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的三坑、木悠等地,每当仡佬族人进山或进洞开采时,都要在山王庙、岩石旁或槽子洞口祭祀宝王菩萨。用长钱十二树、猪头一个或刀头肉少许、四炷香、四碗酒,摆好供品,点燃纸钱,口念“祈求宝王菩萨保佑找到矿产,出入平安,发财后定当还愿”等话,祭祀后分享宝王供品。
(十七)民神崇拜
由于仡佬族长期与汉族杂居,受汉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程度很深,儒家的思想意识和佛教、道教的规则礼仪也日渐向仡佬族渗透,因此,仡佬族人在笃信传统宗教信仰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一些儒、释、道的思想和宗教礼仪。清代以后,许多仡佬族人家中的堂屋中,也供起了“天地君亲师”及观音菩萨、文昌帝君、招财童子、进宝郎君、灶君夫子等神位。
有一定技术的人员也会依各自师传的教规门派祭祀自己的祖师,如巫医要祭祀药王,木匠、石匠等要敬奉鲁班,铁匠要敬李老君,阉割匠要敬华佗,染织匠要敬梅葛二仙,屠夫敬桓侯,猎户敬梅山神等。每逢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和九月十九的观音圣会,部分仡佬族人也会到道观、佛寺、尼庵等宗教场所朝山拜佛赶香会,有的还十分虔诚。
第二节宗教活动
除了祭祖和祭神以外,仡佬族在日常生活中也会通过一些传统的宗教活动来对抗疾病的困扰和灾祸的降临,或有建房立屋、婚丧嫁娶等大事,也会通过一些传统的宗教活动来祈祷和祝福。
一、冲傩
傩,是一种治病救灾的巫术活动。“傩”字由“人”字和“难”字组成,意思是人遇到灾难,而“冲傩”的目的,便是要以傩仪式来冲掉所遇到的灾难麻烦。因此按照字面来解释,傩就是人有困难,神来帮助。冲傩是傩戏中的一种,也是仡佬族保存较完整且独具特色的传统宗教活动。冲傩进行的时间和具体内容各地不尽相同。在仡佬族聚居的正安县安场镇自强村,冲傩根据其目的分为“仙傩”“陡傩”。冲“仙傩”是为了接寿延生,冲“陡傩”是为了除病免灾。时间通常为一天一夜,或两天一夜。在贵州省岑巩一带的仡佬族,冲傩通常要进行五至七天。
冲傩的过程大致如下:
首先,主人家择定一吉日,准备好还愿的器物、供品等,在开坛前三天,派人或主人亲自带着请帖,去请掌坛师傅到家中筹备冲傩还愿的整场法事活动。
接着是打闹台,即布置冲傩活动所用的礼仪桌台。布置的方式十分讲究。将一张八仙桌放在堂屋的右上方,紧靠神龛,称为扎“八宝仙台”(简称“宝台”),再置一张八仙桌于堂屋外的廊檐左边,桌上摆一升米,米上插写有“七洲五庙诸大百神一切众神香位”字样的神位。升子前面摆一个香炉,焚三炷香,升子后面摆上五个小酒杯,各斟上少量米酒,升子与酒杯之间摆上三块米粑和两块豆腐,即“七洲五庙台”。桌上的米酒俗称“叫花米酒”,路过的叫花子可以随便拿走。然后再将一张小方桌摆靠在堂屋左壁,桌上放一升米,米上供一对小木雕像,升子前摆一个香炉,也焚三炷香,点上烛,其他的摆设与“七洲五庙台”一样,称为“祖师台”。八宝台下面的土地坛前面摆上一升米,插上“值坛土地护教威录众神之位”的字牌,同样摆上香炉烛台各一,焚香点烛,叫做“值坛土地台”。堂屋左上角再置立一张桌子,作为香炉师位,放上冲傩所要用到的物件,如纸钱、纸马、香盘、蜡烛、面具和法衣等,称“香炉师台”,随时听候法师的号令,上香、烧纸或点酒。同样,堂屋的右下角也置立一张桌子,用来放置锣鼓,称“锣鼓师台”。
台子布置好以后,还要张挂神符、神案、宝盖等。神符就是人们用以表达心中愿望的吉语,如“免三灾、免八难、夏进田庄、秋收五谷、五龙归位、人畜兴旺、敕守家门降吉祥、敕龙眼宅第招财宝”以及各种符印等。神案是指诸神仙图,依次是马元帅、道法天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王灵官等。
冲傩仪式开始后,锣鼓手敲锣打鼓,香炉师点燃香炉,主人家放鞭炮。这时,只见掌坛师身着一袭法衣,头戴冠帽,摇动着手中的司刀,舞起牌印,口中念念有词,请诸位神圣入傩堂。这就是开锣鼓迎圣。
这时香炉师要将香炉中的蜡烛点燃,为众神照亮,法师口中念:“堂前不要断更鼓,炉中不要断香火。断了更鼓从头起,断了香烟冷淡神。别的堂上香烟冷,我们堂上闹沉沉。”这时,冲傩正式开始。
为众神照亮后,便要为他们架桥铺路,以迎接诸神兵来傩堂之中。架桥即用一条长凳子竖着放在堂屋的左下角,意为“搭桥”,“桥”上放一块洗脸毛巾,意为诸神到来时洗脸擦汗。此时法师作法唱道:“鸣角一声当三声,声声吹上玉皇门,师郎拜请是何意,武当淮南名仙师,大马牵走桥上过,小马就走桥下行,兵在堂前卸京马,马在教场卸金鞍。”此时,法师再次吹响牛角,即迎兵马过桥赴傩堂。
各路神仙都已请到了傩堂,便要立楼扎寨安顿好他们。实际上这些纸扎的房屋早已准备好,置放于堂屋右上角的“八宝仙台”上,只待法师作法念咒来安顿神兵。
法师作法,奉请众神齐心合力镇守傩堂,此时由一个后生、一个姑娘(男扮女装),跟着法师踏步请神、安神……法师唱道:“堂前不要断更鼓,炉中不要断香火。断了更鼓从头起,断了香火冷淡神,冷淡别神犹自可,冷淡我神罪不轻。人家坛上作得假,我的坛上要当真。”
接着,法师继续作法,召集诸位神兵,各自把守一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为傩堂施仪护驾,称之为会兵。“日出东来又落西,正是吾师会兵时。一会天兵到,二会地兵朝,三会人长生,四会鬼灭亡”。法师又唱,“永寿元年鬼神扰乱,太上老君赐给神傩。赶兵第一面,抢兵第二面,护兵第三面,会兵第四面,点兵第五面,统兵第六面,招兵第七面,去时千兵随吾神傩去,回时万马随吾神傩响起,五营兵马战四方。”打圆场(即绕堂屋四周)锣鼓结束会兵仪式。
为净化傩堂,驱逐躲在草床内及各个角落里的魔鬼、邪恶,在“八宝仙台”右边立一床卷成筒状的竹席或草席,由冲傩法师念咒语,绘画字符,收擒席中及各角落里的邪魔恶鬼,称为“辞席”。法师唱:“迎圣下马‘曲’哩,二佛仙家,莫在云中装酒醉,莫装朦胧坐华廷,凡人有事才相请,无事不敢动尊神。今日户主求顺气,顺顺气气与东君;今日户主求牛马,牛羊成对马成群;今日户主求猪羊,猪羊累累上家门;今日户主求鸡豨,鸡豨鹅鸭满成群;今日户主求五谷,前仓满来后仓盈;今日户主求酒缸,一里开坛十里香。”至此,冲傩法师画符烧纸,口念:“烧死各路魔鬼邪神,邪神魔鬼化为灰尘。”吹角三声,辞席结束。
接下来,冲傩法师要做法事以差兵发马,只见法师左手掐诀,右手持招神鞭,脚踏罡步,神态严肃,口念秘诀:“吹角一声当三声,声声拜请诸路神,拜请五方并五斗,拜请师祖将军童子神,闻臣角号来相请,布兵累累下坛云,人人随兵向前去,个个发马往前行……”法师翻筋斗十个,起身左手掐诀,两脚踏罡步,照此重复九次,称为“踩九州”。
这时,要把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的邪神邪鬼以及所有歪门邪道的首领,如杀人取命、翻肠倒肚、飞檐走壁、游天游地游五方等统统请出来,到傩堂前听命镇守傩堂,叫做“发五猖”。这时,香炉师要配合法师,将所有的面具一一用清水毛巾濯洗,摆放在宝台前的小桌子和长凳上,法师手舞面具一一亮相,常用面具或主要角色有山王天子、炳灵侯王、二郎菩萨、秦童老官、汉朝将军、简斋和尚、土地老者、唐氏太婆、先锋小姐、灶王府君、铁匠婆婆、唤狗二郎、端枪童子、捉火郎君、渡关王母、甘生八郎、撵路狗、判官、孽龙、文王、鞠公、毛包、药王、山羊、财神、唐二等70多种(个)。每亮出一个面具,法师就要抱着面具在垫有草床的地上翻一个筋斗,亮相完毕,开始敲锣打鼓、吹牛角、念词、作法,再吹角号三声即告完毕。
接下来,要杀牲祭诸神,称为“纳牲”,由一名屠夫配合冲傩法师进行。屠夫将杀猪的工具拿入傩堂宝台前祭供,并向宝台圣像作三个揖,然后将猪、鸡、羊、鱼等杀好抬到傩堂,供放在八仙桌上。这时,法师开始念咒语请诸神,从东山圣公到南山圣母、天兵天将以及掌坛师傅、坐坛师傅、护坛师傅、管坛师傅都要一一请到,还要请五方五地将军、前代祖公、后代祖婆、内祖外祖、三千九祖、五方六属,让他们都到堂领受主人供奉的祭品。
然后要敬标驱鬼,就是将扎的七个茅草人立于傩堂外的院子里,法师手持司刀,肩插赶妖鞭,一边作法一边念:“堂前锣鼓响沉沉,外头传到里头人,户主许愿先许我,一时还愿我先行,红标不来愿不了,红标来了愿勾销;许我烛,还我烛,金书簿内把簿勾;许我花,还我花,金书簿内把簿勾;许我猪,还我猪,金书簿内把簿勾;许我鸡,还我鸡,金书簿内把簿提;许我芝麻,还钱财,免得红标消夜来;许我百猪并百马,许我百鸡并百羊,满堂众神来领受,一笔勾销在簿中,借得东边架上鼓,借得西边摆下锣,两边打起锣和鼓,穿破岳王转回程。”念毕,在红标茅草人上点起火焰,法师高唱:“一切宫讳口嘴,小人盗贼,孤魂野鬼统统扫地出门,若有不走,五百蛮雷轰走;让你永世不得回门,诸路神仙,要保得主家财源滚滚,六畜兴旺。”法师再念:“来是角号来相请,去是角号来送行,来是角号来相接,去是角号送出门,借动两边锣和鼓,角号要送标转回程,千年不相见,万年不相逢。”到此,敬标驱鬼仪式结束。
在全傩堂所有的法事做完的最后一天早上,要进行“安家谢土”的仪式。通常在堂屋中间摆放一个簸箕,内摆五升米,燃起香烛,冲傩法师身穿法衣,头戴三清帽,手摇司刀,口吹号角作法行事。“诸位神仙,五方土地,东山圣公,南山圣母,今日主家安龙神,口念宝香心密水,持绿遍热诸如尘,案灯不熄泡光辉,虎鸣参天除垢秽,土色皇皇,安镇五方,地色皇皇,安镇五方,天色皇皇,安镇五方,神弓神箭,射出远方,若是震宫曾有犯,吾今奠谢保安康”。此时,主人随法师向神龛跪拜作三个揖,祈求神灵的庇佑。冲傩还愿仪式全部结束。法师会向主人行礼祝贺:“今朝龙神安顿后,贺喜主家人畜兴旺,家道顺气。”主人也要还礼拜谢。
仡佬族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宗教活动是遇到家人生病时,请法师前来做法事为其驱鬼除病。这一类型的宗教活动十分丰富,不同地区的仡佬族所采取的具体形式不尽相同。
二、烧岩头
烧岩头是岑巩仡佬族巫师赎魂的祭祀形式。如果家中有人面黄肌瘦、四肢无力、精神萎靡、不思饮食,就认为是失了魂,要请巫师赎魂。病人家准备好雄鸡、刀头肉、大米、粑粑、豆腐等祭品,由巫师携带至沟溪岩洞旁的阴森处,用岩头砌灶架锅,将鸡杀死,砍去头爪后去毛,然后连同其他祭品一起放入锅中煮,并酌酒烧香纸敬祭荒郊野鬼,巫师大声念咒语“令鬼放鬼”。祭祀完毕后,巫师在附近捉几只虫蚁包回病人家中,用布制一个“魂包”,佩戴在病人胸前,便认为魂归病人身,可解除病灾。烧岩头时,寨里所有人都可以参加,分享锅内杂烩稀饭,但必须当场全部吃掉,不能带回家中。
三、扛神
在务川一带,仡佬族人如遇到家中灾祸频仍,诸事不利,或家人久病不愈,特别是孩子常生病的情况,就要请端公“扛神”(又叫“跳神”),这种情况称为“打急救”。此外在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人家,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帆风顺,也会在孩子三岁以前或者十二岁时请端公扛神,这种祭神叫“渡关”或者“渡童关”。仡佬族人认为过了此关,孩子就不会遇到波折,能顺利长大成人。在扛神的过程中,端公在堂中陈列各种法器,叫“扎坛”。一般法事有四堂:一是开坛,擂鼓三通,让求神者到坛前禀告;二是放兵,放出“四大元帅”所领兵马,捉拿作祟妖怪或为病人追寻魂魄;三是观灯,焚香熏灯布,念咒语,脚踩门槛,从灯幕上观察邪魔鬼怪或魂魄形迹;四是送筛盘,把抓来的祟物(多用虫子替代)投入盘中,并陈香蜡纸草、五谷盐茶、符咒等,各浇上鸡血,然后送至大门外十字路口,放入茅棚中,点火焚烧,灾祸由此禳解。
四、叫魂
广西隆林地区的仡佬族人家在过去没有医疗条件的情况下,人生病时人们要进行“叫魂”的活动,即将病人的衣物交给巫师作法,以找出生病的原因并驱走病魔。作法时,巫师将病人的衣物捏在手心,并放一个鲜鸡蛋在里面,边念咒语边用衣物抹蛋数次,然后将鸡蛋打开,将蛋黄蛋白整个放入清水之中,进行观察,若蛋黄周围有影子朝外面者认为是“犯外鬼”,指那些不属同宗或者无后代的死者鬼魂;若蛋黄周围有影子朝内,则代表是有家鬼找来了。犯外鬼的需把病人的衣物和一碗煮熟的饭,拿到病人发病以前最后到过的地方“叫魂”;犯家鬼者则杀鸡煮蛋敬供在祖先的神台前,请祖先们吃,这样方能祛病免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