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共54章)
↓↓
第1章 绪论(1)
第2章 绪论(2)
第3章 绪论(3)
第4章 绪论(4)
第5章 科学技术与自然观的历史演进(1)
第6章 科学技术与自然观的历史演进(2)
第7章 科学技术与自然观的历史演进(3)
第8章 现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的新发展(1)
第9章 现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的新发展(2)
第10章 现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的新发展(3)
第11章 现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的新发展(4)
第12章 现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的新发展(5)
第13章 现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的新发展(6)
第14章 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反思(1)
第15章 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反思(2)
第16章 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反思(3)
第17章 科学观与科学发展的规律(1)
第18章 科学观与科学发展的规律(2)
第19章 科学观与科学发展的规律(3)
第20章 科学观与科学发展的规律(4)
第21章 科学观与科学发展的规律(5)
第22章 科学认识与知识创新方法(1)
第23章 科学认识与知识创新方法(2)
第24章 科学认识与知识创新方法(3)
第25章 科学认识与知识创新方法(4)
第26章 科学认识与知识创新方法(5)
第27章 科学认识与知识创新方法(6)
第28章 科学活动与知识创新模式(1)
第29章 科学活动与知识创新模式(2)
第30章 科学活动与知识创新模式(3)
第31章 科学活动与知识创新模式(4)
第32章 技术与技术发展规律(1)
第33章 技术与技术发展规律(2)
第34章 技术与技术发展规律(3)
第35章 技术与技术发展规律(4)
第36章 技术与技术发展规律(5)
第37章 技术与技术发展规律(6)
第38章 技术的创新模式与方法(1)
第39章 技术的创新模式与方法(2)
第40章 技术的创新模式与方法(3)
第41章 技术的创新模式与方法(4)
第42章 技术的创新模式与方法(5)
第43章 技术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1)
第44章 技术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2)
第45章 技术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3)
第46章 技术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4)
第47章 技术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5)
第48章 技术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6)
第49章 技术创新与国家创新体系(7)
第50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1)
第51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2)
第52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3)
第53章 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4)
第54章 后记
同类推荐
诗美之辨:中国当代美学与诗学
本书对中国当代美学与诗学研究进行反思和重构,追溯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理论资源,系统阐释柏拉图、康德、尼采、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的美学思想对中国当代美学理论建构的影响;对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中的理论基础、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等进行系统反思,并论及中国当代美学研究的未来走向问题;对诗学研究的反思主要是从诗学生产的角度出发,论及新时期以来影响深远的10本文学理论教材,对文学理论生产的知识空间、问题意识和现实语境进行反思,从而达成重建本文诗学的目标;最后以新时期浙江文学发展落脚点,阐释新时期浙江文学发展的诸多问题进行反思。左手曾国藩家书,右手哈佛家训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哈佛,西方第一圣殿!跟曾国藩学做人做事,向哈佛汲取精英智慧!古为今用,从曾国藩家书中领悟先哲智慧;西为中用,在百年哈佛园里品读精彩人生!打开家书,在墨香中体悟成长的力量;走近哈佛,在故事中品懂生命的真谛!哲学大师点人生:不可不知的哲学智慧经典
本书上篇按照学派分别论述中国哲学大师对人生的理解:儒家崇尚道德,道家崇尚自然,墨家崇尚功利,法家崇尚规则,佛教崇尚空灵。在中国人的眼里,人虽然也是动物,但人与动物有着根本的差别,即人有道德心。而动物没有。中国人把人性分成善与恶两方面,诸子百家就人活着是为了惩恶还是扬善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不管是惩恶还是扬善,其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道德心的培养。在这一点上,道家、墨家和佛教也是如此。下篇按照年代顺序合科学逻辑地展开论述西方哲学大师不同的人生观:古希腊崇尚理性,中世纪崇尚灵魂,文艺复兴崇尚肉欲,近代崇尚自由,现代则崇尚人文关怀。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