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9122300000013

第13章 农政金书

明朝天启五年(1625),徐光启回到了上海老家,这时,他已经是64岁的老人了。看到儿子徐骥经营家业日渐兴旺,颇感欣慰。

原来的老屋已经被拆掉了,改建成拥有几间屋的楼房。房后有个院子,比以前的大多了,里面栽着几种花卉和草药,在城外原有一块耕地,它的面积也扩大了许多。

徐光启本来可以舒适地度过晚年,可是,他是一个闲不住的人,还要继续进行他的科学研究和试验,和以前不同的是由于年事已高,不能更多地干体力活了,经常是指导家人和雇工如何去安排生产、从事生产,渐渐地,他产生了一个想法,要把几十年进行农业生产的研究试验所积累的经验记录、整理下来,以指导后人。

一天,徐光启正在闭目构思,徐骥推门走了进来:“阿爸,你近来是不是体不舒服啊,怎么老待在屋里呢?”

“阿骥呀,快坐下。我的身体很好,这几天我是在琢磨编写一本农书,把古今各种农书中有价值的材料汇集起来,再加上自己所见所闻和亲身种植的经验。”

“阿爸,你的想法是很好,可是,要写这么一本大书,身体能吃得消吗?这样吧,让尔斗、尔默、尔路帮忙吧。”

徐骥有五个儿子,尔斗是老三,尔默是老四,尔路是老五。

徐光启说:“那太好了,你叫他们过来吧。”

尔斗和两个弟弟听说要帮祖父写书,高兴极了,他们是很尊崇祖父的。

兄弟三人走进徐光启的书房,毕恭毕敬地站成一排。

徐光启叫三个孙子自己搬椅子坐下,和蔼地对他们说:“我多年不在家,很少教育你们,不知平常你们主要做些什么。”

尔斗说:“主要是读书,读《四书》、《五经》,做八股文章。”

徐光启又问:“你们看不看农书呢?地里的农活做不做?”

三人不太懂祖父问话的意思。

尔默说:“我看过阿公写的《甘薯疏》。”

徐光启把目光转向尔斗、尔路,他俩连忙说没看过。

徐光启说:“《四书》《五经》,八股文章,那是应付考试用的,实际上是最没用的东西。读些农书,学会种地,那才是一个人谋生的真本事。其中的道理我现在不打算多讲,今天,我叫你们来帮我做点事,待到你们把事做好了就懂得我这些话的意思了。”

三个孙子屏声静气地听着,等待祖父的吩咐。

“我以前写过几本农书,因为居官事忙,只得针对一事、一物编写成书。现在我在家里闲着无事,摆脱了外面的应酬往来,就想编写一部内容比较丰富,涉及问题比较广泛的农书。”

尔斗问道:“就是你说过的《种艺书》吗?”

徐光启点点头说:“就是我在天津着手写的《种艺书》。但是,我现在又有了新的想法,我要加进许多内容,杂采众家,兼出独见。”

尔路问:“阿公的意思是说,要编一部最全、最好的农书,是吗?”

“不能这么说,各家农书有各自的特点,都称得上是好农书。我的想法是,我的农书不单单要讲种植,还要大讲国家的重农政策。诸如开垦荒地、兴修水利、灭除蝗虫、赈济灾荒……各类的农事,要朝廷来进行规划,同时还提请朝廷注意,农业是万民衣食的来源,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朝廷必须重农、助农,而不能害农、误农。”

尔斗问道:“不还叫《种艺书》?”

“这比我原来设想的《种艺书》扩大了许多倍,书名当然要改。叫什么呢?目前还没想好,编成以后再确定吧,暂且叫做《农政全书》吧。”

尔默问道:“我们能帮助阿公做些什么呢?”

徐光启说:“先帮我抄书。这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完的事,有闲工夫就来抄,你们愿意做这件事情吗?”

三个孙子都站起来,尔斗说:“孙儿愿意做这件事。”尔默、尔路也跟着说愿意做。

徐光启望着三个孙子,三个人都是衣着朴素,神态也显得老实而谨慎,他感到很满意。

“你们没有染上奢华的习气,这很好,可是,你们不肯干点农活,不愿意读农书,这就不像我的孙子了。我生平不论顺利和挫折,不论教书或做官,都没有忘记务农这个根本。你们帮我抄书就会读到一些农书,从而也就会知道农业的重要,稼穑的艰难了。”

“阿公,今天就开始吗?”尔斗问道。

徐光启说:“明天开始。今天先做些准备工作,你们把这屋里的东西挪一下,腾地方,搬进三套桌椅来。你们就在我书房里抄,有什么问题可以及时问我。”

徐光启的书房简直就成了一个编辑室了。房间不算太大,祖孙四人待在里面显得有些拥挤,可这比起他们的忙碌来就算不得什么了。

三个孙子认真地抄写,不时地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尔路拿着一本《齐民要术》问道:“阿公,书里做了记号的段落都要抄下来吗?”

“对,你把每段抄好,我再分别把它们编进我书里的各个部分。”

尔斗写着写着问道:“阿公,书里有一些纸条,有什么用处吗?”

“有用,纸条上写着一些评论和注释,你们抄的时候,把这些评注也抄进去。”

徐光启搜罗了百家立书,选择有关农事且价值较大的段落,有的还加上评注,让三个孙子帮忙抄写。他主要是写自己的文章,总结他多年来进行农业生产研究和科学实验的经验,也准备编到这本书里去。

他在天津进行了四五年的科学实验,对当时成功和失败的情况,作了不少的记录,后来又把这些记录整理出来,编成了一本《种艺书》。现在,他要在《种艺书》的基础上再增补一些内容。

他拿出一个纸袋,里面放着几本笔记本,他抽出其中的一本,翻开看看,是记录肃宁纺织情况的,就准备把它整理出来,写成文章。

他看着笔记,想起了往事……

有一次,徐光启和一位朋友外出办事,途经肃宁(今河北高阳),看到很多人家的房后都有一个二三尺高的房子,向南的一面,从地面到房檐都作成窗棂,两个人都感觉很奇怪,就决定上前看个究竟。

“光启兄,听说这里出布匹,价钱不算太贵,但就是有些粗,没有南方织的布细密。”

朋友的几句话,引起了徐光启的兴趣。

“这里出布匹?太好了。我在研究种棉花的时候,想过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南方不产棉而织布,布贱而棉花不够用。北方产棉而不织布,布贵而棉花又无法销售,这就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把棉花用船从北方运到南方去,再把布从南方用船运到北方往返重复运输的情况,浪费人力和财力。如果北方能织布,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两个人正谈着,迎面走过一位老人。

徐光启走上前去问道:“这位老伯,您是本地人吗?”

“是啊,二位有什么事吗?”

徐光启的朋友说:“我们想打听一下,这儿的各家院子里的小矮房子是干什么用的?”

“你是问那样的房子吗?”老人转过身指着一家院子问。然后笑着说:“那是织室,就是织布用的屋子。”

徐光启感到诧异:“为什么在那样矮的屋子里织布呢?”

老人说:“外面看着矮,可里面却不矮。人们在盖屋的时候,向地下挖一人多深。高出地面这部分是用来进漂白剂光和通风的。”

听了老人的话,徐光启和朋友很想到那屋子里看一看,他们向老人道别之后,就向刚才老人指的那家院子走去。

两个人站在院门口,徐光启朝着里面喊道:“家里有人吗?”

“你们找谁呀?”一个小姑娘从屋里跑出来,看上去有十来岁左右。

“我们找你家的大人。”

小姑娘边走边说:“你们等一会,我到西屋二叔家喊我爸去。”

不一会,一位中年男人走过来。待问明徐光启的来意后,热情地把二人引进屋里。

“大热的天,先喝点水解解渴,我再带你们到织室看一看。”

“你们为什么在那样的屋里织布呢?”

中年人答道:“我们这里风大,空气干燥,纺出的棉纱很容易断。在地下织室里织布,可以借着地里潮湿的气息纺织,织出的布就密实。”

徐光启说:“有道理,我们到织室去看看吧。”

在这家的织室里,徐光启看到了肃宁人织布的工作情况,屋里有些潮湿,和南方的气候湿度差不多,织出的布匹很结实,但有些粗,远不如南方织的布那样细密。

“我有一种‘善巧之法’来提高这布匹的质量,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呢?”徐光启总是随时随地运用他的科学知识,现在,他又对北方发展棉纺织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徐光启就详细地讲述了浆纱和刷纱的织布方法,按照此法织出来的布匹,果然细密光亮,可以和南方织的布匹相媲美。

浆纱和刷纱的织布方法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地传遍了肃宁一带。肃宁人采用了这些先进方法织出的布匹,质量好,但价格要比南方运来的布匹便宜,因为省去了运费、成本低。

几年以后,肃宁就成了北方棉纺织业的重地。

徐光启越想越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就把这件事写进了《农政全书》。

时光过得真快,转眼又过了一年,徐光启和他的三个孙子每天忙于《农政全书》的写作。

一天,尔斗刚走进书屋就对徐光启说:“阿公,听苏北来的人说他们那里闹蝗灾了。”

“哎呀,”徐光启听到这个消息非常吃惊,他放下手中的笔,在房间里来回踱步。他感到自己研究农业,希望增加生产,可是,一遇蝗灾,增产就落空,于是他决定暂时停止写作,研究治理蝗灾的问题。

研究蝗灾和研究农业生产不一样,因为蝗虫漫天而飞,有时一飞几百里,所以他们没有来踪去迹,不易弄清,研究的难度颇大。

徐光启反复琢磨,终于想出了一个艰巨的但却是可靠的办法,那就是对历史上的蝗灾进行统计。

他尽力搜集历史资料,把自春秋时期到明朝所记载的蝗灾情况抄录下来,进行研究,从中得到启发。他发现史书记载蝗灾发生月份的,有111次,其中四月19次,五月20次,六月31次,七月20次,八月12次,其他月份共9次。由此可见蝗灾多发生于四月至八月,而六月为最盛,这正是夏秋作物成熟的时期。

他还发现:蝗灾发生的地方,多在“幽涿以南,长淮以北,青兖以西,梁宋以东诸郡之地”,相当于现在河北省南部,山东省西部,河南省东部,安徽、江苏两省北部。以元朝而论,百年之中,史书所载曾受蝗灾的地方约400处,95%都在上述范围内,只有22处在这一范围以外,约占5%。

那么,这一范围有什么特点呢?主要是湖沼较多。是不是有湖就有蝗呢?也不对。像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地区自古以来没有发生过蝗灾。因为这些湖常年蓄水、湖边垦田广,居民多,蝗虫很难滋生。而上述地区内的湖沼,徐光启游历过几个,往往涨水以后又干涸,湖边无水而又潮湿,芦苇丛生,地荒无人,正是蝗虫滋生的好地方。

根据这种分析,徐光启提出了消灭蝗虫的办法。他主张在上述范围内的地方官,应于冬天湖沼水浅的时候,前往湖边巡视,集中人力,把湖边芦苇、杂草全部割去,晒干当柴烧,使蝗虫无从滋生。

徐光启亲自到苏北调查蝗灾的情况。当地的老农告诉他:“蝗虫刚出生时只有米粒那样大,不大活动,过几天长大到三四分长,有翅芽而不能飞,只能成群跳跃前进,这叫做蝻。再过几天,翅膀硬了,长约二寸左右,样子像蚱蜢,成群高飞,遮天蔽日,这就是飞蝗了。”根据这种情况,徐光启提出,在易生蝗虫的地方,应教当地百姓经常注意,见到某处土地有小虫蠕动,立即聚众扑打,务求净尽。万一已成蝻子,扑打较难,可以平地开二尺深、二尺宽的长沟,然后聚集百姓,不论老幼,手持扫帚、铁锹之类,排列沟旁。于是在蝗蝻集中处,派人鸣锣驱蝻,蝻被锣声惊吓,向前跳跃,到达沟旁,锣声大振,蝻被迫跳入沟中,这时大家用力拍打,然后把沟填平,这样,就可以把它们全部消灭。

上述的办法如果能有效地采用,飞蝗就不能产生,但要注意,如果一处行之,收效有限,必须齐心协力,到处都这样做才行。

徐光启想起自己在天津的时候,曾亲眼看见老百姓把蝗虫煮熟了吃,有些人不但吃蝗,还把多余的送人或出卖,或晒干贮藏起来冬天吃,和吃虾一样。他认为提倡吃蝗虫,有利于动员群众灭蝗,如当地无吃蝗风俗,官府可以用粮食换蝗虫,鼓励群众捉蝗换粮。

蝗虫经过扑打或迁飞以后,是否除蝗工作结束了呢?徐光启认为,必须设法消灭蝗卵。据他调查,蝗虫往往在有黑土而又高亢的地方,用尾栽入土中下子,其深不到一寸,而且群蝗常在一地下子,不难寻觅。在冬天农闲时,可以动员群众搜寻,官府应用粮食去换蝗卵,不要吝惜,因为消灭了蝗卵,就等于收获了粮食。

徐光启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文章,向皇帝上书,请求全面灭蝗。当然他的请求并没有受到明王朝的重视,蝗虫继续为害。

后来,徐光启就把灭煌的方法编进了《农政全书》,他提出割除涸泽杂草,以防蝗虫滋生;消灭不能高飞的幼虫,防止害虫发展;消除蝗卵,以防明年复发,这么全面的治蝗方法,在我国两千年治蝗史中,实属首例。

徐光启在《农政全书》中,不仅对纺织手工业和防治害虫方面作了科学论述,而且还提到了农田水利,农具的改良,各种谷物、蔬菜、果树、桑、棉、麻等作物的具体栽培方法,以及牧养牲畜、食品加工和荒年可供食用的野菜等。

《农政全书》既汇编了古代农业文献,又融进了徐光启一生进行科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是一部农业巨著,它在我国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同类推荐
  •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化学

    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化学

    本书讲述了化学的元素、单元素、化合物等化学的基本元素和规律,以及如何利用化学分析方法去认识化学与人类、化学与现代科技等各个领域的关系。
  •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4)

    雄才伟略的政治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中外探险文学故事(下)

    中外探险文学故事(下)

    为了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朋友,参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最优美的文学名著篇章,我们精心选编了这本《中外文学名著故事总集》,它将世界公认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名著,一一改编成故事形式,文字尽量通俗易懂,内容尽量保留精华,以使广大读者可以通过最简捷的形式,畅快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的精华。
  • 蚂蚁王国大冒险(牛吹吹科学童话)

    蚂蚁王国大冒险(牛吹吹科学童话)

    蚂蚁的个头很小,但竟然被称为世界上力气最大的动物!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跟随《动物时报》的记者牛吹吹一起去探究蚂蚁王国的秘密吧!
  • 青少年知识博览1

    青少年知识博览1

    本书几乎囊括了自然天地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可谓名副其实的“百科全书”。它涉及的知识点较全:每一个知识面都包含若干知识点,知识点语言生动、内容严谨,又配以图片说明,足以让读者一目了然,可谓不折不扣的“百科全书”。本书每章都是一个特定的知识领域,章内再按各知识领域的内容特点分类一一展开细述,便于读者查找、阅读。
热门推荐
  • 末世之沙漠里的青青城

    末世之沙漠里的青青城

    末世之后,大西北被风沙吞噬,唯一存在的,就是那做城,世人称之它为:青青城。青青城取名来自,董卿青的青青,还有这座城。白皙垂死,他捏着董卿青的脸,温柔的道:“青青,我死了,你怎么办?”董卿青被欺负,邵军是第一个站出来,拉起她的手,宠溺道:“走,青青妹妹,我们去欺负回来。”董卿青城外与丧尸搏杀,白翼尘替她抵挡丧尸:“我说过,站在我身后”最终,董卿青陷入泥潭苦苦挣扎,温岚来临,掀起腥风血雨,救她于水火之中:“才多久不见,你就混成这样了?”
  • 胸怀如雪

    胸怀如雪

    这本诗集是有特点的。其中不少诗作是很有层次的。从艺术的特点上看,廖自力不靠精巧的构思取胜,而是善用板块式的情感铺叙,用史诗的笔调来展现心灵的历程。在诗的意象上,他注重通感的创造,让浪漫精神渗透和跳跃在其诗作的语辞方式中,他的诗作闪烁着浓重的理性色彩,体现出一种阳刚之美。
  • 侠武楼

    侠武楼

    穿越异世,梦入侠武楼,一楼一境界。因为身中蚀毒而不能习武的江文若偶入侠武楼,获得太极心法,从此踏上武道。漫漫复仇路,匹马行天下。踏步武学巅峰,肆虐武林,血染江湖。PS:坑品没保障,入坑需谨慎,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请拨打110.
  • 我要当冥王

    我要当冥王

    当你遇到一位满口毒舌的杨玉环的时候。当你遇到一位不讲文明的李小龙的时候。当你遇到一位损人害己的独眼鬼的时候。当你遇到一位中二病严重的小乔的时候。当你遇到一位极致暴力狂的大乔的时候。当你遇到一位自来熟厉害的潘安的时候。当你遇到一位智商是硬伤的李瑁的时候。……遇到这群人,你会怎么办?是去你大爷?还是奶奶个熊?又或者是马勒戈壁的?…我叫吴小龙,我要主宰生死,我要当冥王!!!
  • 易烊千玺我很喜欢你.

    易烊千玺我很喜欢你.

    当女主角春雅住进男主角易烊千玺家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哎哟大家不要猜啦一起来看看吧(???????)
  • 公主进化记

    公主进化记

    古代一无是处的公主因着某仪式穿越成现代的花痴富家千金,因着公主的尊严,一定要对这个身体进行改造...我思想很保守我不想招惹人可是为什么命运总要把我推到风头浪尖上呢?————————————————————女主很貌美,性格是不断进化的,穿越也很有理由...作者喜欢逆后宫,所以过程也绝对充满了桃花...但是,结局绝对是一对一滴!
  • 让宝宝的眼睛亮起来

    让宝宝的眼睛亮起来

    本书介绍了儿童时期眼部的结构和功能特点、早期发现儿童眼部异常的方法、对儿童常见眼病的家庭护理和配合要点,以及眼保健的知识。
  • 刀剑双刃

    刀剑双刃

    天纵大陆,强者为尊,没有实力就什么都没有。突破极限,伸手便可破碎虚空,重生归来,逆苍穹,毁天地,望星辰。荣耀纵横大陆,登上巅峰宝座。
  • 天武灵陆

    天武灵陆

    天武灵陆,一个崇尚武力的大陆,大陆中一个从小被称为废物的孤独少年如何在这个世界生存下去,他将怎样踏过别人的嘲讽,走向未来!
  • 何故落凡尘真我

    何故落凡尘真我

    资质平庸但仍能凭借顽强的毅力战胜一切的阻力,为情。为亲,为兄,置之死地而后生