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11000000003

第3章 导论(2)

一是对有关中国饮食史的文献典籍进行注释、重印。如中国商业出版社自1984年以来推出了《中国烹饪古籍丛刊》,相继重印出版了《先秦烹饪史料选注》、《吕氏春秋·本味篇》、《齐民要术》(饮食部分)、《千金食治》、《能改斋漫录》、《山家清供》、《中馈录》、《云林堂饮食制度集》、《易牙遗意》、《醒园录》、《随园食单》、《素食说略》、《养小录》、《清异录》(饮食部分)、《闲情偶寄》(饮食部分)、《食宪鸿秘》、《随息居饮食谱》、《饮馔服食笺》、《饮食须知》、《吴氏中馈录》、《本心斋疏食谱》、《居家必用事类全集》、《调鼎集》、《菽园杂记》、《粥谱》等书籍。

二是编辑出版了一些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中国饮食史着作。如:林乃燊《中国饮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林永匡、王熹《食道·官道·医道——中国古代饮食文化透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姚伟钧《中国饮食文化探源》(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陶文台《中国烹饪史略》(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版)、《中国烹饪概论》(中国商业出版社1988年版),王仁兴《中国饮食谈古》(轻工业出版社1985年版)、《中国年节食俗》(中国旅游出版社1987年版),洪光住《中国食品科技史稿(上)》(中国商业出版社1984年版),王明德、王子辉《中国古代饮食》(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杨文骐《中国饮食文化和食品工业发展简史》(中国展望出版社1983年版),《中国饮食民俗学》(中国展望出版社1983年版),熊四智《中国烹饪学概论》(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年版),施继章、邵万宽《中国烹饪纵横》(中国食品出版社1989年版),陶振纲、张廉明《中国烹饪文献提要》(中国商业出版社1986年版),张廉明《中国烹饪文化》(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曾纵野《中国饮馔史》第一册(中国商业出版社1988年版),林正秋、徐海荣、隋海清《中国宋代果点概述》(中国食品出版社1989年版),庄晚芳《中国茶史散论》(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陈椽《茶业通史》(农业出版社1984年版),贾大泉、陈一石《四川茶业史》(巴蜀书社1989年版),吴觉农《茶经述评》(农业出版社1987年版),王尚殿《中国食品工业发展简史》(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2)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饮食史研究。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饮食史研究,无论研究的角度还是研究的深度,都远远超过80年代,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关中国饮食史研究的着作纷纷涌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李士靖主编《中华食苑》(第110集),林永匡、王熹《清代饮食文化研究》(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王子辉《隋唐五代烹饪史纲》(陕西科技出版社1991年版),陈伟明《唐宋饮食文化初探》(中国商业出版社1993年版),王学泰《华夏饮食文化》(中华书局1993年版),万建中《饮食与中国文化》(江西高校出版社1995年版),王仁湘《饮食考古初集》(中国商业出版社1994年版),姚伟钧《宫廷饮食》(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谭天星《御厨天香——宫廷饮食》(云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赵荣光《中国饮食史论》(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版),赵荣光《满族食文化变迁与满汉全席问题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赵荣光《中国古代庶民饮食生活》(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7年版),鲁克才《中华民族饮食风俗大观》(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李东印《民族食俗》(四川民族出版社1990年版),傅允生、徐吉军、卢敦基《中国酒文化》(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版),季羡林《文化交流的轨迹——中华蔗糖史》(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年版),胡德荣、张仁庆等《金瓶梅饭食谱》(经济日报出版社1995年版),黎虎主编《汉唐饮食文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等。

二是在研究力度和研究深度上都有了进一步的拓展。在宏观研究方面,有姚伟钧《论中国饮食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争鸣》1992年第1期)、《饮食生活的演变与社会转型》(《探索与争鸣》1996年第4期)等文。

在酒史方面,有萧家成《论中华酒文化及其民族性》(《民族研究》1992年第5期)、张国庆《辽代契丹人的饮酒习俗》(《黑龙江民族丛刊》1990年第1期)、张德水《殷商酒文化初论》(《中原文物》1994年第3期)、李元《酒与殷商文化》(《学术月刊》1994年第5期)、张平《唐代的露酒》(《唐都学刊》1994年第3期)、吴涛《北宋东京的饮食生活》(《史学月刊》1994年第2期)、陈伟明《元代饮料的消费与生产》(《史学集刊》1994年第2期)等文。

在茶史方面,有陈珲《饮茶文化始创于中国古越人》(《民族研究》1992年第2期)、姚伟钧《茶与中国文化》(《华中师大学报》1995年第1期)、曾庆钧《中国茶道简论》(《东南文化》1992年第2期)、王懿之《云南普洱茶及其在世界茶史上的地位》(《思想战线》1992年第2期);程喜霖《唐陆羽〈茶经〉与茶道(兼论其对日本茶文化的影响)》(《湖北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陈香白《潮州工夫茶与儒家思想》(《孔子研究》1990年第3期)、刘学忠《中国古代茶馆考论》(《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5期)等文。

在少数民族饮食史研究方面,有陈伟明《唐宋华南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初探》(《东南文化》1992年第2期)、黄任远《赫哲族食鱼习俗及其烹调工艺》(《黑龙江民族丛刊》1992年第1期)、贾忠文《水族“忌肉食鱼”风俗浅析》(《民俗研究》1991年第3期)、蔡志纯《漫谈蒙古族的饮食文化》(《北方文物》1994年第1期)、姚伟钧《满汉融合的清代宫廷饮食》(《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7年第1期)。

在饮食礼俗方面,有姚伟钧《中国古代饮食礼俗与习俗论略》(《江汉论坛》1990年第8期)、《乡饮酒礼探微》(《中国史研究》1999年第1期),林沄《周代用鼎制度商榷》(《史学集刊》1990年第3期),万建中《中国节日食俗的形成、内涵的流变》(《东南文化》1993年第4期),杨学军《先秦两汉食俗四题》(《首都师大学报》1994年第3期),张宇恕《从宴会赋诗看春秋齐鲁文化不同质》(《管子学刊》1994年第2期)。

在饮食思想观念方面,有姚伟钧《中国古代饮食观念探微》(《争鸣》1990年第5期)、王晓毅《游宴与魏晋清谈》(《文史哲》1993年第6期)。

在文献研究、饮食器具及饮食文化交流方面,有胡志祥《先秦主食文化要论》(《复旦学报》1990年第3期)、姚伟钧《先秦饮馔技艺考论》(《文献》1996年第1期)、万建中《先秦饮食礼仪文化初探》(《江西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杨钊《中国先秦时期的生活饮食》(《史学月刊》1992年第1期)、杨爱国《汉画像石中的庖厨图》(《考古》1991年第11期)、余世明《魏晋时期粮食生产结构之变化》(《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陈伟明《唐宋时期饮食业发展初探》(《暨南学报》1990年第3期)、徐吉军《南宋临安饮食业概述》(《浙江学刊》1992年第6期)和《论南宋临安市民的饮食生活》(《中国古都研究》第10辑)、程民生《宋代果品简论》(《中州学刊》1992年第2期)、陈高华《元代大都的饮食生活》(《中国史研究》1991年第4期),姚伟钧《汉唐饮食制度考论》(《中国文化研究》1999年第1期),《唐代的饮食文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和《三国魏晋南北朝的饮食文化》(《中国民族学院学报》1994年第2期),张国庆《辽代契丹人饮食考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0年第1期),闻惠芬《太湖地区先秦饮食文化初探》(《东南文化》1993年第4期),杨亚长《半坡文化先民主饮食考古》(《考古与文物》1994年第3期),张萍《唐代长安的饮食生活》(《唐史论丛》第6辑,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等。

2.海外的中国饮食史研究状况

海外的中国饮食史研究,当首推日本。在世界各国中,日本对中国饮食史的研究时间较早,最为重视,成就最为突出。

早在20世纪40年代,日本学者就掀起了中国饮食史研究的热潮。其时,相继发表有青木正儿《用匙吃饭考》(《学海》,1994年)、《中国的面食历史》(《东亚的衣和食》,京都,1946年)、《用匙吃饭的中国古风俗》(《学海》第1集,1949年)、筱田统《白干酒——关于高粱的传入》(《学芸》第39集,1948年)、《向中国传入的小麦》(《东光》第9集,1950年)、《明代的饮食生活》(收于薮内清编《天工开物之研究》,1955年)、《古代中国的烹饪》(《东方学报》第30集,1995年)、同人《华国风味》(东京,1949年)、《五谷的起源》(《自然与文化》第2集,1951年)、《欧亚大陆东西栽植物之交流》(《东方学报》第29卷,1959年),天野元之助《中国臼的历史》(《自然与文化》第3集,1953年)、冈崎敬《关于中国古代的炉灶》(《东洋史研究》第14卷,1955年)、北村四郎《中国栽培植物的起源》(《东方学报》第19卷,1950年)、由崎百治《东亚发酵化学论考》(1945年)等。

60年代,日本中国饮食史研究的文章有:筱田统《中世食经考》(收于薮内清《中国中世科学技术史研究》,1963年)、《宋元造酒史》(收于薮内清编《宋元时代的科学技术史》,1967年)、《豆腐考》(《风俗》第8卷,1968年),同人《关于〈饮膳正要〉》(收于薮内清编《宋元时代的科学技术史》,1967年),天野元之助《明代救荒作物着述考》(《东洋学报》第47卷,1964年)、桑山龙平《金瓶梅饮食考》(《中文研究》,1961年)。

到70年代,日本的中国饮食史研究更掀起了新的高潮。1972年,日本书籍文物流通会就出版了筱田统、田中静一编纂的《中国食经丛书》。此丛书是从中国自古迄清约150余部与饮食史有关书籍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分成上下两卷,共40种,是研究中国饮食史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其他着作还有:1973年,天理大学鸟居久靖教授的系列专论《〈金瓶梅〉饮食考》;1974年,柴田书店推出了筱田统所着的《中国食物史》和大谷彰所着的《中国的酒》两书;1978年,八坂书房出版了筱田统《中国食物史之研究》;1983年,角川书店出版中山时子主编的《中国食文化事典》;1985年,平凡社出版石毛直道编的《东亚饮食文化论集》。1986年,河原书店出版松下智着的《中国的茶》;1987年,柴田书店出版田中静一着的《一衣带水——中国料理伝来史》;1988年,同朋舍出版田中静一主编的《中国料理百科事典》;1991年,柴田书店出版田中静一主编的《中国食物事典》等。

0.2中国饮食文化的类型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因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0.2.1饮食者类型

1.宫廷、贵族饮食

在古代,作为统治阶级,封建帝王不仅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强加于其统治下的臣民,以示自己的至高无上,而且同时还要将自己的日常生活行为方式标新立异,以示自己的绝对权威。这样,作为饮食行为,也就无不渗透着统治者的思想和意识,表现出其修养和爱好,就形成了风格独特的宫廷饮食。

(1)宫廷饮食的特点是选料严格,用料严格。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帝王权力的无限扩大,使其荟萃了天下技艺高超的厨师,也拥有了人间所有的珍稀原料。如早在周代,宫廷中就已有职责分得细密而又烦琐的专人负责皇帝的饮食,《周礼注疏·天官冢宰》中有“膳夫、庖人、外饔、亨人、甸师、兽人、渔人、腊人、食医、疾医、疡医、酒正、酒人、凌人、笾人、醯人、盐人”等条目,目下分述职掌范围。这么多的专职人员,可以想见当时饮食选材备料的严格。不仅选料严格,而且用料精细。早在周代,统治者就食用“八珍”,而越到后来,统治者的饮食越精细、珍贵。

(2)烹饪精细。一统天下的政治势力,为统治者提供了享用各种珍美饮食的可能性,也要求宫廷饮食在烹饪上要尽量精细;而单调无聊的宫廷生活,又使历代帝王多数都比较体弱,这就又要求其在饮食的加工制作上更加精细。

同类推荐
  • 大蒜书

    大蒜书

    大蒜,不仅仅是调味品。很多人每天都在吃大蒜,但并不知道怎样合理食用才能使功效最好。还有些人知道大蒜对身体有好处,但并不知道为什么对身体有好处,也不了解大蒜的具体功效和所能治愈的病症。自古以来,大蒜就是药食两用珍品,广泛用于家庭治疗、强身健体、健胃开脾等。不管是对于治疗感冒、脚气、先天性过敏症、花粉过敏症等常见的病症,还是一些难以治疗的疾病,例如癌症、心脏病、糖尿病等生活习惯病,大蒜都以一种不同于医疗药品的形式发挥着其自然的、复合性的效果。本书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讲述大蒜的作用和效果,介绍它一些鲜为人知的功能。从大蒜的各种有效成分,到它的药用方法;从内服外用大蒜的不同效果,到吃大蒜的健康法;全文既富有案例,也具有形象直观的漫画图解,是一本全面的大蒜书,也是一种身边最简易的健康法。尊敬的书友,本书选载最精华部分供您阅读。留足悬念,同样精彩!
  • 恋恋咖啡

    恋恋咖啡

    本书为你列举出了近百种咖啡,详细介绍了它们的特色,以及相关的知识和故事。它们或是浪漫感人,或是温馨动人,带你了解和熟悉咖啡的神奇魅力。书中还安排了一些咖啡爱好者的内容推荐,为介绍咖啡及与咖啡有关的新鲜事提供了平台。书中的创意部分会帮助你学到与咖啡有关的制作方法。为自己,为家人亲手煮上一杯浓情蜜意的咖啡吧,美味自不用说,单单那份做咖啡的心情就足以让人完全陶醉其中。口中品尝的是咖啡,而在心中品味的确是生活。入口苦涩,入喉甘甜,入心舒,生活之意尽显其中。如果你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那么你就很可能是一位喜欢咖啡的人。如果你心动了,那么就请你随我们一起来品味优质的的咖啡、品味雅致的生活吧。
  • 膳食革命

    膳食革命

    最经典的民族传统膳食,最实用的营养美食大全。食药同源,膳药同功,看似简单的买菜做饭,其实蕴含着养生的奥秘,掌握膳食和就餐的十大平衡,真正做到身土不二,寓医于食。阅读本书,赶紧让你的家庭来一场膳食革命吧。
  • 姥姥留下来的食疗偏方

    姥姥留下来的食疗偏方

    本书针对五官科、皮肤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男科的多种常见疾病和部分慢性病、疑难杂症的祖传食疗偏方。偏方来源:祖传秘方+医药典籍+多年从医经验偏方取材:日常食材+少量中药材!撰写原则:安全无副作用,省钱有效!适用原则:有病治病,无病强身!
  • 法国蓝带糕点制作基础Ⅱ

    法国蓝带糕点制作基础Ⅱ

    为了使大家能够真正地走进这个精彩的烘培王国,本书还对那些历经多年留传下来的经典糕点的制作方法进行了简单地解说。本书通过逐步指导的方式,使大家学会制作世界闻名的法式甜点,并能制作出巴黎著名点心师才能做出的美味。在这本书中,糕点制作方法的所有步骤都配有照片,对法式糕点制作不熟悉的读者也很容易上手。法国蓝带厨艺学院的传统授课方式是一边传授具体的烹饪方法,一边进行演示。与此同时,学生们自己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就可以在实践中掌握烹饪技术。
热门推荐
  • 远古仙魔

    远古仙魔

    生命的历史悠久无比,人类已无法考证,宇宙给人留下太多的神秘,无垠的冰冷宇宙没有人知道有多大,一颗颗星球,一片片痕迹,难道这宇宙中只有这一片生命地域吗?仙魔的遗迹,神的传说。当这些传说中的长生者,几乎可以说是想象出来的存在。真实的显化世间后,将会引起怎样的轰动。世人被颠覆,无数岁月中世人都幻想的长生梦此时就出现在眼前,让人怎能不热血沸腾。可是,真能长生不死,永生不灭吗?
  • 武道徒者

    武道徒者

    一个废材武者的逆袭上位,靠着偶遇的先天精灵给予增幅加成,加上自身绝世的修炼功法,逐步走向轩辕大陆的传说。加推荐!!入群:345037693
  • 豪门恩怨

    豪门恩怨

    宫如雪双眼无神的望着窗外,心里就像一片死水,致命的伤害,席卷而过,只留下无奈。对面沙发上坐着的男人,仍旧是英气逼人,可是脸上还是有掩饰不住的不耐。原来世界上的感情都是这么浅薄呢,一张纸就可以将两个人捆绑到一起,同样的一张纸,还可以让两个人瞬间就没有了任何关系。吴天君因为对其他人的感情而选择与宫如雪离婚,一切由此开始。
  • 佛门护法

    佛门护法

    一个现代佛家的俗家弟子惠普,面对收养他的大师临死之前弘扬佛法的遗愿,他在现代碌碌无为,当机缘巧合之下,他穿越成了西游当中的孙悟空,面对即将大兴的佛门和只能兴盛一量劫佛门的命运,看全新的孙悟空会如何左右佛门的命运。小道新书《洪荒仙魔录》希望大家能够支持。
  • 简束凡心泪微潸

    简束凡心泪微潸

    杜微潸,简束凡,柳夕。看这茫茫人海,什么叫离别,什么叫做人心难测。还有那不堪的真相,或许终究最最痛苦的人就是你自己本身吧!
  • 像个有故事的人

    像个有故事的人

    也许,书读多了,就读不懂自己,戏演多了,就演不好自我。爱多了,也就不知道怎么去爱了。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事,属于爱情的,它永远那么铭心刻骨。赵予诺说:“就算我再遇到一百个比你还烂的男人也不会回来找你。”张子宸说:“你的那么多第一次都给了我,难道还在乎最后一次?”宜相源道:“赵予诺是我的初恋。”
  • 在异界拍电影的日子

    在异界拍电影的日子

    拥有力量该干什么?破坏?不!拥有力量就拥有了责任!力量不仅仅可以用来破坏,还可以用来创造!别人在研究如何用术法去造成更大的破坏力时,有一个少年却走向了一条让人难以理解的道路,用人们顶礼膜拜的术法之力去研究众人皆不齿的奇巧淫技。然而在人们感叹、唾弃以及嗤笑中,他却依旧坚持了自己的道路,结果会如何?
  • 梦来铁马冰河

    梦来铁马冰河

    逢其主,不逢其时。三国纷争、群雄逐鹿中隐姓埋名,阿丑早知命定。“袁门烈府竟然选了刘备,刘备选了诸葛亮,诸葛亮选了你,你选了郭嘉,偏偏那郭奉孝......选了搅混水。你们呐,聪明一世,都让郭嘉毁尽了”兜兜转转,打打杀杀二十余年,好似重新回到了起点,刘晋安两鬓花白,长发不挽,除了心如死灰再回蜀中也别无他法。终于一生,她与袁烈,也是一面未曾见过。一生许多事,都何其遗憾......
  • 蓄能侠

    蓄能侠

    20岁前我是个正常年轻人。20-28岁,我是件实验物品。从实验室逃出后,我开始经历一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我的预言师朋友说我们会拯救世界。听起来很酷。不过我更希望这个世界根本就不需要谁去拯救。因为鬼才知道会不会成功。简单介绍:这是第一人称创作、超级英雄题材、幻想类娱乐小说。
  • 我在泛世界不正常的生活

    我在泛世界不正常的生活

    在称为“泛世界”的平行世界中“学力”的发现利用衍生出魔法、科技、斗气等现实世界不存在的力量。CIT公司发现了它,其能对现实世界的人脑起到了开发的性质,以此创造出了『学力传输跃迁器』随着《泛现实法》的公布让人类探索并开发“泛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