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10900000014

第14章 仡佬族的民间文化(1)

第一节民间教育

一、传统教育

仡佬族的先民濮人在历史上是一个强大的族群,政治经济军事方面都曾一度辉煌。在仡佬族人口分布最多的今黔北地区,汉代时便涌现出杰出的“三贤”,即舍人、盛览、尹珍,史称“汉三贤”。汉三贤为濮人地区的文化教育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后人称他们是“贵州最早的民族教育家”。由于大部分地区的仡佬族长期受汉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从事汉文化学习与教育,仡佬族人的整体文化水平较高。前辈刘天经先生曾在一次撰题长联中写道:“夜郎非自大,筑国可称雄;文学创舍人,尔雅是训诂鼻祖;赋才素称盛览,咨访相如;经术事肇尹珍,师承许慎。谪来新建长庚,愈开风化……更无论矣,洵非地属边荒,徒说蛮苗仡僚。”即表明仡佬族地区其实有着悠久而深厚的文化渊源,并非世人眼中的荒蛮之地,仡佬族族民也并非未经开化的蛮夷之人。当然,在个别偏远地区聚居的仡佬族人,由于长期处于闭塞状态,极少与外界接触,文化水平很低,至今仍有一些人不识字,也不会说汉语。

(一)传统国学教育

仡佬族地区的国学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盛览是西汉时牂牁郡人,他曾向司马相如请教诗赋,并作《合组歌》《列锦赋》。《汉书》中记载:“司马相如入西南夷,土人盛览从学,归以授其乡人,文教始开。”犍为郡的舍人,为汉武帝时待诏,曾作《尔雅注》三卷,被称做“汉儒释经之始”。《遵义府志》称他为:“南中若奠先师,断推文学鼻祖。”尹珍是东汉人,出生于“教化未深”的少数民族地区,最初也不懂礼仪知识,后来到中原求学,拜当时大名鼎鼎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许慎为师,学成后回到家乡,开始了教书授业的事业,自此南域(即指今天贵州一带)开始有了国学教育。《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桓帝时,郡人尹珍,自以生于荒裔,不知礼仪,乃从汝南许慎、应奉受经书图纬,学成,还乡里教授,于是南域始有学焉。珍官至荆州刺史。”《遵义府志》云:“凡属牂牁旧县,无地不称先师。”《华阳国志·南中志》也记载:“尹珍,字道真,毋敛人。”汉朝时的毋敛县在今贵州省三都县一带。为了纪念尹珍这位开拓南域的教育家,1940年贵州省将正安县的北隅划出一部设立“道真县”,即今天的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其县名便取自尹珍的字。这是贵州省唯一以人名命名的县。可以说,汉三贤开拓了黔北仡佬族地区的民族教育,开辟了贵州教育之先河。

在黔北仡佬族地区,汉族等民族的迁入使当地很早就形成了民族杂居的格局。受汉文化的影响,仡佬族地区国学教育的形式主要是私塾教育,即私人延请塾师教子弟识字、习文。仡佬族地区的私塾有三种,一种是塾师专馆,即有一定学历(如具有秀才、举人、贡生资格)的读书人在自己家中设学馆,招收学生,学生直接向塾师缴纳学费;另一种是族馆,以一个大家族为单位,延请塾师设学馆专门教授本族子弟读书,以本家族族田租谷来支付教师的工资;还有一种叫做散馆,这种私塾形式所涉及的范围更广泛一些,推选地方富户做主要负责人,延请塾师,选择一处合适的公用场所设立学馆,吸收附近的适龄儿童入学,由学生家长共同支付教师的工资。可以看出,能够接受私塾教育的大都是家境比较富裕的仡佬族子弟。贫穷的仡佬族人家是请不起塾师的,也无法将子弟送到私塾学习。

私塾所用教材由塾师自行选定,主要学习优秀的汉族传统儒家文化。最初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等,以识字写字为主,接着学“四书”“五经”、《声律启蒙》等,学会如何应对、作诗、作文,直到学会作八股文,便可以参加全国的科举考试。如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今道真一带的仡佬族人韩之显考中乡试第一名解元,然后他继续在当地设馆教化乡民。正安县的冯辅元也是接受私塾教育而有所成就的一位仡佬族文人,他21岁曾到省城书院学习,毕业后任镇宁州知县,目睹了官场的种种积弊,他认为政治的腐败是因为文化缺失、民愚官蠢所致,不愿置身其中,上任仅两年便辞官返乡,在珍州地区大力提倡办学,劝民读书,还将自己的祖业田产捐出大部分用于办学。可以看出,私塾教育是一种同科举考试紧密相连的基层教育形式,为仡佬族培养了一批文化人,带动了仡佬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元明时期,中央政府在土司辖地大兴儒学,明太祖朱元璋下令“诸土司皆立县学”。这样,土司管辖下的仡佬族地区也开始大力倡导儒家文化,如明永乐五年(1407年),创设了思南宣慰司儒学,专门用以培养土官及其子弟学习儒学。在汉族官员直接统治和管理下的黔北仡佬族地区,儒学的普及程度更为广泛深入。地方官在当地建学宫、设学政,称为“州学”,官办学校兴起,各种书院、学宫、义学相继设立。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始建州学于真安州(治真安,辖今正安和道真两县)。清同治年间,在各乡、场(镇)广办义塾,教师由地方官考聘,教师薪金由所在场镇支付。因此,明清以来,仡佬族地区的初级阶段基础教育发展大体上能够与内地的国学教育接轨。而在仡佬族居住地相对封闭的地区,如安顺一带,直到民国年间,仡佬族才开始大量与汉族通婚,一些村寨中开始办起了私塾,教授儒家文化,因此当地的仡佬族男子也大都读书识字。私塾的办学形式在个别仡佬族山区一直沿袭到新中国成立以后。

(二)族规、家规

教育不仅是对子孙后代的哺育和培养,更关系到一个民族的传承与进步。仡佬族人历来重视教育,在仡佬族的传统教育中,家族通常通过设定族规、家规来规范家庭成员的一言一行,教导子女为人处世。

仡佬族家族中,对年幼子弟的教育尤为重要。族人们认为,子弟是否贤德能干,直接关乎整个家族的荣辱与盛衰。前面说到,仡佬族大家族常常会延请塾师对族中子弟进行教育,并制定族规、家规以规范族人的言行。如果某人品行恶劣、作风不正,人们会认为是没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所致,族长和族正首先会责难其父兄管教不严,并以族规乡约对其严加管教,教育后仍然不思悔改的,族人们会将其交送官府处置。而对于志向高远的年轻人,家族会鼎力支持,期待他们学业有成,光宗耀祖。

在黔北地区,学者们调查收集到了大量的仡佬族族规、家规、家训、家戒,有的手书于族谱,有的镌刻于宗祠或墓碑,有的刊印于谱书,让人们时时处处都能领受到敬祖宗、孝父母、友兄弟、敬尊长、睦宗族、和乡邻、正闺门、训子弟、勤职业、崇节俭、培风水、兴义学、远邪诬、遏淫酗、抑骄奢、绝赌博、禁迁葬、息争讼、远凶暴、惩游堕、正嫁娶、杜口孽、称盗贼等一系列条规的教诲。如有违背者,“议惩家法,怙恶不悛,革除祠外,禀官究治”。

如,仡佬族韩氏族谱中,有家训七则:

敦孝敬。凡人有身,必本于祖宗父母。为子孙者,须立祠堂,设神主,修坟墓,祭享以时,务极诚敬,而勿忘于父母,须左右奉养。承颜顺志,勿置亲于过失,勿蹈亲于不义。大则荣亲,次则养亲,又次不辱亲,孝敬主。

笃恩谊。兄当有其弟,弟当敬其兄,奉诸父如己父,爱诸子如己子,勿以货利间骨肉,秽言能伤和气,苟反唇侧目,而外能亲厚,无是理也。

兴礼教。凡子弟年幼时,设家塾,延名师,读书习礼教,以少事长,卑奉尊,行止进退,均绳以矩度。至成人,自以圣贤自范,处为端代,出为名臣。乃世俗,见幼子侮骂尊长,不行喝禁,反笑而奖之,乃至长大,习与性成,究坏礼法。

肃闺门。凡齐家,首至闺门。仪型妻妾,当正心修身,严正有礼,勿相戏狎,以来欺侮,勿偏宠爱,以生妒忌,勿亲昵奴仆,以坏家声,勿迷惑谗言,以乱家政。至待其归,须相敬如宾,请宫固门,以别内外,秉烛拥面,以严出入。

勤本业。凡居家之人,稻、麦、菽、麻、蔬、果、竹、木之类,有于日用者,当用力种植,至于牧羊,孽息兴贩转移,凡有助于家计者,皆当相对量力以经营之,不汤游怠,以堕家业,以坏家声。

崇节俭。凡居家,当安贫守分。房屋取其内外严明,勿求雕饰。衣服日用,取其整洁,勿求华美。饮食取其充口,勿求旨甘。凡交际馈送,不得因情尽文,以文过情。每见世之溺爱子弟者,多于襁褓中,衣以文绣,食以肥甘,任意所欲,养成骄奢之性,后来倾家业,皆由于此。

慎交友。凡友以辅德,比择忠厚老成博学之士,度可陶养德性,如弄舌、反舌、游手好闲、忌阴充险,喜争好讼之徒,切宜疏远。

仡佬族家训的制定过程在今天看来仍然是有一定民主性的,通常是将全族人召集到一起,由族中有威望者如族长等人制定家训的内容,族人一同公议,因此,族人们对于家训的制定是有一定发言权的,公议通过以后的家训通常还要禀呈官方,向众人公开,然后每个人根据所定的规则,各尽其道。家训所表达的内容基本相同,主要是要求子弟们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言行举止和礼仪道德,只是不同的家训在表现形式上可能会各有特色。比如清末平模镇仡佬坪村仡佬族“庞氏家训”条规,多以诗歌的形式来表述,押韵爽口,易读易记。

“庞氏家训”诗云:

人生世上莫忘恩,根本由然藏在心。

不亲先祖德何在,曾识万物有原因。

民生斯世若蜉蝣,孰能报本把恩酬。

礼仪祀典立心久,而今绐制百世楼。

光宗耀祖子孙兴,燕毛序齿启后昆。

慎终追远人当领,忠效家田甚至今。

人能报本序昭穆,宗党雍合是太族。

同气连枝承孝友,张公九世不分屋。

议立十戒

一戒犯上作乱,二戒里勾外伙。

三戒以大欺小,四戒为亲拨友。

五戒因仇暗害,六戒好色乱伦。

七戒倚富压贫,八戒唆使争讼。

九戒不敬长上,十戒不和宗族。

再戒引盗入贼,再戒妄造谣歌。

以上戒款,不可侵犯,倘有犯此条者,被人拿获,拘在宗祠,询其家法,就地整饬,业罚宗庙,以作焚献。倘犯罪甚重者,将犯捆绑,具帖禀公,官律究治,绝勿宽容,此系自甘坐罪。

(三)言传身教

对于广大的仡佬族群众而言,更多的时候,文化教育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由长辈们的言传身教来实施的。比如仡佬族是一个爱歌的民族,其诗歌、古歌作为一种文化形式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内容,也拥有多种文化功能,传播教育便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功能。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生产劳动等日常生活或社交场合,仡佬族人的仪式中少不了唱歌、对歌等内容。在长期的演唱、传唱过程中,仡佬族人便将生活劳动中所展现的民风民俗和所表达出的礼仪规范传递给了族人子弟,这种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却对子弟影响颇深。这些仡佬族的歌曲,如山歌、情歌、丧葬歌、祭祖歌、酒歌、儿歌等都不是单纯的演唱,其中所包含的都是仡佬族人具体的真实生活,他们对这种真实生活的表达显示了他们的聪明智慧,同时也反映出仡佬族歌曲的演唱传承有文化教育的特征。

比如,仡佬族古歌中的《丧葬歌》就有规劝词的唱段:

父母对儿女们说/你们要孝敬父母/对父母/不要骂/不要吼/父母有病/要找药送吃/要在堂屋神前/烧香化纸求祖先保佑/求老祖公老祖太/在天保佑/保佑父母病好/病好了抚养你们/你们要报父母养育恩/父母想吃哪样/你们要做给吃/父母无穿的/你们要制给穿/你们虽然穷/也要奉养父母/让父母活一百年/父母去世了/要请纳汗来/按我们的习惯办/安葬时/还要择日看地/父母在天上会保佑你们/父母在世时/做儿女的/对父母态度要好/父母不对的地方/不能生气/要笑起解说/要孝敬父母/出门做事情/要让父母知道/照顾父母要尽心尽力/你们能看到父母笑容/能听到父母声音/有好的布/先缝给父母穿/有好吃的/先给父母吃/父母去世是件大事/要按父母生前嘱咐的去做/今天听到老人的话/是没有机会了/要看到老人的面/也不能见到了/你们对老人/已是费尽心力/你们都是好儿女

这些歌词虽然是在丧葬时由巫师来唱,但其歌词却是以非常朴素的语言来教育后人如何孝敬父母,培养良好的道德礼节。

再如,祭祀古歌中的歌词隐含着对本民族历史和祖先的讲述,教育后人要牢记自己的历史,缅怀逝去的先人。

我们是夷蛮仡佬/我们是古老先人/我们开荒辟草/我们改土造田,种出粮食/按我们的礼教/七月半要到田边勒新谷/舂新米做供饭/做供饭祭祖先/要在田边杀鸡宰鸭/祭祀祖先/祖先才会保佑我们/来年获丰收

二、现代教育的兴起

(一)现代学校的创办

明清以来,仡佬族地区的教育便逐渐向内地看齐,传统儒家文化的普及为当地现代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仡佬族大部分地区现代教育的开展与当时全国的整体进展大致相当。清朝末年,随着全国范围内提倡新学和创办新式学堂的浪潮,仡佬族地区也纷纷创办起具有现代意义的新式小学、中学,逐渐取代了过去的私塾、书院、学宫。

同类推荐
  • 唐时行

    唐时行

    21世纪历史专业研究生,穿越成大唐天宝年间的商人之子,被困沙漠,离奇的身世,唯一的丝帕将如何揭露谜底,江辰到底是何方人氏?离奇出现在西北大漠的灭族突厥后代,他们又是谁?死里逃生的少年如何在大唐的边缘生存,如何肩负民族的复兴?承平已久的大唐波涛暗涌,还有一年半时间,熟识历史的江辰是早早逃到南方做小地主,还是肩负正义、颠倒乾坤,拯救盛唐于危难之中?请看别样的历史——《唐时行》
  • 刘永福抗法抗日传奇:黑旗将军

    刘永福抗法抗日传奇:黑旗将军

    在中国的近代史上,衰弱的清王朝与列强的战争几乎以屡战屡败为结果,只有两人是例外。这两人都是钦州人,一个是刘永福,另一个是冯子材。百年的抵抗史,刘冯都是不能抹去的。本书说的就是黑旗将军刘永福越南抗法、台湾抗日、晚年抗清的故事。
  • 李国文说宋

    李国文说宋

    本书内容包括:宋朝的誓碑——中国文官制度由宋肇始;宋朝的夜市——这才开始了中国人的中国;宋朝的耻辱——中国人永远的心头之恨;苏东坡戒诗;文人美食好文章;苏东坡的最后流放;王安石种种;话说赵孟頫;清明上河图等。
  • 迷上清悠女子

    迷上清悠女子

    [花雨授权]他为查凶案南下,遇到与凶案息息相关的她。她被软禁折柳湖边整整五年,直到舍去性命救他脱险。同入京城,却是天地暗换。她只余下数日性命,他被关入天牢不得自由。他和她,真的只能相约来世吗?
  • 大时代1858

    大时代1858

    1858,大时代拉开椎幕。跨越150年的时光,林山面对的是一个自己已全然陌生的北京。而自己如今的身份,是后世鼎鼎大名的林则徐的幼子。
热门推荐
  • 联盟英雄附我身

    联盟英雄附我身

    平凡而又略微腹黑的大学生,一夜间,有了英雄联盟的系统。它可以让人使用联盟英雄的相应改动技能。有了异能的他,与恬淡的警花,活泼动人的女孩儿,冷艳的系花,又有怎样的交集?系统的任务是啥呢?这个动不动就要击杀宿主是什么鬼?在系统的“指引”下,冒着生命危险的人,理解了生命的平凡与可贵。看我如何在潇洒都市中,建立势力,创建“法则”,完成任务!
  • 侠缘三梦之第二部幻梦朝野

    侠缘三梦之第二部幻梦朝野

    酷爱读书的杨重光是位高二的学生,在他众多所读书中,他尤爱武侠小说,是个典型的武侠迷,在他的心中有着强烈的武侠情结。一次在梦中,他意外地来到了元末明初的时代,在恩师天机老人的授意下,开始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寻母历程。在寻母过程中,又巧遇月氏国的公主娜塔莉娅,以及美女塞琳娜、铃儿姑娘、李大哥、朱元璋等人,并在以后的接触当中,结下了深厚的友情、爱情、亲情。而在和朱元璋的接触结交中,杨重光明大理,识大局,始终站在朱元璋一方,而且在他多次遇险的危难之际,杨重光都是挺身而出,鼎力相助,受到了农民起义军的拥护与爱戴,并随着和朱元璋友情的发展,逐渐展开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军,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最终协助朱元璋打败了劲敌陈友谅、击溃元军,夺取了政权。也从而演绎出一连串的惊心动魄,奇幻诡异,缠绵悱恻,至亲至情的动人故事。
  • 散仙俱乐部

    散仙俱乐部

    开宗建派?对不起没那个闲心。要开就开个散仙俱乐部,想加入?请问你是散仙吗?不是?那你就改修散仙,我负责培养。飞升仙界、神界?没意思,仙神二界,我想去就去,哪用飞升。
  • 白梨传

    白梨传

    自幼一同长大的胞妹居然是江州的嫡公主。她代替她的妹妹走上了那条所谓的公主回宫之路。她今后的人生会是腥风血雨还是一帆风顺,没人能知晓,唯一能确定的便是她白梨不会做任何人的棋子。
  • 转世重生之魔法大陆

    转世重生之魔法大陆

    月希希,月雅,夜颖,彩琦丽。四个在校学生&大活宝,穿越到魔法大陆,又会有怎样的邂逅嘞?敬请期待吧!
  • 记忆的迷宫出口是他

    记忆的迷宫出口是他

    女猪脚是一个大红大紫的明星,但是历经坎坷,失忆、背叛、亲人的离去……世上只有他边伯贤,是她世上唯一的亲人。她与EXO中一成员的关系,会变怎样呢?还有她的队员,会和EXO们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 红楼之帝王

    红楼之帝王

    水清带着三国系统到了红楼位面,发现自己是废太子唯一的儿子,知道新皇帝是不会放过自己的,那怕个毛,抢回属于自己的东西。作者非红楼高手,只是按自己的想法写,不喜勿喷,直接点X。
  • 功夫巨子

    功夫巨子

    在经历宗门被血洗后,林恒为了躲避追杀,逃到了绵延千里的神农架地域,但尾随而来的强大敌人将他逼到了死角……绝处逢生,逆天崛起,美女如云,武道极致!“何为功夫?”“以血肉之躯突破本体桎梏,感悟规则,掌控大道之法。我既不死,永生不灭。”
  • 墓之鬼眼

    墓之鬼眼

    她,一个中性人,从小就在孤儿院,每在每月初一、十五和月圆之夜变成男性,而且天生带有阴阳眼,小时候孤儿院的人总视她为怪物、异类,她长大之后遇到一位算命先生,她开始遇见了各种灵异事件,也从事了特殊职业。
  • 言少的宠妻计划:老婆,抱一抱

    言少的宠妻计划:老婆,抱一抱

    黑暗中,见一个少女赤果果躺在冰冷冷的地下室中,发出刺鼻的血腥味儿,被别人用恶狠狠的目光打量,不时蹂躏……一行清泪从白嫩的脸上落下......白昼里,见一个少女挽着男子的手,“言楚栩,我最喜欢紫色,我长大定要穿上紫色的嫁衣嫁与你.....”她用爱暖化了这块冰块儿,没想到他是一座冰山......“言楚栩!我真后悔爱上你!”女子俊俏的眸子含着委屈的泪水,眼眶渐渐红润,男子的冰山一下绷裂了。“傻瓜!我会永远爱你!”男子长臂一览,把女子全在怀中,吻着女子的发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