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09600000027

第27章 塔塔尔族的信仰文化(2)

伊斯兰哲学体系内部有诸多不同的流派。如果我们把偏重于探讨宇宙论、自然观的学派称为自然哲学派,则不妨把偏重于探讨人与安拉关系的学派称为宗教哲学派。不过二者界限并不分明。自然哲学并未根本否认真主创世之说,宗教哲学也涉及宇宙论、本体论和认识论方面的内容。此外,不同教派的教义思想也对伊斯兰哲学产生了明显的影响,逊尼派有自视正统的伊斯兰经院哲学,什叶派各宗派也有本派尊崇的哲学思想体系,而苏非神秘主义哲学更是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且影响广泛。

二、道德观

(一)《古兰经》中的基本伦理观念

1.为人正直,诚实做人

为人正直、诚实做人在世俗道德中是处理个人与他人、与社会集团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行为规范,有助于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起到维护社会团结的作用。这一道德规范,《古兰经》中也多次提到。在《古兰经》中为人正直、诚实做人与世俗道德的不同点在于,在宗教的范围中,由于个体成员内心对安拉的信仰、敬畏,人们所经历的激扬感情起着积极的道德信条的巩固作用,这就为道德在满足社会心理需求时提供了心理保证。

“信奉天经的人中有这样的人:如果你托付他一千两黄金,他会交还你;他们中也有这样的人:如果你托付他一枚金币,他也不交还你,除非你一再追究它。”(3:75)《古兰经》中的这段话,显然是符合人类最一般的道德观的。人类社会成员的行为本来就有诚实不诚实之分,但《古兰经》中的这段启示,完全超越了世俗道德那种人与人的最一般的关系及相应的规范。信徒认为信真主、信天经在道德上才是最诚实的,而“信奉天经的人中有一部分人,希望使你们迷误,其实,他们只能使自己迷误,他们却不自觉”(3:69)。就是说一个人诚实与否,首先在于信安拉不是在口头上而是发自内心深处,否则就是做不诚实的事。

正直、诚实本身是比较抽象的道德原则,《古兰经》一方面通过大量的神话传说、先知的各种活动来体现这一原则,另一方面也要求人们之间的政治、军事、经济关系、家庭准则具体地体现为人正直、做人诚实这一原则。《古兰经》中为人正直、做人诚实是非常具体的道德规范,它把抽象的道德原则建立在具体的规范之上,使人们总是在一种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宗教氛围中去理解和奉行其道德准则或道德要求,这样就把信徒们的宗教道德观念转入到行为的层次上,从而最终使宗教的道德指令转换为具体的道德行为。

《古兰经》昭示的为人正直、做人诚实这一十分朴素的伦理观念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准则,其思想意识基础是由宗教世界观作为深刻背景的。它对于敦促、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族际平等、互助和谐和经济独立的人格、商贸交往的准则等,都有直接的意义。

2.以德报德,以怨报怨

《古兰经》中反映的以德报德,以怨报怨的宗教戒律,在信真主、信来世的前提下,把抽象的“两世说”以具体的善行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只要信徒是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健康和思维正常的人,无论从哪一方面或者具体在什么样的行为方式上,都必须做出选择。因此,《古兰经》中的以德报德,以怨报怨,它的抽象原则在于要求人的善行要与信真主、信后世结合起来,在行善的过程中要有坚定的宗教信仰。

《古兰经》中的以德报德、以怨报怨表现在许多方面。“信道而且行善者,我必定勾销他们的罪恶,我必定以他们的行为的最优的报酬赏赐他们。”(29:7)这是具体积德以求报德者在情感、心理上的保证和支持,也是这一社会文化群体的社会和伦理主张。在这一前提下,《古兰经》表述了许多的具体行善的要求和方法。“行善者自受其益,作恶者自受其害。你的主绝不会亏枉众仆的。”(41:46)“在今世行善者,得享美报。真主的地面是宽广的;惟有坚忍的人,得享受完全的、无量的报酬。”(39:10)《古兰经》要求人们在今世行善,且在现世的生活中也能得到善报,真主为信道行善者“开辟天地的福利”(7:96),对不行善者则惩之“灾害”(30:41)、“穷困和患难”(7:94),并使之在自己的家中受刑。从人们的认知心理上来说,由于对真主的敬畏,也由于相信真主不会亏枉众信徒,所以,人们就会怀着敬畏和感激的心情去服从伊斯兰教的戒令。

现实的善行在《古兰经》中是大力加以提倡和鼓励的:“你们中信道而且施舍者,将受重大的报酬。”(57:7)“你们当施舍,那是有益于你们自己的。能戒除自身的贪吝者,确是成功的。”(64:16)“凡你们为主道而花费的,无论是什么,都将得到完全的报酬,你们不会吃亏。”(8:60)施舍成为一项伊斯兰教主要的社会主张,在《古兰经》中对它的目的、意义多处提及,因此,施舍作为一种善行,亦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敬畏的人,在康乐时施舍,在艰难时也施舍。”(3:134)宗教行为的道德意义转换为一种社会的情绪——扶助和慈善之心。施舍这种很具体的行为,被认为是来世对信徒的善报根据,因此,积德以求善报,对信徒们有着巨大的推动力。所以说,施舍从其本来的意义上讲,是和两世说联系在一起的,从人的情感结构和心理过程来讲可以起到感化人们的良知、加强宗教信仰的社会凝聚力的作用。

《古兰经》大量表述了行善、行恶的报应,并以大量的宗教传说和宗教故事来增强或渲染一种宗教信徒的敬畏气氛。这样就从宗教信念上向人们灌输了一种宗教道德情感,使信徒怀着感激的心情去行善功。

“最先行善者,是最先入乐园的人。”(56:10)《古兰经》中的这一思想反映在现实生活中,有其积极的意义。从“两世说”的角度来看,现行的行善是为了将来进入乐园,但从其行为所产生的社会后果看,则是激励人们积极地做符合一般社会世俗道德规范的事。

以德报德、以怨报怨,在人类的一般道德生活中实属社会成员间的德目。但《古兰经》中的以德报德、以怨报怨,首先是作为一种宗教信仰的善恶观的逻辑展开,其次是由道德宗教化使世俗道德超越简单的阶级社会的道德观念,向人们灌输一种道德精神力量。一方面把社会阶级道德反映出的阶级利益要求的善恶观神圣化,另一方面又把神圣化的宗教道德与世俗的道德观念结合在一起。

以德报德,以怨报怨,原本来自早期人类原始生活中人们对自己道德行为后果的评判,由于人们不清楚道德行为善恶的评价依据,所以总是把它与当时人类所达到的哲学思维水平结合起来认识,于是道德观念的背后就隐含着一种外在的力量,这一点在中国古代关于道德来源的哲学思辨中可以看到。《古兰经》中的以德报德、以怨报怨的伦理道德观是把它放在人和安拉的关系中来加以体现的。这样就把以德报德、以怨报怨的世俗道德观念与两世(现世、后世)幸福说的宗教观念结合起来,形成了宗教化的道德。《古兰经》把人们后世获得幸福的途径和今世结合起来,使以德报德、以怨报怨和信安拉统一起来。

3.仗义疏财,赈济贫民

《古兰经》中的仗义疏财、赈济贫民,是伊斯兰教主要的社会主张和伦理道德主张。《古兰经》反映的仗义疏财、赈济贫民的道德律令,首先是作为观念形态来体现的,其次才是人们所必须遵循和应该做的。宗教信徒对实际生活和道德生活的认识,往往是建立在特有的宗教观念之上来感知社会道德的。

在《古兰经》看来,信仰真主是人的最大善行,只有在这一原则之下,按照《古兰经》中真主启示的众多要求(仗义疏财、赈济贫民就是其中之一)去做,后世才得善报。《古兰经》所反映出的仗义疏财、赈济贫民伦理道德主张,使人们为后世争取得到善报,必然要立足于今世做善事。从这一方面来说,仗义疏财、赈济贫民就成为伊斯兰教伦理道德上的一项积极要求。《古兰经》云:“你们所施舍的任何美物,都是有利于你们自己的,你们只可为求真主的喜悦而施舍。”(2:272)

仗义疏财、赈济贫民这一德目,反映的是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一项社会平等要求。有商人要完纳天课的义务(24:37);在信道者的财产中,有乞丐和贫民的权利(51:19);有真主对施舍者的重大报酬(57:7);有施舍有益于自己的道德褒扬(64:16);有施济乞丐和贫民的道德要求(70:25)。如第9章第60节指出:“赈款只归于贫穷者、赤贫者、管理赈务者、心被团结者、无力赎身者、不能还债者、为主道工作者、途中穷困者,这是真主的定制。”“如果债务者是窘迫的,那末,你们应当待他到宽裕的时候;你们若把他所欠的债施舍给他,那对于你们是更好的。”(2:280)

完纳天课是一种慈善行为,是由虔诚的人要救助穷困的人而实行的一种疏散财物的办法,它的意义是让人们尽道德的义务以达救济穷人,在真主的感召下使人们获得共同的温饱。因此,仗义疏财、赈济贫民的道德准则是有进步因素的。

仗义疏财、赈济贫民作为一种宗教情感有其两重性,一是认为由真主所创造的,只有按真主的要求去做,才能使灵魂得到安宁;二是认为真主又能给人以力量和帮助,它吸引人类去向真主祈求和敬畏,使得仗义疏财、赈济贫民的行为在伊斯兰教的信徒中往往以一种自觉的行为出现。正是在这一层次上,我们说它是朴素的。

作为朴素的道德观念,仗义疏财集中表现在“赈济贫民、孤儿、俘虏”。(76:8)《古兰经》要求不压迫孤儿,不呵斥乞丐,不吝啬,提出在信真主的人的财产中有乞丐和贫民的权利。这一朴素的道德修养培养了人的宽容、同情、互助之心。

(二)关于婚姻家庭的道德观

1.妇女地位

在《古兰经》中,对于妇女的地位、权利等作了大量论述和规定。它有争取妇女的权利的内容,同时又有维护夫权、要妇女对男子服从的内容。

《古兰经》说:“他从你们的同类中为你们创造配偶,以便你们依恋她们,并且使你们互相爱悦,互相怜恤。”(30:21)“她们应享合理的权利,也应尽合理的义务”(2:228)。这里既提出了妇女的权利与义务,又主张男女双方在爱情中互相依恋和体贴。今天看来,这是积极的道德观念和法律观念。

《古兰经》又说:“恶劣的妇女,专配恶劣的男人;恶劣的男人,专配恶劣的妇女;善良的妇女,专配善良的男人;善良的男人,专配善良的妇女”(24:26),这是符合伊斯兰教伦理道德的善恶观的。

《古兰经》允许一个男子最多可以娶四个妻子,在给女子离婚权利的同时,又允许男子可以休妻,只要连说三个“塔拉格”(意为休弃)就算离婚。此外,《古兰经》还有对妻子贞操的要求。“你们的妇女,若作丑事,你们当在你们的男人中寻求四个人作见证;如果他们已作见证,你们就应把她们拘留在家里,直到她们死亡。”(4:15)《古兰经》中有对妇女仪态的要求:“叫她们降低视线,遮蔽下身……用面纱遮住胸膛”(24:31),规定妇女不得与家庭以外的男人接触。

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具有其历史继承性的。另外,道德观念的延续、保留,往往也是一种社会情感心理以及传统习惯的形式,在社会关系的调控中发挥作用。所以,在日常道德生活经验中,人们往往认为道德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是人性的显现,在时间上是具有永恒价值的。

2.家庭道德观念

婚姻是产生家庭的先决条件,并构成最初的家庭关系。而家庭则是两性婚姻的结果,又同时包括着婚姻关系。家庭道德观念是由男女地位、夫妻的权利和义务、父母子女关系和相互义务、财产权利(或继承权)、贞操观念等组成的。

(1)夫妻关系

在人类历史上,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有三种形式:一是以女子为家庭中心,支配家庭财务的家庭;二是以男子为中心的家长制家庭;三是夫妻双方平等的婚姻家庭。无论丈夫或妻子,谁在家中占据统治地位,主要是由财产继承关系决定的。在《古兰经》的启示和“圣训”的训导中,承认妇女有选择婚姻的自由和权利,但这并不能说,在婚姻选择上双方享有均等权利。在阶级社会或私有制社会中,真正决定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的,是财产的占有或分配继承关系。

在阶级社会,从道德上来看,基本上都是男子对女子在人身权利、人格上的占有。而《古兰经》却作出了与此不同的规定:“如果一个男人死了,他没有儿女,只有一个姐姐或妹妹,那末,她得他的遗产的二分之一;如果她没有儿女,那他就继承她。如果他的继承人是两个姐姐或妹妹,那末,她们俩得遗产的三分之二;如果继承人是几个兄弟姐妹,那末,一个男人得两个女人的份子。”(4:176)这是对妇女人身权益的尊重。

《古兰经》中还明确禁止血亲近亲之间的婚姻和乱伦现象:“你们不要娶你们的父亲娶过的妇女……真主严禁你们娶你们的母亲、女儿、姐妹、姑母、姨母、侄女、外甥女、乳母、同乳姐妹、岳母、以及你们所抚育的继女……真主还严禁你们娶你们亲生儿子的媳妇,和同时娶两姐妹。”(4:22~23)

同类推荐
  • 朝代与官署历史纵横谈

    朝代与官署历史纵横谈

    本书是一部全景式再现中国历史的大型图书,它在吸收国内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华文明悠久历史沉淀下来的丰富的图文资料融为一体,直观的介绍历史发展进程,全书以多幅珍贵图片,配以文字叙述,全方位介绍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内容涵盖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
  • 青空战季

    青空战季

    帝国不是一天建起来的,同样,云庭也不是一天毁灭。伴随着数千年来不断喷发的火山,瑰丽的岩浆岩、温泉以及肥沃的土壤,为城市带来了富饶与无比繁荣,可是,为什么说云庭从建造的开始就决定了最终的命运?后世之人总是试图寻找答案。风云诡谲的遗忘之海上,那座神秘莫测的修罗岛,是否早已埋下动荡的预兆?也许,只有在翻滚的火山岩浆冷却后,大地才会最终露出那一条条,疤痕似的焦土。
  • 重生之崛起在美国极北

    重生之崛起在美国极北

    讲述一段幻想的历史,讲述一段可歌可泣的璀璨新人生故事——让我们买下阿拉斯加,建立全新国度吧!!
  • 新解汉字

    新解汉字

    打开尘封千年的汉字秘密,换一个全新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习以为常的汉字,让古老散发新的光彩,与时偕行,为当下的现代人提供更多的帮助,更好地生活!
  • 负尽苍生

    负尽苍生

    一朝天子尔为鱼肉,顺赏逆屠万类低头。贤臣良主嘲弄天下,苍生再怒不过刍狗。这江山,不在我眼里,这帝君,由我来教育,那对头,有人替我扛,那百姓,生死我掌控。一个旅人,一壶浊酒,没有过往,不顾明天。以愚弄百姓,祸乱江山为乐,与美人醇酒,阴谋诡计为伍。笑问苍天我是谁,负尽苍生我为佛。
热门推荐
  • 你就从了奴家吧

    你就从了奴家吧

    生亦何欢,死亦何惧。好不容易善心发作,她出手救人,如果换成自己落了海,她以为她就要这样英年早逝了,结果她穿了……这是哪里?什么?古代?不会吧?她竟然穿越了,而且还是掉在一个女肆里头,老天是在跟她开玩笑吗?好吧!既然死不成反穿越了,那她就只有勉为其难——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虚拟殊途

    虚拟殊途

    某一天,女子道:“你不要那么难过,要不然就来个删号重生。”“那如果我删号,你会带我升级吗?”“会!”她知道他现在不正常,他说什么她都决定随他的意。“那如果我删号,你会一直带我升级到第一吗?”“会!”“那如果我删号,等系统出结婚系统,我要你以身相许,你会吗?”“会!”
  • 大须弥诀

    大须弥诀

    天地万物,皆有神纹!人有纹脉,兽有纹骨,山有纹石,河有纹晶!神纹如指纹,蕴含大道至理,独一无二!人类之中,只有天赋绝强,有大气运者,体内才有先天纹脉!而武者修行,练气锁灵,只要踏入练气四重,便可以兽之精血,山之灵魄,铭刻神纹于已身,增强实力!刻虎纹者,力大无穷,可以驱动猛虎虚身,扑杀敌人!刻山纹者,虚山从天而降,可将敌人震压当场!唐霄,血刀门的小弟子,修行天赋强绝无比,体内却没有先天纹脉!看他如何凭一部《大须弥诀》,炼肉身,锻神魂,开先天纹脉,踏天骄,踩巨子,步步登神!
  • 猎刃之歌

    猎刃之歌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血与火的爆发,钢与铁的较量,生与死的对抗。如果邪恶就是整个世界,我不如用血肉之躯,挑战整个世界!猎人手上的剑刃,终究成为一曲慷慨悲壮的赞歌!
  • 网王之雅口伍言

    网王之雅口伍言

    一个浪荡子,一个中二少女,一个肆意江湖,一个紧紧跟随。他走,她随,他停,她靠。他回首肆意一笑,她抬首浅笑怡然。若他是风,她便做那随风而走的沙,只求与他相守。若她是岸,他便做那永不漂泊的船,只求与她携手。-------------------------------------沫黎之家欢迎各位:228776540
  • 宋词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宋词三百首(中华国学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远不是一本书所能囊括的。本丛书只是选取其中部分内容分门别类进行介绍。我们约请的作者,都是各个领域的专业研究者,每一篇简短的文字背后其实都有多年的积累,他们努力使这些文字深入浅出而严谨准确。与此同时,我们给一些文字选配了图片,使读者形成更加直观的印象。无论您是什么学历,无论您是什么年龄,无论您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者,您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您想要的。
  • 时光不再十年之间

    时光不再十年之间

    这是李雅和林一的故事,两人的恋情跨越了高中、大学、毕业工作,期间有过苦、有过累,但还算是累并快乐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眼看着好日子就要来了,可是意外却发生了。十年之间,你我相伴。我陪你走过了3650个日夜,历经了春夏秋冬的一个有一个轮回。只是我们却走失在???现在的李雅在小城镇开了一家小店,名字叫做“时光”,贩卖青春、打发时间、养家糊口。独自抚养三岁的儿子,赡养双方的父母。很累,累到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可是林一,你在哪?
  • 本经阴符

    本经阴符

    一本小小的古书,改变了宇宙各文明间的平衡,末世危机正在步步紧逼。。。。。。
  • 望星

    望星

    道人之心灵寄托、归属、信仰。为道而摸索前行,为道而修持自身。道是指路明灯亦是修习本性而实现自我。贫苦出生,看惯世间冷暖。凡人走出的历练之路
  • 一剑如昔

    一剑如昔

    天空有片云,躲藏了色彩,变化的无常,就像人生的坎坷路,天气象征了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