾府败落颓废时,他们“明哲保身”,害怕牵连到自己,逃避躲藏了。从这里可以看出众清客的胆小怕事的性格,沉溺势利的态度,明哲保身的人生价值观。总的来说,这些清客熟知贾府的内部关系,深知外面社会的情形,他们善于巴结逢迎,沉溺势利,不是儒家所标榜的真正士人。

(四)离经叛道、不合礼法

贾宝玉是离经叛道、不合礼法士人的典型。他的如痴如傻,疯狂的行动,怪诞的行为,与封建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完全背离,作为封建贵族少爷的宝玉,首先拒绝家长为他安排的金榜题名、为官为宦的道路,他对“仕途经济”、“八股时文”一概蔑视,对劝他走经济仕途之路的人统统排斥。

他不但自己不走“仕途经济”之道,还称热衷于此道者为“国贼禄鬼之流”,对贾雨村的态度,集中表现了他对封建官僚的鄙视和厌恶,宝玉也不想与贾雨村来往,每次贾政叫他出来见贾雨村,宝玉都感觉不自在,好半天才出来。其次,宝玉离经叛道反映在对婚姻自由的争取上,宝玉在爱情面前,选择和志同道合的黛玉在一起,他们无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原则,在封建家长制造的“金玉良缘”面前,不愿听从家长的摆布,他几次摔玉,并痛骂什么劳什子就是典型的例子。黛玉用死控诉了封建礼教的罪恶,宝玉则怀着满腔的悲愤出家了。最后,宝玉的叛逆反映在对传统“男尊女卑”等级观念的否定和背叛,宝玉在他生活的环境里看到了男性贵族的荒淫和腐败,又看到了女子的不幸,于是发出了“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的感慨!他对众生平等,没有因贾环是庶出就对他不理不睬,当贾环把蜡油泼在他脸上的时候,他替贾环掩饰说自己不小心弄的。

总之,贾宝玉力求最大限度地摆脱社会普遍的伦理规范,从封建礼教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寻求自身的情感要求、生活理想、审美情趣。

二、《红楼梦》士人形象折射出的清中叶士风

(一)推崇正义、积极入世的士风

《红楼梦》的写作是在清中叶,这时清朝在政治上已经稳定下来,结束了清初的动乱局面,并且出现了“康乾盛世”的局面。统治者推崇程朱理学,并将它定为官方哲学,在社会安定之际,儒家思想历来是统治者提倡的治国思想,在此前提下,统治者为了笼络知识分子,开科取士,鼓励士人进入官场。通过《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的学习,有效地达到了用儒家思想统一全国人民思想的目的。科举考试始终坚持“择优取仕”的原则,给广大中小地主阶级和平民百姓进入官场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和条件。像贾政、贾代儒等积极入世的士人,受儒家伦理思想影响深刻,注重自己的修养,推崇正义、忠诚、刚直、廉洁等,成为了端方正派的士人,他们标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原则,儒家所标榜的“仁、义、礼、智、信”更是他们信奉的准则,尤其是在“孝”的推崇上,贾政对贾母的孝顺可以说是至真至诚的,贾母的话他言听计从,就算心里不愿意,他也敢怒不敢言。当他打宝玉的时候,贾母的一席话叫贾政无地自容,非常后悔,并留下了眼泪,而在宝玉的婚姻上,贾政也是遵从了贾母的意愿,没有违背。他更是希望宝玉走经济仕途之路,考取功名,将来光宗耀祖,报效朝廷,实现经世致用的抱负,实现儒家“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从这类士人形象我们可以看出,清中叶受程朱理学思想影响下的推崇正义、积极入世的士风。

(二)脱离现实、庸俗苟安的士风

《红楼梦》中贾敬、甄士隐虽然是读书人,但是他们厌倦尘世,选择逃避。在现实社会中,他们已经不适合生活其中,他们是世俗社会中的无本领的废人。从这两人身上折射出清中叶士人脱离现实、庸俗苟安的士风。因为在清中叶文化高压政策下,文字狱的施行,使清初那种因充满忧患意识和爱国激情的风气被强行扭转了,传统儒学的人文关怀已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清朝的“文字狱”又与明朝有很大不同,它是对一个民族的文化清洗,其根本目的是要在思想文化上树立君主专制和满洲贵族统治的绝对权威。许多名人志士因此而蒙难,他们有的不仅被斩首,而且子孙株连坐罪,甚至家族同遭毁灭;有的甚至追究已故作者,挖墓戮尸,惩办后人。文字狱株连甚广,令人心惊胆战,此间全国上下一片风声鹤唳。龚自珍的名言“避席畏闻文字狱,着书只为稻粱谋”,这是对清代文字狱后果的真实写照。文人们又都忌惮清统治者的政治压迫和文化摧残,他们自觉不自觉地放弃了顾炎武等经世致用的积极精神,钻进了故纸堆,形成盛极一时的“考据”学风。士人们读书作文动辄得祸,他们只好泯灭思想,丢掉气节,或者死抱八股程式,背诵孔孟程朱的教诲以求科举入仕;文字狱又败坏了官场风气,官员们向着谨小慎微、没有节操的方向发展。士人们由于统治者的残酷镇压,出现了畏惧、郁闷、惴惴不安的心态,整天提心吊胆,惊恐万状,不寒而栗,他们选择了逃避。《红楼梦》中的甄士隐和贾敬可以说就是这类人,他们或许由于这种无形的压力,逃避世事,活在自己的世界中!

(三)见风使舵、寡廉鲜耻的士风

从《红楼梦》中贾雨村等人身上可以体现出清中叶士人为了做官,巴结逢迎、溜须拍马、忘恩负义、寡廉鲜耻的风气。嘉庆初,洪亮吉提出:“士大夫渐不顾廉耻。”[5]后来龚自珍更明确地概括为“士不知耻”。[6]曹雪芹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能站在历史的、社会的高度去反映当时真实的情况,当时社会的风气被曹雪芹淋漓尽致地反映出来,简直是清中叶士风的实况再现。李祖陶在《与杨蓉诸明府书》中的一席话更是把这时的士林风气概括得淋漓尽致:“人情望风觇景,畏避太神,见蟮而以为蛇,见鼠而以为虎,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此于人心世道,实有关系。”随着封建社会的逐渐没落、腐朽,士大夫们渐渐难以保持自己的节操和人格,为了生存,现实的残酷迫使他们失去士人本应有的精神风貌,逐渐走向了没有思想,没有节操,甚至不堪的路。此种庸懦不立、畏怯不争的士林风气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原因。首先,与清王朝文网严密、禁忌重重的士林政策有关,文网笼罩、言路堵塞的政策与现实,必然造就苟且偷安、推诱因循、好谈嗜利、寡廉鲜耻的士林风气;其次清朝的官僚体制又造成士大夫们的无耻。因为臣子的赏罚升迁由皇帝决定,下级的赏罚升迁由上级决定,于是能否获得皇上或上级的好感就成了能否做好官的关键,上级刚愎自用,喜欢听好话,下级就阿谀奉承,拍马溜须,使得士风大坏;再就是官员的俸禄低,一旦当官就大肆搜刮,官官相护,形成贪污受贿的风气。

(四)一反传统、求新求变的士风

《红楼梦》中宝玉对“女儿性”的追求是一种反传统的追求。他对女儿们表现出一种完全摒弃了肉欲的、粗俗的、野蛮的因素,对她们作一种诗意的审美观照,以一种近乎虔诚的心态来膜拜女性,因为“年轻”、“清俊”、“秀美”、“聪明”这些特点正是那种至真、至纯、至美的理想人性的形象化表现,这种人性必然带来的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的精神和个性意识。这种“女儿性”的人生理想是不容于现实社会的,它与现实社会的伦理道德及价值观念完全背道而驰。社会推崇个人建功立业,显身扬名,光宗耀祖,而“女儿性”人格理想,扬弃功名利禄,追求民主与平等,渴望自由。社会要求婚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女儿性”人格理想渴望恋爱自由,婚姻自主。社会要求个体无条件服从群体,压抑个人意志,磨灭个性;而“女儿性”人格理想张扬个性,尊重个人意志,渴望摆脱一切束缚。社会虽然理念上“存天理、灭人欲”,可实际上包容淫邪丑恶;而“女儿性”人格理想追求真情至性,拒绝虚伪丑恶。这一切的反传统、求新求变是资本主义启蒙思想影响下的必然结果,新思想要求人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

不管康、雍、乾时期思想统治何等严酷,文字狱多么盛行,归根结底都阻挡不住早期民主主义思想的潮流,再加上李贽等进步思想家的要求个性解放等思想的影响,宝玉的叛逆就可以理解了。

自古以来,文学的创作与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清代也不例外,统治者常常用政治手段来干预文学创作,文士也用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对现实政治的关注。时代的社会状况决定士人的生存状态,而士人的生存状况影响其行事方式、思想观念与价值判断等。士人的一系列行为方式又间接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士风。《红楼梦》中不同类型士人的行为处世方式不同,间接反映了清中叶的士风。清中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程朱理学的推行,出现了推崇正义、积极入世的士风;为了博取功名,士人们争相做官,进而形成了见风使舵,寡廉鲜耻的风气;又由于文字狱的残酷迫害,士人们大都钻入故纸堆,从而社会上又形成了脱离现实、庸俗苟安的风气;在资本主义启蒙思想以及李贽等进步思潮的影响下,出现了一反传统,求新求变的士风。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2]俞平伯.红楼心解——读《红楼梦》随笔[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袁维冠.红楼梦探讨[M].台湾1978年12月初版自印本

[4]三结合评论组.评政治历史小说《红楼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6

[5]张家林.清史稿[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7

[6]龚自珍.龚自珍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7]邱丽梅.从《红楼梦》中士人形象看曹雪芹对儒家的态度.[J].学术交流,2010,(5)

同类推荐
  • 忧伤的情欲

    忧伤的情欲

    本书是周国平先生剖析两性心理的理性+诗性的经典作品。分别从人与社会、生活感悟、情感体验、心灵境界等方面,生动而深刻地阐述了当今社会、现实人生中成功与智慧、生活与情感、心理与社会等方面的内涵与关联。他的语言体现着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
  • 民国财长宋子文

    民国财长宋子文

    宋氏家族是近现代中国一个举世瞩目的家族。“宋氏三姊妹”,在中国百年政坛上缔造了辉煌。“宋氏三兄弟”(宋子文、宋子良、宋子安),在民国经济舞台上也叱咤风云,但三兄弟的光芒却淹没在了三姐妹光环之下。
  • 我的书斋生活

    我的书斋生活

    《文化名家谈读书》所选的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的优美散文,如朱湘的《书》、丰子恺的《读书》、鲁迅的《读书杂谈》、何其芳的《尽信书,不如无书》等,这些文章虽然都是描述书及读书的感受的,但各篇的观点又不尽相同。有的是写读书的甘苦,有的是写购书、藏书的体会。所有的这些甘苦和体会,都是作者从自身的经历、体会、经验,甚至性格、情趣中衍生而来的经验之谈。所以,这些观点都是积极的、向上的,都闪烁着真理的光辉。
  •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第三生命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收藏馆-第三生命

    中国一世纪的经典绝唱震撼几代人心灵的不朽篇章,作者包括鲁迅、朱自清等作家,丛书包括:茶杯里的风波、沉郁的梅冷城、春风沉醉的晚上、春风回梦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三生命、丰收、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荷塘月色、红烛、狂人日记、等文章。
  • 中华对联(第三卷)

    中华对联(第三卷)

    中华对联,也称“楹联”、“楹贴”、“对子”,是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汉语言文学艺术形式,相传起源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的题词“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见《蜀梼杌》),谓之“题桃符”,至宋时推广用在楹柱——厅堂门前的柱子上,后又普遍作为装饰及交际庆吊之用。
热门推荐
  • 独御乾坤

    独御乾坤

    天武大陆,一名武宗弹指可破千军,一名武圣挥手可覆山河。在这里,一切以武为尊!在所有人都因陆小年的实力不进反退而嘲笑、讥讽,甚至趁机祸害时,后者却一边偷偷琢磨着魔尊留给他的传承,一边将这些丑恶的嘴脸一一记在心底。待得一朝功成,必将霸气冲天。携魔尊传承转世,窃乾坤入塔,踏白骨之路,盗万物之灵。他是魔,也是贼!不说?窃之记忆;不予?取之武技;不服?夺之神元!不是霸道,只是讨债!——————————————————“我心有一塔,能纳万灵,却唯独容不下一个‘情’!”——陆小年
  • 热血青年高校

    热血青年高校

    一个菜鸟特工,来到盂兰中学执行秘密任务。一段瞩目的往事,牵扯出整个城市的惊天阴谋。一个强大的组织,搅起了这个世界的血雨腥风。这一切的背后,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是压抑的爆发还是懦弱的无奈?敬请关注药师年度巨献《热血青年高校》让我们跟随着文字走进主角的内心世界…
  • 若天道不容

    若天道不容

    我迷茫的站在原地,不知道要选择哪一条路,但是当我踏出第一步的时候,我就知道了,为什么我要选择别人给的路,因为我的弱小,所以我要变强,决不再受人摆布!
  • 夜色迷情

    夜色迷情

    [花雨授权]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一次,她绝对不要救那个一身危险的男子。因为他,她平静的生活起了波澜,时不时会出点状况来考验她心脏的强度。不知不觉间,她失了婉柔的平常心,眷恋上他谜一般的黑色夜彩……
  • 我的老婆是只鬼

    我的老婆是只鬼

    你是仙女吗?——某男看着本书封面傻傻地问。不,我是一只鬼!——封面女突然跳出来幽幽地答道……
  • 画江湖之鬼脉凌云

    画江湖之鬼脉凌云

    灵主、不良人之后,再续画江湖世界,一本“鬼脉诀”引起一场杀戮,一位少年无意卷入其中,复仇,称霸,一切尽在《鬼脉凌云》!
  • 武道狂飙

    武道狂飙

    武之道,不争则受尽欺凌,烟消云散,沦为猪狗;争则天地乾坤,星辰变换,尽在吾手。其父如同盘中卧虎,睥睨天地乾坤,其师如浅滩稚龙,终将浴火化神。看一个武道之上的平凡少年,如何靠着自己的双手,打下一个大大的乾坤。世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践我,我当如何处之乎?凌峰说,我且骂他,揍他,压他,恶他,胜他,杀他,立刻报仇,怎能容他!
  • 御龙军师

    御龙军师

    御龙将军手持千变长枪可抵百万大军。玉面军师坐在万化轮椅可御亿万雄兵
  • 银行高管职场浮沉记

    银行高管职场浮沉记

    杜念基竞争行长失利后,带着总行行长最高级别的授权和一个神秘的电话号码,到邻省分行走马上任,迎接他的是一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职场环境:一把手苗知春视杜念基为“外人”,三把手鲍达频频在幕后煽风点火,其他班子成员软弱无力,个别中层干部飞扬跋扈,有能力的人遭到打压,复杂的人际关系盘根错节,管理混乱达到令人发指的地步……杜念基一个人孤立无援,却要完成总行行长赋予的秘密使命,孤军奋战,却试图消灭一支武装到牙齿的集团军,只能小心翼翼地寻找突破口,万分谨慎地向阴谋的核心探寻。
  • 唯一阵师

    唯一阵师

    一个天生注定注定无法修行的儿童,却被发现是另一种道路的奇才,翻手之间,阵图纷飞,昔日的废物少年一朝崛起,为父母报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