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16800000002

第2章 扎根沙漠造绿洲——记内蒙古乌海市银星生态建设指挥部指挥、高级工程师田俊义

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处于乌兰布和、库布其、毛乌素三大沙漠的交汇处。这里终年干旱少雨,平均降水量仅为160毫米,年蒸发量却达到3300毫米以上,蒸发量是降水量的20多倍,是典型的沙候,由此使得这里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防沙治沙、造林绿化及减少土地面积的沙化,成为这一地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1999年,国家生态建设工程启动后,一大批治理沙漠、营造绿洲的生态建设者,进驻沙漠,在茫茫荒漠大地上,与沙漠展开了殊死搏斗。隶属于神华集团乌达矿业公司(原乌达矿务局)的乌海市银星公司生态建设指挥部总指挥田俊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成长之路

田俊义,祖籍山西省河曲县。父辈时因家庭贫寒,生活极度困苦,父亲只身从山西来到河套地区放牛放羊为生。抗美援朝战争打响后,父亲随后赴朝鲜参战,回国后转业在内蒙古的巴盟。1958年,乌达矿务局成立,父亲从巴盟带来一个团队参加建设。那时矿区条件很艰苦,父亲他们住地窖,睡帐篷,工闲时在河边种菜自给。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父辈们没有任何畏惧和怨言,为煤炭事业默默奉献着青春年华。田俊义出生在乌达,排行老四。为了他能早日成材,父母省吃俭用,供他在矿上子弟学校读书。高中毕业后,田俊义考上了内蒙古农校。

田俊义没有辜负父母对他的殷切期望和谆谆教诲,他在学校生活节俭,每天发愤读书,学习成绩一直在年级内保持上游。他深深懂得父辈们创业的艰辛,更心知肚明知识对自己和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1985年7月田俊义从农校毕业,又回到了乌达,走上了乌达矿务局多种经营总公司的工作岗位。田俊义用所学的知识在岗位上如鱼得水一样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干,得到各级领导好评,成为乌矿子弟中的佼佼者。1992年他被调任矿务局农林开发公司生产科科长。

艰难时刻挑重担

1997年在组织的关心下,为进一步提高年轻干部的专业水平,培养局里后备干部,田俊义又被提升为副处长、农林公司副总经理。恰在此时,有人就“黑风口”环境污染问题向中央及内蒙古自治区作了汇报,中央及自治区先后派员来此督查,要求立即治理“黑风口”污染,否则在此的企业全部关停。

“黑风口”地处乌达区,处在矿务局苏海图煤矿东侧,北与乌兰布和沙漠接壤。由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乌达矿务局在其周围建设了矸石电厂、洗煤厂等高粉尘的污染企业,加之这里又处在风口地带,常年风沙裹着黑色粉尘在空中弥漫,故而当地居民把这里称为“黑风口”,多年来居住在此地的近2万户居民深受其害。

居民李清梅说,过去在夏季,气温36℃~37℃的暑伏天,各自家的门窗不但紧闭,还要钉上塑料布,以防黑煤粉进入。即使这样,也很难防止煤尘的进入,每天从家中能清扫出一脸盆煤灰,春季和秋季那就更不用说了,许多居民因无法忍受这里恶劣的环境弃家而走。

为此,当时的矿务局领导在企业十分困难的情况下,遵指听令全面整治生态环境。1999年田俊义受命任乌海市银星公司生态建设指挥部总指挥,接下了自己工作以来最艰苦而又艰巨的任务:在乌达区北部黄河以西的马堡店、黑风口、北沙滩地区近20平方公里的沙漠边缘治理沙漠、植树造林、营造保护城区、造福人民的绿色屏障。因为沙漠中的生态治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艰难的课题。面对狂沙漫天飞舞这样恶劣的自然条件,要想进行生态治理、植树造林谈何容易?很多人为他担心:你能挑得起这个担吗?田俊义望着干渴的沙漠思索着……

据了解,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对乌达矿务局就开始下达种树(绿化)指标。那时,由于矿务局经济条件不太好,生态治理工作存在很多困难。田俊义没有忘记肩负的重任,他在局领导的支持与鼓励下,把整个身心投入到生态治理的工作中。他知道生态治理关系到整个乌达矿10万职工家属及周边群众安居乐业的大事,他没有低头,而是以一个勇士的胆略走向沙漠。困难再大,这项工作也要做下去,而且一定要做好。

千辛万苦造绿洲

谁都知道,处于沙漠边沿的生态治理首先是种树、植草,同时需要一定的水源。在当时,指挥部生态治理经费缺乏,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还不太高的情况下,工作启动太难了,因为很多人根本就不信在这干旱的沙漠里能长成绿树和青草。但田俊义用自己的热情和吃苦在先的精神帮助大家树立环保和生态治理意识,率领全矿职工家属义务投入到生态治理活动中。在这样生态条件极其恶劣的环境下,田俊义同志组织有关科技人员设计规划方案,制定治理措施。就在此时,恰逢企业改制,乌达矿务局改制为乌达矿业公司,隶属神华集团旗下,很多工作都在过渡中,尽管如此,田俊义顶着各种困难和压力,不分昼夜领着公司上万名员工奋战在工地上,他们平土地、挖土坑;没有树苗他们向地方政府争取,没有经费,他们想方设法自筹。他们的这种精神感动了地方政府,也受到神华集团领导的支持,共筹集到资金100多万元,各种树苗近千万株。

在生态建设初期,这里没有道路,没有水源,就连晚上睡觉的地方都没有,给各项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田俊义带领职工们用推土机在沙地里推出一条沟,上面盖上塑料布就住到这“新房”里,有时晚上一场风就把“房顶”掀起来了,所有人无处安身。不仅如此,蚊虫叮咬不说,还要防各种毒蛇;凉水就干粮,是他们的家常便饭;白天部分人种树,晚上田俊义又领着部分职工和家属为新栽的树浇水,因天黑看不见,他们就用手电筒照着浇;没有水,他们全靠人工到黄河里挑水。为了便于各种物资的运输他们铺修简易公路,筹建输变电线路。乌达的天气干旱少雨,特别是每年3~5月,几乎是天天刮风,地方百姓传说这么两句话:春天一阵风,一直刮到冬。风中刮起的沙子打得人脸上刺心地疼,头发里,全身是沙,眼睛都睁不开,但他们谁也没退缩。

为节省人力,建设长效的生态治理设施,田俊义又带领大伙在沙地里打水井,打下的水井有120米深,终于见到水了,大伙心里乐开了花。水井打成功了,田俊义开始着手铺设下水管道。那段时间,他们几乎人人都成了“灰人”“沙人”。

从2000年起,田俊义组织乌达矿业公司员工,每年投入的造林人数达1万人次,在7000多亩的生态园中,由北向南建设了5条宽40米,长2公里的主防护林带,与主林带垂直方向每隔350米,布设了一条宽20米的林带,在防护林网内种植了耐旱固沙的梭梭4700亩,播撒草籽1.5吨。经过近4年的造林绿化,有效地固定流沙控制了污染。

就在生态治理的这几年中由于环境太差、工作艰苦,有很多员工相继调走,而田俊义没有退却,而是越干越有劲。他主持设计的防护林采用乔、灌木结合,主副林带搭配,并在防护林网中播种草籽、梭梭等防沙、固沙植物,科学治沙造林,取得了显着的成效。经过5年多时间的滚动发展,他负责的近20平方公里的沙漠治理区域,生态建设已初具规模,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现已形成简易公路20公里,输变电线路6公里,11眼机井和42千克的PVC输水管道供给15800亩的生态林用水。

昔日风沙弥漫、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在田俊义和广大职工和家属的顽强拼搏下,现已成为一片绿洲。田俊义壮志已酬。内蒙古自治区周边地区的同志来到银星生态基地参观时,对这片投资仅600余万元的生态区所取得的业绩给予高度的评价。

现在的黑风口生态园已形成规模,许多梭梭林已有半人多高。极目远望,生态林已把这处乌兰布和沙漠和污染企业挡在了居民区外围,交错的林灌木发挥了防风固沙的积极作用。从昔日黑风口到现在的生态园,这里的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情系沙漠乐奉献

从治理生态环境初期,田俊义没有单纯考虑只是生态基地建设,而是全面融入了开发性治沙和经营沙漠的思想理念及如何让生态建设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2003年,他将北沙滩改造成良田2000亩,种植了优质葡萄,长势良好,成活率在95%以上,这给生态基地带来可观的效益。他在黑风口生态园种植了近1万亩梭梭林,梭梭不仅可以防沙、固沙,而且可以接种营养与药用价值很高的肉苁蓉,干苁蓉目前市场上的价格为100元/公斤,其成本与利润比例为1:14,苁蓉的接种目前正在与科研、推广部门合作之中。

针对乌达矿区群众没有出游地方的现状,他在马堡店的生态园内,开发建成蒙古包、餐厅和度假村,这里现在不仅吸引了大批的外地及本地游客,而且安置了10多名下岗职工。

田俊义常说:“治沙造林,不仅要运用科学治沙手段,而且还要有坚强的意志,敢于向沙漠挑战。”的确,在田俊义每年的植树造林过程中,有时今天种好的树苗,明天一场风沙就会连根拔起,这样的事经常发生。这种“岁岁植树忙,成活知多少”的现状,多年来,一直是田俊义认真思索的课题。为此,他翻阅了大量书籍,走访了多位防沙造林专家,并不断在实践中摸索,终于闯出了一条科学治沙造林之路,使树木的成活率大大提高。经专家鉴定,银星生态园区的树木成活率都在95%以上。

田俊义凭借自己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和多年的工作经验及艰苦创业、乐于奉献的人生品格,创造了治沙造林与生态建设的骄人业绩,多次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乌海市委、市政府授予治沙造林先进个人。他在治沙造林、生态建设的事业中谱写出了一曲壮丽之歌。

(原载《信息早报》2008年1月27日)

同类推荐
  • 荡不起来的秋千:刘国芳哲理小说

    荡不起来的秋千:刘国芳哲理小说

    刘国芳是我国最有影响力的微型小说作家之一,他的名字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史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在中国,只要是读书的人,就读过刘国芳的微型小说。《荡不起来的秋千》在创作上昭示了一种微型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微型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他对微开型小说这种文体的把握与运用已达驾轻就熟的程度,善于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注重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歌颂真善美,鞭鞑假丑恶;讲究构思的精巧,追求艺术的多样,写实的、寓言的、象征的、荒诞的,摇曳多姿,是一本让人百看不厌的精品小说。
  • 纸边界

    纸边界

    本书将收录的诗篇分为:卷一:边界——黑暗中的行走卷二:边界——向北卷三:向南、边界——词语的异地他乡。
  •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下部)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下部)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导读版)上部、中部、下部》三本书汇集了1901年到2014年所有诺贝尔文学奖作品。其中包括获奖作品简介、年代、作者介绍、书影、图片等内容。目标读者群不受年龄限制,作为青少年或社会各阶层读者读物、收藏书籍均可。
  • 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

    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

    唐诗是中华名族智慧的结晶,它如浩瀚的海洋,蕴藏着数不尽的珍宝。历代人吟之诵之,借此体味人生苦乐,感悟生活哲理,议论社会时弊……《时光文库:一生要读的美丽唐诗》的选编,参照了多种唐诗选本,提取各家精华,旨在于为广大读者提供一本普及型唐诗读物,从而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
  •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托尔斯泰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托尔斯泰名篇名句赏读

    聆听感悟大师经典系列丛书包括:韩愈、司汤达、歌德、显克微支、陀思妥耶夫斯基、德莱塞、王安石、梁启超、屈原、狄更斯、萧红、泰戈尔、孔子、哈代、朱自清、茨威格、林徽因、李白、莎士比亚、李商隐、白居易、徐志摩、郁达夫、托尔斯泰、高尔基、萧伯纳等大师的名篇名句赏读。
热门推荐
  • 感人中的女人

    感人中的女人

    这是一部感人的小说看了就知道woqq:393752614
  •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外交家(4)

    世界名人成长历程外交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妖孽世子:征服穿越妃

    妖孽世子:征服穿越妃

    "你真是做最奇怪的事,放最变态的世子!"华惜挽骂道。"还有啊。"血荣淡笑,"要最喜欢的女人。""我不习惯和别人一起睡。"华惜挽拒绝道。血荣伏在她耳边,一字一句道:"那,我非要你习惯不可。"
  • 天降之尊

    天降之尊

    活,他是传说;死,便是神话。有人质疑着他的存在,但不可否认,只要有那么一个人相信过,他便活着。
  • 天眼之死囚

    天眼之死囚

    世界的视线是360度,而人类的眼睛只能看到180度,那么在我们背后的那180度里,谁在注视着我们?谁又将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熟知的世界就是真实的世界么?我们认知的生命就是真的生命么?死囚!带你看见180度后的世界!
  • 准妈妈准爸爸必备私房书

    准妈妈准爸爸必备私房书

    针对准爸爸的无所适从,本书在每一章都特别立了一个栏目——“准爸爸须知”,这样可以让准爸爸在准妈妈不适或难受时能给以最及时的关心和呵护,陪准妈妈度过人生中最难忘、也是最难熬的一段幸福时光。
  • 海湾情

    海湾情

    本作品是书写远离家乡,在都市漂泊奋斗,探究两性婚姻的作品!
  • 她和阳光丶

    她和阳光丶

    我想要的是,以后每天的早晨起来,都能看到她和阳光。
  • 藏式传统建筑与雕塑(E眼藏地行 卷六)

    藏式传统建筑与雕塑(E眼藏地行 卷六)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藏族的聚居地以青藏高原为主,分布于我国西藏自治区、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和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人居住。藏族也是居住地海拔最高,距离太阳最近的民族。藏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文献典籍的种类之繁,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在我国各民族中仅次于汉族,位居第二。公元18世纪中叶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藏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个成员,与各兄弟民族生死相依,荣辱与共,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
  • 阴阳巫师:我和神仙有个约会

    阴阳巫师:我和神仙有个约会

    一夜之间,她成为了北宫家最后的阴阳巫师,一无所有,除了血海深仇,灭族之恨。按照策划者的剧本,她本应该从此一蹶不振,等着属于自己的命运到尽头的时候便好了。可是她却偏偏不想在逃,即便一无所有,去还是回来了。没钱,自己挣。没家,自己过。没人,自己睡。等等——说好的三无人员从哪里撩了一只有钱有房有车有长腿的神仙拐回了家呢?放开那只神仙,让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