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17700000015

第15章 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反思(2)

在人类生产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很低的条件下,人类对环境造成的破坏性影响还是有限的,在自然界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的作用下不会酿成明显的恶果,不致出现全球性的生态环境的改变,所以远古时代人和自然之间处于一种原始的和谐之中。但是随着人类生产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对自然的干涉能力得到空前的提高,在全球经济总量大幅度提高的同时,自然界所面临的问题也达到了空前的尖锐程度。现代人类对自然平衡的干预已超过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使不同水平上的自然平衡都濒临自我修复的极限,引出了一系列的“全球问题”,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自然灾害问题等。

人口问题是各类问题中的首要问题。人类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对物质、能量需求的急剧膨胀,而又尚未找到满足需求的有效途径所造成的。从世界人口总量增长速度来看,1800年全世界有10亿人口,1930年20亿,1960年30亿,1975年40亿,1987年50亿,1999年达到60亿,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从人口增长分布来看,主要集中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将产生一系列的深远影响,如粮食供给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化,妨碍人力资本形成,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人口增长过快产生的一系列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各国之间是不相同的,在那些经济发展水平低下,自然资源严重不足,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的矛盾十分尖锐。人口的过快增长已成为威胁人与自然之间平衡,威胁人们生存的一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不可再生自然资源的短缺是人工自然扩大所面临的又一严重问题。

自然资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所利用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是人类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来源,是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基本要素。自然资源在传统上可以分为可更新和不可更新两类。前者具有可更新、可循环、可再生的特点,后者为不可再生、不可循环、不可更新资源。值得指出的是,任何资源只要利用率超过循环再生能力便都变成不可更新的资源了。由于人工自然的急剧扩大造成的生产速度按指数规律的增长,产生了对资源要求的逐年上升,使资源短缺以至面临日益枯竭的现象也成为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问题。

环境是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自然力量(物质和能量)或作用的总和。环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终极物质来源;另一面,它承受着人类活动产生的废弃物和各种作用结果。从历史长河看,自然环境一直在不断变化和自我演化着。工业革命以后,现代经济增长成为人类发展的历史主题,同时也成为现代环境变迁的主要因素。人口的增长,生产的发展,资源的消费,同时伴随产生了环境的严重恶化。“温室效应”加剧,海平面上升,土壤过分流失与土地沙漠化扩展;森林资源日益减少;臭氧层遭破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淡水供给不足,水资源严重污染成为发展的制约因素;空气污染、有害废弃物危害着人类健康和安全等。这些环境问题已扩展成区域性、国际性甚至全球性问题。

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的恶化又为自然灾害的肆虐推波助澜。事实上,地球上的自然变异,包括人类活动诱发的自然变异,无时无地不在发生,当这种变异给人类社会带来危害时,就构成了自然灾害。恶化的环境系统不仅对自然灾害的成灾频率和强度有着直接的增强作用,同时也降低了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承受能力,使人类在自然灾害中遭破坏的程度加剧,同时还可导致更具广泛性和灾难性的恶果——一种严重的、全局性的、缓变的自然灾害。要想挽救这种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人类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一系列问题,又反过来严重地影响着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和活动,表现为自然生态环境的危机,并透过这一现象揭示出人和自然关系的危机。它迫使人类意识到我们的生态环境系统正在向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演化,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已经成为全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

2)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可能性

导致人与自然关系出现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从根本上讲,是人类对联结人与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带——实践是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统一这一基本原理没有全面理解与落实所造成的。是人在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无视人的受动性的一面而对能动性滥加发挥而酿成的苦果。

在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中,能动性是主体(人)具有能动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的一种体现,受动性则是客体(自然界)制约主体的一种表现。从理论上讲,人类通过实践活动去正确地认识和协调能动性与受动性的辩证关系是可能的,这既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个根本特征,也为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从主体方面看,真正自觉的能动性的发挥,应当以对受动性的认识为约束条件。能动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在认识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和在改造自然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全球问题的产生,就在于后一个能动性没有以前一个能动性作为基础,在于人类在发挥自己的能动性的同时,没有相应地推进对于自己无法摆脱的受动性的认识。此外,价值取向也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长期以来急功近利的片面观念把人们引向了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无节制的耗费,使人的主观能动性无视受动性的存在而盲目膨胀,与之相应,就有了人定胜天的自然观。但是,正如恩格斯在100多年以前提醒的那样,“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人类从自然的报复中受到教育,认识到调整自己的价值观念进而调整人和自然关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这种观念上的进步,从主体的角度为人与自然关系的调整提供了可能性。人类已在这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如植树造林、设立自然保护区、重建人工生态平衡、在世界范围内大力开展环境教育、制定和健全必要的法律来约束各种不负责任的破坏行为,等等。

从客观方面看,全球性问题所揭示出来的一系列矛盾并非意味着我们所面临的自然环境已达到不可挽回的极限。事实上,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远没有达到完全无疑的程度,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远没有达到自然界的极限。虽然在一定历史时期由于科学技术和社会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可供人类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能够利用的自然资源的范围将不断扩大。纵观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的历史发展,从柴薪→煤炭→石油→核能……的燃料发展系列,从石头→青铜→钢铁→合成材料……的材料发展系列,都向我们揭示出自然资源的利用范围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

我们今天所面临的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恰恰表明了人类对自然资源认识和利用的历史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将开发出新的可被利用的资源,即使是已经利用着的资源,其利用率也会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或浪费的减少而大大提高。

造成自然生态平衡严重失调的环境污染现象也并不是不可解决的。

这方面问题越来越严重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主体更多地考虑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效应造成的。这个问题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和观念认识问题,而且是一个社会问题。在重新建立自然平衡方面,人类也已经作了多方面努力,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这些都表明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不仅在理论上是可能的,在操作上也是可行的。只要我们不断地推进人对自然界的科学认识,不断推动社会各方面的进步,不断完善人工自然界,科学地拓展人工自然界,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必将实现。

3)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

全球问题的出现迫使人类重新审视自身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出深刻反思。通过反思,人类认识到要把自然和人作为社会生态的整体系统加以对待,在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不仅要注意自然变化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化的近期后果,而且要注意到它的长远结果;不仅要注意对人有用的变化,更要注意对人不利的变化;要改变试图主宰和统治自然界、无节制地向自然界索取的倾向,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新观念,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路。尽管前面分析了这种协调发展的可能性,但这并不是说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完全解决了,而是表明人类通过努力可以解决这些矛盾。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从理论方面、实践方面和社会方面全方位改进。

①从理论方面,必须树立人和自然界是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整体的系统观念,这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思想认识基础。在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中,作为主体的人,是人工自然扩大所造成的一系列问题的责任者。正如罗马俱乐部的创始人佩奇所强调的:“未来只属于人类,也主要取决于人类。”树立人和自然应建立和谐共生“伙伴关系”的观念,是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认识前提。

②依靠科学技术来合理地调节人类改造自然过程中的实践活动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最直接的有效途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所揭示的自然规律,不仅是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存在、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而且也为调节、确保自然环境的动态平衡提供了必要的手段。通过科学技术进步来完善人类自身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并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合理地组织人类的生产活动,是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③解决好人类社会问题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保障。人类与完全属于自然界的动物不同,它既属于自然,又属于社会;既是自然的存在物,又是社会的存在物,这就是人的本性的双重性。人的主体性是作为社会的人的共同属性。人的一切需求,归根到底都是社会的需求,现代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受社会调节的。人和社会之间的不协调,人和人之间的不协调,必然会阻碍人和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因此,只有在使社会不断进步的道路上,只有合理地解决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各种不协调关系的过程中,才能真正找到实际解决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钥匙。

马克思曾经说过,“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在这里,马克思提出了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前提(对社会的改革)、方式(合理调节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和原则(“最小消耗”、“合乎本性”),为综合解决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天,人类已经在从全球战略的高度来看待人和自然的矛盾,这给在实践中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坚信,人类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有能力找到并实施人对自然的合理的作用关系,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发展,实现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第三节 可持续发展观

面对科学技术发展及其工业尚无节制的运用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的深刻反思,在较长时间的学术争鸣中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概念,并由此形成了可持续发展观。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产生

为了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三大挑战:南北问题、裁军与安全、环境与发展,20世纪80年代伊始,联合国成立了以前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瑞典首相帕尔梅和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首的三个高级专家委员会,分别发表了“我们共同的危机”、“我们共同的安全”和“我们共同的未来”三个纲领性文件。文件中不约而同地得出了为了克服危机、保障安全和实现未来发展,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战略的结论,并提出“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正确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间相互关系的共同发展战略,是人类求得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途径。

同类推荐
  • 道哲学

    道哲学

    “道”是中国乃至东方古代哲学的重要哲学范畴。道不是概念,名才是概念。它是人对一切的事、物、思维认知的代名词,它是在讲自然有的不管是被认知的还是不被人知的都是“道”。它有三个阶段一:一切存在的即为“道”。
  • 马斯洛谈自我超越

    马斯洛谈自我超越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是客观主义、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和正统弗洛伊德学派以外的,最受学术界、工商界、宗教界欢迎的心理学大师,有心理学领域“第三势力”之称。他的人格以及人的多层次需求的理论,是近20年来对当代社会影响最广泛、最深刻的理论。“自我实现”与“追求卓越”,更是成为当代人最推崇的口号和追求的信念。
  • 德行

    德行

    怀着外交家理想的朱威走出校园,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每天只有一包方便面的落魄生活使他认识到,光有理想是远远不够的。在博阳公司打工期间,朱威博得了公司的总裁邢云涛的好感。邢云涛出生官宦世家,虽然相貌平平,却心高气傲。她并不是朱威理想中的对象,但为了保住自己在博阳的职位,朱威抛弃了女友,违心地与邢云涛结了婚。
  • 人生不过俯仰进退

    人生不过俯仰进退

    《人生不过俯仰进退》是一本教年轻人涵养心性、收获淡定人生的智慧书!它囊括《孟子》、《老子》、《庄子》、《易经》、《传习录》、《小窗幽记》等数部国学经典中折射出的修心智慧,为现在社会疲于奔命的人们,打开一扇心灵之窗,告诉大家如何修炼一颗淡定洒脱的心,收获通透自然的人生。
  • 读哲学

    读哲学

    本书是解读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经典力作,内容涵盖中外著名哲学大师的传世力作,所传达的哲学思想和指导意义可谓是最权威、最丰富的。书中以国内外众多哲学家的著作为主,深入分析人性、生活、事业、社会等几方面的意义与精神,本书虽讲哲学,但并不枯燥乏味,书中语言生动质朴,逻辑性极强,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其中的理论指导意义是通俗易懂,很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的。本书可谓是集众家哲学理论为一身,读者每天阅读一篇,久而久之必能获益匪浅。
热门推荐
  • 凌霄剑客

    凌霄剑客

    时逢盛夏,枝繁叶茂。阳光在树林中留下斑驳的光影,小鸟在枝头吱吱的叫。林中传来“簌簌”的声音,一道身影从树梢掠过,打破这林间的静谧。这道身影在林间不停的穿梭,惊飞林中的鸟儿,踏碎枝头鲜艳的红花。身影猛地停住,是个少年,约莫十二三岁左右,穿着粗糙的布衣,头上黑发凌乱,乌黑的眸子中满是惶急,前方几步处就是悬崖。PS:没错,就是俗套的跳崖。
  • 爱在贝加尔湖

    爱在贝加尔湖

    本小说写的是公元前100年,西汉苏武奉旨出使匈奴。因为匈奴善于食言,他遭遇了种种非人的待遇,被流放到北海(俄罗斯境内的贝尔加湖南岸)牧羊19年,威武不屈的故事。其中,在朋友的帮助下,在胡人妻子的抚慰下,才能坚持漫长19年而活了下来……最后在情与节的纠结中,他抛弃了感情,及守节回国后……情感纠葛!由于,自己对网络写作不熟悉,得到书友的宝贵建议和意见,觉给很中肯。由于发表不到一半,现准备精简修改,并且把比较压抑的书名改为《爱在贝加尔湖》。敬请编辑老是审核批准!作者:jinduo
  • 暖意钦城  笙笙不息

    暖意钦城 笙笙不息

    第一次见面她竟然一头倒进了陌生男人的怀里,第二次见面竟然住进同一家酒店,第三次见面他竟然以为他们很熟!乱了乱了都乱了,一向沉稳的娱乐圈当红小花旦就这么被传闻中不近女色的钻石王老五虏获了。周笙笙:我曾以为年少无知犯下的错是为了惩罚我这辈子都背负罪名;我曾以为遇见你或早或晚都不能确认你是不是我的非我不可;后来我才明白:这世间的万种风情亦或是荣辱繁华,都不及你给我的暖意钦城。魏如钦:我也曾以为年少遇见只是让我在今后的时间里念念不忘;我也曾以为我最大的梦想是拥有无上的商场江山而不失去;后来我才终于明白:你是宝藏,笙笙不息。
  • 待你温柔的十七岁

    待你温柔的十七岁

    可爱呆萌的傻白甜,进入了丹嘉斯学院。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在等着她,校长的陷阱,同学的刁难,老师的批评……但是只有昀在她的身边,但是高冷的慕离子优却来到了她的生活,他的来到究竟是好是坏呢?破碎的记忆闯入脑海,“你就是守门人之一!”什么!我竟然就这样当上了守门人!学院白蔷薇诅咒的秘密,由此揭开!
  • 勇者的正确上线方式

    勇者的正确上线方式

    正史版简介:当黑暗出现,恶魔降临,人类中将会有一名无敌的勇者诞生,拯救大陆与水火之中。——《预言之书》——————野史版简介:自称绅士的勇者,妩媚的女王,美丽的圣女,傲娇的年轻女法师,肉食性的性感女骑士。勇者:“魔王那妞必将臣服在老子的大(哔)之下!”
  • 战国涅槃

    战国涅槃

    对于口口声声说着“奉献于民”,私底下却横征暴敛、随时准备逃逸国外的大部分官员们,哄抬物价,生活淫靡的贵族们,以及那只为皇位和奢侈的生活殚精竭虑的皇室成员,吴非已经忍无可忍了,在最后的战役之前先刮起一阵裹挟着黑雾的腥风血雨吧。
  • 郡斋闲坐

    郡斋闲坐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轮回苍天

    轮回苍天

    待到身临绝顶时,轮回苍天有何妨?
  • 重生之夫君太难追

    重生之夫君太难追

    卫出岫没想到她会醉死于一杯好不容易得来的合卺酒。卫出岫没想到她死了又活了,而且是重生回到了八年前。更没想到,这一世她的际遇有了天翻地覆的转变:嫡女变庶出,不复父亲的宠爱母亲的庇佑,还多了个软骨头的拖油瓶弟弟。甚至这一世她连名字也变了。不过~她又遇见了她的夫君,前一世迫于她强势的父亲才勉强娶她的夫君。于是她果断决定,这一次!她要将爱情从娃娃抓起,一定要让他倾心于自己,主动娶她回家!
  • 爱的切入点

    爱的切入点

    《爱的切入点》作者张记书的小小说里知识性的因素、新闻性的因素较多,可以说,他是靠一种机智的小小说构思来展示一种小小说的理性来启迪读者。张记书《不鼓掌的人》的构思、叙述以及立意的表达都十分理智和理性,不鼓掌的汉子用他独特的动作和神态对那种好大喜功、只追求表面政绩的领导是个直白的批评。张记书的小小说还注重情感与理性并重,双管齐下。《冠军轶事》一文,他在一种表面上不点破的情感故事罩机智地显影了一个金教授的教育艺术和阔大的爱心,情感性的感人故事包涵了一个理性的小小说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